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行为事件访谈法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50
行为事件访谈法名词解释
行为事件访谈法 (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 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用于揭示胜任特征和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
它主要通过让受访者回忆过去在工作中最具有成就感或挫折感的关键事件,来了解其行为、感受和最终结果。
在行为事件访谈中,受访者需要陈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情境描述、行为采取、个人感受和结果等方面。
访谈者则需要根据受访者的描述,深入了解事件的细节和背景,以及受访者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行为事件访谈法通常用于素质模型构建、领导力发展、员工培训等方面。
行为事件访谈法BEI(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访谈法,又称行为事件访谈法,是指以获取有关被访者行为事件为主要目的的访谈法。
这是一种结合John C. Flanagan的关键事例法(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CIT)与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的访谈方式,主要的过程是请受访者回忆过去半年(或一年)他在工作上最感到具有成就感(或挫折感)的关键事例,其中包括:(1)情境的描述;(2)有哪些人参与;(3)实际采取了哪些行为;(4)个人有何感觉;(5)结果如何,亦即受试者必须回忆并陈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具体访谈过程中,需要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关键情境,包括正面结果和负面结果各3项。
访谈约需3个小时,需收集3至6个行为事件的完整、详细的信息。
因此,访谈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一般不少于10个工作日这种方法是目前在构建素质模型过程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
它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目标岗位绩效的非常细节的行为。
之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编码,然后在不同的被访谈群体(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
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访谈者的要求非常高,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者才能在访谈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有效追问,获得目标岗位相关的具体事件。
在国内一般的企业当中,目前尚不具备独立使用这种方法来构建素质模型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过去的考核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区分出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
这对于选取正确的访谈对象以及在不同群体间进行比较等方面难以保证客观性、准确性。
二是需要大量的被访谈者,牵涉面比较广,中小型企业无法取得足够的访谈样本,即使部分企业有足够的访谈样本,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支持,这从企业投入与回报的评估角度来说可能不令人满意。
行为事件访谈(BEI)学习资料1.BEI简介1.1.概念行为事件访谈法(Bevaivoral Event Interview,BEI),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结合了Flanagan关键事例法(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CIT)与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的访谈方式。
1.2.BEI在构建素质模型中的应用BEI目前是在构建素质模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
它主要以目标序列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岗位绩效的非常细节的行为,之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分析和编码,找出目标序列的核心素质项,并建立起可观测的行为标准。
胜任力模型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员工行为评价/考核的标准,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针对性培训开发的导向,另外也可以作为员工行为指导规范。
如我们有一位项目经理,在工作当中与下属沟通和指导的时候存在双方认知偏差,导致工作障碍后,就会对照“沟通”或者“辅导他人”条目进行自己行为的对比,以作调整。
例:“客户导向”素质项客户导向将客户需求视为第一要务;与顾客建立及维持良性的合作关系。
主要行为标准:➢努力了解客户主动寻找信息以了解客户的处境、问题、期望和需求。
➢教育客户与顾客分享信息,帮助顾客了解所处状况及可提供的服务。
➢建立合作关系与顾客建立良好的默契与合作关系。
➢采取行动满足客户需求考虑所采取的行动或计划会对客户产生什么影响;迅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并解决客户的问题;避免过度承诺。
➢建立客户反馈系统运用有效的方法来监控及评估客户的顾虑、问题及满意度,并预期顾客的潜在需求。
1.3.BEI在人才甄别/评价中的应用BEI技术也常常应用于人才的招聘选拔当中,与传统的面试方法相比,行为面试能够对被测评者的甄别更为准确。
