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学案:专题七 变异与进化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4
五遗传变异和进化一遗传的分子基础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有毒性●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无毒性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
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1、实验过程: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2、实验过程(看书)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即:DNA是遗传物质)四、1956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的结构特点和DNA的复制:一、DNA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的结构: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T;G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4、DNA的特性:①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排列种数:4n(n为碱基对对数..)②特异性:每个特定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特定的。
5、DNA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6、与DNA有关的计算:在双链DNA分子中:①A=T、G=C②任意两个非互补的碱基之和相等;且等于全部碱基和的一半例:A+G = A+C = T+G = T+C = 1/2全部碱基二、DNA的复制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Ⅰ前的间期3、场所:主要在细胞核4、过程:(看书)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子、母链盘绕形成子代DNA分子5、特点: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条件:①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③能量:ATP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8、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其实例。
3. 掌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遗传、变异的概念及类型,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生物进化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抽象的概念。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变异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遗传与变异: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
3.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生物进化:讲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等。
2. 介绍我国生物进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如澄江生物群、大熊猫演化等。
3. 分析生物进化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如杂交育种、疫苗研发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生物进化辩论赛:正反双方就生物进化是否有利于物种生存展开辩论。
八、教学评估:1. 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014年高考生物(第02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专题07 变异与进化(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4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0、p、q五个基因。
如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2.(2014届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A.都能产生新的基因B.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C.产生的变异对生物均有利D.在显微镜下均可看到变异状况3.(2014届广东中山华侨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
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4.(2014届河南洛阳高三12月统一考试)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
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
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两种表现型。
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缺失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2014届河南洛阳高三12月统一考试)下列可遗传变异一定不引起染色体上DNA碱基对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的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6.(2014届河南洛阳高三12月统一考试)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第七单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学案27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考纲要求因(Ⅱ>。
!错误一、基因突变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判一判能否用显微镜检测出21三体综合征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请说明原因。
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增添或_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的改变。
GhCi8R5mS23.原因错误!GhCi8R5mS24.发生时间:______时。
5.特点:(1>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随机性和________:发生于个体发育的________,且可能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________: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4>____________: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有利。
6.意义:基因突变是________产生的途径,是________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的原始材料。
GhCi8R5mS2二、基因重组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________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________。
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也自由组合。
(2>交叉互换型: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随着________________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GhCi8R5mS2 3.意义:(1>形成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原因之一。
(2>是________的来源之一,对____________也具有重要意义。
GhCi8R5mS2想一想“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兄弟姐妹间变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名师点拨①基因重组的范围——有性生殖生物。
但不能说“一定”是有性生殖生物,因为还包括“外源基因导入”这种情况。
②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能产生新基因型,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两者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第1课时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课标要求 1.概述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会引发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
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考点一基因突变1.变异类型的概述2.基因突变(1)实例分析:镰状细胞贫血①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碱基对由T A 替换成A T。
