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内分泌[专业类别]
- 格式:ppt
- 大小:3.59 MB
- 文档页数:8
生理学内分泌课件标题:生理学内分泌课件一、引言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们理解内分泌系统在人体生理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将从定义、关键术语、内分泌腺体、激素调控以及内分泌系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内分泌系统定义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一个重要的调节系统,它通过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激素,来调节人体内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生理活动。
内分泌腺体如甲状腺、肾上腺、胰腺等是分泌激素的器官,它们产生的激素通过血液传输到全身各处,影响人体的生长、代谢、生殖等许多生理过程。
三、内分泌腺体及其功能1、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主要调节新陈代谢和心脏功能,对生长和发育有重要影响。
2、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分泌多种激素,参与糖代谢、盐平衡和水代谢等;髓质则产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参与应激反应。
3、胰腺:产生胰岛素和其他消化酶,参与血糖调节。
四、激素调控激素的分泌受到严格的调控,以适应身体在不同情况下的需要。
这种调控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1、负反馈机制:当激素水平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和腺体减少激素分泌,反之则增加分泌。
2、阶梯式分泌:在应对急性应激时,腺体会迅速大量分泌激素,以应对危机,但随着应激的缓解,激素分泌会逐渐恢复正常。
3、时间节律分泌:激素的分泌与生物钟有关,呈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
五、内分泌系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异常会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导致甲亢,患者会出现心跳过速、失眠、嗜睡等症状;而甲状腺激素过少则会导致甲减,出现心跳过缓、冷漠、健忘等症状。
肾上腺的功能异常也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如库欣综合征和Addison病等。
六、总结本课件详细介绍了内分泌系统的基本概念、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以及内分泌系统异常对人体的影响。
学生们应充分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以便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
七、参考文献[1] Barlow, D. R., & Berger, H. (2012). Endocrinology: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inciples. New York: Springer. [2] Cherrington, A. D., & Shih, A. Y.(2014). Fundamentals of endocrinology.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一、本章要求掌握: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组织结构及所分泌的激素。
熟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位置与形态。
二、复习要点(一)内分泌系统概述1. 内分泌系统包括:①体内独立的内分泌腺;②位于其他器官内的内分泌结构;③散在分布于其他组织或器官内的内分泌细胞。
2.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①腺细胞通常排列成索状、团块状或囊状;②不具备排送分泌物的导管;③含丰富的毛细血管。
3. 内分泌细胞分类: 按其分泌物的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①分泌含氮激素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蛋白质、肽及胺类等)②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二)内分泌器官1. 甲状腺(1)位置及外形甲状腺呈“H”形,分左、右两个侧叶和中间的峡。
(2)组织结构及分泌激素1)滤泡滤泡大小不等,呈圆形或卵圆形,滤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称滤泡上皮细胞,可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①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②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对幼儿的骨骼发育和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影响显著。
2)滤泡旁细胞功能:分泌降钙素,能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使钙盐沉着于骨质内,并抑制胃肠道和肾小管吸收Ca2+,使血钙下降。
2.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呈扁椭圆形,位于甲状腺两侧叶的后面,分上、下两对。
其腺细胞分为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两种。
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素。
3. 肾上腺(1)位置及外形左右各一,位于腹膜后间隙,两肾的上方,与肾共同包在肾筋膜内。
(2)组织结构及分泌激素1)皮质球状带位于被膜下方,较薄,细胞排列成团块状。
功能: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等。
束状带位于球状带深部,最厚。
腺细胞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细胞索,索间为少量结缔组织和窦状毛细血管。
功能:产生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皮质酮等。
网状带靠近髓质。
细胞索相互吻合成网,网孔中有少量结缔组织和窦状毛细血管。
细胞较小,核小着色深。
胞质中含少量脂滴和较多脂褐素。
