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冲沟煤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58.65 KB
- 文档页数:8
剖析国有煤矿五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及教训国有重点煤矿现有的600多处矿井中,煤尘与瓦斯突出的125处,约占20%;高瓦斯矿井173处,约占28%;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363处,约占58%;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555处,约占88%。
这些数字充分表明,要搞好安全工作,必须强化瓦斯管理,在“一能三防”工作上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特大恶性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000年国有煤矿连续发生的5起重大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就是明证。
常言说得好,“教训也是财富”,如果我们能从事故中吸取教训,用教训预防事故,用教训强化管理,用教训居安思危,用教训警钟长鸣,我们就能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从而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一、5起重大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2000年9月份以后,国有重点煤矿连续发生了5起重大特大事故,造成289人死亡。
这5起重大特大事故分别是:2000年9月1日黑龙江省双鸡山矿务局东保卫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4人;2000年9月5日山西省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永定庄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1人;2000年9月27日贵州省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62人;2000年11月4日吉林省辽源矿务局西安矿回采区小井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1人,2000年11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大雁煤矿公司二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51人。
认真剖析这5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它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原因之一是瓦斯积聚。
剖析5起事故,它们有一个相同之处,都是由于瓦斯积聚造成了瓦斯爆炸。
双鸭山矿务局东保卫矿“9·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在井下一采区41层左翼二采准备面。
201和204工作面贯通后,回风上山通风设施不可靠,严重漏网,导致工作面处于微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
大同煤矿集团永定庄矿“9·5”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发生在井下12#层414盘区。
414盘区21410巷风桥破损、风流短路,工作面微风作业,局扇拉循环风,导致51408-1掘进头瓦斯积聚。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体会反思范本一、引言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
在这起事故中,我们亲身经历了瓦斯爆炸带来的恐怖和伤害。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必须对这次事故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此次事故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预防和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二、反思当事人的责任在这次瓦斯爆炸事故中,当事人的责任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煤矿工人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安全规定,不能擅自违规操作。
同时,矿工应做好瓦斯检测和通风工作,确保矿井内的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而在事故中,一些矿工存在操作不规范、检测不严谨等问题,这导致了瓦斯积聚和爆炸的发生。
因此,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对煤矿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其次,要加强对矿井内瓦斯浓度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测体系,确保瓦斯浓度及时得到监测和处理。
最后,对于违规操作的工人要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起到警示作用,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三、反思管理层的责任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与管理层的责任也是密不可分的。
管理层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责任和角色。
首先,管理层应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操作流程,确保每位工人都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操作规范。
其次,管理层应对煤矿工人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最后,管理层要加强对瓦斯检测和通风设施的管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修。
然而,在这次事故中,管理层存在着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忽视和失职现象。
首先,煤矿的安全制度建立不完善,操作流程存在漏洞。
其次,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不到位,工人的安全意识不强。
最后,对瓦斯检测和通风设施的管理不力,导致瓦斯积聚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
