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_《三只猴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5.74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学前大班艺术活动《三只猴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反思、观评记录大班艺术活动《三只猴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大班下学期艺术活动《三只猴子》。
《三只猴子》这首歌曲幽默诙谐,曲调活泼,趣味性强,叙述着猴子在床上跳,妈妈焦急的有趣事件,深受孩子所喜爱。
歌曲共有四段,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将后十六分音符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加强幼儿对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与部分歌词的演唱,并通过演奏卡洪鼓、图谱、肢体动作等重点练习,让幼儿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进而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歌曲中“后十六分音符”幼儿较难掌握,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教学策略:1、首先出示毛绒玩具小猴子激发幼儿兴趣,通过观看视频、谈话方式,让幼儿回忆小猴子的习性。
2、后十六分音符是本次活动重点,因此我利用卡洪鼓带幼儿学习,幼儿特别感兴趣。
另外通过表演环节,让幼儿对歌词加深了印象。
大班艺术活动《三只猴子》【学情分析】《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
所以,为了让幼儿达到乐学状态,我利用老师自身的优势,用自己的表情、眼神和身体等肢体语言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兴奋点上,从而能较轻松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快乐地学唱歌曲。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我将做好以下准备:1、毛绒玩具猴、2、PPT课件、3、卡洪鼓充足的准备以及宽松的学习氛围,会让幼儿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切身感受学习音乐的快乐,以及表演的喜悦。
大班艺术活动《三只猴子》一、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毛绒玩具猴、PPT课件、卡洪鼓三、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三只猴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 学习唱《三只猴子》这首歌曲。
1.2 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听懂歌曲的基本节奏。
2.能力目标2.1 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增强幼儿的音乐创造力。
2.2 通过唱歌活动的训练,培养幼儿的口腔肌肉和音乐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3.1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培养幼儿合作精神。
3.2 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三只猴子》这首歌曲的唱法和歌曲的节奏。
每个人都有音乐天赋,而大班幼儿由于发育的原因口腔肌肉和表达能力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唱歌活动来进行训练和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讲解歌曲的元素,包括歌曲的旋律、歌词、节奏,以及歌曲表达要点等,让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这首歌曲。
2.教学步骤2.1 第一步:引导幼儿听歌老师先唱唱这首歌曲,让孩子们深入感受这首歌曲的内涵和韵律,通过听歌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增强识谱能力。
2.2 第二步:教唱歌曲学生按照向导老师念出的谱子,跟着节拍练唱歌曲,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度。
2.3 第三步:根据歌曲情节编排简单舞蹈学生根据歌曲的氛围和特点,抽象出动作,搭配简单动作,为舞蹈编排创造条件。
2.4 第四步:舞蹈探究的成果孩子们在舞蹈当中能够体会到动作和节奏的融合,让孩子们学习到一个全新的事物和方法。
2.5 第五步:比较每位同学表演完舞蹈后,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观察,做出比较和评价,分享自己的认识。
三、教学反思这次教学,我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很注重幼儿的主体性,注重让幼儿从感性的直觉入手,通过感知、经验、思考,探究问题,感悟其中的道理。
并且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加入了游戏、唱歌、舞蹈等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孩子们学习起来更加开心愉快。
