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基础知识 微量元素
- 格式:ppt
- 大小:3.34 MB
- 文档页数:82
营养学中重要微量元素的作用和代谢微量元素是指人体需要的量非常少的元素,但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在营养学中,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被认为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作用和代谢十分重要。
本文将重点讲述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和代谢过程。
一、钙钙是人体中最丰富的矿物质之一,也是最容易出现缺乏的微量元素之一。
钙具有以下作用:1. 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健康钙是骨骼和牙齿中的主要成分,因此,钙对骨骼和牙齿健康非常重要。
缺乏钙会导致骨质疏松和牙齿容易脱落。
2. 维护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需要钙离子的参与,因此,缺乏钙会导致肌肉痉挛和神经传递障碍。
3. 维持心脏健康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需要钙离子的参与,因此,缺乏钙会导致心律失常。
钙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如下:1. 吸收钙主要在小肠中吸收,吸收过程中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
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的吸收不足。
2. 储存人体中大约有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只有1%存在于细胞内液体中。
钙主要是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储在骨骼和牙齿中。
3. 排泄钙的排泄主要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二、铁铁是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作用如下:1. 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功能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负责运输氧和维护肌肉健康。
因此,缺乏铁会导致贫血和肌肉无力。
2. 维护免疫系统的健康免疫系统需要铁离子的参与,因此,缺乏铁会导致免疫系统失调。
铁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如下:1. 吸收铁主要在小肠中吸收,吸收过程中需要胃酸的参与。
胃酸能够将铁转化为可被吸收的离子形式。
2. 储存人体中大约70%的铁储存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其余的储存于肝脏、脾脏和骨髓中。
肝脏中的铁可以被调节,以满足身体对铁的需要。
3. 排泄人体中的铁主要通过肠道和皮肤排出体外。
三、锌锌是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作用如下:1. 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锌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成分,能够促进白细胞的生长和功能。
人体内的十一种微量元素详解微量元素是指人体中所需要但数量较少的元素,如铁、锌、铜等。
虽然这些微量元素在体内所占比例很小,但它们在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人体内的十一种微量元素。
1.铁(Fe):铁是构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基本成分,是氧输送和能量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铁还参与到免疫反应和神经传递中,缺铁会导致贫血和免疫功能下降。
2.锌(Zn):锌是许多酶的辅酶,参与到蛋白质合成、核酸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中。
锌还对生长发育、生殖和视觉功能有重要影响,锌缺乏可导致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和味觉异常等问题。
3.铜(Cu):铜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到红血球生成、铁代谢、组织结构和免疫功能的调节中。
铜缺乏会引起贫血、骨折易发和免疫功能异常。
4.锰(Mn):锰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对脂肪代谢、骨骼发育和抗氧化作用起到重要作用。
缺乏锰会导致生长迟缓和骨骼异常。
5.硒(Se):硒是抗氧化酶的重要成分,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
硒还对免疫功能和甲状腺功能有关,硒缺乏会引起心肌病和免疫功能下降。
6.钼(Mo):钼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到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尿酸代谢等过程中。
缺乏钼可能导致生长迟缓、贫血和免疫功能异常。
7.碘(I):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能量代谢和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影响。
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智力低下和生长迟缓。
8.钴(Co):钴是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对红细胞生成、神经系统和DNA合成起重要作用。
缺乏钴会导致贫血和神经系统损害。
9.镉(Cd):镉是一种有毒金属元素,长期暴露于高镉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损害。
镉对肾脏、骨骼和生殖系统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骨质疏松和生殖障碍。
10.锶(Sr):锶与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可以替代部分钙进入骨骼和牙齿中,参与到骨骼的形成和维持中。
