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建筑
- 格式:docx
- 大小:18.81 KB
- 文档页数:4
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一、概述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是指通过符合能源节约和环保建筑技术要求,改进建筑节能性能,降低与公共建筑的资源消耗及污染,实现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环境影响的设计。
具体包括:综合节能调控技术设计、节能采光设计、热工特性设计、节能新材料设计、智能建筑系统
设计、新能源应用设计等,是近年来全球设计行业关注的焦点。
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
1.总体能耗指标
在节能设计中,应提高公共建筑设计时对系统概念的发展,优化节能能力,并建立节
能耐用的总体节能技术体系,如:节能建筑建设中采光、热设备、空调系统高效运行,使
总体能耗降低,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2.局部能耗指标
具体的节能应用技术指标要求主要是建立节能设计当中的系统尺度(如窗、墙、屋面),合理选择遮阳、隔热、耐用性材料等,应符合国家环保、节能标准,并通过系统性、可靠性、关联性评估以保持空调、动力、采光设备等局部系统节能组合方式有效运行。
三、绿色建材选择
绿色建材选择,是指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中,对建筑材料制造工艺及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适用的绿色建材,保证节能能效,并低碳环保的原则。
绿色建材特点是外观美观,材料安全、健康、可循环利用,有效降低公共建筑投资,能耐用有效延长建筑寿命,避免
及节省使用能源等方面优越。
四、建筑节能设计实施技术
建筑节能设计中的新技术实施,应考虑将主流绿色建筑及节能技术应用公共建筑,如:绿色建筑有风能、太阳能设计、地源热泵系统、绿色建筑材料、能源恒温/恒压系统、恒
定温度空调、系统节能监控技术等,并对空调系统运行及机组控制、过程控制等进行优化
改造。
我国绿色低碳建筑典型案例那咱就来说说我国绿色低碳建筑的典型案例吧。
一、上海建科中心。
1. 节能设计超酷。
这建筑的外表皮就像一个超级节能的护盾。
它采用了可调节的遮阳系统,就像给大楼戴上了一副能自动调节光线的墨镜。
夏天太阳大的时候,遮阳板自动调整角度,把强烈的阳光挡住,这样室内就不会被晒得滚烫,空调就不用拼了命地制冷,能省好多电呢。
建筑的屋顶也不简单,那可是一片绿色的小天地。
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这绿色屋顶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还能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
冬天,它就像给大楼盖了一层温暖的被子;夏天,又像一把大伞,把热气挡在外面。
2. 水资源循环利用超棒。
这里有一套很厉害的雨水收集系统。
一下雨,雨水就像被邀请的客人一样,被收集到专门的水箱里。
这些雨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就可以用来浇灌屋顶的植物、冲洗厕所之类的。
就好像大楼自己有个小水库,把大自然的馈赠合理利用起来,不浪费一滴水。
3. 室内环境超健康。
室内通风设计得非常巧妙。
通过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让新鲜空气在楼里欢快地流动。
不像有些大楼,里面的空气总是闷闷的。
而且建筑材料都是精心挑选的环保材料,没有那些会释放有害气体的家伙,在里面工作或者参观就像在森林里呼吸一样清新舒畅。
二、成都的中建滨湖设计总部。
1. 被动式节能超厉害。
这个建筑很会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来节能。
它的朝向和布局就像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棋局。
建筑的朝向能最大程度地利用阳光,冬天让阳光多多地照进来,就像给大楼做免费的阳光SPA,室内暖烘烘的。
而夏天呢,又能巧妙地避开强烈的直射阳光。
墙体的隔热性能也很强。
就像给大楼穿了一件厚厚的隔热服,外面再热,里面还是能保持相对凉爽的温度,大大减少了空调的使用频率。
2. 可再生能源利用超有创意。
在大楼的周边或者屋顶,有不少太阳能光伏板。
这些光伏板就像一群小太阳收集器,白天的时候把阳光转化成电能,给大楼提供照明、办公设备用电等。
感觉大楼就像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电站,在利用清洁能源方面走在前列呢。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概扩:节能建筑可视为绿色建筑理念的一项综合工程,同时绿色也是建筑节能的发展。
联系与区别:建筑节能主要是解决建筑能耗过高的问题,绿色建筑除了解决节能之外,更多的考虑了人的人的生活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可以统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是强制性的,如果违反则面对相应的处罚。
绿色建筑目前在国内是引导性质,鼓励开发商和业主在达到节能标准的前提下做诸如室内环境、中水回收等项目。
虽然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是两个概念,但在设计中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1)建筑设计的宏观目标是寻求人与自然的共生场所;(2)资源、能源共效率利用;(3)有利于健康的建筑、建筑材料;(4)土地资源的有效使用和高效使用;(5)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节能保温维护结构围护体系是一栋建筑物的构成主体,由外围护体系和内围护体系两部分组成,其中,外围护体系包括了外墙、外门窗、屋面和地面四个部分,其作用是使室内受到遮护不受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现在从建筑节能的概念上来讲主要关注的是外围护体系的节能技术。
概念: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它直观地反映了建筑单体外形的复杂程度体形系数:规律:体形系数越大,相同建筑体积的建筑物围护结构面积越大,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室内温度!室外气象条件!围护结构设置等),建筑物向室外散失的热量也就越多"规定:体形系数越小就越有利于节能,减少外表面与室外空气的接触,就能减少散热"现行的公共建筑节能50%既规定中对严寒地区与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体形系数的限制为0.4.建筑朝向对建筑节能而言,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是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建筑物的朝向对太阳辐射得热量和空气渗透耗热量都有影响"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原则:各种建筑朝向墙面及居室内可能获得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面积。
