第五章 样品制备
- 格式:ppt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34
第五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5.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5.1.1 采样目的本次采样目的是对矿区首采地段(即Ⅰ、Ⅱ矿体群)的铁矿石(磁铁矿)及铁铜矿石进行试验采样,进行可选性试验,确定主要金属矿物的选矿方法,对矿石的可选性作出初步评价。
5.1.2 采样方法及代表性本次试样全部在Ⅰ、Ⅱ矿(体)群的钻孔中采取,样品重量根据各钻孔见矿的矿石类型及见矿厚度比例计算配样,样品采集是在钻孔岩心劈心采取的化学分析样的副样当中称取。
共采集试样三件,即:混合样(2007年)、铁铜样和铁矿样(2008年)。
2007年混合样:根据各勘探线见矿钻孔中的见矿厚度以及见矿层数配样。
采样点分部在11线—36线7个勘探线中的16个钻孔中,共计72个采样点(见表5-1)。
其中:铜矿石采样点18个;铁矿石采样点19个;铁铜矿石采样点24 个;围岩采样点12个。
采取试验样品共计489.37kg,其中围岩样25kg,铁矿石样207.2kg、铁铜矿石样218.2kg、铜矿石样38.97kg。
样选矿试验样品取样位置及重量一览表表5-1铁矿样选矿试验样品取样位置及重量一览表续表5-235个采样点(见表5-2、表5-3)。
其中:铁矿石采样点18个;铁铜矿矿石采样点13个;围岩采样点各2个。
采取试样重量为铁矿样(磁铁矿)500Kg,其中:包括围岩样25Kg,铁铜矿样400Kg,其中:包括围岩样25Kg。
两次采集的三件试验样品采集点分布较均匀,代表着不同地段、不同矿石混合矿类型和结构构造矿石,与矿体厚度、矿石资源储量所占比例基本一致,并在配样计算时还考虑了各矿体不同地段的品位差别,故试验样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5.2 选矿流程试验种类及试验样品制备本次采取的2007年混合矿样品进行了可选性试验,2008年的铁矿样和铁铜样进行了小型实验室选矿试验。
样品制备:试验用矿样到达后先取出工艺矿物学研究样,然后将其余矿样破碎、混匀。
试样破碎缩分流程见图5-1。
试样中除缩分出多元素化学分析样和物相分析样外,其余矿样均装袋用于进行选矿试验。
实验报告中实验样品制备与处理的方法与步骤引言: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其中实验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是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论述实验报告中实验样品制备与处理的方法与步骤,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操作指南。
一、实验样品的选择与准备1.1 研究目的与样品选择实验报告中的研究目的将指导实验样品的选择,根据研究领域和实验目的,合理选择合适的样品进行实验。
比如在材料科学的实验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样品,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1.2 样品的准备在样品准备阶段,首先需要收集或购买所需的原材料,并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进行处理和加工。
对于固体样品,可以通过粉碎、筛分等方法得到细粉末状样品;对于液体样品,可以通过溶解、稀释等方法得到所需浓度的溶液;对于气体样品,可以借助气体采样装置进行采集和储存。
二、实验样品的制备方法与步骤2.1 样品制备方法的选择根据实验设计和研究需求,选择适宜的样品制备方法。
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法、熔融法、沉淀法、沉积法、离子交换法等。
其中,溶液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适用于制备溶液、沉淀物、浸渍物等样品。
2.2 样品制备步骤的详细论述针对具体的实验样品制备方法,详细列举每个步骤,并给出操作指南。
例如,对于使用溶液法制备样品的实验,步骤可以包括:测量所需的原料质量、将原料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溶剂加热搅拌使原料溶解、等等。
每个步骤都需要详细描述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实验样品的处理方法与步骤3.1 样品处理的目的与方法选择实验样品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样品符合实验要求,并提取所需信息。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过滤、干燥、离心、浓缩、稀释等。
3.2 样品处理步骤的详细论述根据实验要求和样品处理方法的选择,详细列举每个步骤,并给出操作指南。
例如,对于需要过滤的样品处理,步骤可以包括:准备过滤器和过滤介质、将样品倒入漏斗中、控制过滤速度等。
实验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样品制备的目的,在于保证样品十分均匀,使我们在分析时候,取任何部分都能代表全部被测物质的成分,根据被测物的性质和检测要求,制备方法有下面几种:
1•样品的制备方法
①摇动或搅拌(液体样品,浆体,悬浮液体)
(用玻璃棒、电动搅拌器、电磁搅拌)
②切细或搅碎(固体样品)
③研磨或用捣碎机
对于带核、带骨头的样品,在制备前应该先取核、取骨、取皮,目前一般都用高速组织捣碎机进行样品的制备。
2.样品的保存方法
采取的样品,为了防止其水分或挥发性成分散失以及其它待测成分含量的变化,应在短时间内进行分析,尽量做到当天样品当天分析。
样品在保存过程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变化:
①吸水或失水
②霉变
③细菌
样品在保存时有几种变化(可能发生的变化)
a)吸水或失水
