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课本27页——32页。一是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二是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结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四、教学措施:

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1)、以不同事物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它们分类的结果是一定的。(2)、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分别以某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让学生掌握分类的依据。(1)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2)根据事物的功能和用途(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可以用)进行分类。(3)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

分类。

单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课时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27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分类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类的认识和方法

一、情境引入

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师: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

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气球图片

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生答略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

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

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

师:如果增加一个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

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桃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桃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三、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开放练习给早准备好的图形(立体、平面)同学分类学生小组活动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板书设计:

分类、整理

分类的方法:分类的依据:

作业设计:

练习七:1、2

第二课时

课题: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

教学内容:课本28页例2及练习七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分类。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初步认识形象统计图。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点:学会把物体按一定标准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整理。

教学过程:

1、尝试用图表记录分类结果

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

生答略。(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

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

2、展示画图的方法

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让学生交流看法。

师:看来,只要我们在这一列的下面确定好了是男的还是女的,那么不管我们用什么样

的符号来表示,都能表示这一类的人数。

3、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大人孩子分,第二次是按男女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

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4、体会不同情境下分类标准的选择

A情景:门口买票 B情景:戏水乐园

结:看

来虽

然分

类的

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三、练习

如果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二、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

法?

a.小组活动。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三、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作业设计:

练习七:3、4、5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及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共包括《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三。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学习这组教材时,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领略不同的民族风情。3.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秀丽风光,领略风土人情。背诵自己 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难点:学生走出教室,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9、日月潭 教材分析: 《日月潭》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为它在祖国的宝岛台湾,是因为“那里群山环绕,树

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然而更吸引人的还是那被光华岛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好一幅天然浑成的画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阳高照,就是一幅明丽的山水画;“要是下起蒙蒙细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话中的仙境”了。本文结构清晰,景美情浓,课前教师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图片,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4、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统编版三学年语文下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三篇精读课文及《一幅名扬中外画》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来展开的,三首古诗、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古代历史遗产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名画,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感受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是教学重点。《古诗三首》以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三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纸的发明》一课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赵州桥》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这几篇课文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层层深入,由点及面,逐步让学生学会了解一句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是本单元的难点,《古诗三首》一课的活动提示是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纸的发明》一课活动提示是小组内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小组内交流一下。《赵州桥》课后习题是你还知道哪些“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和同学交流。《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学习目标 1.认识5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石匠、设计、创举”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理解背诵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时分配 9.古诗三首…………………………………………………………………………2~3课时 10.纸的发明………………………………………………………………………2~3课时 11.赵州桥…………………………………………………………………………2~3课时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2课时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3~4课时教法与学法 1.学生自读自悟、借助多媒体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收集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9.古诗三首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教材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图形与儿何”关于角的认识的具体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儿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不一样。前面所学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的大小是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讲,相对困难一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本单元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校园教学楼健身活动场地的情境图。然后,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分别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设计用三角板拼钝角的活动。 4 【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圉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设计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角和直角,再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具体物品中抽象角的过程,感受角在生活中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情境,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圉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本单元教材在强调从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还特别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如,第39页初步认识角以后,学生通过做活动的角和用纸折角,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第42页,认识了锐角、钝角以后,设计用三角尺拼钝角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钝角,并体会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 【单元目标】 1.结合主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4.让学生知道周圉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之后安排的。由于角这个平面图形的特殊性:不封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前面的简单图形知识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在某些方面,还会有一些负迁移。如,在三角尺上找角,学生往往难于区别三角形的角和边与一个角的顶点和边的区别。所以,学生学习的难点不是图形的认识,而是从物品中找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或直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2.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直角的画法。 难点: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经历从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过程如下: 生活情境实物图儿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知图形的本质特征。 “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识。学生空间观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

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关注的热情,对于本组课文学生是有学习的欲望的。但学生的关注只会停留在表面,因为学生不会想得那么深入,学习本单元,除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会理性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要保护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服。因此,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设想: 1、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创设情境,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4、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更深刻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学习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建议 (一)课前交流 学习本单元之前,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让学生陶醉其中,还要展示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有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含单元备课) 三测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 细测量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

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而“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又比较强,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尽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对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进行充分的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使之逐步养成估测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估测能力的目的。 课时安排 1 毫米的认识...................................................... 1课时 2 分米的认识...................................................... 1课时 3 千米的认识...................................................... 1课时 4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1课时 5 吨的认识........................................................ 1课时 6 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1课时 1 毫米的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第22页)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丰收了---100 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认识记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 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 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数的继续与发展。它不仅是学习100 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单元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人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程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单元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有关数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的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3、在100以内数描述前边的事物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1.能够读写100以内的数。 2.学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 3.能够熟练的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时,数到几十几,数下一个数的衔接。 单元教学措施: 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他们熟悉的数量是100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出来的。通过直观摆小棒到闭目想象小棒的摆法,始终将数数与数的组成融合于一体,同时又突破了数整十数的难点。 课时安排:八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24页知识窗一100以内数认识;第25页自主练习1、2、8题。 课标对本课要求: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案.doc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第3单元在合作中发展本单元所需课时数6主要内容第5课合作竞争求发展第一框: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第二框竞争不忘合作。第6课和奏好生活的乐章第一框:心中有他人。第二框:与诚信结伴同行单元总体目标1、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队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4、 知道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重点难点关键重点 1、生活需要合作。 2、竞争不忘合作 3、与诚信结伴同行难点:1竞争不忘合作 2、心中有他人关键联系学生的实际,选取贴近学生的事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单元学情分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是本单元的生活主题。具体来说:1、现代社会呼唤人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2、具有竞争意识,学会团结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单元教学建议(2)充分利于课本插图及资料。(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尝试换位思考(4)采用小品表演、做游戏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单元单元备课单元知识结构第一,如何在