房地产行业绿色建筑节能方案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2)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2)1.1.2 绿色建筑的特征 (3)1.2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1.2.1 发展现状 (3)1.2.2 发展趋势 (3)第二章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3)2.1 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4)2.2 节能设计的实施策略 (4)2.3 节能设计的关键技术 (4)第三章建筑材料与构件节能 (5)3.1 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5)3.1.1 节能型建筑材料概述 (5)3.1.2 常见节能型建筑材料 (5)3.1.3 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应用策略 (5)3.2 建筑构件的节能设计 (5)3.2.1 建筑构件节能设计原则 (5)3.2.2 建筑构件节能设计要点 (6)3.3 节能型建筑构件的施工与验收 (6)3.3.1 施工要求 (6)3.3.2 验收标准 (6)第四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 (6)4.1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6)4.2 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 (7)4.3 围护结构的气密性与节能效果 (7)第五章建筑照明与电气节能 (7)5.1 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 (7)5.2 电气设备的节能措施 (8)5.3 智能照明与电气控制系统 (8)第六章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能 (8)6.1 供暖系统的节能设计 (8)6.1.1 供暖系统概述 (8)6.1.2 供暖系统节能设计原则 (9)6.1.3 供暖系统节能设计措施 (9)6.2 通风系统的节能措施 (9)6.2.1 通风系统概述 (9)6.2.2 通风系统节能措施 (9)6.3 空调系统的节能技术 (10)6.3.1 空调系统概述 (10)6.3.2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10)第七章建筑给排水与节水节能 (10)7.1 给排水系统的节能设计 (10)7.1.1 设计原则 (10)7.1.2 设计措施 (10)7.2 节水型器具的应用 (11)7.2.1 节水型卫生器具 (11)7.2.2 节水型用水设备 (11)7.2.3 节水型绿化喷灌系统 (11)7.3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11)7.3.1 雨水收集系统 (11)7.3.2 雨水利用技术 (11)第八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11)8.1 建筑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 (11)8.1.1 建筑废弃物的分类 (12)8.1.2 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12)8.2 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应用 (12)8.2.1 废弃混凝土的资源化利用 (12)8.2.2 废弃金属的资源化利用 (12)8.2.3 废弃塑料的资源化利用 (12)8.2.4 废弃陶瓷的资源化利用 (12)8.2.5 废弃玻璃的资源化利用 (12)8.3 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政策 (13)8.3.1 政策法规 (13)8.3.2 政策措施 (13)第九章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 (13)9.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3)9.2 绿色建筑评价方法 (13)9.3 绿色建筑认证与推广 (14)第十章绿色建筑节能产业发展 (14)10.1 绿色建筑节能产业链分析 (14)10.2 绿色建筑节能产业政策 (15)10.3 绿色建筑节能产业发展趋势 (15)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保障人体健康和舒适度为目标的建筑活动。
2023绿色建筑标准一、总建筑面积低于5000平方米的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如国家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为了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公共建筑的可持续性,政府对总建筑面积低于5000平方米的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实施了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这一标准旨在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建筑能效、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升公共建筑的舒适度和宜居性。
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内容由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暖通共五个专业组成,适用于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暖通共五个专业内容,每个专业都涵盖了相应的节能设计要求和指标。
这些指标和要求适用于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旨在提高建筑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说明采用文本形式,由各专业设计说明汇总集结成篇,重点对采用技术措施、系统及控制指标要求等进行描述。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说明是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文本形式进行表述。
设计说明由各专业设计说明汇总集结而成,包括建筑、结构、给水排水、电气、暖通等专业内容。
重点对采用的技术措施、系统及控制指标要求等进行描述,旨在确保节能设计的有效实施和达成预期的节能效果。
同时,也为后续施工和验收提供指导和依据。
总之,2023绿色建筑标准旨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提高公共建筑的可持续性。
通过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规定节能设计内容及采用文本形式表述设计说明,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建筑能效、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公共建筑的舒适度和宜居性。
同时,为后续施工和验收提供指导和依据,确保节能设计的有效实施和达成预期的节能效果。
[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随着现在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以及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紧迫,使得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在现在的建筑工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清楚的了解绿色建筑设计与绿色节能建筑之间的关系。
1、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间的关系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关系。
就实践来看,绿色建筑设计的推进有利于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因为有了绿色设计做规划和控制,所以节能建筑的实现可能性变得更大。
换言之,正是因为有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基础和方向,绿色节能建筑才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反观绿色节能建筑,由于此类型建筑具有新颖性,理念运用及方法利用的时间都较短,所以根据现下绿色节能建筑的现状,可以更好的综合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理念,这样,便可以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化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建筑在实践中相互影响,互相补充,通过问题的显现来达到推动彼此进步的目的,最终实现了二者的联动发展。
