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8
低密度住宅六分法设计布局之我见【摘要】低密度住宅是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上的热门话题,很多的购买者和建房者都关注此类住宅。
随着大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房地产成本的居高不下,低密度住宅产品日益向高端化发展。
此类住宅以高绿化和低容积率抢占市场。
本文就目前低密度住宅的采光、通风等各种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低密度住宅;六分法;设计布局低密度住宅不仅仅是容积率的问题,更多的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让住宅为人服务。
目前很多楼盘都打着低密度住宅来进行销售,很多开发商都模糊了低密度住宅的实际含义,本文首先介绍下低密度住宅的概念。
一、低密度住宅的概念低密度住宅从专业上来说,主要是在容积率的问题,是相对于城区容积率较高的高层建筑来说的。
目前对于多少容积率被称为是低密度住宅目前尚且没有定论。
一般业界内认为,在大型的城市,比如说北京、上海等城市,容积率在1.5以下,限高位18米的建筑,都属于低密度住宅。
业界的权威人士指出,低层住宅和郊区住宅不等同于低密度住宅。
某些地区的住宅通风条件很差,环境也很差,这样的建筑根本就称不上为低密度住宅。
低密度住宅在容积率较低的前提下,还需要做到科学合理,需要考虑环境空间尺度、家庭生活私密性、抗震防火能力及其绿化和美化的要求等等各种因素。
二、低密度住宅的种类及概述目前低密度住宅主要有三种种类,一种是独院式住宅,一种是并联式住宅,另外的一种是联排式住宅。
目前的大体上主要有这三种。
以下对这三种住宅进行大体的简单的概述。
(一)独院式住宅独院式住宅是指一个住宅不与其他的建筑相连,是独立建造的,并且有独立的院子。
一般独院式住宅环境都是比较好,绿化比较好,噪音污染比较少。
在朝向和通风上也比其他形式的住宅都要好很多。
独院式住宅一般在国外使用的较多,尤其是国外的郊区,大部分都是独院式住宅。
在我国,独院式住宅的使用相对来说较少,除非是一些供给特定对象使用的住宅。
开发商在建造房屋时,对于这一类房屋建造的较少,这也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万科标准】万科低密度住宅标准化设计标准(值得收藏)本设计标准主要从人性化及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针对集团所开发的、位于城乡结合部或新区、用地规模在10公顷以上,容积率介于0.8~1.5,按标准化运作的集合住区。
(如:花城、城花系列);结合各地区物业公司对标准化项目的管理经验与客户需求,从物业管理专业角度提出改善性的建议。
本设计标准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交通管理与公建配套;交通管理部份主要围绕着客户所关注的交通安全、出行便利等问题,以人、车安全及步行与车行居民的感受的角度出发,结合物业管理工作的现场管理经验。
从交通安全管理、居民车辆停放及出行的便利、公共(活动)空间环境以及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与规划设计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公建配套部分主要以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盈利性服务设施为主体,从便利性、经营管理与使用推护角度出发。
总结标准化住区客户对商、文、教、卫设施需求特点及对市政设备项目设置的合理配比,减少公建配套项目对居民的影响,以全面发挥以上设施、设备效益,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章: 交通管理安全篇一、交通安全管理;(一)标准化住区与城市界面交通安全环境;1、从住区居民人、车出行安全考虑,应尽量避免在大流量城市干道上开口,如果受周边环境限制,必要的时候应该根据高峰时段周边城市道路的车流量,运用交通工程学的计算方法算出出入口所允许的最大允许流量。
如果这一流量值不能在高峰时段把住区所需要进出的车辆疏散的话,就应该尽量避免在这条道路上开口。
或者增加其他出入口分散车流,但注意的是同时需要增加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成本。
2、为了保证居民生活环境的完整性、私密性,减轻住区公共资源被占用和受破坏程度。
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因公共活动空间社会化对住区居民的影响。
建议对住区交通实行全封闭式管理。
对住区级道路规划时要注意避免吸引外部车辆及行人的进入和穿行,与城市路网相连的住区级道路两端需设岗进行管制。
3、小区主要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接处,应考虑缓冲地带(如:设置辅道),减轻城市道路压力,避免引起交通堵塞。
低密度住宅设计、建造品质管控要点摘要: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居住品质有了更高的期待,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打造了别墅、洋房等低密度住宅以适应市场需要。
低密度住宅户内通常是毛坯交付,建造难度不大;外观造型为了彰显高端通常会采用盖瓦坡屋面、复杂线条、石材幕墙、大露台等设计元素,提升档次。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上述部位是质量管控的难点。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建设经验,对设计建造品质管控要点进行阐述,希望对低密度住宅品质保障和提升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低密度住宅;盖瓦屋面;石材幕墙;品质管控低密度住宅因较好的居住感受得到部分人群的青睐,坡屋面、石材幕墙等较受欢迎,提升了住房档次。
但是很多企业对低密度住宅比较陌生,或者施工经验不成熟,工程容易出现诸多质量问题,影响客户的居住体验,甚至造成严重损失。
下文从低密度住宅设计、建造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设计方面品质管控要点1.1 坡屋面设计要点为保证檐沟有效集水,起到有组织排水的作用,檐沟结构深度应大于40公分,完成面最小深度大于25公分,宽度大于25公分,檐沟外侧应高于檐口瓦10公分,防止坡屋面雨水直接冲至地面。
当坡屋面结构下部有反坎时,应在反坎内预留泄水孔至檐沟。
檐沟内避免出现管道等排水障碍物,否则容易导致积水渗漏;当无法避免时,应增设地漏及落水管,分段排水。
坡屋面尽量避免出现烟道、风井、管道等构筑物;屋面造型等封闭结构应设置排水口。
1.2 外立面和露台设计要点阳台、露台等处设置降板,有地面保温层时,降板高度相应增加,保证钢筋混凝土门坎高于露台完成面10公分。
当露台四周反坎高于门槛时,必须设置溢流口,低于门槛顶标高至少2公分。
以防止雨水渗漏进室内,或者遇到极端天气雨水倒流进室内。
阳台、露台等范围内建议采用仿石涂料,如果采用石材,应加强根部防水管控。
外墙排气洞位置应避开线条。
入户门雨棚两侧建议超出门洞20公分。
地下室采光井的侧面必须考虑通风通气,以避免结露;采光井应高于地面30公分,顶棚的坡度建议不小于5%。
