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49 KB
- 文档页数:3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9篇第一次世界大战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初三世界史在同学们的印象中似乎远离他们时空,难于感受,更谈不上兴趣。
特别历史课本中的战争史实,对处于和平时代的孩子简直等同与卡通故事中的虚拟情节,过目就忘,与自己的生活并无关系。
世界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目标,要求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如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拉近历史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从每天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展开对战争话题的讨论。
教学片段:老师: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果说那时距离我们还很远,那么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通过每天的新闻媒体的报道,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战争。
(播放几则新闻报道)同学们能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吗?学生1:我看常常看晚上世界新闻报道,对有关伊拉克战争了解一些,今天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感受到了战争很残酷,生命很脆弱。
学生2:我看电视画面上的儿童受伤,哭喊着爸爸情景心里感觉很难受,我不喜欢战争!学生3:假如世界上没有战争,世界将充满了和平的阳光,我们会快乐地成长,生活是美好的。
一战和伊拉克战争告诉我们,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繁荣的。
学生4: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例如一战中出现了坦克、远程大炮、毒气弹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使用了最新的研制的先进的电子侦察系统等……老师:那么针对那些地区性的冲突和矛盾,你觉得应该怎样解决?你怎样看待“萨拉热窝事件”?学生:我觉得可以通过对话、和平谈判来解决。
不要使用恐怖行动,如刺杀、袭击。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次突发事件,也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将人类带入战争的深渊。
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参战;一战结束。
.思想教育目标:①一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相互争夺,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
②战争给垄断资本家带来巨额利润,但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给世界造成巨大损失。
这场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
③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把交战国人民的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能力培养目标:①通过对一战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②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过程分析,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和西线三大战役.难点:大战的性质和战争与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时数: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读书指导法投影仪挂图电视放相机(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如何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后,两大军事集团为什么疯狂扩军备战?[导入新课]末初,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由
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经济发展快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导致两大敌对军事侵略集团为了争霸权和殖民地,都在积极地准备战争,进行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1.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A )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C.德国——慕尼黑阴谋D.苏台德区——慕尼黑阴谋2.发生在一战中,因为战役极其惨烈,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的战役是( B ) A.滑铁卢战役B.凡尔登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3.恩格斯说:“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
”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A )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冷战”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
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
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D )A.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C.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B.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D.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 C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B.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三国协约、三国同盟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6.(2013•某某某某•15)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
属于同盟国的是( A )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B.英国、法国、俄国C.德国、俄国、意大利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主要参战国、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和影响,如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理解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历史资料、观看影片和图片等,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重要战役的过程和作用。
2、教学难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理解。
分析战争与科技、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史实和重要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
3、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影片等资料,增强学生对战争的直观感受。
4、情境教学法创设战争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或影片片段,如战场上的硝烟、士兵的伤亡等,引发学生对战争的关注和思考,提问学生对战争的初步印象,从而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原因分析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萨拉热窝事件等方面,详细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主要参战国介绍同盟国和协约国的主要成员,以及它们的实力对比。
战争进程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战争的主要阶段和重要战役,如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分析战役的特点和影响。
结果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标志和战后签订的条约。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还是非正义的战争?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4、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国家的领导人或士兵,模拟战争爆发前的外交谈判和战争中的决策过程,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2)理解当时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影响,认识到战争的危害;(3)掌握历史知识的分期,了解历史的长河和文明的进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文本,调研、教学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注重史实与概念的结合,发扬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历史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爱国主义: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2)和平主义:珍视世界和平,反对战争;(3)国际主义:尊重不同文明、文化、国家的差异和平等。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以及结局。
首先介绍了三个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国家主义、军备竞赛和同盟体系。
然后,介绍了战争起始时期各国的军事计划和激战,紧接着还说到了战争过程中出现的荒诞行为和新式武器的使用。
最后,讲述了战争结束的过程以及对战争带来的影响。
本课程旨在通过这些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远近闻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从而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痛苦,并进一步增强对和平的珍视和推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诱导学生认识战争的危害和重要性,了解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事业的影响,并强调珍视和平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解释和阐述学生对当时的国际政治、文化差异、民族关系以及经济、财政基础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细节和重要概念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照片和视频,用图像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战争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2. 提出问题:你认为战争有哪些危害?为什么珍视和平如此重要?学生回答并解释自己的回答。
(二)学习开始(35分钟)1. 通过讲述和讨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冲突、战争进程和结局,让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集合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案教案标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3.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简短的故事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他们对这场战争的了解程度。
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包括军备竞赛、民族主义、殖民地争夺等因素。