2、建筑绿色节能设计要点2.1对建筑工程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建设用地做好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合理的总平面设计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提高建筑物的土地利用率。
建筑物合理的朝向能更加充分地利用自然采光和日照,节省冬日采暖和夏日室内制冷的能耗,有效改善居室环境。
建筑平面设计尽量采用规则平面造型,减少平面变化,减少外墙面积,合理控制层高,考虑一定建筑面积的最佳节能层数与层高,这些设计手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2.2加强自然采光与自然通风设计新型的绿色建筑必须能充分利用舒适、健康、环保、节能的自然光源。
自然光源对人体视觉器官最为适宜,是最优良的光源。
照明的耗能占住宅耗能的40%以上,如果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又能节省大量照明的电能消耗。
建筑师必须树立绿色光环境设计理念,更多地采用自然光源的设计方法和技术,如镜面反光玻璃板和金属反光板等自然采光新技术对建筑的自然采光提供更为方便的途径。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与环保方案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2)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2)1.1.2 绿色建筑的意义 (3)1.2 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3)1.2.1 国际发展历程 (3)1.2.2 我国发展历程 (3)1.3 绿色建筑的政策与法规 (3)1.3.1 国际政策与法规 (3)1.3.2 我国政策与法规 (4)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4)2.1 生态优先原则 (4)2.2 节能环保原则 (4)2.3 可持续发展原则 (5)第三章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5)3.1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5)3.2 建筑设备节能技术 (5)3.3 建筑智能化节能技术 (6)第四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 (6)4.1 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6)4.1.1 建筑废弃物的概念及分类 (6)4.1.2 建筑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7)4.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7)4.2.1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 (7)4.2.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7)4.3 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政策法规 (7)4.3.1 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 (7)4.3.2 建筑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政策措施 (8)第五章绿色建筑材料 (8)5.1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标准 (8)5.2 绿色建筑材料的认证与评价 (8)5.3 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与应用 (9)第六章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9)6.1 绿色建筑施工工艺 (9)6.2 绿色建筑施工安全与环保 (9)6.3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0)第七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0)7.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方法 (10)7.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0)7.1.2 绿色建筑评价方法 (11)7.2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应用 (11)7.2.1 建筑设计 (11)7.2.2 建筑施工 (11)7.2.3 建筑运营 (11)7.2.4 政策制定 (11)7.3 绿色建筑评价与认证机构 (11)7.3.1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11)7.3.2 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 (12)7.3.3 德国绿色建筑协会(DGNB) (12)7.3.4 英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BREEAM) (12)第八章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 (12)8.1 绿色建筑政策概述 (12)8.2 绿色建筑法规体系 (12)8.3 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的实施 (13)第九章绿色建筑市场发展 (13)9.1 绿色建筑市场规模与趋势 (13)9.1.1 市场规模 (13)9.1.2 市场趋势 (13)9.2 绿色建筑产业链分析 (14)9.2.1 产业链结构 (14)9.2.2 产业链发展现状 (14)9.2.3 产业链发展趋势 (14)9.3 绿色建筑市场推广策略 (14)9.3.1 政策引导 (14)9.3.2 市场宣传 (14)9.3.3 品牌建设 (15)9.3.4 技术创新 (15)9.3.5 人才培养 (15)9.3.6 合作共赢 (15)第十章绿色建筑案例分析与启示 (15)10.1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5)10.1.1 国内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5)10.1.2 国际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5)10.2 绿色建筑案例的经验与启示 (16)10.2.1 绿色建筑的经验 (16)10.2.2 绿色建筑的启示 (16)10.3 绿色建筑发展前景与建议 (16)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为目标,采用适宜的技术、材料和工艺,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节能绿色建筑论文1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增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能源的50%都消耗在建筑物的施工建设与使用过程中。
而绿色建筑则转变了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让建筑设计施工朝着低耗能的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能源消耗的自给自足。