②用光学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________(填“能”或“不能”)。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3)时间:可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但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过程中,如:真核生物——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诱发基因突变的外来因素(连线)(5)突变特点①________: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②随机性:时间上——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________________;部位上——可以发生在细胞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以及同一个DNA 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
【2014考纲解读】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分布在基因突变的特点、应用;染色体变异类型及农作物育种等知识点上。
2.从考查角度上看,结合细胞分裂、DNA复制、遗传的基本规律,综合考查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对性状的影响;借助科学研究热点材料或结合减数分裂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判断等相关知识;以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区别及其在生物育种上的应用为载体进行命题或结合实验探究进行考查。
【重点知识梳理】一、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判断1.生物变异的类型2.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项目基因突变[来源学科网ZXXK]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适用范围[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生物[来源学科网]种类[来源:][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来源学。
科。
网Z。
X。
X。
K]所有生物自然状态下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真核生物[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来源:Z#xx#]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交叉互换、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原因DNA复制(有丝分裂间减/数分裂时非同源内外因素影响使染色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过程出现差错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体结构出现异常,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开出现异常实质产生新的基因(改变基因的质,不改变基因的量)产生新的基因型(不改变基因的质,一般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转基因技术会改变基因的量)基因数目或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不改变基因的质)关系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基因重组提供原始材料。
三种可遗传变异都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1)(2)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突变间接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功能改变,影响生物性状。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隐形突变等情况也可能不改变生物的性状。
5、染色体变异(1)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可以通过观察减数分裂的联会时期染色体的形态进行判断(2)其中相互易位与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要注意区分,易位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发生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
2014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第01期)选择题百题精练专题07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含解析)1.人血红蛋白分别由两条α、β链构成。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β链第6位的谷氨酸替换为缬氨酸,导致血红蛋白聚集为纤维状,使红细胞形状改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血红蛋白至少有4个氨基和4个羧基B.该病是基因控制的蛋白质结构异常造成的C.患者体内编码β链的基因碱基数量改变D.氨基酸序列改变影响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转变成7一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
育种专家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小麦种子,可以()A.使小麦的优良性状得以稳定遗传B.导致DNA分子无法形成双螺旋结构C.获得G—C转换成A—T的新DNA序列D.获得嘌呤含量高于嘧啶含量的细胞核DNA3.下图表示受精卵中某个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发生改变的过程。
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发生变异的时间应该在间期复制时C.发生变异的DNA单链经转录后,对应的“密码子”也将随之改变D.该DNA片段在复制多次后,产生的所有子细胞遗传信息都发生了改变4.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D.上述突变基因一定会通过减数分裂传递给子代个体5.下列甲、乙分裂过程中产生配子时发生的变异分别属于:()A.均为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C.均为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 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6.在减数分裂中每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换。
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
下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细胞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其中D和d,E和e,F和f 表示某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
2014年高考生物(第04期)名校试题解析分项汇编专题07 变异与进化(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4届湖南长沙重点中学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卷)某雄性果蝇表现型正常,但其细胞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甲图所示。
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联会如图乙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变异为交叉互换B.观察异常染色体形态应选择普通体细胞C.若不考虑其它染色体,理论上该果蝇能产生6种精子D.该雄性果蝇与正常雌果蝇交配不能生育染色体正常的后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甲所示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观察异常染色2.(2014届湖南长沙重点中学高三第六次月考生物卷)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现代进化理论的核心是拉马克的自然选择学说B.超级细菌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人工饲养的斑马与驴交配产下“斑驴兽”,说明斑马和驴不存在生殖隔离D.漫长的共同进化使地球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3.(2014届山东潍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用二倍体早熟易感病茄子(aatt)和四倍体晚熟抗病茄子(AAAATTTT)为材料,培育纯合的二倍体早熟抗病茄子。
以下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取四倍体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可获得二倍体植株AATTB.基因型aatt与基因型AATT植株杂交,可以从F2中直接选出符合要求的植株C.取B选项F1植株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种植C选项得到的植株,成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选出符合要求的植株4.(2014届山东潍坊高三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在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
第3讲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内容标准] 1.阐明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阐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及意义。
3.描述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4.举例说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5.说明自然选择导致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6.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7.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网络构建·理主干][教材细节·全扫描]1.镰状细胞贫血症能够遗传,突变后的DNA分子复制,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带有突变基因的生殖细胞,并将突变基因传递给下一代。