锶还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对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有一定影响。
植物营养学中的微量元素与植物生长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科学。
其中,微量元素是指植物所需量较少,但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的微量营养元素。
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植物体内的浓度虽然很低,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微量元素的分类微量元素是指植物生长所需量非常少的元素,主要包括铁、锰、锌、铜、钼、镍和钴等七种元素。
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含量通常在10 ppm(百万分之一)到100 ppm之间。
与微量元素相对的是植物营养学中的宏量元素(如氮、磷、钾等),宏量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量较多的元素。
二、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1. 铁:铁是植物体内最常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是植物体内呼吸和光合作用的重要调节因子,对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形成与崩解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参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2. 锰:锰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氧化反应,特别是光合作用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氧化反应。
锰还参与植物体内嘧啶衍生物和核酸的合成过程。
3. 锌:锌对于植物体内的酶活性和激素合成具有重要影响,它在植物体内起着调节酶活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4. 铜:铜主要参与植物体内酶的催化反应,包括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铜在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形成和维持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5. 钼:钼在植物体内参与氮代谢和硝酸盐还原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钼还参与维生素B12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6. 镍:镍在植物体内对镉和锌的代谢有着重要影响,它在镉的解毒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镍还参与植物体内尼古丁的合成。
7. 钴:钴参与植物体内维生素B12的合成,它对于植物体内氮代谢和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也具有重要作用。
三、微量元素供应与植物生长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供应非常重要。
当植物体内某一种微量元素缺乏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会受到明显的限制。
因此,在植物栽培中,对于微量元素的供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pH值: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有效性与土壤pH值密切相关。
植物营养学中的微量元素吸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也称为微量营养元素,虽然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少,但其在植物生理代谢和功能维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植物营养学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过程、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
一、微量元素的吸收过程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主要通过根系进行,其中主要有两种吸收机制: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
1. 主动吸收主动吸收是指植物通过自身吸收器官(根毛等)对微量元素进行主动吸收。
该过程主要依赖于植物细胞膜上的特定载体蛋白,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将微量元素从土壤中吸收到植物根部。
主动吸收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锰、锌、铜、镍等。
2. 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植物通过根系的细胞间隙或裂隙对微量元素进行被动吸收。
这种吸收方式主要依赖于微量元素的物理、化学属性,如微量元素与土壤颗粒的结合、微量元素的通过渗透、吸附等方式进入植物根部。
被动吸收的微量元素包括锰、铜、锌等。
二、微量元素吸收的影响因素微量元素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土壤pH值、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和浓度等。
1. 土壤pH值土壤pH值对微量元素的吸收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溶解度随pH值的改变而变化。
如在弱酸性土壤中,锰、铜、铁等微量元素的形态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2. 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对微量元素吸收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适宜的土壤温度有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根毛的形成,从而促进微量元素的吸收。
同时,过高或过低的土壤温度都会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效率。