目前国内建筑的能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单位建筑内的耗能是很多国家的2倍左右,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的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二字,并不是简单的指建筑立体绿化或者屋顶花园的设计,而是代表了一种象征,指的是建筑物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和危害,建筑自身可以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它是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所建造的建筑物,又常常被称之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建筑以及自然建筑等。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包含了六种指标,从上到下依次分成三星,二星以及一星。
我国住建部正式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属于国家标准,给予编号GB/T50378—20xx,20xx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原有的GB/T50378—20xx正式废止。
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适用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而绿色建筑星级评价指标包含了节地和室外环境、节能和能源利用、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以及施工运行管理等七种类型指标。
20xx年11月22日,于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住宅新趋势高峰论坛上,我国城市科研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提出: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一星级绿色建筑未来必然会成为强制性绿色建筑。
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原则1)和谐原则。
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不单单要符合人们的生存需要,同时也应该与自然、社会相协调。
绿色建筑抛弃了过去那种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模式,它根据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实际,逐渐朝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基于舒适与健康出发,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带给人们高品质的生活,所以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必须遵循人类、社会以及自然三者的和谐原则。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与环保技术方案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 (2)1.2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 (3)2.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3)2.1.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 (3)2.1.2 节能与环保原则 (3)2.1.3 人本原则 (3)2.2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4)2.2.1 设计前期调研与分析 (4)2.2.2 设计方案制定 (4)2.2.3 设计细节优化 (4)2.2.4 设计评价与反馈 (4)第三章节能建筑设计 (4)3.1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4)3.2 建筑遮阳与采光设计 (5)3.3 建筑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 (5)第四章绿色建筑材料 (5)4.1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 (5)4.2 常见绿色建筑材料介绍 (6)4.2.1 生态混凝土 (6)4.2.2 竹木材料 (6)4.2.3 绿色玻璃 (6)4.2.4 生态涂料 (6)4.2.5 低碳钢材 (6)第五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6)5.1 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法 (7)5.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7)第六章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 (8)6.1 建筑绿化设计原则 (8)6.2 建筑绿化技术应用 (8)6.3 景观设计要点 (8)第七章节能照明与智能控制系统 (9)7.1 节能照明设计 (9)7.1.1 设计原则 (9)7.1.2 设计要点 (9)7.2 智能控制系统应用 (10)7.2.1 系统组成 (10)7.2.2 应用场景 (10)7.2.3 应用优势 (10)第八章建筑能源管理与优化 (11)8.1 建筑能源管理策略 (11)8.2 建筑能源优化技术 (11)第九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与标准 (12)9.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2)9.2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2)第十章绿色建筑推广与应用 (13)10.1 绿色建筑政策与法规 (13)10.2 绿色建筑宣传与培训 (13)10.3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13)10.4 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展望 (14)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内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节能环保、室内环境质量等因素,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设计方案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3)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3)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 (3)1.1.2 绿色建筑的意义 (3)1.2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3)1.2.1 政策推动 (3)1.2.2 技术创新 (3)1.2.3 市场需求 (3)1.2.4 国际合作 (4)1.2.5 城市更新 (4)第二章建筑设计原则与策略 (4)2.1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4)2.2 节能减排设计策略 (4)第三章建筑选址与规划 (5)3.1 选址原则与要求 (5)3.1.1 符合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政策 (5)3.1.2 保障生态环境 (5)3.1.3 节约土地资源 (5)3.1.4 交通便利 (5)3.1.5 资源利用 (5)3.2 规划设计要点 (6)3.2.1 建筑布局 (6)3.2.2 建筑形态 (6)3.2.3 绿色景观设计 (6)3.2.4 基础设施设计 (6)3.2.5 建筑智能化设计 (6)第四章建筑结构设计 (6)4.1 结构优化设计 (7)4.2 节能结构体系 (7)第五章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8)5.1 外墙保温设计 (8)5.2 门窗系统设计 (8)5.3 屋面保温设计 (8)第六章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9)6.1 室内空气质量优化 (9)6.1.1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 (9)6.1.2 