在幼儿的音乐启蒙过程中,通过教授歌曲唱法、教唱歌曲、编排舞蹈以及探究的过程,可以有效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有所收获,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活动名称:《三只猴子》活动目的: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3.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1.节奏卡片,小猴子图片2.《三只猴子》音乐活动过程:一.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玩游戏,今天我们一起玩游戏好不好?好,在玩游戏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唱的是谁?它们发生了什么事?1、欣赏一遍歌曲后提问:“刚才的歌曲里唱的是谁?”“有几只猴子?”“它们在干嘛?”2、欣赏第二遍歌曲后提问: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3、教师边说边出示图片: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后来发生了什么?”“妈妈看见了会怎么样?”“她会对小猴子说什么?”(师边唱边根据歌词内容逐一出示图片帮助孩子理解歌词。
)二、节奏游戏,学习歌曲1.师领孩子用身体动作感知歌曲,练习节奏。
提问:“小猴子为什么头上会起包呢?”“你们觉得这只小猴子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猴子?”(调皮)师:是呀,真是一只调皮的小猴子,看!它跳到我的腿上了。
来,我们和它一起跳吧。
(师用动作根据音乐节奏在腿上、手上、肩上根据歌曲节奏,模仿小猴子跳,感知音乐,练习节奏。
)小结:老师发现有节奏的跳就不会摔倒。
2.出示节奏图,练习节奏。
(师清唱歌曲,幼儿练习节奏)(1)师:刚才我们是按照这样的节奏跳的,出示节奏卡,讲节奏,幼儿跳着练习节奏。
出示两个节奏让幼儿分辨不同×表示一拍,拍一下,××也是一拍,拍两次,我们练习一下出示节奏练习:×××××∣×××××∣(2)变换节奏练习(先个别,后集体)×××××∣×××××∣×××××∣集体演唱歌曲前三段。
大班音乐《三只猴子》教材分析《三只猴子》是大班下册的一节音乐活动。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这首歌曲是由台湾著名歌星张帝演唱的曲调进行改编的,歌曲幽默诙谐,曲调活泼,趣味性强,叙述着猴子在床上跳,妈妈焦急的有趣事件,深受孩子所喜爱。
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贴近幼儿生活化的情景教学模式,从幼儿自身生活经验出发,让孩子通过观看、倾听、实践等方式活动生动的学习体验。
《三只猴子》学情分析《三只猴子》是一首诙谐幽默的儿童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有趣,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歌曲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只猴子调皮可爱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自己,他们能从歌曲中找到自已生活中的影子,很容量引起情感共鸣。
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顽皮的小猴子为音乐素材,让孩子们根据图谱有节奏地模仿小猴子跳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体会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和逐步学唱歌曲。
同时教育孩子养成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教案《三只猴子》大班下学期音乐活动目标理解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掌握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尝试用不同的节奏型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能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绪,知道玩耍时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PPT课件活动重难点“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幼儿较难掌握,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活动过程导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会来几位位新朋友和我们一起做游戏,想知道它们是谁吗?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听一听歌曲里唱的是谁?它们在做什么游戏?发生了什么事情?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前三段。
(1)播放音乐请幼儿欣赏,根据老师的提示,学习歌曲前三段内容。
歌曲结束提问:歌曲里有几只猴子?它们在玩什么游戏?这时谁来了?妈妈是什么样子?妈妈说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播放PPT图片,教师演唱相应歌词。
大班艺术领域音乐活动《三只猴子》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能用自己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幼儿能够利用跳一跳、拍一拍的形式感知音乐的不同节奏,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活动难点:幼儿能够在活动中体验歌曲的幽默、诙谐并用喜欢的动作表演歌曲内容。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猴子教具、图谱、音乐。
2、经验准备:幼儿玩跳跳床的已有经验。
四、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老师出示猴子教具,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就像在玩跳跳床一样。
