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结动作电位
- 格式:ppt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1
初级药师基础知识-生理学(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B}}(总题数:54,分数:94.00)1.下面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膜的基架为脂质双层,其间镶嵌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B.其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 C.水溶性高的物质可自由通过∙ D.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 E.膜上脂质分子的亲水端朝向膜的内外表面(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认为,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许多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大部分物质的跨膜转运都与镶嵌在膜上的这些特殊蛋白质有关。
膜的两侧面均为水环境,膜上脂质分子的亲水端朝向膜的内外表面。
由于膜的基架为脂质双层,所以水溶性物质不能自由通过,而脂溶性物质则可自由通过。
2.体内O2、CO2、N2、尿素、乙醇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运转∙ D.渗透∙ E.受体介导式入胞(分数:2.00)A. √B.C.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脂溶性物质O2、CO2、N2、尿素、乙醇等进出细胞膜是经单纯扩散方式。
3.单纯扩散和经载体易化扩散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介导∙ D.只转运脂溶性物质∙ E.顺电位梯度(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可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①单纯扩散。
②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又分为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
后者包括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③出胞和入胞作用。
单纯扩散和经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不需消耗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流动,单纯扩散转运的主要是小分子的脂溶性物质,如O2、CO2、尿素、乙醇等;而易化扩散转运的主要是一些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窦房结是心脏组织中的一种起搏器,位于右心耳部位,是心脏自主性电活动的起始点。
窦房结动作电位是指当心脏的窦房结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受到某种特定刺激后开始发生的电活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1. 自动去极化阶段:窦房结细胞在安静状态下,维持一个稳定的静息电位。
一旦受到兴奋刺激,即触发自动去极化,导致膜电位从稳定状态开始迅速下降。
2. 快速复极化阶段:窦房结细胞的快速复极化阶段由于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而产生,使得膜电位快速正常化和细胞内外电位差重新建立。
3. 缓慢复极化阶段:这是窦房结细胞相对短暂的稳定阶段,缓慢复极化阶段由于钙离子通道的打开和关闭而产生。
4. 稳定阶段:稳定阶段是窦房结细胞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之后达到的细胞状态,此时膜电位保持一个稳定的负值状态,并继续维持这个状态以等待下一次去极化刺激的到来。
窦房结动作电位是心脏细胞特有的电生理现象,一次完整的窦房节律由许多个窦房结动作电位组成,它是控制心跳节律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窦房结细胞连续地发出动作电位并传递到心脏的其他部位时,就会引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从而维持着正常的心脏跳动。
心脏动作电位记忆方法心脏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简称AP)是指心肌细胞在兴奋后进行去极化和复极化的呈现。
心脏动作电位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复杂性,其复杂性与目标器官和靶细胞分子的丰度和相互作用直接相关。
对心脏动作电位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对心脏的基本理解,还可以为心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心脏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以及记忆方法,以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心脏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个体心肌细胞通常分为传导系统和工作细胞。
两者的AP形态略有不同,但均由去极化和复极化阶段组成。
1. 传导系统的AP传导系统中的AP主要负责心脏兴奋的快速传导,使心脏的节律和收缩保持协调。
(1)Sinus Node(窦房结)APSinus Node(窦房结)是心脏的起步点,它是一个特殊的细胞集合,能够产生和传导电信号。
在Sinus Node中,AP具有以下特点:· 较慢的上升阶段· 峰值相对较低· 较长的平台期· 速度较慢的复极化(2)Atrioventricular Node(房室结)APAtrioventricular Node(房室结)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路径,其AP形态也有明显特点:· 上升阶段渐缓· 平台期相对较短· 较快的复极化2. 工作细胞的AP工作细胞的AP主要负责心肌收缩,使心脏的跳动不断进行。
(1)心房肌细胞AP心房肌细胞AP主要负责心脏的心房收缩:· 快速上升阶段· 峰值较高· 短暂的平台期· 迅速的复极化(2)心室肌细胞AP心室肌细胞AP主要负责心脏的心室收缩:· 快速上升阶段· 峰值相对较高· 平台期相对较长· 较慢的复极化二、记忆方法为了更好地记忆心脏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缩略词法将特征描述中的关键词首字母缩写,即可形成缩略词,便于记忆。
【提问】窦房结P细胞跨膜电位及产生机理?【回答】学员dbss9ffe42,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外Ca2+浓度的影响,可被Ca2+通道抑制剂(如维拉帕米、Mn2+)阻断。
当膜电位由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化到阈电位时,膜上L型Ca2+抖通道被激活,引起Ca2+。
内流,导致0期去极化。
祝您学习愉快!【追问】那么请问窦房结P细胞的复极化是受什么影响【回答】学员nflalihh,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具有以下特点:①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绝对值小;②0期去极化的幅度小、时程长、去极化速率较慢;③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④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
1.去极化过程:0期去极L型Ca2+通道激活,Ca2+内流。
2.复极化过程:3期复极L型Ca2+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相应减少,及Ik通道的开放,K+外流增加。
3.4期自动去极化机制:①IK:复极至-60mV时,因失活逐渐关闭,导致K+外流衰减,是最重要的离子基础;②Ica-T:在4期自动去极化到-50mV时,T型Ca2+通道激活,引起少量Ca2+内流参与4期自动去极化后期的形成;③If: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只有-70mY,If不能充分激活,在P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中作用不大。
【追问】老师这道题还是不明白【回答】学员zhulipeng,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特点是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复极至3期末进入第4期,便自动缓慢去极。
窦房结的最大舒张电位约-60mV,阈电位约-40mV。
0期去极化速度缓慢,主要是Ca2+缓慢内流引起。
复极化无明显的l期和2期平台,随即转入复极化3期,后者主要是K+外流形成。
4期的自动去极化主要是由于K+通道逐渐关闭,Na+、Ca2+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追问】课堂上讲的是Na+内流引起去极化,为什么到了这里成了Ca2+内流了呢,还有没有别的细胞也是不受Na+影响的【回答】学员yinxinyang,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心肌自律细胞的去极化都是钙离子的内流引起的。
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是:A.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B.Ca2+的电化学平衡电位C.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D.Na+和K+的平衡电位E.Ca2+和K+的平衡电位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是由:A.Na+内流引起B.Ca2+内流引起C.K+外流引起D.C1-内流引起E.以上都不是3.超常期是指:A.动作电位幅值超过正常B.动作电位时间超过正常C.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超过正常D.引起兴奋需要的刺激强度小于正常E.兴奋传导速度超过正常4.浦肯野细胞的主要起搏离子流是:A.INaB.ICaC.IKD.IC1E.If5.功能合胞体是指:A.所有心肌细胞的胞浆互相相通而形成合胞体B.所有心肌细胞的功能都相同,故名合胞体C.所有心肌细胞的大小都相同而且彼此相通,故名D.心房、心室肌细胞的胞浆相通,故名E.心房、心室肌各自作为一个整体而同步协调收缩6.以下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中,哪个是错误的?A.静息电位水平B.细胞直径C.舒张去极化D.细胞间连接E.肌浆网功能7.心电图P-R间期延长,表示:A.心房肥大B.心房内传导速度减慢C.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减慢D.心室肥大E.心室内传导速度减慢8.心肌和骨骼肌的收缩特点不同,以下哪•点是错误的?A.两者的收缩都依赖于粗、细肌丝的结合B.两者的收缩都依赖外来神经冲动的到达C.心肌每次收缩都依赖于细胞外Ca2+的流入,骨骼肌不需要D.骨骼肌以运动单位形式收缩,心肌呈“全或无”收缩E.骨骼肌可以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心肌不能9.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上升最快的是: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减慢射血期E.心室舒张期10.射血分数是指:A.搏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B.每分输出量和心室容积之比C.搏出量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之比D.心室收缩期末和心室舒张期末容积之比E.搏出量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之比11.心指数是指:A.心脏每搏输出量B.心脏每分输出量C.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之比D.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E.单位体表面积的心搏出量12.第,,心音标志着:A.房室瓣开放B.房室瓣关闭C.动脉瓣开放D.动脉瓣关闭E.心房强烈收缩13.体循环和肺循环基本相同的是:A.收缩压B.舒张压C.外周阻力D.心输出量E.做功量14.容量血管是指:A.大动脉B.大静脉C.肺静脉D.肺动脉E.静脉15.交换血管是指:A.小动脉B.微动脉C.毛细血管网D.通血毛细血管E.真毛细血管16.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位于:A.小动脉起始部B.微动脉起始部C.后微动脉起始部D.真毛细血管起始部E.小动脉和微动脉之间17.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A.小动脉B.微动脉C.后微动脉D.分支为小动脉前的动脉E.A、B均是18.静脉容纳血量的大约:A.50 % 〜60 %B.60% 〜70%C.70% 〜80%D.50% 〜70%E.60% 〜80%19.在湍流的情况下,血流量的大小与血管两端压力差的关系是:A.与压力差的大小成正比B.与压力差的大小成反比C.与压力差的平方根成正比D.与压力差的平方成正比E.没有确定关系20.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是:A.扩散B.滤过C.重吸收D.吞饮E.以上都正确21.安静时,血压降落幅度最大处为:A.主动脉B.肺动脉C.肺静脉D.小动脉E.微动脉22.外周动脉与主动脉内的血压波动相比:A.脉压较大,平均压较低B.脉压较大,平均压也大C.脉压较小,平均压较大D.脉压较小平均压也较小E.没有确定关系23.老年人的脉压较青年人为大,主要是由于:A.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B.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C.老年人的小动脉弹性降低D.老年人的血液粘滞度较大E.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24.在主动脉处记录脉搏时,降中峡是在下列那个瞬间形成的:A.等容收缩期开始时B.等容舒张期开始时C.快速射血期开始时D.快速充盈期开始时E.快速充盈期结束时25.中心静脉压主要反映:A.外周阻力的大小B.心率快慢C.大动脉管壁顺应性的大小D.回心血量的大小E.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的大小26.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组织代谢产物D.