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尘爆炸事故案例_演示文稿(1)解析
- 格式:pps
- 大小:533.00 KB
- 文档页数:13
“8.2”昆山粉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概况: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车间发生粉尘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目前已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
事故原因:1、根据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初步掌握的情况,企业厂房没有按二类危险品场所进行设计和建设,违规双层设计建设生产车间,且建筑间距不够。
2、生产工艺路线过紧过密,2000平方米的车间内布置了29条生产线,300多个工位。
3、除尘设备没有按规定为每个岗位设计独立的吸尘装置,除尘能力不足。
4、车间内所有电器设备没有按防爆要求配置。
5、安全生产制度和措施不完善、不落实,没有按规定每班按时清理管道积尘,造成粉尘聚集超标;没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没有按规定配备阻燃、防静电劳保用品;违反劳动法规,超时组织作业。
6、当地政府的有关领导责任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力。
7、问题和隐患长期没有解决,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的责任主体是中荣金属制品公司,主要责任人是企业法人代表、董事长吴基滔等相关负责人。
经验教训:1、粉尘爆炸概念?粉尘爆炸,指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温度),火焰瞬间传播于整个混合粉尘空间,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形成很高的温度和很大的压力,系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功以及光和热的辐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2、粉尘爆炸产生的条件?粉尘爆炸条件一般有三个:(1)可燃性粉尘以适当的浓度在空气中悬浮,形成人们常说的粉尘云;凡是呈细粉状态的固体物质均称为粉尘。
能燃烧和爆炸的粉尘叫做可燃粉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悬浮粉尘;沉降在固体壁面上的粉尘叫沉积粉尘。
具有爆炸性粉尘有:金属(如镁粉、铝粉);煤炭;粮食(如小麦、淀粉);饲料(如血粉、鱼粉);农副产品(如棉花、烟草);林产品(如纸粉、木粉);合成材料(如塑料、染料)。
某些厂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特别是一些有机物加工中产生的粉尘,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案例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安全形势的逐步好转,煤矿事故的频率也在不断降低。
然而,仍有不少煤矿在生产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时刻都可能发生事故。
本文将介绍某煤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具体案例,以期提醒煤矿企业和从业人员重视安全生产,切实做好煤矿安全工作。
2018年某天,某煤矿地下井口处突然发生爆炸,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
经过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矿内瓦斯积聚过多且未能及时排除,同时煤尘存在堆积,静电可能引发了爆炸。
煤尘爆炸对煤矿的危害极大,尤其在密闭空间内,火焰快速蔓延,瞬间释放出大量污染气体和灰尘,不仅极易引发二次事故,而且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的危害。
此次事故的教训是,煤矿企业要加强瓦斯检测和尘埃管控工作,及时清理煤尘,确保生产环境干净、整洁、安全。
煤矿安全工作的难点之一是如何保证煤矿内部的安全通行。
为此,煤矿企业要加强矿井巡检和维护保养,确保巡检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以便及时进行维修和检修。
同时,应建立健全工作安排和交接制度,不仅要加强对工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要按照合理的工作强度和规范的作业程序,保证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煤矿安全工作的另一个难点是如何保证煤矿设备的安全运行。
煤矿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逐步推进设备监控和检测系统的升级和应用。
同时,要加强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率,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还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质量控制,遵循规范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煤矿安全工作是我国煤矿企业必须重视和抓好的重要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煤矿企业要教育和引导工人加强工作纪律和安全生产意识,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发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确保自身的安全。
同时,加强对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做好底线思维和预防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目标。
