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学-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62
《地缘政治学》教学大纲任洪生编写政治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582 目录前言 (585)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585)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585)第一章地缘政治学:历史、现状和未来 (587)第一节地缘政治学的历史 (587)一、地缘政治学的概念 (587)二、地缘政治学的产生 (587)第二节地缘政治学的现状与未来 (587)一、地缘政治学的现状 (587)二、地缘政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587)思考题 (587)参考文献 (587)第二章海权论:理论及其实践 (588)第一节海权论的产生 (588)一、海权论的创始人——马汉 (588)二、海权论产生的历史条件 (588)第二节海权论的理论基础 (588)一、海权论的核心概念——制海权 (588)二、海权论的理论假定 (588)第三节海权论的主要内容 (588)一、海权的必要条件。
(588)二、获得海权的充分条件 (589)三、一国海权的核心力量来源——海上武装力量 (589)第四节马汉理论的影响 (589)思考题 (589)参考文献 (590)第三章陆权论:理论及其实践 (591)第一节陆权论的产生 (591)第二节麦金德公式 (591)第三节陆权论的主要内容 (591)一、陆权论的核心概念 (591)二、陆权论的理论假定 (592)三、陆权论的主要内容 (592)第四节麦金德理论的修正 (592)一、麦金德理论的第一次修正 (592)二、麦金德理论的第二次修正 (592)思考题 (593)参考文献 (593)第四章空权论:理论及其实践 (594)第一节空权论的产生 (594)地缘政治学一、飞机的产生 (594)二、空权论的代表人物 (594)第二节空权论的主要内容 (594)一、空权论的理论假定 (594)二、空权理論主要內容 (594)第三节空权论对各个时代国际战略的影响 (594)一、对意大利的影响 (594)二、对德国的影响 (594)三、对美国的影响——星球大战计划 (595)四、对制空权理论的评说 (595)思考题 (595)参考文献 (595)第五章德国地缘政治学 (596)第一节早期德国地缘政治学 (596)一、拉策尔的地缘政治学思想 (596)二、鲁道夫.契伦的地缘政治学思想 (596)三、卡尔.豪斯霍夫的地缘政治学思想 (597)第二节德国地缘政治学的兴起 (597)一、德国扩张主义的哲学基础 (597)二、德国控制欧洲及其扩张计划历史背景 (597)三、德国控制欧洲及其扩张计划地理背景 (597)第三节法西斯主义地缘政治学 (598)一、法西斯主义地缘政治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598)二、法西斯主义的内容与德国地缘政治学关系 (598)三、豪斯霍费尔理论的内容——拉策尔空间理论的对接 (598)四、法西斯主义——契伦理论的对接 (598)五、法西斯主义——豪斯霍夫理论的对接 (599)第四节德国地缘政治学的理论核心内容 (599)一、国家是一个有机体。
地缘政治-详解(重定向自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Geopolitics)又称为“地理政治学”、“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
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目录• 1 什么是地缘政治[1]• 2 地缘政治的源起• 3 地缘政治的涵义• 4 地缘政治斗争的内容• 5 地缘政治的主要理论[1]o 5.1 传统地缘政治理论▪ 5.1.1 海权论▪ 5.1.2 陆权论▪ 5.1.3 空权论▪ 5.1.4 德国地缘政治o 5.2 现代地缘政治理论• 6 地缘政治的主要影响•7 参考文献什么是地缘政治[1]地缘政治在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有关地缘政治的若干解释。
在英文中,“geopolitics ”一词既可指地缘政治理论,亦可指地缘政治现实,其涵义具有多重性。
在中文文献中,相关的词主要有地缘政治学和地缘政治两个,前者的涵义相对单一,而后者则是个复合概念。
前苏联学者拉祖瓦耶夫提出地缘政治学三种含义:第一,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侧重于地理对政治的影响;第二,把地缘政治学推广到列强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上,最一般的是,人们称国家间竞争,特别是全球性竞争的典型情况为地缘政治。
第三,认为地缘政治学首先反映了国际舞台上争取权力的斗争同地理的联系,地缘政治学被看作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和优先权。
美国学者奥图赛尔(Gearoid O. Tuathail)认为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有多个含义,他归纳如下:第一,用作描述对特定地区或问题的概览,以便把握被认定为外部事实的明显特征。
在这种用法下,地缘政治学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考察的分析工具。
如,关于 X 的地缘政治,X 可以指石油、资源、能源、信息、中东、中美洲、欧洲等。
第二,地缘政治几乎是现实政治的同义语。
地缘政治学讲义第一章绪论一、国家的地理宿命二、何为地缘政治和地缘政治学三、地缘政治格局约束下的国家战略选择四、现代地缘政治学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二章地缘政治结构与理论一、结构二、民族国家的扩散三、地缘政治学与一般体系四、均衡、动荡与世界秩序第一章:绪论一、国家的地理宿命及其抗争1、来自中国历史的故事2、来自全球大国的故事3、世界不是平的——从地理的角度重新理解世界地理视角下的政治与外交、地理视角下的全球产业布局全球化并未导致地理的终结,而是产生了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体系要问有关未来的问题,最好的立足点其实就是大地。
文化与地理的力量,可能在某个时刻战胜一切,而一个人为的边界是不符合自然的,所以也特别脆弱。
二、地缘政治学定义1、各种定义鲁道夫·契伦:将国家作为地理有机体或空间现象的理论,1899年卡尔·豪斯霍夫:是新的关乎本国利益的国家科学……,关于空间决定一切政治过程的学说,它以地理作用广泛的基础,尤其是政治地理。
其他学者。
其一,一种人文地理与应用政治学相结合的研究;其二,从空间或地理视角出发的国际关系研究。
科恩:对在以地理环境与视角为一端和以政治过程为另一端的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分析。
2、现代地缘政治学的几个阶段其一,争夺帝国霸权。
拉采尔1844-1904:认为国家的生命来自于人类与土地的联系,他对空间与位置的地理法则的思考,对边疆的扩张等进行了分析。
麦金德1861-1947:基于陆上交通的改进提出了”枢纽区域”或”心脏地带”的概念,强调陆权,特别是对世界最大陆地心脏的统治将成为世界统治的基础。
提出:谁统治了东欧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统治了世界。
马汉1849-1914:仍然以亚欧大陆为世界中心,分析了陆权国家的局限性(特别是俄罗斯),从海洋运动的便利性强调了海权的重要性。
对马汉来说,那些凭经巴拿马运河及苏伊士运河航道可到达的广泛地区,是世界权力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