原来含水量高的易失水,反之则吸水,含水量高的易发生霉变,细菌繁殖快,保存样品用的容器有玻璃、塑料、金属等,原则上保存样品的容器不能同样品的主要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b)霉变
特别是到新鲜的植物性样品,易发生霉变,当组织有损坏时更易发生褐变,因为组织受伤时,氧化酶发生作用,变成褐色,对于组织受伤的样品不易保存,应尽
快分析。
例如:茶叶采下来时,先脱活(杀青)即加热,脱去酶的活性。
C)细菌
为了防止细菌,最理想的方法是冷冻,样品的保存理想温度为-20 防止细菌污染可加防腐剂,例如甲醛,牛奶中可加甲醛作为防腐剂, 的过多,一般是1-2d/100ml牛奶。
,有的为了但量不能加。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样品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提高实验技能。
3. 了解样品制备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样品制备是将自然界或人工合成的物质,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使其达到实验要求的过程。
样品制备的质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验以某固体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磨、过筛、洗涤等步骤,制备出符合实验要求的样品。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研钵、研杵、筛子、烧杯、漏斗、滤纸、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等。
2. 试剂: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浓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研磨:将固体样品放入研钵中,用研杵进行研磨,直至样品颗粒达到实验要求的大小。
2. 样品过筛:将研磨后的样品通过筛子,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样品。
3. 样品洗涤:将过筛后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样品充分溶解。
待样品溶解后,将溶液过滤,去除杂质。
4. 样品干燥:将过滤后的溶液放入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溶液蒸发至干燥。
干燥后的样品即为制备好的样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研磨:研磨后的样品颗粒大小符合实验要求,无明显杂质。
2. 样品过筛:过筛后的样品颗粒大小均匀,无明显杂质。
3. 样品洗涤:洗涤后的样品溶液清澈,无明显杂质。
4. 样品干燥:干燥后的样品为白色粉末,无明显杂质。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制备过程顺利进行,制备出的样品符合实验要求。
六、实验讨论1. 样品研磨过程中,研磨力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样品污染或损失。
2. 样品过筛过程中,筛网孔径应适中,以避免样品损失。
3. 样品洗涤过程中,去离子水应充分搅拌,确保样品充分溶解。
4. 样品干燥过程中,应控制好干燥温度,避免样品变质。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研磨、过筛、洗涤等步骤,成功制备出符合实验要求的样品。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样品制备质量。
样品制备在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掌握样品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工作,保证临床试验样品的质量和安全,在临床试验过程中提供可靠的样品保障,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的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科学管理、合规运营”的原则,加强对临床试验样品制备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工作要坚持科学技术领先,加强标准化管理,推动临床试验样品制备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工作要严格遵循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临床试验样品制备活动符合伦理道德和法律要求。
第二章: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第六条:设立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和修订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制度,审核和批准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相关项目的实施计划及质量管理文件,评估和监督临床试验样品制备工作。
第七条:设立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组织开展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八条: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部门应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以及技术支持等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