3. 土壤含水量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是植物吸收微量元素的关键。
合适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和根毛的发育,从而增加微量元素的吸收面积和吸收效率。
不足的土壤水分会限制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
4.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和浓度土壤中微量元素以不同的形态存在,这些形态直接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效率。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浓度也会影响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程度。
微量元素名词解释微量元素通常是指占人体总重量的1/10000以下,每人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的元素。
微量元素是组成生命物质的重要元素,它们在各种生物体中含量少而又重要,只有微量元素的摄入可以正常进行生物新陈代谢。
微量元素有很多,有些如钙、磷、钾、硫和硒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还有些如铜、锌、镁和硼是人体必要元素。
有这些微量元素摄入,能促进人体许多生理功能的发挥,如新陈代谢、心脏、血液、生精、记忆、智力等,都受到其影响。
此外,在人类的免疫功能方面,微量元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可以促进代谢后分解和抗微生物的两种重要抗菌机制。
比如,锌可以促进抗感染物质的内源性抵抗,而硒可以抑制菌群的繁殖。
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症状,比如贫血、骨折和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的异常。
同时,过量的摄入也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应适量补充微量元素。
首先,应选择健康的食物。
食物中提供的微量元素是人体生物的总量的重要贡献者,如牛肉、猪肉、大豆、奶类等,都可以作为补充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
其次,应服用微量元素补充剂。
由于现今大部分人摄入量不足,可以服用特殊的微量元素补充剂,以满足人体的需要。
但此类药物的种类较多,使用前应就医咨询,以提供适当的服用量和剂型。
最后,还可以多参加户外活动,以增强自然补充微量元素。
这些活动包括徒步旅行、徒步旅行、滑雪、钓鱼和水上活动等,都可以让人体充分接触到空气、水和泥土等自然资源,从而增强微量元素的摄入。
总之,微量元素是支撑生命运行的重要营养物质,虽然微量而重要,但确切的摄入量也是非常必要的,只要使用正确的补充方法,就可以为身体的健康带来多层次的保健作用。
营养学知识点整理(五)-微量元素【以下介绍了常考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和膳食参考摄入量自然是重点,同学们自己整理。
】微量元素含量<0.01%体重,每日膳食需要量为微克至毫克。
必需微量元素共8种:铁、碘、锌、硒、铜、钼、铬、钴。
1. 铁缺乏:(1)铁缺乏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特别是在婴幼儿、孕妇、乳母中更易发生。
(2)食欲降低(3)儿童易烦躁,对周围不感兴趣,成人则冷漠呆板(4)当血红蛋白继续降低,则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粘膜和眼结膜苍白,有疲劳乏力、头晕、心悸、指甲脆薄、反甲等。
(5)儿童少年身体发育受阻,出现体力下降、注意力与记忆力调节过程障碍、学习能力降低等现象。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死亡与孕早期贫血有关。
铁缺乏可损害儿童的认知能力,且在以后补充铁后,也难以恢复。
铁缺乏也可引起心理活动和智力发育的损害及行为改变。
】 过量:中毒;消化道出血肝脏是铁过载损伤的主要靶器官,过量铁可致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瘤。
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主要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
牛奶是贫铁食物,且吸收率不高,以至缺铁动物模型可以采用牛奶粉或其制品喂养动物以建立。
【膳食铁来源足以维持成年男子的铁平衡。
预防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或治疗缺铁性贫血则不能单独依靠膳食。
】2.碘缺碘是侏儒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
在严重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地区,可发生以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克汀病(呆小症)。
缺碘对大脑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高碘、低碘都可引起甲状腺肿。
【缺碘地区应用加碘食盐后1~3年内,碘性甲亢的发病率上升,而后降至加碘前水平,可见补碘时,碘摄入量不宜过高,不宜过快提高剂量,补碘后其尿碘水平应低于300/ug/L。
】人体对碘的需要量,取决于对甲状腺素的需要量。
海洋生物含碘量丰富,是碘的良好来源,如海带、紫菜、海鱼、干贝、淡菜、海参、海蜇等。
3.锌缺乏:生长缓慢、皮肤伤口愈合不良、味觉障碍、胃肠道疾患、免疫功能减退等。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营养学基础知识一、人体所需营养素①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②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等)③矿物质:常量元素(钙、镁、钾、钠、磷、硫、氯)和微量元素(铁、铜、碘、锌、锰、钼、钴、铬、锡、钒、硅、镍、氟)④膳食纤维:水溶性纤维(果胶和树胶)与非水溶性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⑤水二、人体所需能量及营养素的计算1.标准体重:身高(cm)-1052.体型:体质指数(kg/m²)=实际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18.5为消瘦,18.5-23.9之间为正常,24-28属超重,>28属肥胖。
3.计算每日所需总能量:总能量=标准体重(kg)×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kcal/ kg)(见表1)。
