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之三十六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8
课时4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核心考点一联言推理和选言推理1.联言推理(1)联言推理的含义: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2)联言推理的推理方法推理方法示例联言推理的合成式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农村需要改革,城市也需要改革,所以,农村和城市都需要改革联言推理的分解式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我们要培养身体健康的学生2.选言推理(1)选言推理的含义: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
(2)选言推理的正确推理方法推理方法示例相容的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合语法的,(否定)所以,这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不相容的选言推理①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②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一个哲学家要么是唯物主义者,要么是唯心主义者,①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所以,黑格尔不是唯物主义者。
(肯定否定式)②黑格尔不是唯物主义者,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所以,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
(否定肯定式)一部分选言支1.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推理形式是一样的。
纠正:相容的选言推理只能用否定肯定式,不能用肯定否定式;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既可以用肯定否定式,又可以用否定肯定式。
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是:选言支同真同假。
纠正: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肯定一选言支,就要否定另外的选言支;否定除一支以外的选言支,就要肯定这一选言支。
3.选言推理前提的选言支可以适当列举。
纠正:选言推理前提的选言支必须穷尽,是指在选言前提中要把所断定的所有可能情况都列举出来,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用来作为前提的选言判断就可能是虚假的。
第三单元课文导读一、单元学习内容:本组教材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围绕本组主题,口语交际安排了“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旨在引导我们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本组习作要求写一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 引导我们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课外书屋”推荐阅读加拿大作者蒙格玛丽《绿山墙的安妮》等作品,引导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发现人间真情,熏陶情操。
二、单元学习重点、难点: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要学会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三、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字写字,能够认写18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舒适、勉强、魁梧、湿淋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1.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2.通过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 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四、单元课时安排: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3课时,“回顾•拓展” 1〜2课时。
五、单元学法指导:1.学习中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提岀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
教学内容36*阿德的梦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会认“德”等12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知道课文的大意。
3.激发学生探索未来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幻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具多媒体教学思路设计乘坐飞船可以到火星上旅游了;月球上可以定居了;手提电话不仅能打到天上,而且能看见通话的人了;地球上购物可以不出家门,在地球上也可以预订月球上的物品了……哦,原来这是阿德的梦!这个梦多么有趣啊!本文是连环画形式的略读课文,要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以及借助图画识字等方面。
教学过程一、引梦,揭示课题二、自主识字,初读梦境1.默读课文,要求: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借助拼音默默地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然后同桌讨论字形和识记方法。
2.检测识字情况,出示词语认读:3.出示生字认读,指名读,领读,齐读。
4.思考:阿德梦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梦?三、研读课文,感悟梦境1.他的梦到底奇特在哪里呢?2.小组交流:说说你认为奇特的地方?为什么觉得它奇特?可以与我们现实生活进行对比。
(一)载人飞船火星旅游移居月球第一段:说说奇特在哪里?(1)载人飞船<坐21世纪最新的载人飞船去火星旅游>(2)火星旅游补充资料:火星上大气层很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氮,而供人生存的氧气、水汽却很少、空气中充满着很多尘埃。
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0℃,夜晚可低至-140℃,平均-60℃。
通过老师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火星上温度低,环境差,不适合人类居住。
设计意图完成目标1完成目标2师:而阿德却能去火星旅游了,真是奇特!过渡:还奇特在哪里?(3)移居月球:从地球上转移到月球上去居住。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二)可视电话第二段:离飞船起飞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怎么打发这段时光呢?阿德拨通了可视电话,要跟月球上的外婆聊聊天。
说说奇特在哪里?(1)什么是可视电话?有什么优点?师:你从哪里知道?< 外婆出现在屏幕上>(2)阿德的外婆住在——月球上,月球和地球之间可以用可视电话通讯呢,真神奇啊!(三)新型载人飞船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1)第三、四、五段,说说奇特在哪里?(2)同桌分角色朗读外婆和阿德的对话(进行长句的指导,读通,读顺)(四)掌上电脑月球购物第六段:阿德打开掌上电脑,进入月球最大的网上销售中心。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6 62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6-62项目学习目标小艇知识目标:知道6个新单词,3个能识别单词。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难点: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情景教学法新单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堂类型是否使用多媒体1班的备课总数是36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选择3班前的教学时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1。
老师:我给你带来了一个谜语。
展示课件:有时它落在山坡上,有时它挂在树梢上。
有时像圆盘,有时像弯刀。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课件:有时摔倒在山上,学生猜拼图——腰部,有时挂在树上——月亮。
仔细听老师讲故事。
仔细听老师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2老师:你通常看到什么样的月亮?学生可以自由返回。
有时像圆盘,有时像弯曲。
老师:多么神奇的月亮啊!中国古代的人发明了刀。
许多关于月球的神话和传说。
你想听吗?老师讲了嫦娥奔向月球的故事。
“e奔向月球”的故事。
2、一读课文1。
老师读音乐。
范老师读道。
老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你一定想好好读一读,不是吗?那么,你想问自己什么?提出思考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老师进行整理。
答复4.师:请你打开书,一边指一边读。
比一比谁最先3.学生自己读课文。
要求把字音读准。
能把字音读准。
5.指名读。
评读。
三、细读课文1.课件出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谁愿意读读这些句子?弯弯的月儿”什么样呢?我们一起画一画吧。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弯弯”的事物?师:看!弯弯的月儿多像一条小船。
自由读。
指名读。
集体读。
2.课件出示: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一个晴朗的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抬头仰望。