BEI用作招聘选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企业有较完善的胜任力模型;2)面试官对所招聘职位的胜任力模型有深刻理解,能理解岗位核心的绩效影响因素,以作针对性的提问;3)面试官对行为素质辞典足够熟悉,对行为项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在有限的访谈时间内捕捉并确认应聘者是否具备该项素质;4)针对所需确认的胜任力素质项,针对性地准备提问话术,形成标准化的题库。
BEI(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访谈法,又称行为事件访谈法,是指以获取有关被访者行为事件为主要目的的访谈法。
这是一种结合John C. Flanagan的关键事例法(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CIT)与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的访谈方式,主要的过程是请受访者回忆过去半年(或一年)他在工作上最感到具有成就感(或挫折感)的关键事例,其中包括:(1)情境的描述;(2)有哪些人参与;(3)实际采取了哪些行为;(4)个人有何感觉;(5)结果如何,亦即受试者必须回忆并陈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具体访谈过程中,需要被访谈者列出他们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关键情境,包括正面结果和负面结果各3项。
访谈约需3个小时,需收集3至6个行为事件的完整、详细的信息。
因此,访谈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一般不少于10个工作日这种方法是目前在构建素质模型过程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
它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目标岗位绩效的非常细节的行为。
之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编码,然后在不同的被访谈群体(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
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访谈者的要求非常高,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者才能在访谈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有效追问,获得目标岗位相关的具体事件。
在国内一般的企业当中,目前尚不具备独立使用这种方法来构建素质模型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过去的考核体系不是很完善,很难区分出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
这对于选取正确的访谈对象以及在不同群体间进行比较等方面难以保证客观性、准确性。
二是需要大量的被访谈者,牵涉面比较广,中小型企业无法取得足够的访谈样本,即使部分企业有足够的访谈样本,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去支持,这从企业投入与回报的评估角度来说可能不令人满意。
行为事件访谈的实施步骤1. 简介行为事件访谈是一种研究和了解特定行为的方法。
它是通过与参与者进行深入交流和调查,以获取他们的观点、回忆和经验,以帮助揭示事件或行为的原因和动机。
本文将介绍行为事件访谈的实施步骤,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和调查员有效地进行访谈。
2. 准备阶段在进行行为事件访谈之前,研究人员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确定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以便在访谈中针对性地提问。
•招募参与者:根据研究目的和样本要求,选择适合的参与者,并与他们沟通并确定访谈时间和地点。
•准备访谈提纲:创建一个访谈提纲或指南,列出要问的问题和讨论主题。
提纲可以作为访谈的框架,但也要给予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参与者的回答。
•测试访谈提纲:在正式访谈前,可以将访谈提纲进行测试,以确保问题的清晰度和有效性。
可以找一些样本参与者进行模拟访谈。
3. 进行访谈当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行为事件访谈了。
以下是进行访谈的步骤:1.介绍:首先,向参与者介绍自己和研究目的,说明访谈的目标和保密性。
确保参与者了解访谈过程的目的和限制。
2.建立信任:在开始访谈之前,研究人员需要与参与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信任。
可以通过提供简短的自我介绍、关心参与者的个人背景和经历等方式来建立信任。
3.提问:按照访谈提纲的指引,逐个提问,并让参与者详细回答。
尽可能使用开放性的问题来鼓励参与者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倾听和观察:在参与者回答问题时,研究人员需要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肢体语言、声音语调和表情等。
这些细微的变化可能提供额外的信息,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参与者的观点和经历。
5.记笔记:为了便于整理和分析数据,研究人员应该在访谈期间记笔记。
可以记录重要观点、参与者的反应或其他有意义的信息。
6.提问追加问题:根据参与者的回答,研究人员可能需要提出追加问题来进一步探索和澄清特定的观点或经历。
7.结束访谈:在访谈即将结束时,向参与者说明访谈已接近尾声,并感谢他们的参与。
行为事件访谈法介绍张伟俊B E I最早是心理学家用以进行心理测评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一系列问题,收集被访者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
要深入认识资质及其作用,了解B E I(B e h a v i o r a l E v e n t I n t e r v i e w,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上一期的"H R新视角"中提到资质的起源时,我们向大家介绍了美国政府甄选F I S O(驻外联络官)的事例。