表1 成人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kcal/kg标准体重)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65%,每克碳水化合物产能4kcal 蛋白质供能比:10%-15%,每克蛋白质产能4kcal脂肪供能比:20%-30%,每克脂肪产能9kcal5.举例:某女性,身高160cm,体重50kg,从事轻体力活动。
①标准体重=160-105=55(kg)②BMI=50/1.62=19.5,体型正常,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按30 kcal/ kg计算③计算总能量:总能量=55×30=1650(kcal),④计算三大营养素的需要量:碳水化合物供能:1650×(50%-65%)=825-1072.5(kcal),所需碳水化合物的量:(825-1072.5)/4=206.3-268.1(g)蛋白质供能1650×(10%-15%)=165-247.5(kcal)所需蛋白质的量:(165-247.5)/4=41.3-61.9(g)脂肪供能1650×(20%-30%)=330-495(kcal)所需脂肪的量:(330-495)/9=36.7-55(g)⑤所需食物举例设定其每日所需碳水化合物210g,粮谷类含碳水化合物75%,则每日所需粮谷类食物为210/0.75=280g,若食用薯类及杂豆类食物,则应按相应的交换比例,减少粮谷类食物的量(详见表3及表4);设定每日所需蛋白质60g,粮谷类含蛋白质约8%,蛋奶类含蛋白质约7%,瘦肉及鱼类含蛋白质约20%,则每日大概需要瘦肉及鱼类食品100g,鸡蛋1个,牛奶250g;设定每日食用蔬菜500g,水果200g,共提供能量约180kcal。
植物营养学中的微量元素吸收与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元素的供应,其中微量元素对植物的正常生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量元素是指植物对其需求相对较小,但对于植物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的元素,如铁、锰、锌、铜、镍、硼和钼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利用过程。
一、微量元素的吸收机制微量元素在土壤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植物的根系通过活跃的吸收调节机制来摄取这些元素。
根系表面的毛细根具有丰富的吸收器,可增加根吸收面积。
微量元素的吸收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1. 主动吸收: 植物通过ATP酶的调节,利用质子泵和离子泵在根部细胞膜上产生电化学梯度,促使微量元素离子从土壤中主动进入根细胞。
2. 膜运输蛋白: 根细胞膜有多种膜运输蛋白参与微量元素吸收。
例如,铁离子主要通过高亲和力的镁铁蛋白(IRT)和铁缺乏蛋白(FER)进行吸收,锌离子则通过ZIP家族蛋白进行吸收。
3.融合运输: 有些微量元素如硼和钼在根细胞内通过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再通过质膜融合转运进入细胞核。
二、微量元素的内部转运与利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需要在植物体内进行运输和分配,以满足不同组织和器官的需求。
此过程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 根内分配: 吸收的微量元素在根部经过内部转运,主要以形成融合体的方式将其分配到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中。
2. 韧皮部运输: 微量元素通过韧皮部形成的导管系统进行远距离运输,以满足植物体不同部分的需求。
3. 组织特定吸收: 植物体内不同组织和器官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各异。
一些微量元素如铁和锌在植物中的吸收和利用受到组织特定调控机制的调节。
三、微量元素的利用和功能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参与多个生理过程和代谢反应。
1. 酶活性: 微量元素是植物体内多个酶的组成部分,例如铜离子是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组成部分,铁离子则参与呼吸链和光合作用等关键代谢过程。
2. 光合作用: 锌、铜和镍等微量元素是调节光合作用的酶的激活剂,它们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微量元素是什么微量元素简称微量元,也称为微量营养素或微量矿物质,是指人体需要的量相对较小的一类元素。
尽管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较少,但它们对于人体健康和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微量元素包括铁、锌、硒、铜、碘、锰、铬、钼等,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代谢、调节酶系统活性、维持骨骼健康、免疫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铁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能够运输氧气至全身各处,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铁还参与合成大脑神经递质,对于大脑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
铁的缺乏会导致贫血、疲劳、免疫功能下降等。
锌是人体以及许多酶反应的辅酶,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促进免疫功能的发挥,维护皮肤的健康。
锌的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疾病,对生殖系统和智力发育也有不良影响。
硒作为一种抗氧化剂,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防止蛋白质、DNA和细胞膜的损伤。
同时,硒还可以提高免疫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病率。
硒的缺乏会增加心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铜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参与儿茶酚胺的代谢、铁的运输和储存。
铜还对维持心脏功能、平衡血液中的脂质和蛋白质有重要作用。