老师引导幼儿一起学小猴子跳一跳。
播放音乐。
2、利用跳一跳、拍一拍的形式感知歌曲的不同节奏。
出示图谱1、图谱2。
3、按节奏说歌词借助教具表演,让孩子初步感知歌词内容。
4、唱歌词老师借助教具清唱歌曲,让孩子进一步感知歌词内容。
5、欣赏歌曲第一遍欣赏歌曲,幼儿边听边小声跟唱。
第二遍欣赏歌曲,幼儿边听边大声跟唱。
6、表演幼儿边听歌曲边表演。
表演规则:三位好朋友一组,孩子们自由分组。
老师扮演猴子妈妈,三位小朋友分别扮演三只猴子。
当音乐唱到“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就要有一只猴子摔倒在地,跑到猴子妈妈身边不能再继续跳了,直到歌曲结束。
老师把幼儿的表演录成视频,表演结束在大屏幕播放,让幼儿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表演。
7、播放歌曲第四段老师引导幼儿说出猴子去了哪儿,播放歌曲第四段。
五、活动延伸三只猴子又可爱又调皮,玩着玩着就受伤了。
孩子们,我们在做游戏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
让我们一起去院子里跳一跳、玩一玩吧!大班艺术领域音乐活动《三只猴子》教材分析《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三只猴子》是一首幽默、诙谐的儿歌,旋律简单,歌词有趣,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歌曲表现了三只猴子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只猴子调皮可爱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他们能从歌曲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很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课程名称:歌曲《三只猴子》年龄段:幼儿园大班领域:艺术活动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重点)2.能在游戏中掌握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特点。
(难点)3.体验与同伴表演、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视频活动过程:一、以“玩蹦蹦床”的游戏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表现玩跳跳床的情节。
提问:你们玩过蹦蹦床吗?你是怎样玩跳跳床的?(请两名幼儿尝试蹦蹦床,帮助幼儿丰富有节奏经验)2.玩“玩按节奏玩蹦蹦床游戏”,引导幼儿掌握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部分。
“今天老师带大家玩一个跳蹦蹦床的游戏,这个游戏藏着一些节奏宝宝,你们来看看?(配音乐练习节奏型)二、利用游戏“三只猴子跳蹦蹦床”,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演唱歌曲。
1.利用三只猴子跳蹦蹦床情境进行范唱前半部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唱准后十六分音符部分。
(1)开展情景(范唱第一段):今天有三只猴子也来玩跳跳床的游戏,你们听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唱的?妈妈怎么说?根据幼儿情况进行回应继续范唱(对节奏演唱正确的幼儿进行拥抱,让幼儿寻找问题总结唱法进行下次演唱,激发幼儿主动学习)(2)根据幼儿回应情况开展二、三段演唱练习。
设计提问:你们看还剩几只猴子了?听听两只猴子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只猴子也怎么了?妈妈的心情怎么样?怎么唱的?(帮助幼儿熟悉歌词)(3)完整表演唱前三段,根据幼儿情况进行回应。
2.继续游戏,创造性的表现三只猴子因淘气进医院的情节。
(1)引出“一张空床”你们想知道三只猴子去哪里了?你们来听一听(范唱最后一段)为什么三只猴子进医院了?怎么唱?用什么心情来演唱?(2)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三只猴子受伤难受的情节。
三只猴子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用语气、音调、动作、表情表现三只猴子难过的样子)(3)引导幼儿在难过情绪中演唱歌曲的结束段。
你想对三只猴子说什么?三、完整表演唱,体验蹦蹦床游戏快乐。
1.完整观看视频:引导幼儿完整连贯欣赏歌曲。
2.师幼表演唱:我们和三只猴子一起跳蹦蹦床吧根据幼儿演唱情况增加演唱遍数。
大班艺术活动《三只猴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大班下学期艺术活动《三只猴子》。
《三只猴子》这首歌曲幽默诙谐,曲调活泼,趣味性强,叙述着猴子在床上跳,妈妈焦急的有趣事件,深受孩子所喜爱。
歌曲共有四段,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
因此,我将后十六分音符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加强幼儿对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与部分歌词的演唱,并通过演奏卡洪鼓、图谱、肢体动作等重点练习,让幼儿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进而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歌曲中“后十六分音符”幼儿较难掌握,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教学策略:1、首先出示毛绒玩具小猴子激发幼儿兴趣,通过观看视频、谈话方式,让幼儿回忆小猴子的习性。
2、后十六分音符是本次活动重点,因此我利用卡洪鼓带幼儿学习,幼儿特别感兴趣。
另外通过表演环节,让幼儿对歌词加深了印象。
大班艺术活动《三只猴子》【学情分析】《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
