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 格式:ppt
- 大小:448.50 KB
- 文档页数:32
第三章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习题与参考解答3-1 什么是自衡特性?具有自衡特性被控过程的系统框图有什么特点?1)在扰动作用破坏其平衡工况后,被控过程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平衡的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2)被控过程输出对扰动存在负反馈。
3-2 什么是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1)单容:只有一个储蓄容量。
2)多容:有一个以上储蓄容量。
3-3 什么是控制通道和扰动通道(干扰通道)?对于不同的通道,对象的特性参数(K、T、τ)对控制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对于一个被控对象来说,输入量是扰动量和操纵变量,而输出是被控变量。
由对象的输入变量至输出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通道。
操纵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控制通道;扰动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称为扰动通道。
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通道,对象的特性参数(K、T、τ)对控制作用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于控制通道:放大系数K大,操纵变量的变化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就大,即控制作用对扰动的补偿能力强,余差也小;放大系数K小,控制作用的影响不显著,被控变量的变化缓慢。
但K太大,会使控制作用对被控变量的影响过强,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在相同的控制作用下,时间常数T大,则被控变量的变化比较缓慢,此时对象比较平稳,容易进行控制,但过渡过程时间较长;若时间常数T小,则被控变量变化速度快,不易控制。
时间常数太大或太小,在控制上都将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适中考虑。
滞后时间τ的存在,使得控制作用总是落后于被控变量的变化,造成被控变量的最大偏差增大,控制质量下降。
因此,应尽量减小滞后时间τ。
对于扰动通道:放大系数K大对控制不利,因为,当扰动频繁出现且幅度较大时,被控变量的波动就会很大,使得最大偏差增大;而放大系数K小,既使扰动较大,对被控变量仍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时间常数T大,扰动作用比较平缓,被控变量变化较平稳,对象较易控制。
纯滞后的存在,相当于将扰动推迟τ0时间才进入系统,并不影响控制系统的品质;而容量滞后的存在,则将使阶跃扰动的影响趋于缓和,被控变量的变化相应也缓和些,因此,对系统是有利的。
rty y )(∞y t y图1.3 过程控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1-1过程控制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被控量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物位、物性、成分1-2过控系统有哪些基本单元构成,与运动控制系统有无区别被控过程或对象、用于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仪表和变送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报警保护盒连锁等其他部件过程控制,是一种大系统控制,控制对象比较多,可以想象为过程控制是对一条生1-4衰减比和衰减率 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同向波峰值之比。
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
衰减率是经过一个周期以后,波动幅度衰减的百分数。
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另一种指标。
一般希望过程控制系统的衰减比η=4:1~10:1,相当于衰减率Ψ=0.75到0.9。
若衰减率Ψ =0.75,大约振荡两个波系统进入稳态。
1-5最大动态偏差和超调量有何异同最大动态偏差是指在阶跃响应中,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大偏差量,表现在过渡 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波峰(y1)。
最大动态偏差是衡量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指标。
超调量为最大动态偏差占被控量稳态值的百分比。
余差是指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量新的稳态值与设定值的差值。
余差是过程控制系统稳态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调节时间ts 是从过渡过程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理论上应该为无限长。
一般认为当被控量进入其稳态值的5%范围内所需时间 就是调节时间.调节时间是过程控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
振荡频率β是振荡周期的倒数。
在同样的振荡频率下,衰减比越大则调节时间越短;当衰减比相同时,则振荡 频率越高,调节时间越短。
振荡频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作为衡量过程控 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
过程控制的目标 安全性 稳定性 经济性过程工业的特点 强调实时性和整体性/全局优化的重要性/安全性要求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 / 被控过程的多样性 / 控制方案的多样性/被控过程属慢过程、多参数控制/定值控制/过程控制多种分类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2-1什么是对象的动态特性,为什么要研究它研究对象特性通常以某种形式的扰动输入对象,引起对象输出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时域或者频域上用微分方程或者传递函数进行描述,称为对象的动态特性。
热工控制系统B思考题与习题第一章控制系统概述1. 什么叫自动控制系统?2.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3.控制对象、被控制量、控制量和给定值是如何定义的?请举例说明。
4.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分类方法有哪几种?说明各种分类方法的特点,指出各种分类方法所包括的系统是什么?各系统的特点是什么?5.什么叫前馈控制系统?什么叫反馈控制系统?6.什么叫反馈?什么叫负反馈?7、什么叫定值控制系统?对定值控制系统来说,系统的输入量是什么?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定值控制系统。
8.什么叫随动控制系统?对随动控制系统来说,系统的输入量是什么?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随动控制系统。
9.、对一个实际控制系统如何实现负反馈?10.说明汽包锅炉有哪些被控制量?相应的控制量、控制机构有哪些?锅炉运行过程中被控制量可能会受到哪些扰动?11.控制过程的基本形式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控制过程曲线来检验控制系统是否满足基本要求?哪种控制过程的基本形式符合热工控制过程的要求,给出稳定性指标的范围。
