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820动物生产学2020年考研专业初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79.08 KB
- 文档页数:4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食品营养与工程专业考研一、培养目标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具体要求硕博连读研究生做到:1、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成为国家发展的创新人才。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理论和技术水平,以及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掌握从事研究领域的历史演变、研究现状和发展的前沿动态,具有组织或独立从事教学、科研的工作能力,并在本学科的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动物性食品营养。
2、动物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3、动物性食品加工与贮藏保鲜。
4、生物技术在动物性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5、动物性食品的开发利用。
三、培养年限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5年,最长不超过7年,前两年以学习为主,后三年主要进行科研工作,完成职博士学位论文。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报研究生处批准,可以提前毕业。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1、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全日制的培养方式。
2、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实践教育和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
3、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指导教师由博士生导师担任。
为了充分发挥学术群体的作用,在博士生导师主持下,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具有指导博士生、硕士生经验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关职称的教师组成指导小组,负责制导硕博连独生的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
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动物生物化学》科目
考试大纲
学院名称(盖章):动物医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制时间: 2011年 9 月 23 日
《动物生物化学》科目大纲
⑸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黄疸的概念
(十八)一些组织器官的生物化学
1.肝脏生化
⑴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⑵肝脏在生物转化中的作用
2.肌肉生化
⑴骨骼肌的组织与结构特点
⑵肌肉收缩的分子机制与ATP的供应
3.神经组织生化
⑴大脑的能量代谢特点
⑵大脑的氨和谷氨酰胺的代谢特点
4.结缔组织生化
⑴结缔组织的纤维与基质的组织
⑵胶原蛋白的结构特点
(十九)综合性内容
1.现代生物化学前沿问题的见解与分析
2.生物化学常用实验方法与原理及其对实验现象的分析3.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与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10。
动物医学(V eterinary Medicine)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一、专业代码:090601二、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各级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动物生产和兽药研发生产与营销管理等单位从事临床医疗、防疫检验、教学、科研、科技开发、生产经营、行政管理以及机关公务员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兽医科学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动物疾病诊断、预防、控制及治疗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卫生管理、兽药开发与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获得扎实的数理化、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熟悉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动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熟知动物致病因素和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掌握现代诊断、治疗、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具备病理病因分析、流行病学调查、药物使用与开发、药物残留分析、兽药监督管理、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食品卫生检验和动物保健等专门化技能。
5、培养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动物医学的发展动态。
6、了解国家关于动物生产、动物医学的发展目标和规划,了解并掌握国家关于环境与动物保护、动物防疫检疫、动物出入境检验检疫、食品卫生与安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8、具备良好的调查研究、分析决策、组织管理、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外国语应用能力。
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农林类
1、植物保护学
2、园艺学
3、农业推广学
4、农业资源与环境
5、植物生产
6、动物科学
7、动物医学
8、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二、生物科学类
1、分子生物学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3、生物技术
4、生态学
5、遗传学
三、农业工程类
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2、农业电气化
3、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4、农业水利工程
5、棉花学
6、茶学
7、蔬菜学
8、园艺学
四、农业经济管理类
1、农业经济管理
2、农村区域发展
3、农林经济管理
4、农业技术经济
五、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1、食品科学
2、食品营养与检验
3、食品工程
4、葡萄与葡萄酒工程。
甘肃农业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343科目名称:《兽医基础》“动物生理学”部分考查目标1.动物生理学主要阐明机体活动发生的过程、发生的机制和条件以及体内外环境对它们的影响,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机制和基本实验技能,2.能够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及整体水平理解动物机体,达到结构与功能统一、局部与整体统一、运动与静止统一、机体与环境统一的观点,辨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生命现象有关问题的能力。
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实验题、论述题等。
参考书目[1]《动物生理学》(第五版),赵茹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2]《动物生理学》(第三版),赵茹茜、肖向红、李大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3]《动物生理学实验教程》(第一版),马恒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年[4]《动物生理学实验》(第二版),杨秀平、肖向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考查内容范围一、绪论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2.机体与内环境(1)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2)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3.动物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3)目身调节4.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1)非自动控制系统(2)反馈控制系统(3)前馈控制系统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结构特征和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3.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3)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4.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1)化学突触(2)电突触(3)非突触性传递5.实验(1)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2)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1)血液组成和血量(2)血液的主要功能(3)血液的理化特性2.血细胞及其功能(1)红细胞生理(2)白细胞生理(3)血小板生理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1)血液凝固(2)抗凝系统(3)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系统4.血型(1)红细胞凝集与血型(2)输血原则及交叉配血.5.实验(1)红细胞脆性的测定(2)血沉的测定(3)血红蛋白的测定(4)血细胞计数(5)血液凝固四、血液循环1.心脏生理(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2)心肌的生理特性(3)心脏泵血功能2.血管生理(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2)血流动力学: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3)血压及影响因素(4)微循环与物质交换(5)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2)血管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心血管的体液调节4.实验(1)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2)蛙心起搏点观察(3)蛙的微循环观察(4)动脉血压的测定五、呼吸1.肺通气(1)肺通气的原理(2)肺容量与肺通气量2.肺换气与组织换气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1)氧的运输(2)二氧化碳的运输4.呼吸运动的调节5.实验(1)呼吸运动的调节(2)胸内压测定六、消化1.消化概述(1)消化与吸收的概念(2)消化方式(3)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2.口腔消化(1)唾液的性质、组成和生理作用(2)唾液分泌及其调节3.单胃消化(1)胃液的性质、组成与作用(2)胃液的分泌及其调节(3)胃的运动及其调节(4)胃的排空4.复胃消化(1)前胃运动及其调节(2)反刍及其机制(3)瘤胃及网胃内的消化与代谢(4)瓣胃消化(5)皱胃消化5.小肠消化(1)胰液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2)胆汁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3)小肠运动及其调节6.大肠内消化大肠的消化功能及排粪反射。
820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820微生物学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考试性质
微生物学是生物化工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业务课,考试对象为参加生物化工专业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考试时间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80分钟。
三、考查要点
绪论: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和特点;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微生物学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贡献及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了解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病毒的分类。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掌握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掌握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掌握配制培养基的原则和培养基的类型。
理解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掌握微生物的主要产能方式及典型的发酵途径;理解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2.掌握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掌握病毒的繁殖方式和分类;了解病毒与实践的关系。
3.了解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的特点、形态和繁殖方式等基本知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括显微观察、培养基制备、纯种分离、接种、发酵罐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并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5.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微生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化、生态学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关注国内外微生物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进展。
五、考试题型和分值分配
1.单项选择题(20分)
2.多项选择题(20分)
3.简答题(30分)
4.分析题(30分)
5.论述题(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