因此,首先,管理层必须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全面的改进和提升。
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操作规范。
其次,加强对工人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2003年2月4日,贵州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在综采面停瓦斯抽放泵,造成瓦斯积聚,工人拆卸矿灯造成瓦斯爆炸,39人死亡,4人重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作业人员所用矿灯失爆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局部煤尘参与了爆炸。
矿灯失爆成为木冲沟煤矿“2·24”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事故防范措施1、该矿未针对矿灯完好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问题采取有效整改措施,2、维修人员业务技术水平较差,不能按标准维修和保养矿灯。
一、事故经过某队职工李某在班长安排下进行更换充电架指示器工作,由于一方螺丝难以卸下,李某就用自制套管顶住螺丝,结果造成了充电设备的短路。
二、事故原因分析1、充电工李某安全意识淡薄,没有搞清充电设备原理,冒然工作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2、充电班班长曹某安排工作不细致,安排工作没有讲清楚详细的安全注意事项,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三、事故防范措施1、处理或检修机电设备工作时,要把安全工作布置细致,要制定专门技术措施。
2、每一个工作岗位应加强培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3、自制工具的使用应得到安全确认后再投入使用。
一、事故经过2005年3月1日早班,某矿机电队充灯工李某在收发矿灯、自救器时,由于收发台上矿灯、自救器摆放杂乱,不小心使得矿灯从台上掉落到地面,砸到李某脚上,当时使用酸性灯,体积大、重量大,造成脚面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李某将收发台上的矿灯碰掉,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矿灯收发台上没将矿灯、自救器及时收整,摆放混乱,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防范措施加强职工安全意识教育,工作中穿好劳动保护用具,收发矿灯、自救器要及时摆放好,及时上架充电,保持收发台整洁干净。
2007年冬季,某矿矿灯充电房,早班充电工王某在房内使用大功率电炉烧水,而后离开,最后导致附近桌子烧损,险些造成更大的火灾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1)、王某违反灯房管理制度,私自使用大功率的电炉。
2)、当班工长发现,但是却没有引起其重视。
煤矿瓦斯炸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煤矿瓦斯炸事故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安全事故之一,不仅给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为了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稳定,有必要对煤矿瓦斯炸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煤矿瓦斯炸事故的原因分析1. 煤层中瓦斯含量高:煤层中瓦斯含量过高是导致煤矿瓦斯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若矿井中形成不完全燃烧的瓦斯,一旦遇到火源,就会引发瓦斯爆炸。
2. 煤与瓦斯混合的条件成熟:煤与瓦斯混合形成爆炸的条件具备,亦是导致煤矿瓦斯炸事故的重要原因。
当瓦斯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并与空气混合后,一旦遇到火源,就会引发爆炸。
3. 矿井通风不畅:矿井通风不畅,使得瓦斯在矿井中积聚,增加了煤矿瓦斯炸事故发生的概率。
不良的矿井通风系统和通风设备的维护不到位都会导致矿井通风不畅。
4. 煤与煤层顶板接触产生火花:由于煤与煤层顶板的摩擦或接触,可能会产生火花,一旦触发瓦斯爆炸点,就会引发煤矿瓦斯炸事故。
5. 操作不当和安全意识淡薄:煤矿工人操作不当或对安全意识淡薄,可能会导致煤矿瓦斯炸事故的发生。
在作业过程中,若不按照安全规范操作,忽视安全预防措施,就会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煤矿瓦斯炸事故的预防措施1. 严格控制瓦斯含量: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煤层中的瓦斯含量进行控制,确保矿井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标准范围。
采取加强瓦斯抽放、瓦斯抑制等措施,有效降低瓦斯累积的风险。
2. 加强通风管理: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确保矿井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行。
做好通风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保持通风通道畅通,有效防止瓦斯积聚。
3. 安全检测与监测: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瓦斯浓度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安装好瓦斯检测仪器,提高事故发生预警能力,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4. 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煤矿工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养工人遵守操作规程的习惯,使其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煤矿瓦斯炸事故。
木冲沟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一、事故的橱况及经过1983年3月20日10时5分,位于贵州省的六盘水市水城特区,隶属于煤炭部贵州煤炭工业公司水城矿务局的木冲沟煤矿,发生瓦斯煤生爆炸事故,死亡84人(其中救护队员2人),烧伤19人(其中救护队员5人),直接经济损失40多万元。
该矿于1975年12月简易投产,设计能力产原煤90万吨,平峒开拓,可采煤总厚度13.52米,煤层倾角8~10度,煤尘爆炸指数为29.49~39.48%,有自然发火倾向,属2—3类发火煤层,高沼气矿井,煤尘具有强爆炸性。
事故发生前,有一个采区三个工作面生产,两个补套采区正施工中,投产时未建永久供水、瓦斯抽放、灭火注浆等设施。
3月20日上午,11号工作面运输机巷和切眼即将贯通,矿组织七个单位共96名职工,由矿领导带队,多工种平行作业,为在贯通后抢时间出煤作开采准备工作。
