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图像题超好用
- 格式:pptx
- 大小:184.25 KB
- 文档页数:15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答案】B【解析】【分析】A、根据图象分析生成氢气的质量;B、根据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可知一定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分析;C、根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消耗的硫酸的质量。
【详解】A、根据图像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该选项说法正确;B、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氢气质量越小,根据生成氢气质量:甲>乙>丙,则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该选项说法正确;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2.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不合理的是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关系B.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物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加入到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D.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答案】C【解析】【详解】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 通电2H2↑+O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物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反应完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加入到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镁产生的氢气多;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pH值逐渐变大,最后无限接近于7;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初中化学图像习题专题以及联系及其详细答案用函数图像表示一些化学(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具有形象、直观、简洁的特点。
通过对图像试题的分析,能较好地考查学生抽象、概括、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图像题是中考及化学竞赛中必不可少的一类题,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pH的变化;导电情况的分析;沉淀量与气体量关系计算;跨学科知识应用;溶液有关问题等等。
以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曲线变化图形式出现的最多。
【方法点拨】解答曲线题关键要抓住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并从中发现变化规律和趋势,把握了事物变化的规律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图像例1、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已知在20℃~30℃间,A与B有相同的溶解度;在70℃时A、C溶解度相同。
(1)请在溶解度曲线中标出物质的标号;(2)在1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3)在50℃时,三种物质的质量均为85g,分别放入100g水中形成溶液,其中__的溶液为饱和溶液,___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要从A和B的混合物中提纯A,可采用____方法。
[解析]溶解度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一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在水里的溶解度,可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图像-溶解度曲线,这类图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的了解,通过观察溶解度曲线可获得以下信息:①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③同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何受温度变化的影响;④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点的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发现和利用这些基础知识后,这类题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略;(2)由大到小C、B、A;(3)A、B;C (4)降温结晶。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图像例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稀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在此过程中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加入氯化钠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图像正确的是()[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
九年级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甲:向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乙:向碱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C.丙:向稀盐酸中不断加NaOH溶液D.丁:向KOH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硫酸【来源】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十单元第58课时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同步练【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酸、碱溶液的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以及酸中加碱或碱中加酸的pH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A、酸溶液显酸性pH<7,向酸中加入水,酸性减弱,溶液的pH增大,但是不会大于7,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碱溶液显碱性pH>7,向碱中加入水,碱性减弱,溶液的pH减小,但是不会小于7,故正确,符合题意。
C、原溶液是稀盐酸,pH<7,当加入氢氧化钠与其反应,pH逐渐增大到等于7;当稀盐酸全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增多,pH>7,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原溶液是氢氧化钾,pH>7,当加入稀硫酸与其反应,pH逐渐减小到等于7;当稀硫酸全部反应后,随着稀硫酸增多,pH<7,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分析下列实验图像,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A.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B.某温度下,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则y轴可以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C.分别向足量且等质量的盐酸中加入铁粉、锌粉,则曲线b代表的是加入锌粉的情况D.溶质为a、b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至T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b固体,则最终两溶液质量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A、双氧水溶液制氧气,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产生的氧气质量不变,故a表示使用催化剂,b表示未使用了催化剂,错误,B、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固体,由于氧化钙固体会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溶质质量分数减少,待温度下降,溶解度又升高,溶质质量分数又升高至原数值,错误,C、根据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中Zn与H2的质量关系为65:2,Fe + 2HCl=FeCl2+H2↑中Fe与H2的质量关系为56:2,表示相同质量的金属,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更大,这样溶液中跑掉的质量更大,溶液质量增加更大,故则曲线b代表的是加入锌粉的情况,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两者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故溶质为a、b的两质量相等的饱和溶液,温度由T2降至T1,分别析出不含结晶水的a、b固体质量不相等,故最终两溶液质量不相等,错误,故选C考点:图像题的解答3.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专题08 图像题(讲练)【要点梳理】一、有关体积变化的图像——电解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注意是体积比不是质量比。
二、有关质量变化的图像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变化图像:图1图2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像如图1所示;若反应物没有剩余,则图像如图2所示。
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图像:图3图4分析:图3,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之后,生成物质量将不再随加入物质质量(或时间)发生变化。