当年麦克莱兰研究小组就是用B E I收集信息,总结出杰出者和胜任者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从而找出F I S O的核心资质的。
热心的读者或许会问:B E I在当今的资质测评和企业管理中具有什么作用?B E I 具体是怎么操作的?这正是本篇的话题。
何为B E I?B E I最早是心理学家用以进行心理测评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一系列问题如"您当时是怎么想的?"、"您是怎么对他说的?"、"您采取了什么措施?"等,收集被访者在代表性事件中的具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详细信息。
通过对所收集信息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杰出者普遍具备而胜任者普遍缺乏的个人特质-即资质。
阅读了前几篇相关文章(见2001年第11期《好运的五级领导需要续篇》,第12期《从素质到资质》及2002年第1期《如何识别和测评资质》)的读者对资质的定义、范围、作用等都已知晓,在此不再赘述。
在操作层面上,B E I目标明确,追求细节。
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者能够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通过有技巧的提问,在约3个小时的时间里收集3-6个行为事件的完整、详细的信息。
建立资质模型的步骤B E I相对其它面试、访谈而言是十分严谨的,除了访谈过程需要大量时间外,访谈者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一般不少于10个工作日)才能"上岗"。
那么,如此大的投资,对于一个企业的意义何在呢?首先,企业建立资质模型的关键步骤之一是数据收集(建立资质模型的典型步骤见图一),而B E I是数据收集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和手段。
行为事件访谈法访谈对象:金女士职业教育学校英语教师年龄25岁三件有效应对事例:创业失败、结婚对象移情别恋、父母关系紧张三件不太有效应对事例:相亲不顺利、找工作四处碰壁、个人股票大跌结婚对象移情别恋事件的具体故事情节及有效应对方式的描述:她本是黑龙江人,但是一年前抱着美好事业的梦想,她与相恋五年的男朋友一起到了上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一个五百强企业找到稳定的工作,圆他们曾经在大学时共同的上海梦.他们是在大学时相认相知的,并互相许下共度一生的美好誓言,所以毕业后两人在哈尔滨打拼了两年,获得了初步的工作经验。
那两年生活很艰难,两人租着不到20平的小屋子,一天要倒两个小时的公车上下班,可是他们互相支持鼓励,最终也算是共同走过了这个过渡期。
但是为了曾经共同的上海梦,他们决定一起到上海,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
很快地她的男朋友在一家外企找到了工作,可是金女士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一个可能是因为上海的精英太多,而她只是一个普通二本学校的毕业生。
另外,可能是由于女性的关系,在应酬或是出差方面很不便。
但是,最后在自己同学朋友的介绍下,在一家小公司做起了文员的工作。
在刚开始的两个月两个人还是像以前一样,小日子虽然有压力但还是很甜蜜,可是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下去,她的男朋友渐渐地应酬变多了,晚上不会陪她一起吃饭,而且还会很晚回家。
这个过程,金女士也没觉得什么,只是单纯的认为是领导重视他的原因。
后来,金女士开始忙着跟她的同学在步行街开一个小的饰品店,所以也就一直没有注意她男朋友的各种行为。
可是,突然有一天在她男朋友跟她说觉得他俩不合适,要重新考虑两人的关系。
这些话如晴天霹雳,不合适绝对不是原因,五年了不合适早就该分手了啊。
虽然不说什么,但是她默默的接受了,因为她知道如果是这个男人开口了说明这段关系已经不能再维持下去了,而且死气摆列留下的爱情她也不想要。
几天后,她回以前的住所收拾东西,决定住到朋友家里去,可是在楼梯口她听到了那个男人在讲电话“现在我已经单身了,如你所愿了,是不是应该来安慰安慰我,陪陪我啊!”。
行为事件访谈法的主要方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方法。
它通过对参与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探索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以下是行为事件访谈法的主要方法:
1. 个体访谈:这是最常见的行为事件访谈方法。
研究者与参与者一对一进行面对面的访谈,通过提问和对话来了解参与者的行为和相关的事件。
个体访谈通常采用半结构化的方式,即研究者根据预定的主题和问题进行访谈,但同时也给予参与者一定的自由回答和表达观点的空间。
2. 集体访谈:这种方法涉及到多个参与者同时参与的访谈。
集体访谈可以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动机。
研究者可以通过引导和调节集体访谈的进行,收集关于特定行为事件的信息,并了解不同参与者之间的观点和意见。
3. 回顾访谈:回顾访谈要求参与者回忆和描述他们过去经历的特定行为事件。
研究者可以向参与者提供详细的事件描述,并询问他们对该事件的回忆、感受和解释。
回顾访谈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参与者对行为事件的深入理解,以及他们对事件的感知和解释的变化。
4. 观察性访谈:观察性访谈结合了访谈和观察的方法。
研究者观察参与者在特定行为事件中的行为,并与他们进行访谈以了解他们的意图、决策过程和行为动机。
观察性访谈可以提供对行为事件背后机制的实时洞察,并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参与者的行为模式和动机。
这些方法通常会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特定情境的需求而灵活应用。
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关键在于深入探索参与者的个体经验和观点,以了解他们的行为选择、决策和动机,从而获得对人类行为的细致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