所以,为了让幼儿达到乐学状态,我利用老师自身的优势,用自己的表情、眼神和身体等肢体语言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兴奋点上,从而能较轻松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快乐地学唱歌曲。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我将做好以下准备:1、毛绒玩具猴、2、PPT课件、3、卡洪鼓充足的准备以及宽松的学习氛围,会让幼儿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切身感受学习音乐的快乐,以及表演的喜悦。
大班艺术活动《三只猴子》一、活动目标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毛绒玩具猴、PPT课件、卡洪鼓三、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选自省编教材大班下主题三春天的聚会——艺术领域一、活动目标1、理解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诙谐。
2、通过学习歌曲让幼儿感受节奏并能准确的表现出节奏的变化。
3、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二、活动准备:1、《三只猴子》音乐2、歌曲图谱3、节奏卡若干三、活动重点:使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体会歌曲的诙谐幽默四、活动难点让幼儿感知音乐节奏并能准确表现出节奏变化五、活动过程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1)播放音乐《三只猴子》,初步熟悉旋律和歌词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刚才都听到了什么。
这首歌是唱的谁,有几只猴子,他们发生了什么,后来怎么了。
(2)结合图谱,引导幼儿说出歌曲前三段内容。
教师进行提问:三只猴子在干什么?后来怎么了?妈妈怎么了?叫他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幼儿每说出一句歌词,教师就出示一张图谱并唱出这部分歌词,直到播放的前三段歌词全部用图谱表现出来。
2.节奏游戏,感知歌曲谈话:三只猴子跳的头上都起包,为什么呢?它们为什么在床上跳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出蹦蹦床,激发孩子蹦跳的兴趣,引导幼儿如果我们跟着歌曲有节奏的跳,就可能会比较安全,头上就不会起包。
(1)播放音乐,幼儿站在原地,跟着节奏试跳。
(2)第一次是按幼儿自己节奏随意跳,教师出示节奏卡,X X X X,要求幼儿按每一句跳四下的节奏来跳。
(3)幼儿三人一组,扮演三只猴子手拉手跟音乐按节奏跳。
一组一起跳。
(5)合作练习。
一句歌词有四拍,三只猴子每只跳一拍,还多出一拍怎么办?老师让孩子自己商量说出最后一拍怎么跳,得出结论最后一拍三只一起跳。
(6)创编节奏。
幼儿三人一组,自己编一个节奏,跟着音乐跳,教师每组进行指导。
跟音乐练习两遍,教师把幼儿创编的节奏展示到黑板上进行练习,教师清唱帮孩子伴奏。
(7)玩到现在小朋友也累了,能想得起来今天这首歌是怎么唱的吗?播放音乐一起唱一遍歌曲。
3.感受歌曲第四段氛围,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谈话:猴子们摔得头上都起包了,让幼儿猜一猜猴子们去哪了呢?放第四段音乐。
大班艺术领域《三只猴子》教学设计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哎呦,哎呦”痛死我了,(老师出示图片2)小猴子头上起了一个大大的包,小朋友们肯定疑惑小猴子怎么啦!那让我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一听发生了什么吧?二、欣赏音乐,理解歌词。
播放音乐《三只猴子》,结合图谱,熟悉旋律和歌词内容。
第一段:师:小朋友这首歌唱的谁?(3只猴子和猴子妈妈)师:小猴子头上怎么起包的(床上跳),出示图片1,师唱: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幼儿回答,指着图片2),师唱:有一只猴子在床上起了一个包,师:然后第三句呢?(幼儿回答),出示图片3 师唱:妈妈急的大声叫最后第四句唱的什么?(幼儿回答)出示图片2 师唱:赶快下来别再跳。
第二段呢?(幼儿2只猴子),师唱完整,(1234句)第三段呢?(幼儿1只猴子),师唱完整(1234句)师总结:我们观察下这首歌,原来每段都有四句话,后三句是一样的三、节奏练习,感知歌曲小猴子口吻:小朋友们好厉害哦,这么快就知道,我是在床上跳起包啦。
知道我为什么在床上跳呢?(好玩、刺激、床软软的)。
下朋友还可以去哪里跳?(蹦蹦床)小朋友们都喜欢蹦蹦床呀?今天只要接受我的节奏挑战成功,就带你们去玩好不好?记住如果不按节奏的话,头上会起包哦。
(1)热身环节:小朋友们既然让我们参加挑战,挑战前咱们先热热身,跟着音乐一起试一试节奏,全体起立,要像小猴子一样按节奏跳一跳。
(2)第一关:出示节奏卡:X X X X,规则:记住一句话跳4下。
①幼儿1试试。
幼儿2试试,老师清唱前2句试试。
②大家站起来,一起跟着音乐跳跳试试。
(放音乐)师:“太了不起了”顺利通关,下面我得加大难度啦!(3)第二关:X X XX X,①XX节奏分析练习师:哪里不一样?第三个不一样?怎么跳?哦对,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宝贝,是的跳2下还有哪里不一样,让幼儿发现XX节奏下面的横线,是快一点跳。
谁来试试,怎么跳,他跳的对吗?不对,那你来试试,(对啦,跳2下,而且要快一点)②拍手X X XX X节奏合成练习师:把这四个节奏连起来,一起跟音乐拍手练习。
1.导入,音乐《一起去郊游》入场。
2.小朋友,今天天气真舒服,太适合出去玩了,你们看,我们来到了谁的家门口,原来是小猴子的家,让我们一起喊小猴子去郊游吧,咦,是什么声音?《播放音频》我听到是谁再喊赶快下来别再跳,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到小猴子家里去看一下《观看ppt,听完整音乐》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谁?(几只猴子?在干嘛?妈妈喊得什么?)