(必修2 P81思考与讨论2) 2.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必修2 P81正文)3.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相反,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必修2 P82正文)4. 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
(必修2 P83正文) 5.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必修2 P83小字) 6.对生物体来说,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体有害。
但有些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利或中性的。
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使生物有可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必修2 P83正文)7.基因组编辑的CRISPR/Cas9系统包括:作向导的与被编辑的DNA序列结合的短链RNA 和切断DNA双链的核酸酶Cas9 。
六、变异与进化1.基因突变(1)形式: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2)结果:基因结构改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
(3)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等。
(4)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重组(1)类型①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②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交换。
③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2)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3)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不同点: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
3.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①类型:缺失、增加、倒位、易位。
②结果: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发生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①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3)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
4.几倍体的判别(1)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来,则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方法:①细胞内相同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有几条,就有几个染色体组;②在基因型中同一种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体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的生物为四倍体,而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则是二倍体。
(2)如果生物体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花药)直接发育而来,则不管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育种方法育种原理育种特点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将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上,育种年限较长诱变育种基因突变提高变异频率,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工作量大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育种时间短多倍体育种器官大,营养价值高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但要注意生态安全问题(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4.3《变异、育种与进化》(新课标)【考纲点击】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7、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8、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核心要点突破】一、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典例1】(2010·福建理综·T5)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 )A.①处插入碱基对G-CB.②处碱基对A-T 替换为G-CC.③处缺失碱基对A-TD.④处碱基对G-C 替换为A-T【解析】选B 。
据题知赖氨酸的密码子有AAA 和AAG 两种,结合题中所给的赖氨酸对应的WNK4基因序列,可以确定该题中的赖氨酸的密码子是AAG ,所以当②处碱基对A-T 替换为G-C ,则相应的密码子由AAG 被替换成谷氨酸的密码子CAG 。
二、几种育种方式的比较甘氨酸:GGG赖氨酸:AAA AAG 谷氨酰胺:CAG CAA 谷氨酸:GAA GAG 丝氨酸:AGC 丙氨酸:GCA 天冬氨酸:AAU【典例2】(2010·江苏高考·T6)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蛛,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解析】选B。
A项,基因突变往往只改变一个基因,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属于隐性突变,一般不改变表现型,由此判断A项错误;B项,连续自交属于杂交育种中的核心过程,其目的是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纯合体),由此判断B项正确;C项,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只能观察到染色体,不能观察到基因,由此判断C项错误;D项,该过程属于单倍体育种,花粉离体培养后获得的是单倍体,再经秋水仙素(低温)处理才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由此判断D项错误。
专题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一、考点解读点拨1.考点分析:(1)生物的性状的概念及相对性状。
(2)辨析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
(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人的性别遗传。
(6)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7)能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8)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及变异原因。
(9)动、植物的进化历程及进化趋势。
(10)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2.复习点拨(1) 复习重点①辨析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②辨析相对性状。
③能用遗传图解说出亲代与后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
④描述米勒的探究实验。
⑤概述自然选择学说。
(2)考点呈现形式①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各知识点,例如某种生物的的变异现象、原因、类型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②以图示考察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或判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部位。
③以图示考查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④依据图示由亲代的基因组成推断子代的基因组成及性状或依据图示由子代的基因组成推断亲代的基因组成及性状。
⑤以图示考查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及自然选择学说。
(3)与其他专题及高中内容联系本专题和《生物和细胞》《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联系密切。