中第5课合作竞争求发展生活中处处有合作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生活需要合作 感谢对手竞争不忘合作 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双赢”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心中有 他人与诚信结伴同行单元教学课时安排第1颗时: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第2课时:竞争不忘合作第3课时:第5课复习第4课时:心中有他人第5课时:与诚信结伴同行第6课时:第3单元复习 2020-01-08 第3单元在合作中发展本单元所需课时数6主要内容第5课合作竞争求发展第一框: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第二框竞争不忘合作。第6课和奏好生活的乐章第一框:心中有他人。第二框:与诚信结伴同行单元总体目标1、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队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4、 知道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重点难点关键重点 1、生活需要合作。 2、竞争不忘合作 3、与诚信结伴同行难点:1竞争不忘合作 2、心中有他人关键联系学生的实际,选取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笔记 本单元教学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 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 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 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充 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 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 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各类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也认识了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 形概念。虽然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二年级的学生感性 经验还很缺乏,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 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1.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的知识是抽象的,但将角的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直观活泼。要利用教科书上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引领学生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画角、折角、做活动角、比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 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 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 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 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整理人:赵秀珍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有五篇课文:描写山水的谜语诗《画》,极富儿童情趣的儿歌《四季》,描绘风景如画的江南风光的《小小竹排画中游》,展现农村教育新面貌的《哪座房子最漂亮》,和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的《爷爷和小树》。整个单元的课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够激发学生乐学的愿望。在本单元中,引导孩子亲近自然,走进社会,认识身边的事物,用眼去欣赏,用耳去倾听,用心去感悟,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单元实化目标 1.会认读56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掌握7种笔画和1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情感并背诵1-4课文。 3.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农村的变化,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与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意。 四、每课实化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 1. 画 实化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忄”“辶”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三组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评价方法设计 1.看图说话,以一幅美丽的山水花鸟画引出课题——《画》 2.课文学习 a 了解谜语诗,并复习巩固背过的谜语诗——《风》、《画鸡》等 b 有节奏的地朗读诗文,注意提到的景物重读。 c 掌握诗文中出现的反义词有-无来-去远-近 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反义词,老师总结整理生活中简单的反义词。如,左-右上-下前-后等。 3. 二类生字学习 A 认识两个偏旁——“忄”“辶” B 通过多种方法记忆学习二类生字 a 偏旁归类法“忄”—快慢情惊“辶”—远近还 b 换一换天-无入-人听-近 c编字谜春—三人看日出;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C 生字注音并口头组词 4.一类生字学习 指导写字除巩固“撇”和“捺”外重点指导“点”。“人、火、文、六”四个字要注意笔画位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3 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 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教科书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 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并且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循“认知序”定“教学序”,展现教学的基本脉络与思 路,实现认知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弄清算理以便切实掌握。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 现,理解算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时,如果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学生多向思 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 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 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 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 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 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 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 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 生理解算理。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备课 一、教材内容: 本组教材由五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三组成。其中《静夜思》是古诗,《小小的船》、《影子》、《比尾巴》是儿歌。太阳、月亮、星星、影子、动物的尾巴,这些都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东西,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神秘和幻想。通俗、活泼的文字,富有情趣的插图,会让学生无比的欣喜,会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无限渴望和喜爱之情。 教学本组教材,要以情入手,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寂静的夜晚独自思考,感受李白的思乡情绪;欣赏月夜的美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上月球,给星星做伴,和月亮握手;沐浴在阳光下享受阳光的温暖,观察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在阳光下做踩影子的游戏;在欢乐的气氛中和小动物一起游戏,玩耍……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由地感受、思考、表达、创造。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以“读”为主线,在充分的读和背中悟情,积累,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1、所有的一类字要求会写,会组词,会正确地运用。 2、认识本单元出现的所有偏旁部首。 3、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4、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感受晴朗的夜空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5、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6、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7、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能正确默写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五、教法与学法: 教师新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积极主动地在愉快中接受新知识。 六、教学时间安排: 6静夜思 2课时 7小小的船2课时 8阳光2课时 9影子2课时 10比尾巴2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由地感受、思考、表达、创造。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时间,以“读”为主线,在充分的读和背中悟情,积累,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欲望。 八、单元基本功训练重点: 6课文《静夜思》 一、主要内容: 《静夜思》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的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深思,俯仰之间,神驰千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二、基本功训练重点: (一)、用“√”标出括号前面字的正确读音。 背(bai bēi)课文疑(yíní)问古诗(shī sī) 白霜(shuān shuāng)思念(liàn niàn)奶奶(nǎi lǎi)(二)、默写古诗《静夜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备课【精选】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课文单元,在教学时,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有所不同,应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重在指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重点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生字方法自主识字,要把识字、写字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大部分学生已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自觉的阅读习惯、大声的朗读习惯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55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8个生字,会写2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 4.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讲讲故事。 5.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感受或想法。 口语交际 1.能按照顺序说话,把主要意思说清楚。