举例:红磷燃烧生成物的变化。
图4,反应时加入催化剂,反应的速率或反应的总时间会发生变化,但生成物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举例: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有无催化剂的变化图像。
(2)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的反应图像:图5图6分析:一种物质和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首先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然后判断生成物的质量,先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开始(如图5所示);后发生反应的生成物曲线通常从原点后开始(如图6所示)。
举例: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生成气体的坐标曲线(如图6所示),因为稀盐酸先和NaOH发生中和反应,当NaOH完全消耗完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才有气体生成。
(3)化学反应中物质总质量(含元素种类)的变化化学反应中物质总质量(或元素种类)不变(如图7、图8所示)图像:图7图8三、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图像:图9图10分析:图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四、pH变化曲线1.酸碱中和反应中的pH曲线图像:图11图12分析:图1,碱入酸,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初三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1.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A.甲图可表示向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不断加水稀释,溶液pH的变化B.乙图可表示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C.丙图可表示在40 ℃,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D.丁图可表示将等质量的镁与锌分别和足量稀硫酸混合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来源】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广雅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不能变成酸性,即pH不可能小于7,故错误;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当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C、在40℃,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D、将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则金属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于锌,故错误;故选:B。
2.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B.将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来源】备战2020中考化学章节强化训练——酸和碱【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2知该反应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点pH大于7,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故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故A正确;B、图2中d点pH小于7,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HCl,加热蒸干过程中HCl挥发掉,所得固体只有氯化钠,为纯净物,故B正确;C、图2中c点pH=7,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c→d过程是盐酸过量,溶液中NaCl 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正确。
初三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化学图像题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1.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B.向 pH=3 的溶液中加水C.一定量的镁条在密闭容器里与氧气反应D.向含少量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氢气的量不能一直增加,选项A错误;B、向 pH=3的溶液中加水,最终溶液的pH不可能大于7,选项B错误;C、一定量的镁条在密闭容器里与氧气反应,固体的质量增加,选项C错误;D、向含少量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沉淀生成,反应一段时间后,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当氯化钙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选项D正确。
故选D。
2.某实验小组向H2SO4和CuSO4(CuSO4溶液显酸性)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后绘制了四幅对应关系图,下列图像错误的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A.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优先和硫酸进行反应,当硫酸反应完全时,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需要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一定量时才会开始出现沉淀,A正确;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质的质量增加,待硫酸反应完之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溶质的质量减小,B错误;C.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显酸性,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酸性逐渐减弱,当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全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铜,因硫酸铜显酸性,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溶液pH继续变大,直至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溶液显中性,当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时,溶液显碱性,溶液的碱性会随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一直增加,最终接近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pH,C正确;D.钠元素全部来自氢氧化钠溶液,所以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增加而增加,D正确。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a→b 段产生 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B .c→d 段溶液的pH 不变C .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D .a 点、d 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来源】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答案】D【解析】【分析】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发生的反应的选后顺序是2HCl+NaOH=NaCl+H O 、22CuCl +2NaOH=2NaCl+Cu(OH) 。
【详解】A 、a→b 段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没有Cu(OH)2生成,A 不正确;B 、c 点代表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则c→d 段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增加,溶液碱性越来越强,溶液的pH 增大,B 不正确;C 、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盐酸和氯化铜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C 不正确;D 、a 点表示混合液还末参与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和氯化铜两种,d 点表示混合液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两种,D 正确。
故选D 。
2.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B.向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2CO3溶液C.电解水D.向盐酸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的固体中还含有氧元素,反应结束后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不能为零,故A不正确;B、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会迅速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应从零开始不断上升直至反应结束,故B不正确;C、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不是质量比,故C不正确;D、开始,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溶液的pH值升高,盐酸恰好反应完时,溶液呈中性;继续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和中性氯化钠,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钙反应完后,再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溶液pH升高,故D正确。
