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内容全面)
- 格式:ppt
- 大小:702.50 KB
- 文档页数:21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止时间:1914年7月、1918年12月原因:根本: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具体: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直接(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916{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理解:突发事件和恐怖主义有时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后果: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造成人类社会的灾难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爆发:时间:1914年7月28日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性的掠夺战争主要战场:欧洲战场三条战线:西线(关键)、东线、南线西线主要战争:马恩河战役:1914(英法联军/德意志帝国军)粉碎德军速战速决计●凡尔登战役(转折性):1916年2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特点: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喻称:“绞肉机”“屠宰场”“地狱”地位:改变了战局,战略主动权转向协约国一标志: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的消耗战)1916(德/英法联军)日德兰海战(规模最大的海战)1916(英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争夺巴尔干半岛最激烈的国家是俄国和奥匈帝国结束:1918年,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1918年,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结果:以同盟国失败告终武器:坦克:1916年首次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被称为“陆战之王”(英国)1918年4月1日,美国成立统一的皇家空军加速一站结束的原因:①美国参战(1917年,一直保持中立的美国参战)②俄国退出战争(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战争,退出战争)③同盟国的反战运动风起云涌影响:1、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欧洲的工业生产倒退了8年2、引发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共和国3、改变了资本主义列强的战略格局。
欧洲下滑,英法削弱,日美崛起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5、把大多数国家卷入了世界政治漩涡,进一步推动了世界整体化的进程对中国的影响:1、引发了五四运动2、列强无暇估计中国,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定发展(经济发展)3、引发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一战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被削弱的国家:英国、美国、法国被摧毁的帝国:沙皇俄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实力增强的国家:日本、美国背叛“朋友”的国家是意大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一、引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发生的一场全球性战争,也被称为“大战”或“全面战争”。
它于1914年至1918年间,在欧洲及其它大洋洲、亚洲和非洲地区爆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战争的影响以及战争结束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1.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竞争加剧,引发了矛盾和紧张局势。
2. 军备竞赛:各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断扩充和现代化军队,导致了军备竞赛的出现,增加了战争的可能性。
3. 同盟体系:欧洲国家之间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同盟,形成了两个主要的军事联盟系统,即协约国与同盟国,不断加剧了紧张局势。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过程1. 1914年,刺杀萨拉热窝事件:奥地利-匈牙利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德大公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引起了连锁反应,导致各国相继加入战争。
2. 西线战场:法国与德国之间的战斗延续多年,双方陷入了塹壕战的胶着状态。
3. 东线战场:俄国与德国之间的战争爆发,双方均在东欧地区进行激烈的冲突。
4. 海战:英国海军力量使其成为了控制海洋的主导国,在战争中与德国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海战。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1. 人员伤亡: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超过1600万人的死亡和2000万人的伤残,给各国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2. 经济影响:战争的消耗对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很多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困境。
3. 领土重划:根据战争结束后的和约,一些国家失去了领土,新的国家在世界地图上出现,重新划定了欧洲和中东地区的边界。
4. 社会变革:战争加速了社会变革的进程,妇女争取选举权和平等权利的运动得到推动,国家对社会福利的关注程度也有所提高。
5. 国际联盟的建立:为了避免未来战争的发生,国际联盟成立,但并未能有效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五、结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战争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历史课本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一场在20世纪初期爆发的全球性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个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战争过程以及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过程,了解战争对世界的影响。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警惕。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过程,能够分析战争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战争事件。
二、说教法学法历史是一门以事件为线索的学科,学习历史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思考和分析。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情景再现法,案例分析法;学法是:探究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相关书籍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素材,并备有案例分析的问题和讨论指导,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吗?”并请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一些历史事件,以帮助他们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我将引入今天的课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
在课前我布置了一些课外阅读材料和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在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并讨论他们的学习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
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
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
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
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
巴尔干半岛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 (First World War)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被塞尔维亚族青年用手枪打死。
7月28日,奥匈帝国以此事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决定乘机吞并塞尔维亚。
随后许多国家也相继卷入战争。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大战起因和各主要交战国的战略方针,大战的根源在于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早在1882年,德国即拉拢奥匈和意大利建立"三国同盟"(Triple Alli-ance),即同盟国。
1892~1907年,逐步形成英法俄“三国协约”(Triple Entente),即协约国。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
巴尔干和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主义国家统治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族青年刺死的事件,成为大战的导火线。
7月28日,奥匈对塞宣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同月3日,德国对法宣战;同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
大战从此全面展开,先后卷入战争的达33国,总人口达15亿。
俄、法两国表示支持塞尔维亚,英国暗中支持俄、法。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几天后,德、俄、法、英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
战争最初在欧洲进行,但是很快就超出欧洲范围。
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卷入战乱。
战场上双双伤亡人数达3000多万,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主要参战国协约国:塞尔维亚王国、俄罗斯帝国、法国、比利时、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日本、黑山、意大利王国同盟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约国占优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称第一次世界战争,是20世纪最具有标志性
的重大事件之一。
这次战争于1914年7月28日爆发,持续了近四年,直至1918年11月11日才正式结束。
这场规模庞大的战争,波及全球,牵动了无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非常复杂,其中包括了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军备竞赛、同盟体系等多种因素。
最终,奥地利对塞尔维亚的宣战成
为导火索,各个国家被卷入了这场残酷的战争中。
战争期间,各方动
用了空前的军事力量,科技装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死伤惨重,战争
的规模和破坏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在这场战争中,参战各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军人和平民的伤亡数
量惊人,有些国家的国土和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同时,战争还导
致了巨大的社会动荡,引发了俄国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进一步加
剧了战争的影响范围。
最终,以德国为首的中央同盟国战败,签署了停战协定。
巴黎和会
确定了和平条约的内容,对德国进行了重创性的惩罚,强加严苛的战
胜国条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是一场全球性的大战,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
深刻教训。
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努力,避免战争的发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
【字数:361】。
第75集第一次世界大战(1)十九世纪末期,是一个让人们充满激情和幻想的世纪转折。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创新,向人类展示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钋和镭,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就象我们今天在千年之交憧憬美好未来一样,当时的人们也把人类最善良的愿望都寄托给了新的世纪。
但是,人类文明如此巨大的进步却并不能消灭战争。
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国、奥地利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国、法国、俄国为核心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这场人类历史上首次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战火燃遍了欧洲大陆,还蔓延到非洲和亚洲,直接和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33个,造成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15亿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2/3,直接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显然,一战的枪炮声给世纪初的人们心头蒙上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之后,人们不断地思索,这样残酷战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谢闻歌)“帝国主义的本质是奴役和掠夺,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结果。
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全球殖民化体系的建立,世界已基本瓜分完毕,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希望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体系中夺取自己的份额,因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矛盾不可避免。
1898至1905年连续发生的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1905和1911年德法之间挑起了两次摩洛哥危机,1908至1909年俄、奥、德之间挑起了波斯尼亚危机,1911年至1912年的意土战争和两次巴尔干战争,这些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争夺的体现。
然而,这些战争和危机,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更加剧了矛盾。
为了在争夺中处于优势地位,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竞相争取盟友,建立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