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工作法动机晤谈法
- 格式:ppt
- 大小:400.50 KB
- 文档页数:49
个案面谈技巧进行面谈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交换信息的过程.社会工作者通过面谈可以收集服务对象的各种信息,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及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所有信息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面谈过程的成功与否对于正确找出服务对象的问题,运用适合的介入模式,制定合理的服务方案起着重要作用。
一、面谈中的技巧运用要想和服务对象进行有效交流,技巧的运用很重要。
1.先期破冰工作很重要,有利于消除双方戒备心理,拉近距离,从而更易于获取有价值的东西;在初次和服务对象接触时,因为诚信关系尚未建立,服务对象一般比较敏感,因此社工需注意自己的表情、身体形态等,尽量给服务对象以放心、安全的感觉。
2.要找到突破口。
一般来说,对不熟悉的服务对象,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的方式效果并不好。
因此必须找到一个对方感兴趣的切入点,激起其表达欲,使对方进入角色并兴奋起来;如有些服务对象对于网络游戏比较感兴趣,社工在与其面谈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引发服务对象的谈话兴趣,但是要避免不懂装懂,如果不是很了解,可以真诚地对服务对象说:“对不起,我对这些不是很了解,你可以为我解释一下吗?”假装了解,只会让服务对象产生不信任感,从而阻碍工作的进程。
3.必须有意识控制节奏及主题,避免迷失方向的漫谈,不能由对方天马行空。
有时会出现东拉西扯、毫无头绪的漫谈,社工应该适时地作出反应,礼貌地打断其思路,如社工可以提醒服务对象说:“我们似乎偏离了谈话的主题,让我们回到该谈的正事上来”,以引导其回到主题上来。
4.要善于挖掘语言中的深层含义。
一方面是顺藤摸瓜,启发对方逐步深入;另一方面要善于思考,结合对方性格特点及文化背景,进行深度挖掘,拔出萝卜带出泥。
二、如何解决面谈过程中的问题交流中最尴尬的局面往往是出现了双方无话可说的情况,即我们所说的沉默。
无话可说有时候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说的根本不感兴趣,有时候是因为我们说的意思和对方的理解有偏差,或者我们的表达不够清晰,也有时候是因为我们缺乏在某些特殊情景下的沟通技巧。
工作晤谈技巧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工作晤谈技巧工作晤谈指南一、什么是工作晤谈:工作晤谈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工作晤谈实现上级主管和下属之间对于工作情况的沟通和确认.找出工作中的优势及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工作晤谈也叫绩效面谈。
就某一项完整的工作而言,根据工作的进展程度,绩效面谈可以分三类.即初期的绩效计划面谈,进行中的绩效指导面谈,末期的绩效考评总结面谈。
绩效面谈是通过面谈的方式由主管为员工明确本期考核结果,帮助员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与员工共同确定下期绩效目标的过程。
面谈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沟通程度较深,可以对某些不便公开的事情进行交流,使员工容易接受,管理者可以及时对员工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解释,减少沟通障碍,利于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有效结合。
二、绩效面谈的目的:(一)正式的反馈绩效结果,并与员工达成共识;(二)与员工一起总结在上绩效考核周期中的经验,分析不足,发现并强化优势;(三)与员工一起就其职业发展状况进行沟通,调整或强化员工职业发展计划,促进员工职业发展;(四)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并与员工达成共识。
三、绩效面谈的内容:绩效面谈的内容应围绕员工上一个绩效周期的工作开展,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谈工作业绩。
工作业绩的综合完成情况是主管进行绩效面谈时最为重要的内容,在面谈时应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下属,如果下属对绩效评估的结果有异议,则需要和下属一起回顾上一绩效周期的绩效计划和绩效标准,并详细地向下属介绍绩效评估的理由。
通过对绩效结果的反馈,总结绩效达成的经验,找出绩效未能有效达成的原因,为以后更好地完成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谈行为表现。
除了绩效结果以外,主管还应关注下属的行为表现,比如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对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关注可以帮助下属更好地完善自己,并提高员工的技能,也有助于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谈改进措施。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绩效。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四节个案工作的技巧一、会谈个案会谈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专业谈话(又称个案面谈)。