上午7时40分,掘一区副区长周某某到11111工作面运输机巷迎头用三米钻杆向前打眼,钻到2.1米时穿透切眼左帮,经绕道切眼察看,见穿透位置在切眼迎头下部7米处正置一切风筒中部。
这时切眼风筒距迎头四棚,通风处于正常状况。
周观察后即转回运输机巷工作地点向班长布置工作,然后于8时30分离开工作面升井。
9时30分左右,放第一茬掏槽眼炮时,将贯通口的棚子崩倒,切限迎头二节风筒向后滑落和脱节,并被崩落的煤压住,使切眼迎头处于无风状态,造成瓦斯积聚。
10时5分放第二茬炮时,因放炮火源引起了瓦斯爆炸,并引起一采区东部工作面区域四条盲巷内的煤尘和积存瓦斯参与爆炸。
这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1、11111工作面机巷和切眼贯通放炮时,没有检查贯通两侧的瓦斯,装药量过多,抵抗线小,放炮时产生火焰引起瓦斯爆炸。
2、煤尘大、盲巷多。
据事故前的测尘记录,东部采区的煤尘浓度高达279毫克/米,这次瓦斯爆炸引起煤尘飞扬,又引发了煤尘爆炸。
在这个采区的掘进工作面中有11111、11113和运煤上山三条巷道在停工后没有通风,瓦斯积聚浓度高达10%以上,仅打了栅栏未打密闭,形成了瓦斯窑,在切眼瓦斯爆炸后,这些盲巷积存的瓦斯参与爆炸,扩大了受灾面。
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炭行业的一大难题,每年都会发生一些类似的事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深入探讨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对策,以期减少这一类事故的发生。
一、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1. 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是避免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首要保障。
然而在一些煤矿中,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对安全问题视而不见,没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直接导致了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2. 煤炭开采技术和设备落后煤炭开采技术一直是中国煤矿的短板,很多煤矿采用落后的采煤技术和设备,这些老旧的设备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引起事故。
特别是一些小煤矿非法开采、违规操作的情况屡屡发生,更容易造成矿井瓦斯爆炸事故。
3. 人为操作失误由于煤矿作业环境恶劣,一些工人在进行操作时对安全规程缺乏足够的重视,随便操作,这样就容易造成事故,导致矿井瓦斯爆炸。
4. 煤与瓦斯浓度高煤与瓦斯在地质构造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浓度,当煤与瓦斯浓度高于安全标准时,造成瓦斯爆炸的危险就会大大增加。
二、对策1.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煤炭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归属,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2. 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煤炭企业要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和设备,提高采煤效率,减少煤炭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危险。
3. 重视培训和教育煤炭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矿井瓦斯爆炸的危险。
4. 减少煤炭开采量当煤炭开采量太大时容易导致煤层破裂和瓦斯涌出,从而增加矿井瓦斯爆炸的危险。
因此,对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适当降低煤炭开采量,减少煤炭开采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
三、总结综上所述,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一些原因是不可避免的,但大部分原因还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
只要煤炭企业认真履行自己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加强安全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更新,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减少煤炭开采量,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贵州省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9·27”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关于贵州省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9·27”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处理决定贵州省人民政府:2000年9月27日20时30分,贵州省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四采区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造成162人死亡,37人受伤(其中重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1227.22万元。
事故发生后,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全力抢救事故和认真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指示,成立了由国家经贸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监察部、全国总工会、贵州省人民政府组成的贵州省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9·27”特别重大事故调查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的事故调查组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调查,提交了《贵州省水城矿务局木冲沟煤矿“9·27”特别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领导小组认为这是一起因矿井生产布局不合理,通风、瓦斯、机电等管理混乱,违章排放瓦斯,现场人员违章拆开矿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煤尘参与爆炸的重大责任事故。