2. 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包括西线战场、东线战场、战争动员和战争技术的发展等。
3.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包括凡尔赛和约、战争赔款、领土变动等。
步骤三:主要战役和事件(20分钟)1. 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主要战役,如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坦能堡战役等,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结果。
2. 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如林肯号事件、拉辛事件、斯拉夫人的暗杀等,并探讨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
步骤四:影响和启示(15分钟)1.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如对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塑、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体系的动摇等。
2. 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启示,如和平与合作的重要性、对战争的警醒和反思等。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与学生一起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开讨论,以加深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
教案评价:1. 教案设计合理,内容丰富,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导入部分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3. 知识讲解部分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易于理解。
4. 主要战役和事件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情况。
5. 影响和启示部分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注:教案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分配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课程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课文和史料,自主讨论与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能力。
将历史知识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和评价。
教具: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
用课件展示几张关于战争的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最容易让你想到的是什么?将图片内容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去走近一战,关注一战。
二、新课。
1、引导学生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为瓜分世界的首次大屠杀,共有38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
那么,它是怎样发生的呢?课件展示: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请问:你知道欧洲是怎样变成一只“火药桶”的?这将它点燃的“一粒火星”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得出结论: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在学生说到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后,请学生介绍萨拉热窝事件,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介绍萨拉热窝事件的有关内容,充分理解它的导火线作用。
课件展示:关于萨拉热窝事件的图片和文字介绍。
2、教师小结: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十分迅猛,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有美、德、英、法、日、俄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
2.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讨论法:通过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2. 讲授(30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包括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军备竞赛和阿尔卑斯山地区的争夺等。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战场和主要战役。
2. 讲授(30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包括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和凡尔登战役等。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和主要战役,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第三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2. 讲授(30分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和影响,包括战争结束后的巴黎和会、德国的赔款和领土割让、国际联盟的成立等。
3. 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学生能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学生能够培养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掌握重要战役、参战国家、战争结果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图片和地图,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时空观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珍惜和平。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争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对一战爆发原因的综合分析。
(2)理解一战对世界格局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纪录片片段,展示战争的残酷场景和巨大破坏。
(2)提问学生:“看到这些画面,你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初步的感受和疑问?”2、讲授新课(1)一战爆发的背景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展示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情况的图表,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解释这种不平衡导致的矛盾和冲突。
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讲解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的形成过程和目的,通过地图展示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的对峙态势。
(2)一战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阐述经济实力与殖民地占有不匹配,使得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
②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讲述 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的事件,分析这一事件如何成为一战的导火索。
(3)一战的过程①战争的阶段介绍一战的三个阶段:1914 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德国实施“施里芬计划”但未能实现速战速决;1915 1916 年是战争的第二阶段,双方在西线进行了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大规模战役,战争陷入胶着;1917 1918 年是战争的第三阶段,美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等因素影响了战争的走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复习教案
一、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根本原因。
根源:由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
实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表现:①法德矛盾,由普法战争导致。
②俄奥矛盾,由争夺巴尔干引起;
③英德矛盾,由争夺世界霸权引起,并成为帝国主义间主要矛盾。
二、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三国同盟:①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带有反俄性质。
②1882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③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
三国协约:
①1892年,法俄两国缔结军事协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标志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②20世纪初,英国分别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建立。
这样,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了。
a.核心:英国。
b.1904年,英法协约——针对非洲(埃及,摩洛哥)。
c.1907年,英俄协约——针对亚洲。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
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②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1914-7-28
③交战双方以同盟国和协约国为主;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日本以英日同盟为借口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而出兵中国山东。
同盟国集团:德、奥匈、奥斯曼、保加利亚
协约国集团:英、法、俄、意、比、日、塞尔维亚等27国
性质:
①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②塞尔维亚为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进程:
①第一阶段:1914年,德军的速决战汁划破产,西线转入阵地战。
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1916年出现了三次大型战役:西线: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东线:俄军夏季攻
势。
日德兰海战是规模最大的海战。
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③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参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卜月革命,并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④1918年11月11日。
德国宣布投降,“一战”结束。
后果:
①大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入门被卷人战争。
对人类造成厂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②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垮了俄、德、奥等帝国,削弱厂英、法、意三国。
封建的奥斯曼帝国解体。
③战争后期,俄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尼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