通风换气设计 (9)6.1.3 空气净化设备的应用 (9)6.2 采光与照明设计 (9)6.2.1 采光设计 (9)6.2.2 照明设计 (10)6.3 声环境设计 (10)6.3.1 声音控制 (10)6.3.2 声音调节 (10)第七章建筑设备系统设计 (10)7.1 供暖与空调系统设计 (10)7.1.1 设计原则 (10)7.1.2 设计内容 (11)7.2 供水与排水系统设计 (11)7.2.1 设计原则 (11)7.2.2 设计内容 (11)7.3 电气系统设计 (12)7.3.1 设计原则 (12)7.3.2 设计内容 (12)第八章建筑绿化与景观设计 (13)8.1 绿化布局设计 (13)8.1.1 设计原则 (13)8.1.2 设计内容 (13)8.2 景观水体设计 (13)8.2.1 设计原则 (13)8.2.2 设计内容 (14)8.3 绿色建材应用 (14)8.3.1 设计原则 (14)8.3.2 设计内容 (14)第九章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利用 (14)9.1 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处理 (14)9.1.1 建筑废弃物分类 (14)9.1.2 建筑废弃物处理方法 (15)9.2 资源回收与再利用 (15)9.2.1 资源回收 (15)9.2.2 资源再利用 (15)第十章绿色建筑评价与监测 (16)10.1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6)10.1.1 评价指标 (16)10.1.2 评价方法 (16)10.1.3 评价等级 (16)10.2 建筑能耗监测与优化 (16)10.2.1 建筑能耗监测 (16)10.2.2 建筑能耗优化 (16)10.3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与管理 (17)10.3.1 运行维护 (17)10.3.2 管理制度 (17)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 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形式。
绿色节能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运营及拆除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节能、高效、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以降低能耗、减少废物排放、改善室内环境品质为目标的建筑形式。
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高效的保温材料、智能控制系统、太阳能利用等,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同时,通过采用通风、日照等合理的 passivhaus 设计理念来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能耗。
环保材料:选择环境友好型的建筑材料,如可再生材料、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可以考虑回收利用建筑废弃物,减少废物洁净土带来的环境污染。
水资源管理:采取节水措施,包括收集雨水、利用灰水、使用低流量的水龙头和厕所等,以降低建筑对水资源的消耗。
同时,合理规划和设计排水系统,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室内环境质量:关注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光照、噪音等因素,采取通风、照明和隔音等措施,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可再生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旨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室内环境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
它是建筑行业在追求建筑美学和功能性的同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新兴趋势。
工业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理念及应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理念成为了工业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旨在通过科学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实现建筑物的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
本文将从工业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的理念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工业建筑设计师和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导。
一、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理念1.1 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建筑废弃物、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途径,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平衡。
选择可再生材料和绿色建材,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以及在建筑使用阶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
1.2 能源节约能源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建筑物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消耗大量的能源。
通过在工业建筑设计中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对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和环保的双重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采用节能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1.3 资源循环绿色建筑设计追求的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建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再生利用等手段,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运营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1.4 人文关怀绿色节能建筑设计不仅仅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还需要关注建筑物对居住者和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健康影响。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提高建筑物的室内舒适度,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提高光环境和声环境的质量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良好的室内环境设计以及健康的建筑材料选择,可以为居住者和使用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1 现代工业厂房设计在现代工业厂房设计中,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绿色节能绿色建筑方案绿色节能建筑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为目标的建筑项目。