乙酰胆碱E.组胺27.下列物质中,那•种与器官血流量的调节无直接关系:A.二氧化碳B.乳酸C.肾素D.前列腺素E.腺在28,心肺感受器兴奋时:A.促进抗利尿素释放B.使心迷走紧张加强C.使心交感紧张加强D.使肾血流量减少E.使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29.下列哪种物质最容易通过血一脑脊液屏障:A.C02 和02B.葡萄糖C.蛋白质D.H+E.HC03-30.使肺血管舒张的体液因素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血管紧张素D. 5 -羟色胺E.前列环素31.下列器官中,缩血管神经纤维分泌密度最大的是:A.皮肤B.骨骼肌C.心脏D.脑E.肾脏32.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与胆碱能受体分布主要是:A.有a、无丹、有MB.有a、有NC.有a、有B 1、有ND.有B2、有ME.有B 1有M34 .35 . 当右心输出量成倍增加时,可肺动脉压轻度增加肺动脉压显著减少肺动脉压轻度减少肺动脉压轻度减少36 . 舒张冠状血管作用最强的代谢33.下列那种情况卜',颈动脉窦的神经传入冲动会增加:A.平均动脉压升高B.平均动脉压降低C.动脉血po2升高D.动脉血H+浓度升I W JE.静脉血中pco2降低下列那种因素会使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右心室压升高B.右心室压降低C.右心房压升|RjD.右心房压降低E.主动脉压升高A.肺血容量增大,肺动脉压显著增加B.肺血容量增大,C.肺血容量增大,D.肺血容量增大,E.肺血容量减少,A.H+B.CO2C.乳酸D.腺昔E.ADP37.刺激心交感神经,冠状动脉:A.先舒张后收缩B.先收缩后舒张C.收缩D.舒张E.无反应38.心脏射血能力增强,静脉回心血量就增加,其原因是:A.血流速度加快B.心输出量增多C.心舒期室内压较低D.动脉血压升高E.外周静脉压升高39.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总称是:A.血管收缩神经B.血管舒张神经C.血管运动神经D.血管紧张性神经E.以上都不对40.心肌和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共同特点是:A.刺激强度增加,参与收缩的细胞数目也增加B.超过最适初长时,肌小节长度变化明显C.肌肉的自然长度接近于最适初长D.儿茶酚胺可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E.超过最适初长时,肌肉的做功能力明显降低41.动脉血压呼吸波的形成,是由于呼吸周期中:A.肺循环的血容量发生周期性变化,使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随之发生周期性的波动B.心交感中枢紧张性活动发生周期性变化C.心迷走中枢紧张性活动发生周期性变化D.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发生周期性变化E.血管平滑肌本身的紧张性发生周期性变化42. B -内腓肽与下列哪一种激素的前体相同: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松果体素C.肾上腺素D.去甲肾上腺素E.肾素。
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章节试题:血液循环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章节试题:血液循环年公卫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备考工作正在开展中,考生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呢?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一份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第三章节试题:血液循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章节试题:血液循环11.区分心肌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依据是A.静息电位的大小 B平台期的长短C、0期去极化的速率 D.动作电位复极化的速度E.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2.关于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下面哪项是不正确的A.最大复极电位为一60mVB.阈电位为一40mVc.无明显的复极1期和平台期 D.去极化幅度小于浦肯野细胞E.O期去极化时程比浦肯野细胞3.窦房结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P细胞O期去极速度快B.P细胞阈电位为---40mVC.最大复极电位仅为-60mV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E.P细胞4期去极化速率最快4.兴奋在心脏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A.心房B.心室c.房室交界 D.左、右束支 E.浦肯野纤维5.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组织是A.窦房结B.心室肌 c.房室交界D.心房优势传导通路E.浦肯野纤维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A.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B.使心肌有效不应期延长c.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D.使心室肌收缩能力增强E.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7.关于心肌传导性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心肌细胞直径小,传导速度慢B.动作电位幅度大,传导速度快c.0期去极化速率慢,传导速度慢 D.邻近细胞阈电位水平下移,传导速度快E.心肌处在超常期内,传导速度快8.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A.收缩期末B.收缩早期结束 c.舒张早期结束 D.舒张中期末 E.舒张期结束9.心肌不产生完全性强直收缩的原因是A.心脏是功能上的合胞体B.心肌肌质网ca2+贮存少 c.心肌能自动节律性收缩D.心肌呈“全或无”收缩E.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10.乙酰胆碱通过促进心肌K+通道的开放,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以下哪一项是不存在的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B.阈电位绝对值增大c.窦房结最大复极电位也增大D.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E.动作电位时程缩短11.关于心电图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是心电图的来源B.心电图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c.电极放置的位置不同,记录出来的心电图曲线基本相同D.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E.心电图曲线与单个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曲线有明显的区别12.体循环平均充盈压的大小取决于A.动脉血压和外周阻力之间的相对关系B.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c.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之间的相对关系D.血量和血管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E.回心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之间的相对关系13.心动周期中心室的血液充盈主要取决于A.血液的重力作用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c.心室舒张时的“抽吸”作用D.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流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流14.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时期是A.等容舒张期B.等容收缩期 c.心房收缩期 D.射血期 E.心室充盈期15.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升高速A. 等容舒张期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E.心房收缩期16.主动脉瓣关闭发生在A等容收缩期开始时B.等容舒张期开始时c.快速射血期开始时D 快速充盈期开始时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17.房室瓣开放发生在A.心室射血期初B.等容收缩期末 c.等容舒张期初 D.等容收缩期初E.等容舒张期末18.从动脉瓣关闭开始到下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心动周期的,A.心室舒张期B.心室收缩期c.等容收缩期D.等容收缩期+心室射血期E.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19.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半月瓣开放B.半月瓣关闭 c.房室瓣开放 D.房室瓣关闭E.血液冲入心室,引起心室壁振动20.心输出量是指A.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B.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c.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E.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21.心指数等于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c.心输出量×体表面积D.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E.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22.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A.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B.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c.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D.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E.舒张末期动脉压23.在心肌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后负荷可使A.射血期延长B.等容收缩期延长c.等容舒张期延长 D.心室充盈期延长E.每搏输出量不变24.心肌的等长调节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泵血功能的A.心肌初长度B.肌小节的初长度c.横桥联接的数目 D.心肌收缩能力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25.安静状态下,心室收缩末期容量与余血量之差为A.心力贮备B.舒张期贮备 c.收缩期贮备 D.心泵功能贮备 E.心率贮备26.有关心力贮备,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心力贮备也称心泵功能贮备B.收缩期贮备大于舒张期贮备c.心力贮备取决于搏出量贮备及心率贮备D.若两个入在静息时心输出量相同,则其心力贮备也是一样的E.心力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27.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A.动脉血压B,心房压力c.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D.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E.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28.影响正常入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A.心率的变化B,搏出量的变化c.外周阻力的变化D.循环血量的变化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29.影响正常入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A.年龄B.心输出量 c.阻力血管的口径 D.血液粘滞性E.大动脉弹性30.主动脉在缓冲脉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A.口径大B.管壁厚 c.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 D.血流速度快 E.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31.影响外周阻力的因素主要是A.血液粘滞性B.红细胞数 . c.血管长度 D.小动脉口径 E.大动脉弹性32.在外周阻力减小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B.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c.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明显升高D.收缩压轻度降低,舒张压明显降低E.以上都不是33.大动脉管壁硬化时,下列错误的是A.动脉收缩压升高B.动脉舒张压降低 c.大动脉容量减少 D.脉搏波传播速度加快E.动脉脉压减小34.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B.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状态的一个指标c.其正常变动范围为4—12cmH20(1 cmH20=98Pa) D.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E.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35.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A.(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B.