期考解剖学第九章内分泌系统习题、课本习题1. 属于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颈前部,可随吞咽而上、下移动的内分泌腺 [单选题] *A 下丘脑B 垂体C 甲状腺(正确答案)D 肾上腺2. 甲状腺峡位于 [单选题] *A 喉咽的前方B 第2~4颈椎前方C 舌骨的前方D 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正确答案)3. 关于垂体,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位于背侧丘脑的内上后方B 左侧呈半月形C 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正确答案)D 右侧呈三角形4. 可随吞咽运动而上、下移动 [单选题] *A 甲状腺(正确答案)B 肾上腺C 垂体D 胸腺E 松果体5. 位于颅中窝 [单选题] *A 甲状腺B 肾上腺C 垂体(正确答案)D 胸腺E 松果体6. 儿童时较发达,一般七岁后逐渐萎缩 [单选题] *A 甲状腺B 肾上腺C 垂体D 胸腺E 松果体(正确答案)7.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激素是 [单选题] *A 甲状腺素(正确答案)B 甲状旁腺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降钙素8. 分泌降钙素的结构是 [单选题] *A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B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正确答案)C 甲状旁腺主细胞D 肾上腺髓质细胞9. 下列关于肾上腺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其实质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正确答案)B 球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C 束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D 髓质细胞可分泌雄激素10. 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结构 [单选题] *A 下丘脑B 腺垂体C 肾上腺皮质D 肾上腺髓质(正确答案)11. 腺垂体嗜酸性细胞分泌的激素是 [单选题] *A 血管升压素B 生长激素(正确答案)C 降钙素D 缩宫素12.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不包含: [单选题] *A促甲状腺激素B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 生长激素D 血管升压素(正确答案)13. 由神经垂体贮存并释放的两种激素是 [单选题] *A 催乳素和生长素B 生长素和缩宫素C 缩宫素和血管升压素(正确答案)D 血管升压素和肾上腺素14. 能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单选题] *A 肾上腺皮质B 肾上腺髓质(正确答案)C 甲状腺D 腺垂体E 神经垂体15. 能分泌促性腺素和促甲状腺素 [单选题] *A 肾上腺皮质B 肾上腺髓质C 甲状腺D 腺垂体(正确答案)E 神经垂体16. 能贮存并释放由下丘脑分泌的激素 [单选题] *A 肾上腺皮质B 肾上腺髓质C 甲状腺D 腺垂体E 神经垂体(正确答案)17. 腺垂体分泌 [单选题] *A 甲状腺素B 生长激素(正确答案)C 肾上腺素D 甲状旁腺素E 血管升压素18. 肾上腺分泌 [单选题] *A 甲状腺素B 生长激素C 肾上腺素(正确答案)D 甲状旁腺素E 血管升压素19. 甲状腺分泌 [单选题] *A 甲状腺素(正确答案)B 生长激素C 肾上腺素D 甲状旁腺素E 血管升压素20. 甲状腺可随吞咽运动而上、下移动。
内分泌的概念内分泌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生理系统,它由各种化学物质(激素)和组织(内分泌腺)组成,它们协同工作以维持身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平衡。
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协调身体的生长、代谢、性发育、精神状态和妊娠等生理过程。
在这个回答中,我将详细介绍内分泌的概念及其在身体内的作用。
内分泌系统由多个内分泌腺组成,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
这些内分泌腺分泌多种激素,这些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影响和调节细胞的活动。
内分泌腺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通过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神经激素的分泌来控制内分泌的释放。
激素是内分泌系统中的主要化学信使。
它们分为两种类型:极性激素和非极性激素。
极性激素主要是蛋白质和肽类,它们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而是通过膜上的受体来传递信号。
非极性激素主要是类固醇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它们可以直接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
内分泌系统中的激素通过负反馈和正反馈机制来调节它们的分泌。
负反馈是指当血液中某种激素的浓度升高时,它会抑制该激素的分泌。
反之,当激素浓度降低时,它会刺激该激素的分泌。
这一机制确保了激素在合适的范围内保持稳定。
正反馈则是指当某种激素的浓度升高时,它会进一步刺激该激素的分泌,从而形成一个正向的增加循环。
内分泌在身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调节生长和发育。
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等在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内分泌参与调节代谢。
胰岛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调控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过程。
内分泌还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激素如胸腺素和干扰素等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中起关键作用。
内分泌系统还与生殖系统密切相关。
性激素如雌激素和睾酮等在性发育、性成熟和生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调节着卵巢和睾丸的功能,以及一系列与性别特征和生育能力相关的生理过程。
此外,内分泌还参与调节精神状态和行为。
第九章内分泌系统机能认知与应用一、名词解释1.激素2.靶细胞3。
第一信使4. 第二信使5.神经激素6。
远距分泌7.允许作用8.下丘脑调节肽9. 应激10.旁分泌二、填空1.内分泌腺所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凡能被激素作用的细胞称为。