煤矿火灾事故篇某矿煤炭自燃火灾事故案例1.案例描述×年12月12日14时30分,某煤矿4322综放面停采撤架期间上端头发生一起煤炭自然发火事故。
2.案例剖析2.1矿井及火区概况该矿1975年开始兴建,1981年开始商业生产,其主采煤层为山西组第3层煤,平均厚度为8.29米,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
该矿属低瓦斯矿井,3层煤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有自然发火倾向,自然发火期平均3-6个月。
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长壁式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
矿井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主要通风机工作方式为抽出式。
4322综放面1999年11月开始回采至2000年10月底采至设计停采线。
为减少断层损失煤量,依据4303综放面过8m断层的成功经验,矿研究将停采线向外延长70m,推过王楼一号断层(该断层落差5m)。
在过断层过程中和过联络巷(4322-2#联络巷和4324-2#联络巷)时顶板难以控制,冒顶频繁,工作面压力大、顶板破碎,普遍丢失顶煤,丢煤厚度最厚达5.9m。
工作面没提起刀来,造成割底板进入全岩,导致工作面推进速度慢,特别从10月11日到11月20日41天只推进了29.6m,4322面被迫于11月20日在4322二号联巷上停采。
12月12日13点10分支架后煤层自然发火,并快速发展,烟雾迅速蔓延,采取调压措施仍不能将烟雾逼退,直接灭火无法进行,13日2点决定封闭处理。
2.2事故经过11月6日发现6#支架(支架编号自下而上)顶板有微量一氧化碳,7日在同一位置的一氧化碳上升到30ppm。
11月11日在l#支架后部顶板查出一氧化碳218ppm,之后在工作面下部架间窝,顶板都能查出一氧化碳,这段时间通风队在回风隅角向l#架后部顶板打钻注水。
11月20日工作面停采,到11月23日整个工作面支架前梁顶板、架间钻孔内都能查出一氧化碳,并发现64#,69#、106#支架破碎顶板有少量雾气。
发现一氧化碳后通风队员立即全力以赴采取用煤电钻打眼插管、注阻化剂、注水、注黄泥浆等措施进行治理,特别针对出雾气的地点打钻注阻化泥浆,11月25日后情况有所好转,26日40#、44#支架顶板又出现少量雾气,11月29日开始向4322上顺槽沿空侧以及4320停采线压注黄泥浆。
事故案例: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特大煤尘爆炸事故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事故案例3危难之时显身手鏖战六日突三关——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摘要 1960年5月9日13时45分,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发生特大煤尘爆炸事故,912名矿工被困井下。
我救护队60多名全体指战员,六天六夜连续奋战,不下火线,在急、难、险、重的抢险救援工作中,敢为人先,敢打硬仗,突破了抢运火药、封闭火药库、通过水仓救人三个难关。
圆满完成了抢险救灾任务。
关键词特大煤尘爆炸事故突破三个难关1960年5月9日13时45分,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矿发生特大煤尘爆炸事故,912名矿工被困井下,我局矿山救护队再接到省局紧急救援电话后,大队长李三毛带领六个小队60多名指战员,立即赶赴大同老白洞矿井参加事故处理。
此次抢险成功救出228名矿工,组织抬运遇难人员573人。
此次特大煤尘爆炸事故死亡684人,其中111人下落不明,这是我队救援工作史上参加的遇险遇难人数最多,抢险规模最大的一次事故。
有全国37支矿山救护队参加,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卫生团也参加了事故救援。
中共中央国务院周总理亲自委派李立三担任此次事故的总指挥。
我救护队60多名全体指战员,六天六夜连续奋战,不下火线,在急、难、险、重的抢险救援工作中,敢为人先,敢打硬仗,突破了抢运火药、封闭火药库、通过水仓救人三个难关,发扬了一个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勇敢无畏的精神,工作出色,成绩显著,展现了阳泉矿务局救护队过硬的技术本领、顽强的战斗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部、省及同行的赞誉!1 矿山概况该矿位于大同市口泉沟中部,原是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旧矿井,1955年开始恢复改建,到1958年正式投产。
15﹟井为生产井,事故前年计划产量为140万吨/年,有职工5676人。
内蒙古乌海市“10.21”煤尘爆炸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经过2003年10月21日,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骆驼山煤矿,早班(发生事故的前一个班),竖井采区井下运输过程中,一台运煤的机动三轮车将车场内溜煤眼放煤口附近一架木棚的其中一条棚腿撞倒,当时没有发生冒顶,工人在运输中听到顶板裂隙有响声和离层、掉渣现象,当班班长兼安检员宋有生决定下班,工人提前升井,升井后宋有生将井下情况报告了矿长黄永昌。
9时许,黄永昌未向该矿的法人代表和技术员告知井下情况,便带领副矿长郝文华和三名放炮工及二名安检员(其中有宋有生)共7人入井重新维护竖井井底车场内的支护。
为了蹦倒已损坏的支架和蹦碎大块的顶板岩石,约10时40分,他们连续采用放明炮(共放了3炮)的办法进行处理,随即引起煤尘爆炸,在地面的人员当时在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的同时,看到三个井口都冒出大量的烟尘。
意识到井下发生了事故,该矿技术员刘晓龙立即给董事长杨建国打了电话,杨建国随后向海勃湾矿业公司救护队报告了事故并请求救援。
至此,井下有7名矿工生死不明。
海勃湾矿业公司救护队于11时35分接到报告,并于12时25分到达事故现场。
乌海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于11时50分接到事故报告并于12时20分到达事故现场,市煤管局有关领导也即时到达事故现场,并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了事故抢险领导小组并展开工作。