主要技巧包括:1.支持性的技巧支持性的技巧是社会工作者借助口头和身体语言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一系列技术,主要包括:(1)专注,即社会工作者借助友好的视线接触、开放的姿势以及专心的态度关注服务对象的表达。
(2)倾听,即社会工作者用心聆听服务对象传达的信息,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
(3)同理心,即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体验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
(4)鼓励,即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长段谈话或者不同部分的话题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其中的要点。
2.引领性的技巧引领性的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1)澄清,即社会工作者引导服务对象重新整理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
(2)对焦,即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偏离的话题或者宽泛的讨论收窄,集中讨论的焦点。
(3)摘要,即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长段谈话或者不同部分的话题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其中的要点。
3.影响性的技巧影响性的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1)提供信息,即社会工作者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知识和技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自我披露,即社会工作者有选择地袒露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处理事情的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参考。
(3)建议,即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有利于服务对象改善生活状况的建设性意见。
(4)忠告,即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指出某些行为的危害性或者必须采取的行为。
(5)对质,即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直接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状况。
二、建立关系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初次接触建立相互信任的专业合作关系,需要掌握以下技巧:1.感同身受:把自己置于服务对象的位置上体会服务对象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社工写作交流分享社工写作那点事儿咱社工啊,平时工作忙得脚不沾地,但写作这事儿还真不能含糊。
就说写个案记录吧,那可不像记流水账。
得把服务对象的故事写得活灵活现的。
我就记得有一次写一个小朋友的个案,那孩子特别调皮,但又特别聪明。
我要是干巴巴地写他做了啥调皮事儿,那多没劲儿。
我就像在跟朋友讲故事一样,“这小娃呀,那眼睛一转,就一个鬼点子。
上次在活动里,偷偷把志愿者姐姐的道具藏起来,还一脸无辜地看着人家找,可把我们逗乐了。
”这样写,别的社工看了也能感受到那孩子的可爱劲儿。
还有写项目计划书呢。
别整那些文绉绉的词儿,简单直白才是王道。
咱得让看计划书的人一眼就明白,这个项目是要干啥的,能给社区带来啥好处。
我写计划书的时候,就想象自己在跟社区的大爷大妈介绍。
“咱这个项目啊,就是要让咱们社区的老人们有更多乐子。
咱们打算每周组织一次小活动,像唱歌比赛呀,或者是老年健身操啥的。
这场地呢,就用咱社区的小广场,设备也不用太复杂,简单的音响就行啦。
”写活动总结也有趣味。
我不喜欢那种一本正经的总结,我会把活动里那些好玩的小插曲也写进去。
比如说社区的厨艺大赛,有个大叔把盐当成了糖,那菜甜咸混合的味道,可成了大家的笑料。
我在总结里就写,“这次厨艺大赛呀,大家都玩得特别嗨,还有个小意外,某位大叔的独特调味法,让我们知道了做菜也得小心调料呢。
不过这也正说明了咱们活动氛围好,大家都不拘束。
”咱社工写作,不需要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只要能把咱的工作、咱社区里那些事儿,真真切切地表达出来就好啦。
大家互相分享这些写作经验的时候,就像分享自己家的宝贝一样。
有时候听别的社工说他是怎么把社区里那些家长里短写进报告里的,感觉特别亲切,就像大家一起在编织社区的故事画卷呢。
参加《社会工作会谈技巧》课程的培训小结
参加了《社会工作会谈技巧》这门课程。
主要介绍了社工在开展工作中该如何的向青少年进行合适的谈话技巧。