本专题在高中内容中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知识结构三、经典例题解析例1. 如图为某家族白化病遗传图谱,白化病是隐性性状.若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根据图谱得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亲代中父亲的基因组成为AaB.子代中儿子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C.女儿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50%D.从基因组成看,母亲产生两种生殖细胞例2. 根据下列性别遗传图解分析:(1)A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是,D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是,A、B、C细胞都属于细胞.(2)乙的性别是.按此图分析,生男生女的概率各占.(3)一对刚结婚的夫妇,他们想生一个男孩,去了南岳衡山的送子庙求子,那么他们生男孩的概率应该是.如果他们第一胎生的是男孩,第二胎生女孩的概率是.(4)如果控制人类色盲的基因存在于Y染色体上,这对夫妇中丈夫是色盲,难么他们的小孩中患色盲的概率是.所生的(男孩或者女孩)都不会得色盲,所生的(男孩或者女孩)都会得色盲.四、分类题组训练(一)高频考点聚焦1、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是()A. B.C. D.2、下列选项中,可以表示正常女性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的是()A.22条常染色体+X B.22对常染色体+XXC.22条常染色体+Y D.22对常染色体+Y3、成年男性的精子中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数目分别为()A.23对;1对 B.22对;1对C.22条;1条 D.23条;1条4、下列各组中,染色体数目相同的是()A.精子和受精卵 B.卵细胞和体细胞C.体细胞和受精卵 D.体细胞和精子5、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卵细胞中,由这样的鱼卵发育成的鲤鱼生长速度明显地加快了,以上事实说明()A.细胞中的基因具有显、隐性之分B.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C.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D.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6、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的黄粒与圆粒B.棉纤维的细与长C.羊的长毛与狗的短毛D.鼠的黑毛与灰毛7、下列生物变异中,可以遗传给后代的是()A.水稻因光照不足引起的减产B.奶牛因饲养条件好所表现的高产奶量C.同卵双生双胞胎兄弟,生活在农村的弟弟皮肤较黑D.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8、白化病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下列关于白化病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父母都患病,子女可能是正常人B.子女患病,父母可能都是正常人C.父母都无病,子女必定是正常人D.子女无病,父母必定都是正常人9、某一对夫妇,先后生育了四胎,全部是女孩,下列有关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A.该妇女所产生的卵细胞,全部是含有两个X染色体的B.该男子所产生的精子中,全部都是含X染色体的C.该夫妇受精作用时,每次都是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出现10、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遗传病一般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B.遗传病不能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C.遗传病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近亲结婚生出的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11、人类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A.禁止近亲结婚B.进行遗传咨询C.提倡适龄生育D.进行产前诊断12、下列属于生物变异现象的是()A.同一种病菌有的有抗药性,有的没有抗药性B.雷鸟羽毛的颜色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C.狼和狗的尾巴形态上有差异D.家蚕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上差别很大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DNA上的一些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B.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C.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D.染色体由DNA和核酸组成14、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A.环境变化的结果 B.生存竞争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15、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A.0 B.12.5% C.25% D.50%16、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或药物()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17、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基因是DNA分子的片段;②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③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表现的;⑤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⑥基因在所有的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18、孟德尔在一次杂交试验中,将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得杂交第一代全部是高茎豌豆,杂交第一代自花受粉,将其种子全部种下,在全部杂交第二代植株中,有90株矮茎豌豆.请你推测,杂交第二代大约有多少株高茎豌豆()A.90株B.180株C.270株D.30株19、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中不正确的是()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B.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C.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D.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20、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三者在自然选择中所起的作用依次是()A.原因、结果、手段B.手段、原因、结果C.手段、结果、原因D.原因、手段、结果21、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遗迹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顺序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22.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经过许多年以后,这片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群落演替过程表明()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的延续B.云杉的结构比桦树更复杂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D.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23.原鸡产蛋很少,但现在的蛋鸡产蛋量很大,原鸡进化成为蛋鸡的正确顺序是()①原鸡产生了可遗传的产蛋多的变异;②产蛋多的变异逐代积累而得到加强;③人们专门饲养和繁殖产蛋多的鸡.A.①②③ B.③②①C.①③② D.③①②24.如图,是植物进化历程的图解,据图回答问题.(1)原始生命形成以后,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成为具有叶绿体的A(2)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B 和C ,但是,B和C的生殖离不开水,后来,一部分C进化成为原始的,包括D 和E ,D和E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了陆地生活.(3)从植物进化的历程来看,植物进化的趋势是:由到,由到,由到。
变异与进化【重要考点】(一)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二)染色体结构变异(三)染色体变异的几个概念的比较(四)变异与育种群体中某特基因型个体的数目占个体总数目的比率【课堂检测】1、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C.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2、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少C.基因突变发生后,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对位基因B.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都能遗传给后代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基因型不一会表达为的表现型D.基因重组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4、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
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 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D.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5、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是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②能形成基因③能形成基因型④一般对个体生存有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下列叙述中最确切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正常血红蛋白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B.用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C.由于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原因,某些家庭兄弟姐妹甚多,但性状不尽相同D.某基因的一条链上有2个(占碱基总数的0.1%)C变成了G,表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且该基因连续复制4次后,突变基因占50%7、(基本能力)生物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