绿色节能建筑方案的核心原则是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减少对能源和水资源的需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碳足迹,提升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程度。
一、设计阶段的绿色节能方案在设计阶段,绿色节能建筑方案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能源效率:通过合理的建筑方向、隔热材料、采光设计、太阳能利用等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
2. 水资源利用:设计集雨系统、废水处理系统以及灌溉系统,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雨水和废水,减少对自来水的需求。
3. 灰水处理:将洗手盆、淋浴、厨房等产生的灰水经过处理,再利用于冲厕、植物浇水等用途,减少对清洁用水的需求。
4. 建筑材料选择:选择可再生、环保的建筑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且减少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释放。
二、施工阶段的绿色节能方案在施工阶段,绿色节能建筑方案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废料处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分类和处理,将可回收的材料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节能施工设备:使用高效、节能的施工机械和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3. 智能监控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施工进度和能源消耗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和节能措施。
三、使用阶段的绿色节能方案在使用阶段,绿色节能建筑方案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管理系统:安装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建筑内各种设备和系统的能耗情况,通过合理的调整和优化,降低能源的浪费。
2. 智能照明系统:采用自动感应、调光节能等技术的照明系统,合理利用自然光,减少用电量。
3. 室内舒适度优化:使用高效的空调和供暖系统,合理设置通风系统,保持室内舒适度,减少能源消耗。
4. 智能家居系统:应用智能家居技术,实现远程控制、定时和自动化的设备管理,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绿色节能建筑能够实现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室内舒适度和人们的健康程度。
探讨绿色建筑与绿色节能建筑的关系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能源的不断消耗,绿色和节能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而建筑这一人类必不可少的居住环境,已由早期对绿色的需求转变为既要求绿色又需要节能。
本文介绍了绿色建筑和绿色节能建筑,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标签:绿色;节能;建筑;关系目前我国在工业、建筑、交通三个领域的能源消耗是最主要,其中建筑消耗高达总消耗的26%,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而建筑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的同时还会产生相同量的排放及污染。
这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抵触,因此发展绿色节能的建筑已刻不容缓。
绿色节能建筑是在传统绿色建筑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类对节能环保的需求下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必然选择。
1.绿色建筑1.1绿色建筑的含义绿色建筑要求建筑在其寿命周期内,要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以及节约资源等,并能为人们提供高效、实用、健康的居住空间,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绿化,而是一种概念或者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称可持续发展建筑或者生态建筑,它要求室内布局合理、充分利用一切现存的自然资源,并尽可能的不使用合成材料,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1.2绿色建筑设计的一般性原则设计绿色建筑就是设计生态建筑,它对于绿色节能建筑来说是关键和基础。
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开放建筑的原则下,设计绿色建筑应该以朴实端庄、流畅简洁、现代开放、动态亲民为指导思想,树立良好的建筑形象。
无论是在选址还是格局上,风向还是朝向上,竖向还是平面上。
界面还是间距上,群体还是单体上,都应该充分利用天然能源,以达到节能的效果;此外还要注重整体空间的流动感、阳光感等;充分利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和风格以达到环保生态的效果。
与此同时还应该:1)将“生态关键”的观念引入进来,要想设计出生态建筑,关键是既要有生态意识,还要掌握住生态技术。
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比较摘要:人们对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的要求,促进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在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节能成为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大标志。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能耗巨大等问题凸显。
总能耗中,建筑能耗占30%一40%左右所以建筑节能是关系到我国的经济高速健康发展、改变能源相对短缺局面的关键。
节能减排,绿色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也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
但是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有相似之处,又有着巨大的差别。
本文将通过对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两个概念的发展过程,来理解两者的内涵,并从涉及范围、评价体系和理想模型三个方面来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范围评价1.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涵义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资源、能源的日渐枯竭、环境的日益恶化等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目前及子孙万代的生存。
在此背景下,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也应运而生,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己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一环。
但是目前国内外对绿色建筑还缺乏统一的定义,范围界定亦有所差别。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观念、技术和人均能源资源条件不同,因此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