在《社会工作会谈技巧》这门课程中,我感受最多的是将我们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系统地将知识分块整理后传授给我们,可谓是“温故”。
同时,在课堂上也让社工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念,是让社工们们积极投身到知识创新与分享上来的一种良好方式,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加了与老师的互动,可谓是“知新”、一举多得。
我觉得社工与服务对象的会谈是非常重要的,是服务成败的关键所在,需构建一套相应的介入理念与模式,以熟练的技巧帮助服务对象尽快解决问题,特别是在服务对象处于危机状态的时候。
我个人认为,还是要遵守“书面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书面学习作为理论指导,实践作为理论知识的深化与验证,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使社工掌握熟练的介入技巧,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服务。
所以社工自身的素质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就要求社工不断提升自我、充实自我。
社工与老人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技巧第一篇:社工与老人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技巧社工与老人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技巧1、老人生理特征:老人主要的改变来自生理,即身体机能上的衰退,使长者在生活上起了变化,老人需小心照顾,减慢其衰退之速度。
形态变化:身高、体重、脂肪、牙齿、皮肤、骨骼。
功能变化:适应力减弱、储蓄能力下降、反应性降低。
器官系统变化: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2、老人常见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眼疾(白内障、青光眼、老花眼)、失禁、冠心病、脑血管病(中风)、老人痴呆症、帕金逊症)3、老人退休后的情况:角色经济变化生活圈子改变与家人关系转变生活目标转移4、老人心理特征及性格:失落感孤独感无能感焦虑感缺乏安全感5、与老人沟通的态度与技巧: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一个过程,可使两个人互相了解,透过传达及接收资料讯息,给予及接受对方的指示,互相教导,互相学习,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沟通不局限于利用语言,还有手势、动作,来表达出事实、感觉和意念。
同感---设身处地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事物,并且正确地传达自己的了解予对方,使其觉得被了解和接受,这是给服务对象最大的支持力量。
真挚---用坦诚的态度与对方交往,使他们感受到一种真挚的关心。
接纳---服务对象大部分缺乏安全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怀及接纳,故需以爱心及体谅去接纳他们。
尊重---服务对象常感无用,容易产生自卑,给予明显尊重、支持,增强其自爱和自尊心,提升其自我形象。
主动---服务对象大多是被动,自信心低,对人有戒心,因此要积极主动去接触他们,使他们感到关心。
耐心---服务对象多有一些不愉快的生活经验,需要耐心地聆听和处理。
个人化、独特性---每一服务对象都应视为独立之个体,有不同之特质与需要,除基本态度与技巧外,仍要顺应情况,作出合宜之行动和表示,才是有意义地建立良好关系,及大致所期望之效果。
6、沟通的障碍:心理因素:缺乏自信心,不敢与人沟通,对人缺乏信心,或抱敌意态度,心存偏见与误解,自视过高,轻视别人,过分保护自己,或自我中心.情绪障碍:伤心、喜乐、悲痛等.环境因素:不理想的环境:如嘈杂、人来人往不适合的时间:如不便讨论私隐时.身体因素:视力、听觉...衰退,说话能力不足,未能掌握对方的认知能力.媒介因素:不懂得用合适的语言和态度去表达,言语不通,缺乏技巧.8、探访前的预备工作:形式:家访、医院探访.准备工作:认识探访对象,基本资料,居住情况等。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基本技巧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基本技巧会谈技巧是个案工作中最基本的技巧,主要包括了关注技巧、非语言技巧、倾听技巧、澄清技巧、提问技巧、总结技巧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基本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会谈技巧:会谈技巧是个案工作中最基本的技巧,主要包括了关注技巧、非语言技巧、倾听技巧、澄清技巧、提问技巧、总结技巧等。
它们无论是在个案的那个阶段都可以适应,而且也是必须使用的技巧,尤其是在个案接案阶段,应用沟通技巧建立有信任的专业关系,让案主尽快地自我探索,了解和发现个人的问题。
1.关注技巧对别人的关注表示你与案主同在,所以,有效的关注有两个意义:让案主感到你与他在一起;使你成为有效的倾听者。
从技术层面上看,关注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微观技能的层次;身体语言的层次;和体现人情的层次。