2. 激素可按其化学结构分为和两大类.3.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按其化学性质均属于类.受的调节,也受的反馈性调节。
4. 人幼年时期缺乏生长素将患;成年后生长素过多则出现。
5. 生长素的释放和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和的双重调节6。
甲状旁腺分泌,使血钙,血磷;甲状腺C细胞分泌,使血钙 . 7。
甲状腺激素主要影响和的生长和发育.8. 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是合成与储存和的场所.9. 应急反应主要是由系统引起的,而应激反应则主要是由系统引起的。
10. 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主要是调节,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其它作用可使血中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 ,并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11。
应激状态下,机体 (轴)系统和系统功能均加强,以增加机体对的耐受力。
三、选择题[A型题]11 激素的半衰期可用来表示激素的A 作用起效速度B 作用持续时间C 更新速度D 释放速度E 与受体结合速度2 体内大多数由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转送到靶组织的方式是A 远距分泌B 腔分泌C 旁分泌D 自分泌E 神经分泌3 第二信使cAMP的作用是激活A DNA酶B 磷酸化酶C 蛋白激酶D 腺苷酸环化酶E 磷酸二酯酶4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含氮激素A 1,25—二羟维生素D3B 雌二醇C 睾酮D 醛固酮E 促甲状腺激素5 神经激素是指A 存在于神经系统的激素B 作用于神经细胞的激素C 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D 使神经系统兴奋的激素E 调节内分泌腺功能的激素6 激素作用一般特性的共同点是A 由内分泌细胞粗面内质网合成B 以cAMP为第二信使C 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D 对靶细胞有严格特异性E 有高效能的生物放大作用7 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的第一步是与靶细胞的A 胞膜受体结合B 胞浆受体结合C 核受体结合D 兴奋型G—蛋白结合E 抑制型G—蛋白结合8 下列哪种激素不是由腺垂体合成、分泌的A 促甲状腺激素B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 生长素D 催产素E 黄体生成素9 下列哪种调节肽不是由下丘脑促垂体区的神经细胞合成的A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B 生长素释放激素C 催乳素释放因子D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E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10 生长素分泌有日周期,血中浓度最高的时间是在A 清晨B 中午D 慢波睡眠E 异相睡眠11 刺激生长素分泌最强的代谢因素是A 低蛋白B 低血糖C 低血脂D 低血钾E 低血钠12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长素的直接作用A 诱导肝产生生长介素B 促进脂肪分解C 促进软骨生长D 增强脂肪酸氧化E 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13 血液中生物活性最强的甲状腺激素是A 碘化酪氨酸B 一碘酪氨酸C 二碘酪氨酸D 三碘甲腺原氨酸E 四碘甲腺原氨酸14 对脑和长骨的发育最为重要的激素是A 生长素B 性激素C 甲状腺激素D 促甲状腺激素E 1,25—二羟维生素D315 甲状腺的含碘量占全身含碘量的A 10%C 50%D 70%E 90%16 在甲状腺激素合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酶是A 过氧化酶B 脱碘酶C 磷酸化酶D 蛋白水解酶E 氨基化酶17 血液中哪一项物质的浓度最能反映甲状腺功能的高低A 结合型甲状腺激素B 游离型甲状腺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E 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18 下丘脑-腺垂体调节甲状腺功能的主要激素是A 生长素B 促黑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D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E 刺激甲状腺免疫球蛋白19 调节血钙浓度最主要的激素是A 生长素B 降钙素C 甲状腺激素D 甲状旁腺激素E 肾上腺皮质激素20 血液中降钙素主要由哪种细胞产生A 胰岛A细胞B 胰岛B细胞C 甲状腺C细胞D 甲状旁腺细胞E 小肠上部K细胞21 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原料是A 葡萄糖B 蛋白质C 脂肪酸D 胆固醇E 卵磷脂22 关于糖皮质激素对代谢的影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分解B 促进肾保钠、排钾、排水C 促进糖异生D 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E 促进全身各部位的脂肪分解23 关于肾上腺髓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B 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C 神经递质作用于嗜铬细胞上的N型受体D 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E 在应急反应时激素释放增加24 刺激胰岛素分泌最主要的因素是A 胃泌素释放B 迷走神经兴奋C 血糖浓度升高D 血氨基酸浓度升高E 胰高血糖素释放25 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前列腺素是一种A 循环激素B 组织激素C 雄性激素D 神经激素E 自分泌激素[A2型题]26 糖皮质激素本身没有缩血管效应,但能加强去甲上肾腺素的缩血管作用,这称为A 协同作用B 致敏作用C 增强作用D允许作用E 辅助作用27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的患者,排除水分的能力大为减弱,可出现”水中毒”,补充下列哪种激素可缓解症状A 胰岛素B 糖皮质激素C 醛固酮D 肾上腺素E 胰高血糖素28 由肠吸收的碘以I-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I—从血液进入甲状腺上皮细胞内的转运方式是A 单纯扩散B 载体介导易化扩散C 通道介导易化扩散D 主动转运E 胞吞29 在缺乏促甲状腺激素的情况下,甲状腺本身可适应碘的供应变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