图像图表专题训练化学图表题在历年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机率很高。
其特点为利用有限的文字信息,将化学知识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才能解好图像题呢?首先要读懂题目中有限的文字信息,弄清考查的是哪方面的化学知识,对物质的量作了哪些说明,实验进行的程度如何等等;其次要看清横纵坐标轴(也称x 、y 轴)所表示的具体意义;再有就是对整个函数图像进行多角度认真地分析,这是解好图像题的关键环节。
考点一:金属与酸反应【例一】相同质量的Al 和Mg 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图中横坐标表示与酸反应的时间,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能正确表示两种金属反应情况的是下图中的 ( )A B C D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越靠前,反应的速率越快,在坐标中斜线越陡,相同质量的Al 和Mg 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铝生成的氢气比镁多. 【例二】如图示出的是将铁、锌、铝、银分别插入足量的CuSO 4溶液后,金属溶解的质量与析出金属的质量关系.图中直线a 表示( ) A 、锌 B 、铁 C 、铝 D 、银解析:根据金属与硫酸铜的反应质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与图象的对比得出正确答案. 【练练】1、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金属活动性甲比乙强B 、若甲是铁,则乙可能是锌;若甲是铝,则乙可能是镁。
C 、若稀硫酸的质量相等,则甲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比乙大D 、若将相同质量的两种金属都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则甲置换出铜的质量一定比乙多 2、相同质量的M 、N 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 、N 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 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氢气的质量/g反应时间/s甲 乙反应时间M N氢气质量A.金属的活泼性N>M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C.相对原子质量N>M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考点二:酸与碱作用【例三】(2008•济宁)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需要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降低某些环境中酸或碱的含量.学校课外活动小组利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10mL5%的稀盐酸中,将测得溶液pH的变化绘制成右图所示曲线.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合理的是()A、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酸性,pH=0B、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14C、滴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pH=7D、未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显酸性,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显碱性解析:A、根据图象的起点进行分析,B、根据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图象走向进行分析,C、根据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图象进行分析,D、根据反应前后的图象进行分析.【例四】向CuCl2和盐酸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反应中,氯离子个数减少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解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来考虑;B、P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完,再去考虑溶质是谁;C、根据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的变化来考虑;D、根据沉淀质量算出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再除以10%算出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练练】1、向装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入稀H2SO4至过量,有关溶液pH和滴入稀H2SO4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2、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氢氧化镁,能减缓因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
(化学)初三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一、化学图像题 pH的变化图像(稀释或中和)Ca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1.现有一定质量的盐酸和2CaCl溶液.NaCl溶液均为中性)。则X可能是()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2CaCO固体A.水B.澄清石灰水C.纯碱溶液D.3【来源】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撷秀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盐酸呈酸性,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呈酸性,pH值小于7,则有:A、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水,酸性溶液不断稀释,pH值无限的接近7,不会等于和大于7,A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B、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完全时pH值等于7,继续加入,立即大于7,并逐渐增加,B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C、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纯碱溶液,盐酸先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盐酸反应完之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混合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等于7,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过程中维持等于7,氯化钙完全反应后,pH大于7,C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对应,符合题意;D、向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碳酸钙固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钙难溶于水,随着碳酸钙的加入,混合液的pH值由小于7逐渐增加,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等于7,最后维持等于7,不会继续增加,D选项物质的加入与图中pH值的变化关系不对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来源】备战2020中考化学考题专项训练——专题三:酸和碱【答案】C【解析】【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pH值逐渐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待达到饱和状态时,质量分数不在改变;故选项错误;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然后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但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反应速率快,图像的斜率大;故选项错误;故选:C。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Zn和Fe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D.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来源】2019年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酸质量相等,金属过量,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消耗的锌的质量应大于铁的质量,与图像不符;B、向含有少量NaOH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与图像相符,故选B;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多少,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应该相等,与图像不符;D、加水稀释只会使稀硫酸酸性减弱,不可能pH大于7,变为碱性,与图像不符。
【点睛】该题是一道图像题,图像题的难点在于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的转化,然后和实际反应情况对应是否相符。
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答案】C【解析】【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pH值逐渐减小,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大,待达到饱和状态时,质量分数不在改变;故选项错误;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然后与氯化铁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故选项正确;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产生氢气质量相等,但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反应速率快,图像的斜率大;故选项错误;故选:C。