只见蓝蓝的天空,无数颗星星一闪一闪的,还有一轮弯弯的月亮,多美啊!让我们飞上蓝天,坐指名读。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Unit 6 Winter is the white season.Period 6: Lesson 36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语言目标强化训练两个句式: Autumn is the third season. The farmer is picking apples.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whit the snow.与秋冬季有关的词语,如:feed, sweep, play with snow, pick, snowman 等等。
2.能力目标能够听、说、认读这两句: The farmer is picking apples.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with snow.学习和练习书写四会单词,句子third, snow, autumn, winter. Autumn is the third season.3. 情感目标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自然运用所学与秋冬季有关的表达方式,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四会单词和句子third, snow, autumn, winter. Autumn is the third season.难点:听、说、认读: The farmer is picking apples.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with snow.三、课前准备卡片、Just practice和chant部分的录音磁带、挂图。
四、教学步骤Step1: 热身(Greeting and revision.)1. Greeting2. Warming _up1) 播放歌曲Winter 和The four seasons ,让学生继续学唱.2) Have a free talk.T: Which seasons do you like?S:I like …T: Why?S: ….Step2: 新课导入(Presentation)1.教师用教学卡片让学生学习pick, feeds, play with snow,sweep, snowman 等词语.2.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后,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看卡片跟读.反复几次.3.教师按顺序举卡片,让学生自己说出卡片上的内容.4. 教师以任意顺序展示卡片上的单词,让学生认读抢答.5.学生两人一组,一个举卡片,另一个读单词.然后交换.6.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板书Just write 部分的单词和句子,边写边读,写完后让学生齐声读.然后,选出几名学生到黑板上仿写.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最后师生共同评价.Step3: 练习(practice)1.教师举着pick apples 的教学卡片问学生:T: What is he doing?S: He is picking apples.接着拿起cut rice 卡片,问学生:T: Is he picking apples?S: No, he isn't .He is cutting rice?2. 用同样的方法替换练习剩下的教学卡片内容.3. 组织Ss设计完成课本第66页的活动。
课时3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1.推理(1)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2)构成:前提(依据的已有的判断)、结论(推出的新判断)、推理结构(前提和结论之间存在着的逻辑联系方式)。
(3)类型划分按推理过程从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类型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关系提醒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2.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1)演绎推理的含义: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
(2)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条件①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
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
②推理结构正确。
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
(3)演绎推理的作用①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
②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1.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
纠正:2.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都是真实的判断。
纠正:3.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
纠正:考向一推理的类型典例1鲫鱼、鲤鱼、鲇鱼、鲢鱼、带鱼、黄花鱼等我们常见的鱼都生活在水中,可见,凡是鱼都生活在水中。
这个推理是()①必然推理②或然推理③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④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向二演绎推理的条件典例2“国家的好政策,托起人民的幸福生活,我国实施一个又一个的好政策,所以我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一推理之所以是合理的原因是()A.只要推理结论正确,不管推理结构如何,推理都是合理的B.只要前提是真实的,推理就是合理的,结论就是正确的C.只要推理结构正确,不管前提判断正确与否,推理都是合理的D.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并且推理结构正确,所以推理合理核心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换质推理(换质法)换位推理(换位法)含义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规则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
课时2正确运用判断核心考点一正确运用简单判断1.判断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基本特征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②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
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表达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类型①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②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提醒判断的划分依据是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
2.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2)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
(3)种类(4)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要求错误举例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通过学习,进步很快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①所有的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②你的这个办法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的3.正确运用关系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
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
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这种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示如下:(3)关系的性质对称性关系对称关系小明与小华是同学反对称关系小明比小华大非对称关系小明信任小华传递性关系传递关系济南在上海以北,上海在福州以北反传递关系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甲与丙之间是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甲与丙之间是非传递关系提醒使用关系判断常见的逻辑错误:混淆关系的不同性质,把非对称关系当作对称关系,把非传递关系当作传递关系。