(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一(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组织液静水压)c.(毛细血管压+组织液静水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E.毛细血管压一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一组织液静水压36.控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主要是A.内脏平滑肌的特性B.交感神经的紧张性c.副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的支配D.局部组织的代谢活动E.血压的直接影响37.生理情况下,通过影响有效滤过压而改变组织液滤过与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A.毛细血管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B.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静水压c.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E.组织液静水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38.关于入体内的大多数血管的神经支配,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只接受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B.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c.既有缩血管纤维也有舒血管纤维支配D.接受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E.接受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的支配39.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哪项结果是错误的A.窦房结 P细胞舒张期最大电位增大B.心房肌收缩力减弱c.心房肌不应期延长D.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减慢E.心房肌兴奋性降低40.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可引起心率减慢是由于A.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降低B.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增加c.窦房结细胞对ca2+通透性增加. . D.窦房结细胞对Na+通透性增加E.窦房结细胞对Cl-通透性增加41.关于减压反射,错误的是A.在血压为60—180mmHg的范围内敏感B.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加敏感c.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D.在平时安静状态下不起作用E.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活动加强,导致血压下降42.实验时,暂时夹闭双侧动物颈总动脉可使A.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B.颈动脉体受刺激增多 c.心迷走紧张增强D.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E.血压升高43.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适宜刺激是A.高于180mmHg的动脉血压B.低于60mmHg的动脉血压 c.生理范围内变动着的动脉血压D.血液中cO2分压变化E.血液中O2分压变化44.关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平时对心血管活动不起明显的调节作用B.在低氧、窒息和酸中毒等紧急情况下才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作用c.对于感受动脉血低氧是十分重要的D.可反射性引起呼吸变慢变浅E.对心血管的效应是血压升高45.下列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的是A.局部代谢产物B.缓激肽 c.血管活性肠肽 D.血管紧张素Ⅱ E.前列腺素E246.关于冠脉血流量,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在心室收缩期少,舒张期多B.占心输出量的4%~5% c.动脉舒张压升高,冠脉血流量增多D.在心肌缺氧时冠脉血流量减少E.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血流影响大47.冠脉血流量主要取决于A.心缩期长短B.心舒期长短 c.神经对冠状血管的支配作用 D.主动脉收缩压高低E.血液粘滞度大小48.心肌缺氧时冠状动脉舒张,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因素引起的A.氢离子B.组胺 c.腺苷 D.前列腺素 E.乳酸49.关于肺循环的生理特点,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A.肺循环血流阻力较体循环大B.肺动脉压较主动脉压高c.肺部的血容量约为450ml,占全身血量的9% D.用力呼气时肺血容量增加,而深吸气时可减少E.一般认为肺部组织液的压力为正压50.安静状态时,下列哪个器官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含氧量差值最大A.脑B.心脏 c.皮肤 D.肾脏 E.骨骼肌参考答案1.C2.E3.E4.C5.E6.E7.E8.C9.E 10.B11.C 12.D 13.C 14.E 15.B 16.B 17.E 18.E 19.D 20.C21.E 22.B 23.B 24.D 25.C 26.D 27.A 28.B 29.C 30.E31.D 32.D 33.E 34.D 35.A 36.D 37.C 38.B 39.C 40.B41.D 42.E 43.C 44.D 45.D 46.D 47.B 48.C 49.C 50.B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章节试题:血液循环2一、A1型选择题1.有关心动周期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是指心脏机械活动周期B.如心率为75次/分,心动周期历时0.8秒C.房缩期为0.1秒,室缩期为0.3秒,全心舒张期为0.4秒D.心率增快,心动周期缩短E.心动周期缩短时,收缩期与舒张期均等缩短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血液的重力作用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C.胸内负压的作用D.心室舒张的抽吸E.胸廓的扩张3.主动脉瓣关闭发生于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C.等容舒张期开始时D.等容收缩期开始时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4.心指数为A.心输出量/体重B.心输出量/体表面积C.心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D.每搏输出量/体重E.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5.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A.快速充盈期B.减慢充盈期C.等容收缩期D.减慢射血期E.房缩期6.以下哪种细胞不是自律细胞A.窦房结P细胞B.心房、心室肌细胞C.心室传导束的浦肯野细胞D.房结区细胞E.结希区细胞7.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B.阈电位水平高低C.动作电位2期时程D.钠泵功能E.动作电位传导速度8.将心肌细胞分为快、慢反应细胞主要根据动作电位的A.0期去极速度B.1期复极速度C.2期复极速度D.3期复极速度E.4期自动去极速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A1型选择题1.【答案及解析】E。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选择题,附参考答案《生理学》—血液循环1.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容积最大的时刻是A心房收缩期末 B减慢充盈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2.一个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开始关闭的瞬间是A快速射血期初 B快速充盈期初 C等容收缩期初 D等容舒张期初3.左心室内压最高的是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快速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4.左心室内容积最小的是A等容收缩期末 B等容舒张期末 C快速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5.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房室瓣开放 B房室瓣关闭 C动脉瓣开发 D 动脉瓣关闭6.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心泵功能,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A每搏输出量 B每分输出量 C射血分数 D心指数7.心室扩大早期,泵血功能减退时,宜选用的评定指标是A每搏输出量 B每分输出量 C射血分数 D心指数8.心室功能减退病人代偿期射血分数下降的原因是A每分输出量减少 B心室腔异常扩大 C心肌细胞增生肥大 D每搏输出量减少9.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等容收缩期缩短 B心室充盈期缩短 C心房收缩期缩短 D等容舒张期缩短10.生理情况下,能代表心室肌前负荷的指标是A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B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C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 D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11.心室肌收缩的后负荷是A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 B大动脉血压C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 D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12.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将出现A心室舒张末期室内压下降 B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下降C心室开始收缩时最大张力增加D心室收缩时达到最大张力的时间延迟E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增加13.心肌通过等长自身调节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其主要原因是A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B肌小节的初长度增加C横桥联结的数目增多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14.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将引起A左室射血速度增快 B心输出量增加C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D左室射血时达到最高室压的时间缩短E左室射血时最高室压下降15.高血压患者较正常人明显增高的心泵功能指标是A心输出量 B射血分数 C心指数 D心脏做功量16.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原因是A钠离子内流 B钙离子内流 C氯离子内流 D钾离子内流E钾离子外流1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3期复极化的原因是A钠离子内流 B钙离子内流 C氯离子内流 D钾离子内流E钾离子外流1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离子流有A钾离子外流 B钙离子内流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19.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4期离子流有A钾离子外流 B钙离子内流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2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A 动作电位去极相有超射现象 B复极时间长于去极时间C有复极2期平台期 D 有明显的4期自动去极化E动作电位的总时间长于骨骼肌21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A 动作电位去极相有超射现象 B复极时间长于去极时间C有复极2期平台期 D 有明显的4期自动去极化E动作电位的总时间长于骨骼肌22.与心室肌细胞相比,窦房结细胞生物电活动的特征是A零期去极化速度较快 B静息电位绝对值较小C零期去极化可被河豚毒阻断 D四期去极化速度较慢23.引起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主要离子流是A INa B IKC ICa-LD ICa-T24.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电压依从性的 B激活或失活的速度都快C可被河豚毒阻断 D去极化到-40mv时被激活E只有Na+可通过25.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A使心肌不发生强直性收缩 B使心肌“全或无”式收缩C使心肌收缩更有力 D使心肌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E使心肌同步收缩26.心室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内产生动作电位的特点是A 0期去极化幅度大B 0期去极化速度快 C动作电位时程短 D兴奋传导速度快27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A窦房结 B心房 C房室结 D浦肯野纤维 E心室28.