3.教师根据孩子回答出示示意图,并唱出来。
三只猴子
两只猴子摔跤图片妈妈不准跳
一只猴子
4.小猴子为什么要在床上跳呢?在床上跳的时候很开心,(教师唱第一句开心情绪),可是因为小猴子们胡乱跳,摔到地上头上起了大包,这时候他又会是什么心情呢?(教师用难过情绪唱第二句)其实看到猴子摔倒最着急的是谁?猴妈妈,用焦急的情绪示范最后两句。
5.那小朋友们想想怎样跳才能避免头上摔了一个包呢?有节奏的跳就不会起包。
那我们跳一跳试一下。
Ppt图谱节奏型第一种。
这样有节奏的跳果然不容易起包了,那除了这样跳,我们还可以怎样跳呢?(出示ppt第二种节奏型)现在我们三个小朋友一组,就像三只小猴子一样,一起跟着节奏型跳一跳。
在床上跳虽然很好玩,可是好累啊,我们坐下休息一下,小脑袋可还不能休息,我们来想一下还可以有什么样的节奏?(根据幼儿回答,张贴图谱图片)那在床上除了可以跳
来跳去,我们还可以做哪些好玩的游戏呢?我们可以一起来拍拍手,一起看着节奏,唱着歌,拍起小手来。
想想还有没有不一样的节奏,这次我们来玩什么游戏?有小朋友提议来跺脚,一起动起小脚吧。
6.三只猴子里面的一只猴子摔了一个包,其他两只猴子有没有吸取经验没有摔倒呢?到底有没有,我们一起唱出来。
看着示意图谱,完整唱出来。
7.小结:小猴子要是向我们刚才那样跳的话,头上就一定不会摔包了,因为我们是按节奏跳,会比小猴子跳的更安全。
小猴子们都摔倒了,他们还能不能和我们一起去郊游了?他们现在在哪里呢?
8.听结尾音乐。
看ppt。
如果你们见了躺在医院的小猴子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我相信小猴子听了你们的话,再也不会在床上乱蹦乱跳了,在床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跳跳床的游戏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去,也可以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节奏的和小伙伴们边唱边跳,这样一定会比小猴跳的安全,安全了我们才会更开心。
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们了,要学会保护自己。
好了,有爱心的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医院看望小猴子们。
活动初,幼儿兴趣高涨,看到动画小猴子在床上跳,想起了自己的经历。
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教师的逐层问题引导,慢慢通过图谱,动画学会了本节课重难点,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其中有个别幼儿掌握不牢固,教师通过多种游戏进行巩固,使幼儿不失去兴趣。
当孩子全部掌握节奏时,幼儿开始自发进行创编动作,教师趁机组织幼儿进行
律动练习,通过多次多形式练习,每位幼儿都熟悉掌握了音乐。
最后教师进行了安全意识培养,幼儿回答积极。
《三只猴子》教材分析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意境,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
如何把一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发芽成长是我最大的原望,我觉得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売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我认为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我设计了这节幽默诙谐的音乐课《三只猴子》。
本节课充分依据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为设计依据,以游戏贯穿整节活动,设置情感目标为: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知识目标为: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能力目标为: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其中难点为掌握儿歌里的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重点为学唱儿歌。
本节课的实施策略为:歌曲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只猴子调皮可爱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他们能从歌曲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很容量引起情感共鸣。
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顽皮的小猴子为音乐素材,让孩子们根据图谱有节奏地模仿小猴子跳的过
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体会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和逐步学唱歌曲。
同时教育孩子养成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本次音乐游戏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学重准点突出,体现了《指南》要求,用游戏形式学唱歌曲,让孩子们更好的体会歌曲带来的快乐和幽默,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了歌曲时也很好的表达了安全教育的意义;活动气氛活跃,幼ル积极性较高,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当然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本次活动的开展中我以玩节奏贯穿活动始终,孩子们虽然玩的很开心,但我发现这个节奏跟歌词旋律还能怎样变化,怎样寻找更有助于幼儿学唱歌曲的媒介是我以后在歌唱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幼儿节奏感太差;二是幼儿思维欠活跃,常規表现有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