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体内分泌与生殖 第一节概述 PPT
- 格式:pdf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4
第九章人体内分泌与生殖第一节:概述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
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松果体和胸腺(图);还有广泛散在于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如消化道粘膜、心、肾、肺、皮肤、胎盘等部位均存在各种各样的内分泌细胞;此外,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特别是下丘脑存在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
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远距分泌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组织而发挥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
自分泌如果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生反馈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自分泌。
神经分泌下丘脑有许多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合成和释放激素,故称神经内分泌细胞,它们产生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
神经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降流动运送至末梢而释放,这种方式称为神经分泌。
一、激素的分类虽然激素种类繁多,来源复杂,但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两大类(请参阅参考书表)1、含氮激素含氮激素都含有氮元素,通常都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或蛋白质、多肽、1.1 肽类和蛋白质激素有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腺垂体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以及胃肠激素等。
1.2 胺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2、类固醇(甾体)激素类固醇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雄激素等。
另外,胆固醇的衍生物—1,25-二羟维生素D3也被作为激素看待。
此外,前列腺素广泛存在于许多组织之中,由花生四烯酸转化而成,主要在组织局部释放,可对局部功能活动进行调节,因此可将前列腺素看作一组局部激素。
第九章
人体内分泌与生殖
第一节人体内分泌概述第二节几种激素及其功能第三节生殖概述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两大调节系统,两者在功能上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机体各器官的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内分泌腺指分泌物进入血液或直接扩散作用于靶细胞的一类腺体。
现在发现,机体许多器官、组织都存在集中的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
机体的内分泌腺包括:下丘脑、脑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
腺、胰岛、肾上腺和性腺等。
一、有关概念
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经血液或组织液运至靶细胞,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远距分泌:经血液运输至靶组织发挥作用。
旁分泌:由组织液扩散作用于临近细胞。
自分泌:激素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自身。
靶:激素作用部位:靶细胞、靶组织、靶器官、。
1、含氮激素
1.1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如:生长素、胰岛素、催乳素、催产素等等
1.2胺类激素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
由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分泌的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
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
(胆固醇衍生物-1,25-二
羟维生素D
3)。
二、激素的分类
2、类固醇(甾体)激素
1、信息传递作用
只是作为信使传递信息,不参与其它
生理过程,称为“第一信使”。
3、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与受体结合后,促发一系列酶促放
大作用。
2、相对特异性
关键取决于靶细胞的特异受体。
三、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4.1协同作用生长素→[血糖↑]←糖皮质激素
4.2颉颃作用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4.3允许作用某激素为另外激素发挥作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的现象。
4.4竞争作用化学结构类似的激素能竞争同一受体的结合位点。
5、激素受体的上调和下调
指激素可以使激素受体的数量及受体的亲和力上升(上调)或下降(下调)的现象。
如:长期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所致的疗效下降,是因β受体的下调所致。
糖皮质激素能使血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数量增加,与NE的亲和力增强,属于上调现象。
6、激素分泌的周期性
激素的分泌具有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是由生物钟决定的。
有日节律、月节律、季节律、年节律。
如:月经周期激素分泌的月节律、ACTH分泌的日节律等。
ACTH分泌的日节律
四、激素作用的机制
1、含氮激素作用的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1.1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cAMP第二信使模式
激素(第一信使)
兴奋性G蛋白(G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ATP cAMP(第二信使)细胞内生物效应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
激活G蛋白(α与β、γ亚单位分离)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
1.2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IP 3 /DG第二信使模式激素(
第一信使)
结合G 蛋白偶联受体
兴奋性G 蛋白(GS)
激活磷脂酶C (PLC)
PIP 2(第二信使)IP 3 和DG
激活蛋白激酶C
内质网释放Ca 2+激活G 蛋白
细胞内生物效应
1.3
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转导配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
受体磷酸化
MAPK
信号通路
磷酸化酶活性
磷脂酶C
信号通路
其它信号通路
2、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激素进入细胞膜
与胞浆受体结合→H-R复合物
H-R复合物进入核内
H-R复合物与核内因子结合
此复合物结合在染色质
的非蛋白质的特异位点上
调控DNA转录过程
细胞内生物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