心房和心室收缩在时间上不重叠,后者必定落在前者完毕后的原因是A窦房结到心房距离近,而心室距离远B心房肌传导速度快,心室肌传导速度慢C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而形成房-室延搁D窦房结分别通过不同传导通路到达心房和心室29.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静息电位仅为-70mv B阈电位为-40mv C 0期去极化速度快D 4期去极化速率快30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A动作电位的幅值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C 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D 0期去极化速度31.下列关于心肌与骨骼肌不同点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只有心肌是由肌小节组成的B只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可用滑行理论解释C从心肌的长度-张力曲线关系中,看不出有最适初长度D骨骼肌的收缩是有等级性的,而心肌的收缩是“全或无”的E只有骨骼肌有粗,细两种肌丝32.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B平均动脉血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C动脉血压偏正常水平愈远,压力感受器纠正异常血压的能力愈强D其他因素不变时,心率加快使脉搏压增大E男女性的动脉血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33.一般情况下,动脉收缩压主要反映A心脏搏出量B心率C外周阻力D大动脉顺应性E循环血量34一般情况下,动脉舒张压主要反映A心脏搏出量 B心率 C外周阻力 D大动脉顺应性 E循环血量35.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而每搏输出量增大时,动脉血压的主要变化是A收缩压升高 B舒张压升高 C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幅度相同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E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36.每搏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而心率加快时,动脉血压的主要变化是A收缩压升高 B舒张压升高 C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幅度相同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E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37.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B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O)C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2D是反应心脏功能的一项指标E静脉输液量大且过快时中心静脉压升高38.生理情况下,人的中心静脉压升高可见于A心脏射血能力加强 B体位由直立变为平卧C从行走改为站立 D由吸气相转为呼气相39.可使静脉回流加速的因素有(多选)A从卧位到站立 B注射肾上腺素 C慢速跑步 D浸泡在水中40.调节器官血流量的主要血管是A毛细血管B微动脉C静脉D动-静脉吻合支E毛细血管后静脉41.在微循环中进行物质交换的血液不流经的血管是A微动脉 B后微动脉 C通血毛细血管 D微静脉42.在微循环中,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的结构是A微动脉 B直捷通路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真毛细血管43.下列哪些变化可以使组织液增多?(多选)A心衰引起的静脉压升高 B肾病引起的蛋白尿C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阻塞D过敏反应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44.迷走神经兴奋使心率减慢,是由于窦房结细胞发生下列哪种改变致A K+通透性降低B K+通透性增高C Ca+通透性增高D Na+通透性增高E Cl-通透性增高45.平时维持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A大脑 B下丘脑 C中脑和脑桥 D延髓 E脊髓46.能有效缓冲血压快速波动的心血管反射是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心肺感受性反射 D脑缺血反应47.能抑制下丘脑释放血管升压素,调节机体血容量的心血管反射是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心肺感受性反射 D脑缺血反应48.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可引起A动脉血压降低 B心输出量减少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49夹闭两侧颈总动脉可引起A动脉血压降低 B心输出量减少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50.在低氧环境中A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B心率加快,血压降低C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D心率减慢,血压升高E心率和血压不变51.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时A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B心率加快,血压降低C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D心率减慢,血压升高E心率和血压不变52.关于血管紧张素II升高血压的机制,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直接使全身微动脉收缩 B刺激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C加强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D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53在RAS中,促使全身微动脉收缩,升高血压作用最强的是A血管紧张素I B血管紧张素II C血管紧张素III D血管紧张素IV 54在RAS中,促使肾上腺皮质合成与释放醛固酮作用最强的是A血管紧张素I B血管紧张素II C血管紧张素III D血管紧张素IV55.下列选项中,肾上腺素不具有的作用是A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B使心率加快 C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 D使骨骼肌血管收缩56.血管紧张素II的缩血管作用机制有(多选)A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B降低中枢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C增强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D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醇57.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引起收缩或收缩力增强的肌肉是A心肌 B血管平滑肌 C虹膜辐射状肌 D支气管平滑肌58.去甲肾上腺素与β受体结合,引起收缩或收缩力增强的肌肉是A心肌 B血管平滑肌 C虹膜辐射状肌 D支气管平滑肌59.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点是A对α受体作用强,对β1受体作用较强,对β2受体作用弱B对α受体作用弱,对β1受体作用较强,对β2受体作用强C对αβ1 β2受体作用都很弱D对αβ1 β2受体作用都很强60.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点是A对α受体作用强,对β1受体作用较强,对β2受体作用弱B对α受体作用弱,对β1受体作用较强,对β2受体作用强C对αβ1 β2受体作用都很弱D对αβ1 β2受体作用都很强61.可以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的物质有(多选)A血管紧张素II B前列腺素E C抗利尿激素 D去甲肾上腺素62.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主要依靠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心肺感受器反射 D肾-体液控制机制63.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主要依靠A压力感受性反射 B化学感受性反射 C心肺感受器反射 D肾-体液控制机制64.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冠状动脉血流量急剧降低的时相是A等容收缩期 B等容舒张期 C射血期 D充盈期65.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冠状动脉血流量急剧增加的时相是A等容收缩期 B等容舒张期 C射血期 D充盈期66.下列哪些情况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加(多选)A心室收缩期延长 B心室舒张期延长 C动脉舒张压升高 D交感神经兴奋67.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多选) A动脉舒张压升高 B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C心室舒张期延长 D心搏频率增加参考答案:1-5:ADCBD 6-10:DCBBB 11-15:BEACD 16-20:BECCC21-25:DBCDA 26-30:CCCDC 31-35:DEACA 36-40:BBB[BCD]B41-45:CC[ABCD]BD 46-50:ACCDA 51-55:DBBCD 56-60:[ABC]DAAD 61-65:[ACD]ADAB 66-67:[BCD][AC]注:[]内为多选题答案。
西医综合(血液循环)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A.形成去极相的离子流不同B.静息电位水平不同C.形成复极相离子流不同D.超射值不同正确答案:C解析: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的类似,即静息电位的数值与静息时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和离子的跨膜浓度差有关。
心室肌细胞0期去极化的离子机制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的类似(Na+内流),所以超射值也相似。
但心室肌复极化过程复杂得多,包括动作电位的1期:由K+负载的Ito是心室肌细胞1期复极化的主要原因;2期:称为平台期,该期间外向电流(K+外流)和内向电流(主要是Ca2+内流)同时存在,是心室肌区别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3期:是由于L型Ca2+通道失活关闭,内向离子流终止,而外向K+流(IK)进一步增加所致。
知识模块:血液循环2.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最大的特点是A.有0期去极化B.有平台期C.有快速复极初期D.有快速复极末期正确答案:B解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有平台期(2期),历时100~150ms,这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知识模块:血液循环3.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依据是A.静息电位的水平B.O期去极化的速率C.平台期的长短D.动作电位时程长短正确答案:B解析:快反应细胞(如心房肌、心室肌及普肯耶细胞等)0期去极化由快Na+通道开放引起,Na+通道激活的速度快,又有再生性循环出现,所以心室肌细胞0期去极化速度快、动作电位升支陡峭。
慢反应细胞(如窦房结细胞和房室交界区细胞)0期去极化由慢Ca2+通道开放引起,Ca2+通道的激活和失活都较缓慢,故慢反应细胞的O期去极化过程比较缓慢,持续时间较长。
知识模块:血液循环4.心室肌细胞平台期的主要跨膜离子流是A.Na+内流、K+外流B.Na+内流、Ca2+外流C.Ca2+外流、K+内流D.Ca2+内流、K+外流正确答案:D解析:平台期的形成是由于该期间外向电流(K+外流)和内向电流(主要是Ca2+内流和少量的Na+)同时存在。
临床执业医师2002年真题(四)-(2)A2型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45岁女性,严重骨盆骨折,24小时尿量200ml,血钾5.9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血尿素氮27mmol/L,下列治疗措施不正确的是A.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B.11.2%乳酸钠溶液60ml,缓慢静脉注射C.口服钠型树脂10g,每日三次D.血液透析E.输同型库存血200ml答案:A2. 女,2岁。
体检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伴固定性分裂。
该患儿的诊断是A.动脉导管未闭B.房间隔缺损C.室间隔缺损D.法洛四联症E.肺动脉瓣狭窄答案:D3. 某建筑工人,从高处坠落,腰背挫伤,双下肢弛缓瘫痪,来院急诊。
检查见腰部不能活动,双侧腹股沟以下感觉、运动及反射消失。
X线显示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
入院后2小时其双下肢功能逐渐恢复。
该患者的脊髓伤可能是A.脊髓震荡B.脊髓出血C.脊髓水肿D.脊髓受压E.马尾损伤答案:D4. 男,5岁。
眼睑浮肿2周。
化验检查:血红蛋白97g/L。
尿蛋白什,尿红细胞+/HP,尿比重1.026。
血白蛋白27g/L,胆固醇9.8mmol/L,C3460mg/L。
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进性肾炎B.慢性肾炎急性发作C.急性肾盂肾炎D.单纯性肾病E.肾炎性肾病答案:C5. 某心理咨询师,在超级市场遇见一位他的患者也正与其熟人在一起购物,这位治疗师故意未理睬他的患者,因为他遵循的一个心理治疗的原则是A.真诚原则B.保密原则C.中立原则D.回避原则E.灵活原则答案:B6. 妇女,54岁。
白带增多,均匀稀薄,有臭味,阴道粘膜无明显充血,阴道pH值5。
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淋病B.细菌性阴道病C.滴虫阴道炎D.念珠菌阴道炎E.老年性阴道炎答案:D7. 女性,30岁。
