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推广基础知识讲座_图文.ppt
- 格式:ppt
- 大小:3.82 MB
- 文档页数:61
新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件稿居民健康教育讲座第四期(共12期)4.25预防接种知识咨询2016年4月新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知2016年4月25日是全国第28个预防接种宣传日,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要求,我中心于2016年4月25日开展以“依法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为主题的预防接种健康知识讲座,特制定此方案:??借着宣传日的契机,围绕宣传主题“依法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结合现阶段防病工作实际,大力宣传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预防控制的相关知识,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民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国家免疫规划的良好氛围。
现通知如下:时间:2016年4月25日上午10:00-12:00地点:海滨小学宣传主题:依法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讲座内容: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授课医生:陈怡湘参加人员:儿童家长新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0一六年四月二十三日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填表人(签字):章波斯负责人(签字):吴定强填表时间:2016年4月25日儿童预防接种常见知识主题:依法预防接种,享受健康生活主讲人:陈怡湘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原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
孩子在什么时候需要接种疫苗?一周岁儿童进行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混后制剂、麻疹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及以后的加强免疫,按照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孩子在一周岁以内必须依次打八次防疫针,口服三次糖丸疫苗,1岁半至2岁、四岁、六岁时仍需加强免疫。
可根据实际防病工作需要也有将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程序管理,定时、定点接种。
哪些孩子不宜接种疫苗?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轻重也有所不同。
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应在接种前掌握儿童体质情况,如发现儿童有过敏史,有癫痫(羊癫疯)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疫苗接种后体内不能产生免疫力)等“禁忌症”,就不能接种。
麻风病防治知识主讲人:陈军2016年1月31日世界麻风病日,主题:“加速行动消除麻危富”一、什么是麻风病?麻风病又叫“癞子”或“大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在我国流行已2000多年。
麻风杆菌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
麻风杆菌侵犯皮肤黏膜,在临床上表现为斑疹、丘疹、浸润、溃疡等,麻风杆菌侵犯周围神经,使周围神经发生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表现为皮肤损害处感觉丧失、失汗、干燥、毛发脱落,局部组织吸收、萎缩,甚至产生严重的畸残。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
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
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杆菌有免疫力。
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
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三、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做吹口哨动作。
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四、麻风病能治好吗?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麻风病联合化疗方案免费治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五、怎样预防麻风病?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有麻风可疑症状,请尽快到当地地防所、疾控中心就诊;2、大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使广大群众都懂得麻风病的防治知识。
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病的预防讲座内容: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讲座时间:2016年6月8日主讲人: 冯彦讲座目的:通过学习掌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知识与技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参加人员:上海体育学院全体学生及门诊部工作人员签名 :1、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高血压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病因分类最常用,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尚不清楚而以血压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独立性疾病,故又称高血压病,是指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可能由遗传、吸烟、饮酒、过量摄盐、超重、精神紧张、缺乏锻炼等因素导致,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
目前,尚难根治,但能控制。
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原因,因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故亦称多原因性高血压,其发生原因比较简单而清楚,故又称单原因性高因压。
占5%-10%。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又称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流行最广、危害最重、隐蔽最深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因此,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原发性高血压从发病机理致临床防治的研究。
高血压的诱导因素1、性别与高血压:女性在更年期以前,患高血压的比例较男性略低,但更年期后则与男性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无明显差别,高血压患者甚至高于男性。
2.年龄与高血压年龄与高血压关系也很大。
就总人群来说,年龄每增加10岁,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29.3%---42.5%。
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3、饮食与高血压:中国人饮食中盐的含量高于西方人群。
我国北方地区,每人每天摄入12至18克食盐;南方地区每人每天摄入8克左右的食盐。
我国的饮食特点除了含盐量高以外,还有低钾、低钙和低动物蛋白质的倾向。
所以,高钠饮食是中国人高血压发病的一重要因素,而低钾、低钙和低动物蛋白质饮食结构又会加重高钠对血压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