12.通常从哪三个方面衡量自动调节系统的工作品质,表示调节系统的工作品质的指标有哪几个?如何兼顾这些指标?13.举出反馈控制系统的实例,指出被控制量、控制量、控制机构、给定值、扰动,画出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14.水位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方案如下图所示,在运行中,希望水位高度H维持不变:(1)说明各系统的工作原理。
(2)画出各系统的方框图,并说明控制对象、被控制量、给定值、扰动各是什么?(3)试说明两系统各属于何种结构的控制方式。
(4)当水箱出口水流量q2变化时,各系统能否使水位高度保持不变?试从原理上定性说明。
第二章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1.为什么要研究对象动态特性?2.热工控制对象一般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特点是什么?写出相对应的传递函数。
3.热工控制对象的特征参数有哪些?是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4.写出表示有自平衡能力对象动态特性的两套特征参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动态控制原理动态控制原理是指在控制系统中,根据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准确控制。
动态控制原理在工程控制、自动化系统、机械制造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程技术中,动态控制原理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设计出合适的控制系统,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动态控制原理的核心是对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在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往往具有各种各样的动态特性,如惯性、阻尼、弹性等。
这些动态特性对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这些动态特性。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来获取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设计控制系统。
在动态控制原理中,控制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和建模,我们可以确定合适的控制策略和参数,从而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控制系统。
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指标等因素,以确保控制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动态控制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许多领域。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动态控制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控制系统中,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
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加工等领域,动态控制原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总之,动态控制原理是一种重要的控制方法,通过对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和建模,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动态控制原理在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动态控制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工程控制和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帮助。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要点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关于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它是制造业、能源、计算机、交通等各种工业和社会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种对变量随时间或空间的演化规律进行建模、设计控制器来调节被控对象状态,以实现所需性能的工程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的内容包括模型建立、控制策略设计、控制器的构成、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合成等几个方面。
而我们在学习自动控制原理时,要有清晰的思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更好的将这些方面整合到一起。
下面是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最全整理要点:1.自动控制的概念:自动控制指对一个工业过程或某些特定设备的监测、调整和控制技术,它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建立的最佳控制策略,并通过控制器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达到所需的性能指标。
2.自动控制的分类:(1)按控制对象分类:可以分为物理系统控制、化学过程控制、工业制造和机械装置控制、电力系统控制、智能系统控制、社会经济系统控制等。
(2)按时域分类:可以分为时不变控制和时变控制。
(3)按控制器类型分类:可以分为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
3.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对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进行建模,构建闭环控制系统,在不断实时监测和计算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控制要求的控制器。
4.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1)系统动态时间响应:反映系统作出应变的速度和过程的稳定性。
(2)系统稳定性分析:指某个系统在给定输入下,稳定运行的能力。
(3)系统性能指标:包括超调量、稳态误差和响应时间等指标。
5.自动控制的主要部件:(1)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状态量和控制器输出的控制量。
(2)执行元件(执行器):负责对被控对象实施控制。
(3)控制器:用于将检测到的反馈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后输出控制命令,实现自动化控制。
(4)信号转换器:将传感器和执行元件的信号转换为适合于控制器使用的信号形式。
6.自动控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1)PID控制:通过对比被控对象的实际值和设定值,对被控对象的输入量进行调整,以实现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