经请示国务院同意,现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作出如下处理决定:河南大平煤矿“10·20”事故续:三大问题酿成悲剧信报综合消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铁锤昨天上午宣布,河南省郑煤 集团公司大平煤矿“10·20”事故原因初步确定。
经过初步的调查分析,这是一起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而引发的瓦斯爆炸。
该矿局部通风设施管理混乱、应急处置不力、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是导致事故灾害扩大的重要原因。
赵铁锤介绍了事故原因初步分析情况。
一是局部通风设施管理混乱,高浓度瓦斯进入西大巷新鲜风流,达到爆炸界限,遇到架线式电机车产生的火花,发生瓦斯爆炸。
二是据瓦斯监控系统测定的数据,煤与瓦斯突出距瓦斯爆炸有30分钟的间隔,这个期间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力。
三是该矿在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
赵铁锤说,下一步事故调查组要在突出点的煤炭和岩石清理结束后,继续勘察现场。
不看到煤与瓦斯突出点,事故勘察工作不算结束。
木冲沟煤矿“9.27”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分析
冉启平
【期刊名称】《煤矿安全》
【年(卷),期】2002(033)002
【摘要】本文介绍了木冲沟煤矿"9.27"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情况,详细分析了事故地点、类别、瓦斯来源、火源和事故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冉启平
【作者单位】水城矿务局通风处,贵州,水城,5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712.74
【相关文献】
1.过水沟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分析研究 [J], 李先祥;郭忠林
2.关于平顶山红土坡煤矿“
3.4”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调查报告 [J], 李志宪;孙猛
3.防治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根本改善煤矿安全状况 [J], 张武;屠锡根
4.东村煤矿“11·27”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J], 李志宪;孙猛;魏利军
5.平顶山红土坡煤矿“3·4”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J], 李志宪;孙猛;张宏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邵阳市邵东县司马冲煤矿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邵阳市邵东县司马冲煤矿“6.2”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2013年6月2日19时50分,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司马冲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6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737.1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付建华作出重要批示,并派员到湖南指导工作。
省委书记徐守盛、省长杜家毫等领导立即批示,副省长盛茂林亲率湖南煤监局、省安监局、省煤炭管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连夜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的相关工作。
邵阳市委、市政府和邵东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各级领导的重要批示要求,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序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善后处理和伤员救护等工作。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6月3日成立了由湖南煤监局总工程师周革忠为组长,湖南煤监局、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安监局、省总工会、省煤炭管理局、邵阳市人民政府等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司马冲煤矿“6·2”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邀请省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了事故调查工作,并聘请有关专家参与了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深入井下勘查事故现场、调查询问有关当事人、查阅有关资料和监控系统记录、综合分析事故抢险救援报告、遇难人员尸检报告,查清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事故责任人员、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和防范措施建议。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矿井基本情况㈠矿井概况司马冲煤矿位于邵东县周官桥乡境内,1992年建井,1993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10kt/a。
2008年批准进行技术改造,设计生产能力60kt/a,2010年10月完成技改工作。
木冲沟煤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分析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木冲沟煤矿“9·27”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分析木冲沟煤矿井田走向长8km,倾斜宽0.9~1.9m,矿井可采储量10534万t,设计生产能力900kt/a。
矿井走向平硐开拓,单水平(+1800m水平)上、下山开采,分为8个采区,现开采的是第4采区下山部分,共布置3条集中下山,其中运输下山和行人下山进风,轨道下山回风。
在采区西翼布置两个回采工作面(41112综采面、41114高档面),一个综采准备工作面和四个掘进工作面(41116回风巷、41116切眼、41116运输巷、41118回风巷)。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抽出式,4采区总进风量4931m3/min,总回风量为5189m3/min,需要风量为3710m3/min,实用风量3856m3/min,2000年8月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高瓦斯矿井。