第九条: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确保临床试验样品制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章:样品制备管理第十条:临床试验样品制备应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作业程序,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定进行。
第十一条:临床试验样品制备过程中应注意对试验对象的个人隐私和信息保密,尊重试验对象的知情权和自愿权。
第十二条:临床试验样品制备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第十三条:临床试验样品制备应制定严格的原料采购、样品储存、样品分装等流程,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质量管理要求。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四条:临床试验样品制备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样品的制备6.1样品的制备测定前,应保证明验室样品起码在室温(20℃~25℃)下保持48h,以便使影响不溶度指数的因素,在各个样品中趋于全都。
然后反复振荡和反转样品容器,混合试验室样品。
假如容器太满,则将所有样品移入清洁、干燥、密闭、不透亮的大容器中,如上所述彻底混合。
对于速溶,应当心地混合,以防颗粒减小。
6.2搅拌杯的预备按照不溶度指数的测定(24℃或50℃),分离将搅拌杯(5.8)的温度调节到240℃±0.2℃或50.0℃±0.2℃办法是将搅拌杯放入水浴(5.1)中一段时光,水位临近杯顶。
6.3样品部分用勺或称样纸(5.3)称样,精确至0.01g,取样量如下: a)全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乳基婴儿食品及其他以全脂乳粉和部分脱脂乳粉为原料生产的乳粉类产品:13.00g; b)脱脂乳粉和酪乳粉:10.00g; c)乳清粉:7.00g。
6.4测定 6.4.1从水浴中取出搅拌杯(见6.2),快速擦干杯外部的水,用量筒(5.5)向杯中加入100mL±0.5mL、24℃±0.2℃或50.0℃±0.2℃的水。
6.4.2向搅拌杯中加入3滴硅酮消泡剂(4.1),然后加入样品(6.3),须要时,可用法刷子(5.6),以便使所有样品均落入水表面。
6.4.3将搅拌杯放到搅拌器(5.7)上固定好,接通搅拌器开关,混合90s后,断开开关。
假如搅拌器为非同步电动机,带有调速器或速度指示器,则将叶轮在最初5s内的转速调到3600转/分钟±100转/分钟,并混合90s。
6.4.4从搅拌器上取下搅拌杯(停歇几秒,使叶片上的液体流入杯中),将杯在室温下静置5min以上,但不超过15min。
6.4.5向杯内的混合物加入3滴硅酮消泡剂,用平勺(5.10)彻底混合杯中内容物10s(不要过度),然后立刻将混合物倒入离心管(5.12)中至50mL刻度处,即顶部液位与50mL刻度线相吻合。
物理实验技术操作中的样品制备与处理方法导语:在物理学领域,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的准确性,探索新的现象以及发现新的规律。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方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物理实验技术操作中的样品制备与处理方法。
一、材料选择和样品制备1. 材料选择:在进行物理实验时,选择合适的材料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磁性、热导率等,因此需要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
2. 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涉及到多个步骤,包括准备原料、样品形态的选择和制备等。
(1)准备原料: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并准备合适的原料。
原料的纯度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尽量选择纯度较高的原料。
(2)样品形态的选择和制备: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样品形态,如薄膜、薄片、粉末等。
制备样品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溶液法、固相法、物理蒸镀等。
二、样品的处理方法1. 清洗: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彻底的清洗。
清洗可以采用溶剂、酸碱溶液或超声波清洗等方法,以去除样品表面的杂质,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尺寸修剪:对于一些薄片样品或纤维样品,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尺寸修剪。
修剪可以使用剪刀、切割工具或激光切割等方法,保证样品的尺寸和形状符合实验的要求。
3. 表面处理:在某些实验中,样品的表面情况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
为了改善表面性质,可以采用抛光、喷雾等方法进行表面处理,以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
4. 包封处理:对于一些对空气敏感的样品,为了防止其与空气接触产生化学反应,需要进行包封处理。
包封可以采用胶带密封、真空封存等方法,确保样品的稳定性。
三、常见的物理实验技术操作1. X射线衍射:在X射线衍射实验中,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是制备均匀薄片。
制备薄片时需要采用适当的切割工具,保证样品的厚度均匀。
之后,对样品进行清洗和干燥,最后使用专用夹具将样品固定在衍射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