2.非言语技巧非言语行为反映你与自己,与助人过程和案主之间的内在协调。
你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应该毫不含糊地表明:你心甘情愿地与案主一起工作。
如果你关怀案主并愿意为他的幸福而尽力,但你的非言语行为传达了相反的意思,那就太不公平了;如果你实际上对案主并不关心而你的非言语显示出一幅愿意尽心的样子,那是不真诚。
在个案中,社工的身体可以作为沟通的工具和管道,你的非语言行为所传达出的讯息,对案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非言语行为可能促进案主对你信任、开放、并开始自我探索;它也可能引发不信任,抗拒而拒绝自我表露。
所以,你不仅认识到你的身体作为沟通的管道,你还要学会用你的身体作为沟通的媒介。
3.倾听技巧完全的倾听包括三个方面:观察和觉察到案主的非言语行为——姿势、面部表情、举动、语调等;倾听和理解案主的语言信息;倾听会谈的上下文,对整个人进行倾听。
4.澄清技巧在个案会谈开始阶段时,社会工作者在做出任何结论之前,一定要证明案主的信息内容的真正含义。
当你无法确信自己是否明白案主的信息,并需要详细叙述时,检查你从案主信息中听到的内容。
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技巧个案社会工作的沟通技巧(重点)个案社会工作的记录技巧个案社会工作的评估技巧沟通的分类:1、语言沟通:谈话、会议、电话2、文字沟通:信件、公文3、身体符号的沟通:身体姿态、语气、动作、面部表情等正常的沟通是交叉式信息交流而不是平行式信息交流。
个案会谈的界定●会谈目的明确●会谈中,工作者有引导互动朝向特定目标的责任●会谈的非互惠性●会谈不回避不愉快的事实或感受●会谈过程的计划性●会谈的非娱乐性(并非陪聊)个案会谈的准备:1、工作者的心理准备2、会谈场所的安排3、工作员的仪表4、会谈的时间安排个案会谈的心理准备:1、情绪准备2、了解案主的基本问题3、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个案会谈的场所安排:1、封闭的空间2、大小适宜3、布置简单、朴素4、环境因素5、不受干扰工作人员的仪表:端庄、典雅;根据自己情况而定;切不可奇装异服会谈的时间安排●1、可选用弹性的时间会谈2、会谈时间40-50分钟为宜3、不同的个案会谈时间应相隔15分钟4、每一次会谈之后应该保留若干时间做记录个案会谈技巧:支持性技巧:1、表达专注与主动倾听2、同理心3、鼓励支持(一)表达专注1.生理专注*面向案主(squarely) *开放的姿态与表情(open)*身体适当前倾(lean)*保持眼神适当注视(eye)*轻松自然(relaxed)“专注”活动*话题:我对个案工作的感受我未来的打算(任选其一)*分组:甲乙两组一一对应(不熟悉者),甲组听(不专注:眼睛东张西望等),且对乙组的内容不反应,3分钟变专注*分享与讨论2.心理专注—积极倾听(耳+心)1)倾听案主对自己问题的叙述;从中了解其情绪、事情过程及困扰2)注意观察案主的非言语行为(手势、表情、神态及语调)3)对所听、所见予以简短反应,以表明工作员听懂了,同时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以协助其再次自我探索—对自己及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再次觉察(觉察是促使改变的第一步)听的活动*三人一组*甲向乙陈述一段话(先用简单句子约10秒后,再慢慢加长,讲约20秒),乙注意听,等甲讲完一句或一段后,乙一字不漏的重述甲讲的内容*丙为观察员,检查乙并予以纠正;同时观察甲的行为,客观描述行为,并加以解释,如:你说话时,速度快,手有点抖,使我觉得你有点紧张。
社会工作者沟通与会谈技巧心得社会工作者沟通与会谈技巧心得社会工作者沟通与会谈技巧心得沟通要掌握什么技巧对人尊重的态度和同感的理解是需要经过语言来传递或表达的,所以,沟通双方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艺术是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关键。
运用好语言符号第一,把话说得悦耳,悦耳的声音会令人心情舒服。
第二,把话说得清晰,必须让人知道所要传达信息的意思,这就要求沟通者思维有条理,吐字清楚,把意思说知道。
第三,把话说得准确,要完整地表达句意,说话用词尽量科学准确。
第四,把话说得恰当,说话必须符合特定的身份和场合。
第五,把话说得巧妙。
例如,怎么说好第一句话?如何才干开启对自己有利又令对方愉悦的话题,普通的原则是寻觅对方的兴趣谈话区域和自己的有知区域,而要避开对方忌讳的区域和自己的无知区域。
巧妙使用躯体语言躯体符号包括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躯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
专家认为,在人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65%的社会意义是经过躯体符号传递的。
躯体符号具有无伪装性的特点,人能够言别由衷,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
人们能够经过恰当的躯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接纳、关怀,更能够经过细心地观看对方的躯体符号解读其心里世界。
环境符号环境符号是指可以传递信息的时刻和空间因素。
时刻在传递信息中具有别可替代的作用。
与人约会姗姗来迟,传达给对方的可能是别仔细、时刻观念别强、对对方别重视等信息,进而会引起对方不少的心理活动:失降-、别信任、别情愿合作等。
空间因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位置以及沟通场所的气氛。