铜的缺乏会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对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碘的缺乏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锰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在氧气代谢和骨骼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锰的缺乏与骨骼畸形、高脂血症、发育迟缓等疾病有关。
铬是促进胰岛素的活性化,参与葡萄糖代谢的微量元素。
铬的缺乏会影响糖尿病人体内的葡萄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
钼是多种酶的辅酶,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
钼的缺乏会导致铵代谢紊乱和尿酸合成异常。
总结来说,微量元素是人体所需的量相对较小的一类元素,虽然它们的含量较少,不能被肉眼直接看到,但它们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微量元素的分类及作用
微量元素是指人体需要的量相对较少的元素,但仍然对身体
的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被分为两类:矿物质元
素和非矿物质元素。
1.矿物质元素:
铁(Fe):铁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参与氧气的运输和储存,对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和细胞呼吸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锌(Zn):锌对于酶的活性调节、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有重
要作用,同时也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维持免疫系统正常
功能。
钙(Ca):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维持骨骼、牙齿
的健康和稳定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参与肌肉收缩和神经传递
过程。
磷(P):磷是核酸和骨骼矿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也参与能量代谢和细胞膜的结构维持。
镁(Mg):镁参与多种酶的活性调节,对于细胞的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和神经传导等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2.非矿物质元素:
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类对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代谢起重要作用的有机物质。
例如维生素C参与抗氧化反应、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A维持视觉、免疫功能等。
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类非矿物质的微量元素。
不同的氨基酸在人体内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赖氨酸可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申宁酸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等。
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质类物质,对于维持细胞膜结构、合成激素、调节免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
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内起到调节酶的活性、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参与代谢过程等重要作用。
缺乏这些元素容易导致多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因此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应保证摄入适量的微量元素,以维持身体健康。
人体内的十一种微量元素详解人体内的十一种微量元素详解一、碘——预防甲状腺肿大的营养元素碘的主要生理功能:碘的唯一功能是用于合成甲状腺分泌的含碘激素——甲状腺激素,碘的主要功能也是通过甲状腺激素表现出来的。
缺碘的临床表现:碘缺乏的典型特征是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头发变脆、肥胖和胆固醇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
缺碘的孕妇所生的孩子可患有称为侏儒的呆小病,这是一种以甲状腺机能低下、甲状腺肿、智力迟钝和生长迟缓为特征的疾病。
患儿生后得到诊断并给以甲状腺激素治疗可避免上述某些症状出现。
成人轻度缺碘将出现疲乏、肌无力、粘液分泌过多的症状。
食入过多的碘即日摄入量超过2000微克,也有产生甲状腺肿大的潜在危险。
碘的日进量:(微克)婴儿:0-0.5岁 40微克; 0.5-1.0岁 50微克儿童:1- 3岁 70微克 4 - 6岁 90微克; 7-10岁 120微克成人:150微克;孕妇175微克;乳母200微克碘的食物来源:在碘的食物来源中最为有效的是砚化食盐.在自然界中的食物中,碘的食物来源主要有:干海藻、碘化食、海水鱼、甘蔗废密、海产品、蔬菜、乳类及乳制品、蛋、全小麦。
二、钒——保护心血管的微量元素钒的生理作用:造血功能得以改善。
钒还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减轻诱发动脉硬化的程度。
另外,牙釉质和牙本质都属于羟磷灰石,钒可以置换到羟磷灰石中,起到预防龋齿的作用。
日本学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与体内钒含量的降低有一定的关系。
钒在体内的分布:正常成年人体内共含钒约25mg ,血液中钒含量甚微,人体内钒多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
人体对钒的需要量:正常人每日每人需要量约为0.1-0.3mg,小儿每日每人需要量约为30-90微克.缺钒的临床症状:若人体内钒的含量降低则导致骨骼发育不正常,生长缓慢,生殖功能受损。
高钒的临床症状:如果吸入过多的钒,可刺激呼吸、消化及神经系统,也可以损害皮肤、心脏和肾脏,还可抑制三磷酸腺苷酶及磷酸酶的活性,使用权皮肤出现炎症并引起变态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