采区绝对瓦斯涌出量38.7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7.04m3/t,煤的自然发火期7~9个月,煤尘爆炸指数27~36%,具有爆炸性。
主采的11号煤层厚2.8~3.2m,瓦斯含量
15.78m3/t,最大瓦斯压力1.65MPa。
1事故发生经过
2000年9月24日,因41116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增大,矿通风工区提出增加1台28kW局部通风机以增加供风量,矿有关领导同意但没安排具体时间。
9月27日中班,41116回风巷施工单位电工填好停电工
作票找分管机电的副矿长签字,要求停掉41116回风巷供风的60kW风机电源,以便对新增加的28kW风机进行接电。
停电工作票签好后未送通风工区,施工单位电工即到41114运输巷(风机安装在41114运输巷),于14:45停掉原供风的60kW风机电源,对新安装的28kW风机进行接电。
15:55,41116回风巷瓦斯检查员向通风工区汇报,因60kW风机停风,该巷道瓦斯浓度达8%以上,于是通风工区安排技术人员编写排放瓦斯专门措施,并找矿有关单位和领导签字。
排放瓦斯人员由矿山救护队(未佩带呼吸器)、通风工区、安检科和施工单位组成,于当日18:15下井。
估计到达地点开始排放41116回风巷瓦斯时间是20:00。
当班井下共出勤244人,分别在41112综采面、41114高档面生产,41114综采准备面安装和5个掘进工作面掘进。
20:38,井下汇报+1740m车场有一股黑烟冲出,烟雾很大,矿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报告矿领导,并指令救护队下井探查。
经救护队探查,确认发生了瓦斯爆炸,4采区的通风、供电、生产系统都被破坏,+1800m大巷以下区域全部受到波及,摧毁巷道3250m,162人遇难,55人受伤
2事故勘察情况及原因分析
2.1现场勘察情况
经过现场勘察,41114运输巷第四联络巷附近的支架向两侧倾倒,破碎的风筒布呈被吹向两侧状态,41114运输巷与41116回风巷之间的第一、二、三、四联络巷原有的风门全部被摧毁倒向41116回风巷,第三、四、五联络巷的支架也全部倒向41116回风巷,这些均是爆炸冲击波所致。
根据以上状况分析,41114运输巷中第四联络巷附近的巷道是“9·27”事故的发生地点。
经重庆煤科分院对该矿的原煤和结焦的煤尘进行分析,证明煤尘参与了爆炸,这起事故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2.2事故原因分析
(1)瓦斯积聚。
41116回风巷停风前,供风量346m3/min,进风流中瓦斯浓度0.1%,回风流中瓦斯浓度0.98%,该巷道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3.04m3/min,9月27日14:45停风,到晚22:00排放瓦斯,停风时间315min,41116回风巷积聚瓦斯量957.5m3。
该掘进巷道长210m,断面6.0m2,空间体积1260m3,积聚的瓦斯平均浓度为76%。
(2)风流短路。
事故前16:20,+1813m石门内三道风门中的两道被运送综采支架的平板车卡住不能关闭,另一道风门又被车撞变形,大量漏风;19:24,掘进二工区在运送变速箱时,将进风行人下山内+1710m标
高处的挡风墙撞坏,致使+1710m标高以下风流短路。
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减少了采区的有效风量,造成41114运输巷进风量减少。
(3)违章作业。
救护队在排放41116回风巷瓦斯时,因未佩带呼吸器,不能进入停风区检查瓦斯浓度,将向41116回风巷供风的两台风机分别开启,“一风吹”排放瓦斯。
在41114运输巷内的四台局部通风机同时运转时(供41116切眼的两台风机也安装在此),41114运输巷进风量减少,且41116回风巷张五联络巷以外因积水排风不畅,致使41116回风巷排出的瓦斯经第五联络巷倒回41114运输巷风机处,风机产生循环风,造成41114运输巷第四联络巷附近巷道的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
经过现场勘察和调查,41114运输巷电器设备未发现失爆现象,回柱绞车处于停止状态,电缆也未发现短路和接地现象,未见到烟头和打火机等引火物,事故前41116回风巷和41116切眼未进行放炮作业。
事故后对该矿矿灯完好状况、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证明矿灯管理混乱。
发现缺少矿灯417盏,有296盏超期服役,其中54盏已报废的矿灯仍在使用。
9月12日以来瓦检员汇报有三次矿灯不亮,10月7日抽查50盏井下交还的矿灯,发现有3盏红灯,5盏灯泡已坏。
调查取证表明,存在工人在井下拆卸矿灯、更换灯炮、更换矿灯电池和用铁丝代替保险丝等现象。
根据以上分析,这起事故的引爆火源是41114运输巷内第四联络巷附近人员违章拆卸矿灯产生的。
(4)未对掘进工作面瓦斯进行抽放。
该矿虽有瓦斯抽放系统,但抽放能力小,抽放效果差,只对回采工作面和采空区瓦斯进行了抽放,41116回风巷绝对瓦斯涌出量已大于3m3/min,没有进行抽放瓦斯。
(5)审批制度不严。
排放瓦斯安全措施未经严格会审,也未严格执行。
排放瓦斯措施不完善,该矿未组织有关部门会审,措施规定41114综采准备面也要停电、撤人,但未执行,扩大了事故的伤亡。
(6)采区采掘布置不合理。
三个回采工作面全部布置在西翼、掘进工作面大部分也布置在西翼,且违反开采程序,将41114回采工作面分成两段开采,造成通风系统复杂,也扩大了事故的伤亡。
巷道之间的联络巷太多,造成通风设施多,通风系统稳定性差。
41114运输巷与41116回风巷之间有5条联络巷,人为地增加了5组风门,增大了管理难度,也降低了通风系统的稳定性。
3防范措施
(1)矿井各级领导干部、各业务部门和安监部门都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摆正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2)矿井安全投入应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对历史欠帐要逐步补上,安全技措工程一定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3)局、矿两级业务、安监部门应加强对矿井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4)矿井采掘布置要合理,不要过份集中,要尽量减少联络巷,不用的联络巷,要及时封闭。
(5)加强通风系统管理。
(6)井下防尘管路和防尘设施安设必须符合《通风质量标准》的要求,并保证有足够的水压、水量,防尘管路严禁挪作它用。
(7)加强矿灯管理,矿灯不得超期服役,报废的矿灯更不能使用,杜绝井下拆卸矿灯、换灯泡、换保险丝、换电池现象。
(8)救护队必须按军事化要求进行管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队员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9)加强对全体职工教育培训,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使所有井下工人都了解煤矿“一通三防”基本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保、互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