便秘2年,近半月来大便时肛门疼痛,粪便表面及便纸上附有鲜血,其诊断最可能是A.内痔B.外痔C.直肠癌D.肛瘘E.肛裂答案:D8. 20岁未婚女性,初潮14岁,近3年月经周期规律,一年前经量逐渐减少,半年前闭经,基础体温呈双垌型曲线。
第六章_循环生理习题第四章循环生理一、名词解释1、心肌自动节律性:2、窦性心律:3、异位心律:4、房室延搁:5、期前收缩:6、代偿间歇:7、心动周期:8、每搏输出量:9、心指数:10、异常自身调节:二、判断1、由于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4期自动去极速度快,所以它传导速度最快。
2、当心肌细胞动作电位3期钾离子外流加快时,动作电位时程将缩短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4期钙离子的复原是由钠-钾泵提供能量的。
4、心肌自律细胞最大复极电位负值越大,则自律性越高。
5、在相对不应期内,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会引起细胞发生兴奋。
6、心房收缩,使房内压升高,迫使房室瓣开放,血由心房流入心室。
7、每分钟由两侧心室共同射出的血量称每分输出量。
8、左心室肌肉肥厚,收缩力强,所以每搏输出量比右心室多。
9、在一定范围内心室肌收缩前被拉得愈长,收缩力就愈大。
10、心输出量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所以心率赶快,心输出量也越大。
11、第一心音标志心室收缩开始,心室收缩力增强则第一心音加强。
12、心电图可反映心脏机械收缩、舒张过程。
13、全身阻力血管指的是动脉和微动脉。
14、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感受装置对牵张、压力等刺激敏感。
15、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是加压反射。
参考答案:1-5:×、√、√、×、×;6-10:×、×、×、√、×;11-15:√、×、√、×、×。
四、选择1、心肌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A、具有快速去极过程;B、有较大的振幅;C、有较长的持续时间;D、复极过程较短2、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是由哪种离子流动引起的:()A、钠离子内流;B、钙离子内流;C、钾离子;D、氯离子3、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0期去极为钠离子内流;B、复极1期为钾离子外流;C、复极3期为钾离子外流;D、4期有钾离子外流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A、1期复极时程长;B、2期复极时程长;C、3期复极时程长;D、4期时程长5、窦房结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A、钠离子平衡电位;B、钾离子平衡电位;C、慢钙通道激活电位;D、快钠通道激活电位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A、钠离子内流,氯离子外流;B、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C、钾离子内流,钙离子外流;D、钙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7、窦房结细胞的起搏活动主要是由于:()A、钾离子外流衰减;B、钾离子内流衰减;C、钠钙离子内流;D、钠离子外流8、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下述哪项错误:()A、静息电位稳定;B、0期去极速度快;C、复极速度也快;D、属快反应细胞9、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快速复极末期:()A、因钠离子内流而产生;B、因钾离子外流而产生;C、因钙离子内流而产生;D、因氯离子内流而产生10、心肌工作细胞没有:()A、兴奋性;B、传导性;C、自律性;D、收缩性11、以下组织传导速度最慢的是:()A、窦房结;B、心房肌;C、心室肌;D、浦氏纤维12、动作电位传播速度最慢,可低至0.02米/秒的纤维是:()A、心房肌纤维;B、房室交界纤维;C、浦肯野氏纤维;D、心室肌纤维13、临床上较易发生传导阻滞的部位是:()A、房室交界;B、房室束;C、左束支;D、右束支14、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A、增强心肌收缩力;B、使心房,心室不同时收缩;C、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D、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15、自律细胞区别于非自律细胞的主要特征是:()A、0期去极速度慢;B、无平台期;C、4期可自动去极;D、复极时程长16、属于快反应自律细胞的是:()A、心房肌,心室肌;B、浦肯野氏纤维;C、房室交界;D、窦房结17、属于快反应非自律细胞的是:()A、心房肌,心室肌;B、浦肯野氏纤维;C、房室交界;D、窦房结18、属于慢反应自律细胞的是:()A、心房肌,心室肌;B、浦肯野氏纤维;C、房室交界;D、窦房结19、心脏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A、房室交界;B、窦房结;C、房室束;D、浦肯野氏纤维20、心室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B、阈电位水平的高低;C、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D、动作电位复极末期的长短21、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因为:()A、刺激阈值小于正常;B、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C、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D、自律性高于正常22、在有效不应期:()A、无论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B、需要阈上刺激才能发生反应;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反应;D、阈下刺激也可以诱发反应23、在绝对不应期:()A、无论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B、需要阈上刺激才能发生反应;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反应;D、阈下刺激也可以诱发反应24、在相对不应期:()A、无论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B、需要阈上刺激才能发生反应;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反应;D、阈下刺激也可以诱发反应25、在超常期:()A、无论多么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反应;B、需要阈上刺激才能发生反应;C、不能产生动作电位反应;D、阈下刺激也可以诱发反应26、在以下何时给予心室一个额外刺激不引起反应:()A、心房收缩;B、心室收缩;C、心室舒张;D、整个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27、心室在期前收缩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由于正常窦房结传来的冲动落在了期前兴奋的:()A、有效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28、心室等容收缩期瓣膜的状态是:()A、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关闭;B、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关闭;C、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D、房室瓣开放,动脉瓣开放29、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开放始于:()A、等容收缩期之初;B、等容收缩期之末;C、等容舒张期开始;D、等容舒张期之末30、房室瓣关闭见于:()A、等容收缩期开始;B、等容收缩期末;C、等容舒张期开始;D、等容舒张期末31、等容收缩期:()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32、心室充盈期:()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33、快速射血期:()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34、等容舒张期:()A、心内压>室内压<动脉压;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35、血液进出心腔按一定方向流动取决于:()A、重力作用;B、心室肌收缩;C、心房、心室依次收缩;D、压力差与瓣膜开启状态36、心指数等于:()A、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心率;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D、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37、第一心音标志着:()A、心室收缩开始;B、心室舒张开始;C、心房收缩开始;D、心房舒张开始38、第二心音的产生的产生主要由于:()A、房室瓣开放;B、动脉瓣开放;C、房室瓣关闭;D、动脉瓣关闭39、关于心电图,下述哪项错误:()A、反映心肌机械收缩过程;B、P波反映兴奋在心房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C、QRS波反映兴奋在心室传导过程中的电位变化;D、T波反映心室肌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40、正常心电图中,代表心室肌复极过程的是:()A、P波;B、QRS波;C、T波;D、S-T段41、窦房结的兴奋由心房到达心室,表现在心电图上的相应部分是:()A、PR段;B、P-R间期;C、Q-T间期;D、S-T段42、容量血管指的是:()A、大动脉;B、微动脉;C、微静脉;D、静脉43、交换血管是指:()A、大动脉;B、小动脉及微动脉;C、毛细血管;D、静脉44、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由于:()A、口径大对血液磨擦阻力小;B、管壁厚;C、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D、血流速度快45、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致水肿的原因是:()A、毛细血管血压增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46、血浆蛋白减少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A、淋巴回流减少;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C、抗利尿素分泌增加;D、有效滤过压增高47、微循环中具有营养功能的通路:()A、直捷通路;B、动-静脉短路;C、迂回通路;D、淋巴回路48、生理情况下,对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发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B、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C、血浆晶体渗透压和毛细血管血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49、关于组织液的生成,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小动脉收缩时,组织液生成减少;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容量增多;C、静脉压升高时,组织液生成增多;D、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时,组织液生成减少50、慢性肾脏疾病时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A、毛细血管静脉端血压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低;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淋巴回流受阻51、刺激心迷走神经,下述哪项错误:()A、窦房结自律性减慢;B、心房肌收缩力减弱;C、房室传导速度减慢;D、心室肌收缩力明显减弱52、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A、组胺;B、去甲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羟色胺53、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A、心率加快,血压升高;B、心率加快,血压降低;C、心率减慢,血压升高;D、心率减慢,血压降低54、心血管活动的基本调节中枢在:()A、脊髓;B、延髓;C、下丘脑;D、大脑皮层55、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A、主要是由于膜对钠离子通透造成的;B、是由于膜内外氯离子的不均匀分布造成的;C、随膜外钾离子浓度而变化;D、完全等于钾离子平衡电位;56、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长短决定了:()A、有效不应期的长短;B、收缩期的长短;C、超常期的长短;D、静息期的长短;57、在心房和心室的泵血活动中:()A、推动血流从心房进入心室主要靠心房收缩;B、推动血流从心房进入心室靠心室舒张;C、动脉瓣开放靠心房收缩;D、房室瓣开放靠心房收缩58、与心肌传导细胞比较,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A、最大舒张电位绝对值大;B、阈电位绝对值小;C、0期去极速度快;D、无明显3、4期59、以下使组织液生成有效滤过压升高的因素是:()A、小动脉端压力下降;B、组织间胶体渗透压降低;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60、和神经纤维相比,关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去极速度快;B、动作电位时程长;C、存在明显的平台期;D、参与活动的离子各类多;参考答案:1-5:C A D B C;6-10:D A C B C;11-15:A B A B C;16-20:B A D B C;21-25:A C A B D;26-30:B A B B A;31-35:B A D B D ;36-40:A A D A C;41-45:B D C C A;46-50:D C B D D;51-55:C C B D A;56-60:B CBDA;五、简述1、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一。
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分期及每期的离子流机制1.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特点是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复极至3期末进入第4期,便自动缓慢去极。