1.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纠正:2.依据判断本身的真假性质,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学案之三十六考点三十二俄国十月革命、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和列宁一、考查要求:1.了解二月革命2.概述《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等十月革命中的主要史实3.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4.体会革命导师列宁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积极探索的精神5.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6.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7.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8.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9. 体会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10.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11. 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12. 体会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壮举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创新精神△涉及教材:必修一专题八第三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必修二专题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和选修四第五单元第三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必修一专题八第三课中的“革命前夜的‘火星’”一目和选修四第五单元第三课中的“年轻的反叛者”一目不做考试要求二、概念梳理:1.二月革命2.《四月提纲》3. 七月事件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5.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6.《布列斯特和约》7.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8. 新经济政策9.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注意与一战期间的德国基尔港水兵暴动)10.国家资本主义(注意区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1.布尔什维克党三、练习.1.美国学者R.R.帕尔默在其著作《世界现代史》中说“如果列宁没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并且传播到俄国去的话,那么马克思的思想就可能变成欧洲的普通思想”。
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A.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 B.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C.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 D.主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2.“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
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C3.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
”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
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4.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
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5.丘吉尔曾说:“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
”对“这一失败”的准确理解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联“二五计划”后工业超过英国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D.美苏争霸导致世界长期动荡不安6.“在革命高潮中,各种政治力量都很活跃。
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
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这一“革命”指A.二月革命 B.彼得格勒起义 C.七月流血事件 D.八一九事件7.《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8.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
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
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9.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
”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10.当代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将文明演进与现代化进程等量齐观。
他认为:“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的紧张过渡。
这种过渡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
因此就出现了俄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后果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从人类文明演进史(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A.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B.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D.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1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
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
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12.英国工党秘书布克斯顿曾于1920年6月访问俄国,他在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中写道:“他们在土地问题上很感激苏维埃政府,但是他们十分抱怨生活必需品的缺乏,抱怨强制性捐献。
他们抱怨它,咒骂它,但是,当有机会推翻它时,他们又说‘不’。
”布克斯顿的描写A.贬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为“新经济政策”实施找依据C.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找借口 D.反映了苏俄农民较复杂的心态13.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
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14.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15.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①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16.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17.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_代理人。
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二拥而上。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美国经济大危机需要输出过剩资本 B.苏俄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C.苏俄进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积极探索 D.新经济体制促进工业管理的改进18.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19.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但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
这两股政治力量是指①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无产阶级革命②美国、日本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③英法掌控的第一个世界性国际组织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年,在5%拥有500名以上工人的大企业中,集中了全国大约54%的工人。
这些企业又大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中。
彼得堡和莫斯科两个地区的产业工人约占全国工人总数的64%。
……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比资产阶级政党出现得早,而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出现要比资产阶级政党晚得多。
——江流、陈之骅主编《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材料二“三年的战争把我们向前推进了三十来年。
”“战争异乎寻常地加快了事态的发展,令人难以置信地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危机。
”——列宁材料三“你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
好极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列宁《论俄国革命》材料四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走俄国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选集》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20世纪初期俄国怎样的社会状况?(4分)(2)材料三中,“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综合材料一、二、三,列宁对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有何认识?(4分)(3)根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怎样看待十月革命影响的。
(2分)22、中国政府倡导“全民创业,万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