我们可以通过绿色建筑概念的发展历史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来看到其真正的内涵。
1.1.1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对于绿色建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o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合并成为一体,及Arcology,意为生态建筑学,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An arcology is distinguished from a merely large building in that it is designed to be sustainable, employing all or most of its own available resources for a comfortable life: power, climate control, food production, air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purification, sewage treatment, etc.. It is designed to make it possible to supply these items for a large population. An arcology would supply and maintain its own connections to municipal or urban infrastructures in order to operate.”——Paolo Soleri《Arology: the city in the image of man》保罗可谓是绿色建筑的开山鼻祖,而且他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设计作品的解读,来理解他所谓的“生态建筑”的真正含义。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指南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2)1.2 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建筑节能设计原则 (3)2.1 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3)2.2 节能设计的具体措施 (4)第三章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 (4)3.1 外墙保温隔热技术 (4)3.2 窗户节能技术 (5)3.3 屋顶节能技术 (5)第四章建筑照明节能技术 (6)4.1 照明系统设计原则 (6)4.2 节能灯具的选择与应用 (6)4.3 照明控制技术 (6)第五章建筑供暖、通风与空调节能技术 (7)5.1 供暖系统节能技术 (7)5.2 通风系统节能技术 (7)5.3 空调系统节能技术 (8)第六章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 (8)6.1 给水系统节能技术 (8)6.1.1 给水系统概述 (8)6.1.2 给水系统节能措施 (9)6.2 排水系统节能技术 (9)6.2.1 排水系统概述 (9)6.2.2 排水系统节能措施 (9)6.3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9)6.3.1 雨水收集与利用概述 (9)6.3.2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措施 (10)第七章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10)7.1 太阳能利用技术 (10)7.1.1 概述 (10)7.1.2 太阳能热水系统 (10)7.1.3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10)7.1.4 太阳能通风系统 (10)7.2 风能利用技术 (11)7.2.1 概述 (11)7.2.2 风力发电技术 (11)7.2.3 风力驱动的通风系统 (11)7.3 地热能利用技术 (11)7.3.1 概述 (11)7.3.2 地源热泵技术 (11)7.3.3 地热供暖及制冷技术 (11)第八章建筑智能化与节能监测技术 (11)8.1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 (11)8.2 节能监测与控制系统 (12)8.3 节能数据分析与应用 (12)第九章绿色建筑材料应用 (12)9.1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原则 (13)9.2 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实例 (13)第十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 (14)10.1 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方法 (14)10.2 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与标准 (14)10.3 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流程 (14)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 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室内外环境质量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因素,以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建筑形式。
在建筑领域中,为追求“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的基本精神,节能技术的发展和绿色建筑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节能技术和绿色建筑进行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价值,融入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协调,并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调整房地产结构、转变建筑和经济部门的增长方式,并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其原理在于节约利用和循环使用能量,从而促进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
它所体现的是中国目前在生产发展、富裕生活和良好环境上坚持其健康发展方式。
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过程中节能和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这个方法是构成一种基本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在建筑领域中由于高投入、高消耗、重污染和低利润所产生的问题, 对于传统建筑和建材工业的改革与升级来说,它是种战略工作,能够促进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事业。
一. 有关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工程已完成
在1986年,北部地区民用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标准是中国能源有效工作的地标。
差不多二十年后,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 目标为节省50%能量的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已经成立;
(2). 有关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实施的法律制度原则上建立了;