窦房结的最大舒张电位约-60mV,阈电位约-40mV.0期去极化速度缓慢,主要是Ca2+缓慢内流引起。
复极化无明显的1期和2期平台,随即转入复极化3期,后者主要是K+外流形成。
4期的自动去极化主要是由于K+通道逐渐关闭,Na+、Ca2+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去极化和复极化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即去极化的0期和复极化的1、2、3、4期。
其特点是复极化持续时间较长,有2期平台。
(1)去极化0期:主要由Na+迅速内流,使膜内电位迅速上升,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为内正外负的状态,构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2)复极化过程共分4个期:①1期(快速复极初期):主要是Na+通道关闭,Na+停止内流;而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造成膜内电位迅速下降。
②2期(平台期):此期复极缓慢,膜电位接近于零电位水平,形成平台状,主要是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
2期平台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与神经纤维及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
③3期(快速复极化末期):此期与神经纤维的复极化过程相似,是由于Ca2+内流停止,K+快速外流,造成膜电位较快下降,直到降至静息时的-90mV水平。
④4期(静息期):3期复极化完毕后,心室肌细胞膜电位虽然恢复,但在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由于Na+、Ca2+的内流和K+的外流,使原细胞内、外离子浓度有所改变。
此时离子泵加速运转,将Na+、Ca2+迅速泵出,K+迅速摄入,恢复膜内外静息状态时的离子浓度。
二。
心肌电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1.兴奋性心肌细胞兴奋性可用刺激阈值来衡量(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影响因素:静息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钠通道的状态2.自动节律性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是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房室结>浦肯野氏纤维网影响因素: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最大舒张电位的水平,阈电位水平3.传导性兴奋在心脏各部分的传导速度不同,一般心房肌的传导速度较慢,而心房的“优势传导通路”传导较快。
研究生考试-《西医综合》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库[单选题]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超射值主要决定于()。
A Na+平衡电位水平B K+平衡电位C 0期去极速度和幅度D 静息电位水平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超射值与动作电位的峰值呈正相关,而动作电位的峰值与Na+平衡电位水平呈正相关。
[单选题] 2、下列哪项不符合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A 0期去极幅度小B 无明显超射C 有4期自动去极化D 最大复极电位的绝对值大于浦肯野细胞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复极电位(-70mV)的绝对值小于浦肯野细胞(-90mV)。
[单选题] 3、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较慢的生理意义在于()。
A 有利于增强心肌收缩能力B 有利于心房或心室同步收缩C 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的交替D 有效避免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①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
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缓慢,因此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要经过一段延搁,称为房-室延搁。
②房-室延搁使心室的收缩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后,而不会发生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在时间上重叠的现象。
这对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是十分重要的。
[单选题] 4、心室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200~300毫秒),其原因主要为()。
A 阈电位绝对值大B 静息电位绝对值大C 动作电位1期长D 动作电位2期长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组成包括0期(去极化过程1~2毫秒)、1期(快速复极初期10毫秒)、2期(平台期200~300毫秒)、3期(快速复极末期100~150毫秒)和4期(自动去极期)。
②心室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原因主要是动作电位2期很长,其意义在于避免心肌发生强直收缩。
[单选题] 5、在心动周期中,主动脉瓣关闭始于()。
A 快速射血期初B 减慢射血期初C 等容舒张期初D 快速充盈期初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主动脉瓣开启始于等容收缩期末(快速射血期初),关闭始于等容舒张期初(减慢射血期末)。
2022-2023年执业医师《临床执业医师》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在DNA重组实验中使用DNA连接酶的目的是()。
A.催化质粒与噬菌体的连接B.获得较小的DNA片段C.扩展待定DNA序列D.使DNA与载体结合E.鉴定重组DNA片段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在DNA连接酶催化下才能使DNA片段与克隆载体共价连接,达到DNA重组的目的。
2.软组织挫伤早期正确的处理是()。
A.应用镇痛药B.热敷C.冷敷D.局部抗生素E.理疗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急性软组织损伤时,损伤的软组织局部可有疼痛、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
早期局部冷敷可减少组织渗出和炎症反应,并有预防肿胀的作用。
3.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原因是()。
A.Na+内流B.Ca+内流C.Cl-内流D.K+内流E.K+外流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窦房结细胞属于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的原因主要为Ca2+缓慢内流。
4.下列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是()。
A.脑力劳动者B.生活节奏快C.肥胖D.进取心强E.长期饮酒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肥胖、冠心病家族史等。
其中,年龄为独立的危险因素。
5.不符合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表现的是()。
A.均有局部腹肌紧张B.右下腹局限性轻度反跳痛C.有低热表现D.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E.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患者,女,25岁。
停经3个月,阴道淋漓流血2个月,阴道前壁有胡桃大紫蓝色结节,子宫软,如孕4个月大小,尿妊娠试验阳性。
应考虑为()。
A.葡萄胎B.侵蚀性葡萄胎C.双胎妊娠D.妊娠合并子宫肌瘤E.先兆流产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该患者停经后流血,且子宫大于正常妊娠子宫,症状为典型的葡萄胎的症状,因阴道有转移结节,葡萄胎出现转移应考虑为侵蚀性葡萄胎。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三)(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46.00)1.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A.心室肌舒张末期压力降低B.心室肌最大张力减小C.心室肌缩短初速度减慢D.心室肌达到最大张力所需的时间缩短E.心室肌收缩产生的张力增加(分数:1.00)A.B.C.D.E. √解析:[解析] 在正常情况下,心肌前负荷增加时,即心肌初长增加(心室内血液充盈)时,心肌收缩产生的张力增加。
2.关于静脉,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B.管壁平滑肌在静脉被扩张时发生收缩C.容纳全身血量的一半以上D.回心血量不受体位变化的影响E.回心血量受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的影响(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静脉回心血量受体位改变的影响,当从卧位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跨壁压升高引起静脉扩张,潴留较多的血液(可多容纳500ml),所以回心血量减少。
静脉容量大,容易被扩张,又能收缩,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可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对血液循环适应机体各种生理状态的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
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人体突然由卧位转变为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因而回心血量减少;由立位转变为卧位时则出现相反结果。
3.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A.皮肤血管 B.骨骼肌血管C.内脏血管 D.脑血管(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皮肤血管。
骨骼肌血管和内脏血管占其次。
脑血管和冠脉最少。
4.关于动脉血压形成的机制,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与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两个因素都有关B.心室收缩时可释放动能和势能C.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和主动脉压的变化幅度相同D.一般情况下,左心室每次收缩,向主动脉射出60~80ml血液E.左心室射血是间断的,动脉血流是连续的(分数:1.00)A.B.C. √D.E.解析:[解析] 在有足够的回心血量的前提下,动脉血压是由心排血量和外周阻力形成的,但由于心脏射血是间断的,所以舒张压的形成与大动脉弹性是密不可分的。
第五章血液循环试题[A型题]1.心室肌细胞的O相去极化是由于:A.Cl-内流而产生B.Ca2+内流而产生C.Na+内流而产生D. K+内流而产生E.K+外流而产生2.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是由于:A.C1—内流而产生B.Ca2+内流而产生C. Na+内流而产生D. K+内流而产生E.K+外流而产生3.自律细胞是指:A.心房肌B.心室肌C.窦房结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D.房室交界的结区细胞E.A和B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各个时期跨膜电位的变化有:①去极过程;②平台期;③复极;④1期复极;⑤静息期。
其顺序应为:A. 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②C.①④⑤②③D.①⑤②③④E.①④②③⑤5.浦肯野细胞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A.O期除去速度不同B.1期形成的机制不同C.平台期持续时间相差特别悬殊D.3期复极速度不同E.4期自动去极化6.区分心肌快.慢反应自律细胞的主要根据:A.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B.4期缓慢去极速度C.平台期持续时间D.静息电位水平E.阈电位水平7.在刺激时间固定条件下,若增大刺激强度,心肌的反应是: A. 动作电位振幅增大B.完全强直收缩C.全或无反应D.增强收缩力量E.不完全强直收缩8.下面关于心肌Ca2+通道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激活和失活的速度都很慢B.专一性较差,Na+和Ca2+都可通过C. 通透性很高D.在去极化到一40mV时被激活E.能被Mn2+阻断9.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产生有效不应期的原因是:A.Na+通道已基本上复活,处于可被激活的正常备用状态B.Na+通道开放能力已达到最大限度C.Na+通道完全失活或刚刚开始复活D. Na+通道开放能力已恢复正常E.Na+通道开放已逐渐复活,但其开放能力尚未恢复正常10.当血钾浓度逐步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A.逐步升高B.逐步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D.先升高后降低E. 基本不变11.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主要原因是:A. 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较低B.房室结传导延搁C. 心肌的不应期较长D.心肌的传导速度较慢E.心肌的兴奋性较低12.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B.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C.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D. 