救护队于12时50分左右第一次入井,于14时30分升井,当时在距井底车场冒顶处20米的巷道内找到5名工人,其中有3人仍有呼吸,另外2名已死亡,其余2名工人未找到。
约16时30分开始,3名幸存人员被先后救出并送往医院抢救,其中有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另外2名遇难人员分别于18时30分和23时50分先后在距车场不远处的其它巷道内被找到并运出地面,均已死亡,至此,抢险工作结束。
事故共造成6人死亡,1人重伤。
据估计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事故原因(一)直接原因分析:该矿在维护竖井井底车场内溜煤眼放煤口附近的支护过程中,在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违章放明炮(间断放了3炮),因该处煤尘较大,放炮前未进行洒水灭尘,放炮造成煤尘飞扬,明炮火焰导致煤尘爆炸。
煤矿粉尘爆炸事故案例煤矿粉尘爆炸事故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工业事故,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起煤矿粉尘爆炸事故的案例,分析其原因和引发的教训。
事故案例概述2019年,某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粉尘爆炸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和大量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在该矿井的地下作业区域,当时有多名矿工在进行开采作业。
爆炸瞬间引发了火灾,并导致部分井下通道坍塌,使得救援工作变得异常困难。
事故原因分析经过调查和分析,事故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粉尘积聚严重:在煤矿地下作业过程中,矿工们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和处理,导致粉尘在空气中积聚达到爆炸极限。
2.设备故障:在事故前,该煤矿的一些设备存在故障或未经过适当的维护保养,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3.管理不善:煤矿的管理层未能有效监督作业过程,未制定完善的安全标准和培训措施,导致矿工们对安全意识的培养不足。
事故教训这起煤矿粉尘爆炸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以下几点经验:•加强粉尘处理:对于煤矿等存在粉尘积聚可能的场所,要定期清理粉尘,保持空气清新,降低发生粉尘爆炸的风险。
•设备维护保养:矿山企业应该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加强安全管理:管理层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培训水平,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结论煤矿粉尘爆炸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工业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深入分析和总结事故案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事故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希望未来能够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们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健康。
蒋庄煤矿安培中心
一、事故单位概况•枣庄联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原陶庄煤矿)位于枣庄市薛城区陶庄镇境内,于1948年成立,矿井设计能力60万吨/年。
后破产重组为枣庄联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为独立法人单位。
事故发生时枣矿集团公司(原枣庄矿务局)仍对其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证照齐全有效
枣庄联创公司发生的煤尘爆炸地点事故平面示意图
•
三、事故发生地点情况•事故发生地点为-525米水平十六层煤161采区16108对拉采煤工作面上面,距该工作面轨道巷45米处,该处有落差约0.35米的断层。
•该面于2005年6月16日开始回采,工作面走向长度为621米,工作面总长度210米,上面长度77米。
煤层厚度0.55米,煤层倾角6-8度,已经推采347米。
煤层结构简单,直接顶为十层灰岩,
四、事故经过•2006年2日23日11时30分,采煤六工区中班人员开完班前会后,开始下井接班;12时30分在井下16108工作面进行现场交接班,进入工作面后,进行正常检查和维修。
放炮员放炮处理大块矸石,第一炮没处理好接着放第二炮,放炮火焰引爆了扬起的煤尘造成煤尘爆炸事故。
五、事故原因及性质
•事故性质:责任事故
•直接原因:
•该矿16层煤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16108采煤工作面没有采取洒水防尘措施,造成煤尘堆积,由于放炮员在处理16108工作面上面断层带底板岩石时,违章放炮(放糊炮)和因断层裂隙增多造成乳化炸药爆炸过程中产生的滞后火焰,引爆工作面扬起的煤尘,导致煤尘爆炸。
六、事故的类别
•根据矿井安全监测系统连续监测情况分析,该工作面瓦斯涌出稳定,无异常瓦斯涌出现象。
故排除工作面瓦斯爆炸的可能性,定性为煤尘爆炸事故。
七、防范措施
•1、切实加强矿井综合防尘工作,严格执行湿式打眼、放炮前后洒水等综合
防尘措施,保证防尘设施的正常使用。
•2、矿井必须加强放炮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等各项放炮管理制度,
•3、严禁放明炮、糊炮等违章放炮行为,加强火工品管理。
思考题
•1、联创公司煤尘爆炸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2、通过煤尘爆炸事故的案例分析你认为有那些教训?
•3、今后如何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