(3). 节能建筑的技术支持系统已经成立;
(4). 节能建筑的几个试点项目已经在中国节能建筑领域起到了主要作用;
(5).通过国际合作,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已经进入了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城市地区共有320万平方米的节能建筑,节约10.94万吨标准煤,减少了223.26万吨碳排放。
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了,绿色建筑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北京宪章,这个已经发布在1999年北京举办的世界建筑师协会的20届世界建筑师公约上,其明确要求, 在新的世纪可持续发展是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工作标准。
在发展绿色建筑领域中国已经做了了不起的工作:绿色建筑的关键技术研究已经发展;“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已经设置,在办公楼、高校和机构图书馆、城市社区、农村住房和其它类型的建筑上许多实践已经实施。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认识的欠缺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国家能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要把节能和绿色建筑摆在战略层次上,。
(2). 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强大的法律法规的缺
国家政策一直偏向有工业和交通的节能上,而绿色节能建筑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和强大的法律法规、制定办法。
在中国没有可运行的奖惩的方法来促使所有的利益党派参与节约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的现行法律法规,。
民用建筑节能建设部颁发的作为部门规定的设计标准缺乏号召力。
(3)。
缺乏新技术、新材料、新配件,新设计和管理模式的沟通平台。
在西方发达国家,节能和绿色建筑有几十年的历史。
在某些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低能耗。
系统地把那些成功的经验和技术引进到中国,将有助于中国推广节能和绿色建筑和传播有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管理模式。
(4)。
标准和规范的体系尚未形成。
住宅建筑设计的节能的相对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了, 三个气候地区接连执行节能50%的标准,但公共、工业建筑的标准尚未颁布的综合标准体系,为建筑节能、土地、水及资料效率和环境保护尚未建立。
(5)。
有效的行政监管框架不到位。
重要性尚未附属于政府行政功能相关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建筑。
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监管软弱是无效的。
在一些地方,管理甚至失去了控制。
(6)。
在城市里能源结构不合理、资源被浪费严重。
如今,通过维持煤为主要能源,中国城市仍然是不合理的能源结构。
高品质的能源,例如天然气和其他清洁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都很少用于建筑。
目前,2亿平方米的新住房建造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每年在中国,超过80%的是那些与高能消费。
在40亿平方米的现有建筑物,其中95%以上的是那些与高能消费。
施工单位的能耗在中国地区两至三倍于发达国家。
这造成大量能源的负担和严重污染环境,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低利用率等问题,土地资源严重的水污染和高消费的建筑材料。
在横线上.发展的主要任务节能和绿色建筑
指导思想发展节能和绿色建筑是,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行业,大力开展活动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效率包括能源、土地、水及材料的发展和带动节能和绿色建筑。
摘要思路:
1。
推动这项工作从各个方面包括、政策法规、规范和标准、传播措施,解决hard-nut 问题在科学和技术等。
2。
为了规范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项目从规划、设计、审查、监督、图纸、施工完成后,检查核对,允许销售维修。
3。
对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能源、土地、水及资料效率以及环境保护。
4。
使用工作方法的特色根据分类指导,促进全面、区域协调和实施,通过划分不同的阶段。
5。
鼓励全社会的介入,除了政府、设计单位、组织审查图纸、构造函数,主管、质量监督机构、开发商、物业管理企业和广大的人民群众。
目标:
通过整体宣传活动,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将会实现,即升级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大多数现存的建筑就结束了,所有的新建筑将会节省65%的能量。
同时,东部地区被鼓励去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的节能环保;动态均衡的区域和整体保存土地权时,预计将持续;节水率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可改善和利用率30%以上的比较目前水平;总消费量的irrenewable资源由新建筑可以下降了超过30%如今金额。
到2020年,一级的资源的节约,在中国建筑部门预计方法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前。
令人瞩目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一定能实现,可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显著提高。
主要措施:
1。
建立和健全的政策和监管框架的开发智能和绿色建筑,
2。
完善技术标准支持系统的智能和绿色建筑,
3。
建立有效的行政调控系统的开发智能和绿色建筑,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训和宣传活动。
目前,要把交换平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智能和绿色建筑是极其紧迫。
“首届国际研讨会的智能和绿色建筑技术及首届国际博览会对技术和产品的智能和绿色建筑”,将于今年3月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由本部门共同把国内外和有关部门为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在中国绿色建筑的。
我们正在做的努力使会议一年一度的伟大的国际赛事,与权威、前瞻性和广泛的特点。
先生,我们的部长是小王Guangtao 组委会主席,我是执行总监,先生,我们周赣芝原副部长和成员为两个主任书院的学术指导委员会Conferece。
主办者建设部、科技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贸易和工业部门的联合王国,房屋署的加拿大人,建设部门、建设发展新加坡委员会的印度。
会议的五个主题如下:
1。
整体设计理论、方法和案例的智能和绿色建筑,
2。
对建筑物的智能化技术;
3。
产品和技术的能源效率;
4。
绿色生态的技术;
5。
技术和设备的绿色建材。
到目前为止,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2000名参与者包括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致力于领域的节能和绿色建筑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参加会议。
它不仅提供了有力的推动了发展智慧型,绿色建筑在中国,但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