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E.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落在生性期前收缩的相对不应期中13.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同流C.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D.心室舒张的拙吸作用E. 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14.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A.等容舒张期末B.快速充盈期末C. 快速射血期末D. 心房收缩期末E. 减慢充盈期末15.房室办开放见于:A.等容收缩期末B.心室收缩期初C. 等容舒张期初D.等容收缩期初E.等容舒张期末16.心指数等于:A.每搏输出量X体表面积(m2)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m2)C. 心输出量X体表面积(m2)D. 心率X体表面积/心输出量(m2)E.心率X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m2)17.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半月瓣关闭B.半月瓣开放C.房室瓣开放D.房室瓣关闭E.心室射血人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振动18.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取决于:A. 平均动脉压B. 心率储备C. 心力储备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心室收缩末期容积19.心动周期内,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压力最高:A.心房收缩末期B.等容收缩期末C. 心室收缩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E.快速射血期20.从心房收缩期开始后的心室活动周期有:①快速射血期:②减慢射血期;③等容舒张期;④快速充盈期;⑤减慢充盈期;⑥等容收缩期,各时期的顺序是:A.②③④⑤⑥①B.③④⑤⑥①②C. ④⑤⑥①②③D.⑤⑥①②③④E.⑥①②③④⑤21.第二心音产生的原因是由于:A.心室射血引起大血管扩张及产生的涡流发出的振动B.心肌收缩,由于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和左右侧房—室血流突然中断所引起C.心舒张期,室内压迅速下降引起左室壁的振动D.心舒张期,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引起的振动E.主要与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的关闭有关22.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心功能曲线升支向哪一方向移位: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E.左方23.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A.心房压力B.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C. 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D.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E.大动脉血压24.哪一项不是评价心脏泵功能的指标:A.每分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B.静息状态下的心房作功量C. 心指数D.射血分数E.心脏作功量25.心力储备包括:A.收缩期储备B. 心率储备C. 舒张期储备D. 余血储备E. 静脉血储备6.下列哪些情况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多:A.心肌后负荷增加B. 乙酰胆碱分泌增加C. 颈动脉窦内压力增加D.心舒末期容积增加E.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27.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心肌初长度B. StarIing机制C. 横桥联结的数目D.心肌收缩能力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28.心室充盈的8%一30%是哪期进入心室的:A.心室舒张期B.等容舒张期D.心室快速充盈期E.心房舒张期29.快速充盈期: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E.房内压>动脉压<室内压 30.快速射血期: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E. 房内压>动脉压<室内压 31.等容舒张期: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D.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E. 房内压>动脉压<室内压32. 等容收缩期:A.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B.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E. 房内压>动脉压<室内压 33.第二心音产生于:A.心房收缩期B.心室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心室舒张期E.减慢射血期34.第一心音发生在:B.心室收缩期C.等容舒张期D.快速充盈期E. 减慢充盈期35.主动脉辫关闭见于: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C. 等容收缩期开始时D. 等容舒张期开始时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36.引起舒张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A.前负荷增加B. 后负荷增加C.心泵功能加强D. 全身血管紧张性增加E. 静脉收缩37.射血分数等于: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I)——————————×100%搏出量(mI)B.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m1)——————————×100%搏出量(mI)C. 搏出量(mI)——————————×100%心室收缩末期容积(mI)D. 搏出量(mI)——————————×100%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I)E. 搏出量(mI)——————————×100%心房收缩末期容积(mI)38.脉搏波的降中波低平主要反映了:A.心肌收缩力减弱B.射血遇到阻力增大C.主动脉办闭锁不全D.主动脉办狭窄E.房室办闭锁不全39.以下心电图的各段时间中,最长的是哪一段:A.P-R段B.P-R间段C. S-T段D.QRS波群时间E.Q-T间段40.下列关于正常心电图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B.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C. QRS三个波可见于心电图各个导联中D.P-R间期超过0.30s说明房室传导阻滞E.S-T段表明心室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41.心电圈P-R间期代表兴奋经下列哪项传导的时间: A.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束B.心房,房室结C. 房室结,房室束D. 房室结,房室束和心室肌E.心房42.容量血管指的是:A.大动脉B.微动脉C.肺动脉D.微静脉E.静脉43.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哪个器官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含氧量差值最大: A.脑B.心脏C.肾脏D.皮肤E. 骨骼肌44.血管对血流的阻力:A.当血管半径加倍时,降至原先阻力的1/211.当血管半径加倍时,降至原先阻力的1/8C.取决于血管壁的厚度D.在血液黏滞度升高时增大E.和血管的长度无关45.关于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线速度,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毛细血管的管径小,阻力大,故血流速度慢B.血流速度在大静脉比在微静脉快C.血流速度在血管中轴部分比靠近血管壁的部分快D.在心室舒张期升主动脉血流速度接近于零E.在各类血管中主动脉内的血流速度最快46.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A.心输出量B. 大动脉的弹性C.血液黏滞性D. 阻力血管的口径E.循环血量47.肱动脉的脉搏和血压:A.脉搏波传播速度和血液速度相同B.脉压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C.远端被结扎后,其近端的压力升高20%D.当手臂高举过头时血压降低E.脉搏是由血压改变而产生的48.下肢肌肉运动时,节律性地压迫下肢静脉:A.可驱使静脉内的血液向心脏和毛细血管两个方向流动B.是人在立位时,下肢静脉回流的惟一动力C. 可减少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压力差D.可增加下肢组织液的生成E.可促使下肢静脉血回流心脏49.关于静脉,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B.管壁平滑肌在静脉被扩张时发生收缩C.容纳了全身血量的一半以上D.回心血量不受体位变化的影响E.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50.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压B.其正常值变动范围为4~12mmHgC.可反映心脏的射血功能D.可作为临床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的参考指标E.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51.在主动脉处记录脉搏图时,降中峡是在下列哪个瞬间形成的; A. 等容收缩期开始时B.等容舒张期开始时C.快速射血期开始时D.快速充盈期开始时E.心房收缩时52.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这是因为:A.动脉血压升高B.血流速度加快C.心输出量增加D.舒张期室内压低E.舒张期静脉压低53.下列关于大动脉管壁硬化所致的改变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动脉收缩压升高B.动脉舒张压降低C. 大动脉弹性减小D. 脉搏波传播速度加快E.动脉脉压减小54.肌肉运动时,该肌肉的血流量增加,这主要是由于:A.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减弱B.毛细血管主动舒张C. 相邻不活动的肌肉血管收缩D.动脉血压升高E.肌肉收缩时,局部代谢产物增多55.主动脉在维持与形成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 A.口径大B. 管壁厚C. 管壁有良好弹性,可扩张D.血流速度快,压力大E.主动脉可控制外周阻力56.关于中心静脉压,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的:A.是指胸内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B.可以反映心脏射血功能C.外周静脉广泛扩张时,中心静脉压升高D.深呼气时中心静脉压升高E.深吸气时中心静脉压降低57.以下哪一项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A.深吸气B.深呼气C.骨髂肌的舒缩运动D.阻力;血管收缩E.人体从立位转变为卧位58.构成循环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B.小动脉,微动脉口径C. 小静脉,微静脉口径D.血液黏滞性E.大动脉弹性59.关于外周阻力与舒张压的论述,以下哪点是错的:A.外周阻力愈大,舒张压愈高B.血液黏滞性愈大,血流阻力愈大C. 血管口径愈小,外周阻力愈大D. 毛细血管口径最小,它对舒张压影响最大E.小动脉.微动脉是构成外周阻力的最主要部位60.若血压为200/120mmHg (26.5/16kPa)可能由于:A.大动脉壁硬化B.大、中、小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硬化,小动脉,微动脉收缩C. 输血补液太多D.心肌收缩加强E.精神紧张61.容量血管扩张会导致:A.血流阻力减少,加速血液回心B.提高了毛细血管静脉端压力,使组织液生成增加C. 外周阻力下降,使血压降低D. 促进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E.静脉压力显著减小62.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而每搏输出量增加时,血压的变化主要是: A.收缩压升高的幅度大于舒张压的升高幅度B.舒张压升高C. 收缩压舒张压等同升高D. 收缩压舒张压等同降低E.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63.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A.4—12mmHgB. 4—12cmH20C.6—16mmHgD.6—16cmHgE.4—12kPa64.关于微动脉,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A.在调节主动脉血压中起主要作用B.在调节器官血流量中起主要作用C.其管壁厚度和管腔直径的比值比中动脉的大D.收缩时组织液的生成量减少E.其管壁平滑肌的张力,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65.血流是否通过迂回通路取决于:A.微动脉的舒缩活动B.真毛细血管的舒缩活动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活动D.微静脉的舒缩活动E.直接通路开放66.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导致水肿主要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E.静脉压力低67.在正常情况下,支配全身血管,调节血管口径和动脉血压的主要传出神经是: A.交感缩血管纤维B.交感缩舒血管纤维C.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D.交感缩血管纤维和交感舒血管纤维E.交感缩血管纤维和副交感舒血管纤维;68.迷走神经副交感纤维对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使:A.心率减慢,传导加速B.心率减慢,传导减慢C. 