谁都知道远远的打招呼表示热情与友好,与人擦肩而过没有任何表示说明彼此的敌意或冷淡。
普通而言,人与人之间相隔o厘米~15厘米是亲热距离,其语意是亲热而热烈;15厘米~75厘米是个人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厘米~215厘米是社交距离,语意是严肃而正式;215厘米以上是大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心理的联系,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拥挤的公共汽车内则是例外情境。
个案社会工作会谈技巧探析本文主要探讨个案社会工作的会谈技巧,以沈阳市某社区的空巢老人为例,深入探讨个案会谈技巧在实践中的运用。
通过分析个案会谈技巧在实践中的运用,寻找提高个案会谈技巧的方法,以期达到发展个案会谈技巧的目的。
标签:个案社会工作;会谈技巧;个案会谈技巧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会达到90%,这就意味着届时将会有超过2亿的空巢老人。
个案社会工作如何介入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它以个人或者家庭作为服务对象,利用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通过专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和需要,了解个人内在的心理特性和问题,以激发个人潜能,协助其改变态度,调整其与外在环境的社会关系,并运用社会资源来改善或恢复其社会生活功能,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
它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其目的在于协助个人和家庭充分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完善人格和自我,增进其适应社会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达到个人或家庭的良好福利状态。
”[1]个案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方法之一,相较于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从更加微观的角度进行介入。
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方式通常只有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两个人,这对社会工作者的个案会谈技巧有比较高的要求,社会工作者的会谈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案主是否会接受你的服务以及该个案是否能持续下去,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进行个案会谈时,提高自己的个案会谈技巧是基本的职业要求。
二、个案社会工作会谈中运用的技巧沈阳市A社区是回迁户聚居的社区,里面的居民多为农村户籍的居民,而且多为空巢老人,有三成左右的老人靠领政府的低保生活,社区居民老龄化严重。
社区设施比较破旧,社区环境比较脏乱。
上期回顾•理解与倾听:构建理解基础,倾听,自然同理的态度,一般性与明确性回应;•形塑:摘要,简述语意,一般化,重新建构;•代表性问句之赞美:直接赞美,引发自我赞美;•代表性问句之还有呢:以使案主联想,扩大思考。
代表性问句PART 02关系问句评量问句应对问句差异问句假设问句奇迹问句成果问句追踪问句成果问句•以理解案主来谈的动机与目的,并引导案主开始朝向正向、未来及解决导向的晤谈方向。
•如:晤谈结束后,你觉得什么样的结果是你期望看到的?•当问题已经获得解决时之未来美好愿景、细节以及正向影响为何。
之后,再结合其他问句带领案主思考如何由目前的处境向此愿景靠近步。
奇迹问句给予案主一一个深层的相信与想象:他们的生活是可以改变的。
如此,将能鼓舞案主拥有希望,也让案主愿意思考可能改变的结果与好处。
往往,奇迹问句特别能在尊重案主的问题强度下,使案主能戏剧化地从谈论问题转而开始聚焦思考解决之道,同时还能帮助案主形成愿景与具体可行的目标。
•如:有一天,突然你遇到的问题都得到解决,你会怎么样?•以假设性语句(“如果”之词)探问案主在未来(而非过去)于某特定情境下的可能想法与作为,特别是关于案主偏好的结果或达成目标时的情景。
•如:如果你的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你假设一下那时的你会是怎么样的?•促使案主有意识地注意与参考自己过去的成功之法,而让案主从注意问题的严重性,转而思考问题可以如何解决的可能性与具体策略,并进而能提升案主的自信心与赋能感。
•如:以前有没有遇过相似的困难?你那时是如何处理的,而让情况没有变得更棘手?你还做了哪些有帮助的事情?•邀请案主思考与回答:于目前现况与例外经验之间,或者,目前现况与美好愿景之间,有何不同的细节,以使案主在对照之下,除了能带出希望感外,也能激发找到适用于目前可以开始行动的次目标或具体策略。
•如:当你以他人角度和心态去看待这件事时,你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这个差异?•询问案主一些很小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行动与动力是从何而来的,特别是案主针对问题情境的自发应对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