初中化学图形题大全例1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例2某温度时,有W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例3 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中二氧气化碳的分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例4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可将下列图像中符合事实的是(m为水的质量,PH表示酸碱度)()例5 向足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锌粉,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其变化情况的是()例6 下列四组溶液,当后一种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前一种溶液并稍过量,其溶液的导电性(用电流强度I表示)与后一种溶液的质量(m)的函数关系符合右图的是()A 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B 硝酸银溶液氯化钠溶液C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D 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例7用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情况右图,试判断A物质是,B物质是。
例8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正确表示反应情况的图像是下图是,A表示的反应情况,B表示的反应情况。
例9在A、B试管中,装入等质量的氯酸钾后,在B试管中装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加热致反应完全,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图为:理由,。
例10下列溶液中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溶液P H值与通入气体或加入物质质量(M)的关系图相符的是:A氯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B 澄清石灰水不断通入二氧气碳C 盐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钠D 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例11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生成+2价的硫酸盐,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A 三种金属原子量是A<B<CB 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A>B>CC 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相同D 反应速度最快的是A,最慢的是B例12 下列四个图像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氢气C 在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D 某温度下,在不饱和的稀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例1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在同一温度下,A和B能不能配制成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理由。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A.甲图可表示向pH=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不断加水稀释,溶液pH的变化B.乙图可表示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C.丙图可表示在40 ℃,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D.丁图可表示将等质量的镁与锌分别和足量稀硫酸混合时,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不能变成酸性,即pH不可能小于7,故错误;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当碳酸钙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C、在40℃,将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D、将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混合,则金属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大于锌,故错误;故选:B。
2.下列各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各对应变化的是()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一定量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D.相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10%稀硫酸反应【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解答图象题,首先应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量,再看起始点、转折点及走势,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而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不断升高,但反应结束后,过量的稀盐酸有降温的作用,所以温度又慢慢下降,正确,B、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碳酸钙减少的质量越来越大,直至完全反应,质量不再变化,正确,C、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一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钠就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正确,D、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的10%硫酸溶液反应,由于横坐标表示的是稀硫酸,所以刚开始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即两条曲线重合在一起,最终金属镁比铁产生的氢气更多,错误,故选D 考点:图象题3.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不合理的是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关系B.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物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加入到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D.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答案】C【解析】【详解】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 通电2H2↑+O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物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铜反应完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加入到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每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镁产生的氢气多;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pH值逐渐变大,最后无限接近于7;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选项A B C D图像对应的变化关系实验过程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pH的变化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用红磷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时,在密闭容器中压强的变化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氢气质量的变化A.A B.B C.C D.D【来源】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稀释氢氧化钠溶液,其pH值会无限接近7,不会低于7,不符合题意;B、一定压强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符合题意;C、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因消耗氧气,最终密闭容器中压强应小于初始值,不符合题意;D、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图像横坐标为时间,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故先反应,金属足量,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甲表示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B.乙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C.丙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D.丁表示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稀硫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但金属的质量相等,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原溶液是稀盐酸,一开始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至完全反应溶质质量分数变为0,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故选项图象错误。
D、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但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分解;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