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D.心室肌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少E.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69.在家兔实验中,阻断一侧颈总动脉的血流,可引起血压升高,其机制是:A.阻断颈总动脉,外周阻力增大B.脑组织缺血,缺氧,二氧化碳增多,使缩血管中枢兴奋C.因缺氧,二氧化碳增多刺激了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D.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牵张刺激减少E.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牵张刺激增多70.动脉血压升高时,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加,将引起:—————————————————心迷走中枢心交感中枢缩血管中枢—————————————————A. + 一 +B. 一 + 一C. 十一一D. 一. + +E. + + 一—————————————————注:“+"表示兴奋,"一"表示抑制71.接受心脏移植后1年的病人,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由于: A. 交感神经兴奋B.心迷走神经抑制C.静脉回流量增加致每搏输出量增加D.心率加快E.心肌传导速度加快72.在下述哪一种情况下,心交感神经活动会减弱:A.动脉血压降低时B.肌肉运动时C. 血容量减少时D.情绪兴奋时E.由直立变为平卧时73.副交感神经对体循环的主要作用是影响:A.心肌收缩力B.外周血管阻力C. 血管顺应性D.心率E.以上都不是74.在不同血管段,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是:A.大动脉B.微动脉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D. 微静脉E.大静脉75.阻断颈总动脉可使,A.股动脉血压升高B.心率减慢C.窦神经传人冲动增多D.血管运动中枢活动减弱E.肱动脉血压降低76.平时维持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A.大脑B.下丘脑C.中脑和脑桥D.延髓E.脊髓中间外侧柱77.正常情况下颈动脉窦内压在下列哪个范围内变动时,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最高:A. 30—50mmHgB.70—90mmHgC.90—110mmHgD.130—150mmHgE.170-190mmHg78.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主要依靠:A.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B.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C.容量感受性反射D.心肺压力感受器反射E.血管紧张素的作用79.在各类血管中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在:A.皮肤血管B.肾脏血管C.胃肠道血管D. 肌肉血管E.脑血管80.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时:A.醛固酮释放减少B.静脉回心血量减少C.肾脏排钠量减少D.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减低E.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减少81.下列物质中升压作用最强的是:A.肾上腺素B.肾素C. 血管紧张素工D. 血管紧张素ⅡE.缓激肽82.下列哪种情况下,可发生冠状动脉舒张:A.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受刺激时B.动脉血pH增高时;C.动脉血二氧化碳张力降低时D.动脉血氧气张力降低时E.心肺感受器受刺激时83.心肌缺氧引起冠状动脉舒张,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A. 氢离子B.组胺C. 腺苷D.前列腺素E.乳酸84.肺循环和体循环的:A.收缩压相同B.脉压相同C.外周阻力相同D. 大动脉可扩张性相同E.每搏输出量相同85.肺循环的血流阻力:A.为体循环血流阻力的l/3B.在肺泡内氧分压降低时减小C.对肺的血流量起决定作用D.在肌肉运动时增加E.不受交感神经影响86.下列诸因素中,哪一种对脑血流量没有明显影响:A. 血液黏滞度B.动脉血二氧化碳张力C.脑脊髓液压力D.脑组织液的pH值E.颈动脉窦内压;87.血脑屏障的形态学基础是:A. 脉络;丛和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周足B.毛细血管壁和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周足C.室管膜和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周足D. 软脑膜和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周足E.硬脑膜和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周足[B型题]题干:88—89A.膜电位稳定,动作电位时程短B.膜电位稳定,动作电位时程长并有平台C. 膜电位不稳定,能有节律地自动去极化D. 膜电位不稳定,可出现慢的节律性波动E.膜电位稳定,能自动地去极化提示)指出下述细胞的电位特点B 8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快速复极化末期:C 89.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快速复极化末期:题干:90—92A.窦房结B.心房肌C.房室交界D. 浦肯野纤维E.心室肌A 90.自律性最高的是:D 91.自律性最低的是:C 92.窦性心律时兴奋起源的部位是:题干:93—95A.房室结B.心房肌C. 窦房结D.心室肌E:-浦肯野纤维A 93.结性心律时兴奋起源的部位是:E 94.室性心律时兴奋起源的部位是:C 95.正常心脏兴奋起源的部位是:题干:96—97A.等容收缩期B.等容舒张期C. 快速充盈期D. 减慢充盈期E.快速射血期E 96.左心室客积下降速度最快是在: C 97.左心室内压最低是在:题干:98—09A.P-R间期延长B.Q-T间段延长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C 98.心率减慢时的心电图特征是:D 99.心室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是:题干:100—101A.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B.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C.代表两心室复极化过程D.代表两心房复极化过程E.代表心房、心室的去极化过程C 100.人心电图的T波A 101.人心电图的QRS波:[X型题]102.窦房结动作电位的特征是:A.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B.4期最大舒张电位不稳定C. 无明显的平台期D.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较小E.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103.快通道是指:A.心室肌细胞钙离子通道B.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C.窦房结钙离子通道D. 浦肯野细胞钠离子通道E.房室结钙离子通道104.和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A.动作电位时程长B.存在明显的平台期C. 参与活动的离子种类多D. 有效不应期长E.4期自动去极化105.引起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的因素是:A.细胞膜钾电导增加B. 细胞膜钠电导减少C.乙酰胆碱D. 钠—钾泵活动增强E.细胞外液K+浓度升高106.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A. 去极速度快B.动作电位幅度大C. 传导速度快D.复极速度快E.0期去极化由Na+快速内流引起107.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A.将Na+泵出细胞,将K+泵人细胞B.泵出和泵人的Na+.K+量不等C.需要能量供应D. 只在4期内运转;E.Ca2+的主动运输由Na+--K+泵间接提供能量108.窦房结细胞生物电活动的特征是:A.4期能自动去极B.4期去极由Na+背景电流引起C. 0期去极速度较慢D.有明显的超射E.0期去极化幅度受细胞外Ca2+浓度影响109.在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为下列各期: A.相对不应期B.超常期C.低常期D. 绝对不应期E.有效不应期110.心室肌的生理特征是:A.有传导性,有收缩性B.有收缩性,有自律性;C.有自律性,有兴奋性D. 有兴奋性,有传导性E.有兴奋性,无自律性111.慢反应动作电位的特点是:A.0期去极速度慢B.0期去极时程长C.无明显的复极化1、2期D.无明显的超射E. 0期去极化幅度小112.出现心脏异位起搏活动的原因有:A.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异常增高B.窦房结自律性显著降低C.窦房结自律性活动传出阻滞D. 潜在起搏点自律性降低E.非自律细胞转变为自律细胞113.细胞外高钾将导致:A.心肌收缩力减弱B.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缩短C.心室肌传导速度减慢D.窦房结自律性升高E.心肌细胞静息电位减小(去极化)114.当K+升高时,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将发生下列哪种变化: A.浦肯野细胞0期去极速率减慢B.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速率加快C.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减小D.房室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超极化E.心室肌细胞传导速度减慢115.细胞外高钙时:A.心肌收缩力增强B.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上移C. 窦房结细0期去极速率加快D.浦肯野细胞兴奋性升高E.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缩短116. 决定和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有:A.阈电位水平B.静息电位水平C.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和幅度D.细胞直径的大小E..邻近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117,心肌自律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取决于:A.最大复极电位水平B.阈电位水平C.4期膜电位去极速率D.0期去极速率E.4期膜内净外向电流增长速度118.在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中:A.阈电位下移,而静息电位不变,则兴奋性降低B.阈电位不变而静息电位超极化,则兴奋性升高C.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愈大,则兴奋性愈高D. 静息电位和阈电位的差距变小,则引起兴奋所需要的刺激阈值将减小 E.Na+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决定了心肌是否具有兴奋性119.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处于超常期时:A.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低于正常B.动作电位幅度小于正常C.兴奋传导速度低于正常D.兴奋性高于正常E.Na+通道已完全复位120.在下列心动周期的哪个时相中,心室肌对外来刺激不发生反应: A.心房收缩期B.心房舒张后期C. 心室舒张期D. 心室收缩期E.心房舒张早期121.将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主要是根据: A.心肌自律性的高低B.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的快慢C. 动作电位3期复极速度的快慢D.传导速度的快慢E.动作电位。
成年大鼠心室和窦房结细胞急性分离方法和动作电位比较范茁【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9(036)010【总页数】3页(P86-88)【关键词】心室肌细胞; 窦房结细胞;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时程; 静息电位【作者】范茁【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心脏是人及动物重要的供血器官,它靠有规律的博动向周围器官和组织运输新鲜血液,供应氧气和各种养分,使其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1]。
心脏规律性搏动的本质是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引起的心肌细胞的扩布性舒缩[2-3]。
窦房结(sinoatrial node,SAN)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端,其作为心脏的起搏点,控制心脏正常的节律性活动,窦房结的起搏细胞(P细胞)产生自发兴奋性动作电位,并将冲动传至新房肌细胞、房室结,进而由房室束传至心室肌细胞,引起心室收缩[4-6]。
在细胞水平研究心脏生理及病理条件下的功能、信号转导机制及药物作用机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酶解法是获得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的主要方法[7-9],膜片钳实验方法则是研究心肌细胞电生理的主要技术手段[10-12]。
本文介绍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急性酶解分离方法,通过膜片钳技术手段记录二者的动作电位波形,并对二者动作电位形态、时程、静息电位等参数进行分析和比较。
(1)台式液(Tyrode, in mM):NaCl(120), KCl(5.4), HEPES(25), MgCl2 (0.5), NaH2PO4(0.33), Taurine(10), Glucose(20). 室温调节PH值至7.2。
(2)KB液(in mM):KOH(80), KCl(40), NaH2PO4(25), MgSO4(3), L-glutanic acid(50), Taurine(20), EGTA(1), HEPES(10), Glucose(10). 室温调节PH值至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