2.继续培养学生专心听、静心听得好习惯,在听的过程中,记 住主要信息。 语文园地一识字加油站 1.认识11个生字,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 2.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 3.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4.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5.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习惯。 6.背诵积累故事《小儿垂钓》。 7.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2.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共安排了三次,分别是纪实类、应用类、想象类。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起始阶段的练习写话,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3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 【知识结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有《识字三》、《两只鸟蛋》、《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失物招领》和《语文园地三》。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爱护地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美丽的,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一定要爱护她。 学习这组教材,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本组课文,让环保意识渐渐由心里萌生,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在学习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形声字的规律,倡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在生活中识字。要及时提醒学生留心食品商标上的汉字,注意积累,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每课学习前可以让学生预习生字新词,并朗读课文。 二、单元目标: 1、认识71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接触对子,并学习复述童话。 4、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识字、写字。这仍是一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比较带问号、句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 3、学习复述课文。 4、重视语言积累,每课后面的“我会读”。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具体包括爱护小动物,植树造林,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四、教学建议 1.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学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加深学生自身的感受。 3.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与形式。 4.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五、课时安排 识字三1课时 《两只鸟蛋》2课时 《松鼠和松果》2课时 《美丽的小路》2课时 《失物招领》2课时 《语文园地三》3课时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 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单元备课方案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学习小数除法的必要性有三。第一,构建完善的运算体系。小数除法是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四则运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现实中需要运用小数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十分丰富。第三,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提高计算能力,形成灵活选用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数学思维。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小数乘法、商不变的性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继续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备内容 小数除法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课时)基本算理和算法;除到被除数的末位有余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

一个数除以小数(1课时)基本算理和算法;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 商的近似数(1课时)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解决问题(1课时)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循环小数(1课时)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数,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数。 3.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4.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2.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取商的近似数是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作者:张桂娟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45 更新时间:xx-11-9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校本部四年级组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这几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各地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主要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全文共6个自然段,是一种很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一小节为课文的第一部分,总写了济南的泉水不但多而且美。2-5四个自然段为全文的重点,分别介绍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作者生动而详细的介绍,令读者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四个自然段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都是先介绍泉水的位置,再描绘泉水的特点。另外全文还多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泉水的特点。 《九寨沟》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和谐。文章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话梅,重墨浓情,易于朗读和背诵。。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来历。第三、四自然段,如数家珍似的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回味总结,赞叹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本文重点是3自然段,重点介绍了九寨沟的自然原始风光,四种景物: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这四种景物各有特点,要让学生体会到这四种景物不同的美。 《田园诗情》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荷兰一向以“水之国”、“花之国”、 “牧场之国”闻名于世。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白日里,牧场是动物们的天堂,无论是花色多样的牛,还是骏马或是其他动物都是那样的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广阔无垠的草原无疑就是他们的自由王国,好一幅家禽家畜安闲游憩图。即使是傍晚出现了挤奶的人也并没有打破草原的寂静,连船只行驶也是舒缓平稳的,车船的到来与离去也反衬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解决问题;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求比值一化简比,以及比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大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回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回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不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以及分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五、单元重点难点: 1、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2、会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 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六、单元课时安排: 分数除法………………………………………4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比和比的应用…………………………………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 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25-26的内容和练习七的第1-6题。 教学目的: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推导并初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 的。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 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李老师设计; 1.根据25×4=100写出两个除法算式。 2.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3.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4.求12的3 1是多少? 二、新课。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6、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I、引言;小朋友,你们在一年级时学过古诗,在电视里、在课外阅读中也曾欣赏过古诗,谁能将你学过的古诗吟诵给大家听呢看来,大家对学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老师带大家再学一首。 2.出示插图,播放音乐,说说图意。 3.板书课题,学习“静、夜”这两个生字。理解“思”。(板书:思念)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李白。 2、自由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认记生字。 4、齐读课文。 (三)抓住词语,理解诗意 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井栏前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 (3)边读边想象我们在中秋节的夜晚观察到的景色,说说明亮的月光在地上是什么样的。(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很亮。)(4)过度:诗人看到月光照在井栏前那么亮,以为是什么 (5)理解“疑”。(以为)你见过“霜”吗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是什么样的。(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 (6)指名讲述前两行诗意。 (7)小结:诗人把照在井栏前的月光当成了冬天的霜,可见月光是多么明亮、洁白。看到这些,诗人想到了什么 学习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后两行诗。 2.说说“举头”的意思,看图理解“举”(板书:举;抬),说说“望”的近义词,能把“望明月”改成“看明月”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