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为使低密度住宅建设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住宅产业商会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制订了《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内容如下:1总则1.1根据国家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方针,为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贯彻实施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住宅科技进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使低密度住宅建设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带动工业化生产基地和配套生产厂的形成,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特制订本要点。
1.2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要认真贯彻节约用地,合理使用土地的基本国策。
1.3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要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与自然共存,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
1.4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满足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1.5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建造及部品选用应符合《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的有关要求。
1.6本要点是在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规划设计理念,总结国内外低密度住宅建设的经验,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为提高我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水平而提出的指导性意见。
1.7本要点以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及空地率来界定低密度住宅,并将低密度住宅划分为高档独立式住宅(r1)、独立式住宅(r2)、双排式住宅(r3)和联排式住宅(r4)四种类型,以便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规划设计。
2术语2.1低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不大于0.9,或者套密度不大于3.5(套/1000平方米),且层数在四层以下的住宅为低密度住宅。
2.2套密度是指每1000平方米住栋总占地面积所拥有的住宅套数。
2.3栋容积率(far)=住栋建筑面积/住栋占地面积。
住栋占地面积是指本栋住宅所占基地界线以内的面积。
2.4空地率(osr)=(住栋占地面积一住栋建筑基底面积)/住栋建筑面积。
设置空地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住栋占地面积内有足够的空地。
研究城郊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郊区的低密度住宅成为开发的热点。
本文分析了我国低密度住宅的发展动因,回顾了国外低密度住宅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低密度住宅发展的制约因素,探讨了低密度住宅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低密度;快速交通;配套设施;郊区化;制约1前言近年来由于低密度住宅所提供的舒适的居住生活空间、健康的生活方式、人性化的建筑尺度、良好的居住环境以及和谐的社区氛围等受到市场供求双方的共同青睐,成为房地产开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这一以高绿化率、低容积率为特征的住宅类型。
对于究竟什么样的住宅能够被称为低密度住宅,以及这一住宅类型对我国未来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乃至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尚需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
2 度住宅发展的动因低密度住宅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的脚步而进行的,而居住功能郊区化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人口的生活、居住、就业以及商业活动纷纷向郊区迁移。
从欧美国家的郊区化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人口的过度集中,不可避免的要带来一些难以克服的“城市病”,如环境污染、热岛效应、汽车废气等问题,使部分中高收入家庭纷纷逃离中心城市而落户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郊区。
就我国城市而言,郊区化的动因来源于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上来看:第一,尽管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还在加速进行,绝大多数城市仍处于以集聚为主的发展阶段,但部分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已基本符合城市郊区化的启动标准。
目前,我国平均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30%,东部地区已近40%,人均GDP约1000美元,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更是达到了人均约5000~7000美元,在这些城市中郊区化的势头已经非常强劲,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纷纷去郊外购买(或打算购买)第二套住宅(表1)。
第二,从住房指标上来看,到2000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已达到近15m2,人均居住面积超过10m2,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居住空间的扩大,而开始追求更高的居住品质。
规划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90关于低层低密度独立住宅设计探讨范莉(苏州古镇联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8)04-0090-01摘要:现阶段我国的低层低密度独立住宅的发展比较迅速,人们在对其设计的要求上也不断提高,这对建筑设计人员来说挑战就愈来愈大。
本文先就当前低层低密度独立住宅的发展以及住宅特点加以阐述,然后就低层低密度住宅布局及设计和设计发展趋势详细探究,希冀能通过此次对低层低密度独立住宅的设计研究分析,能从理论层面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低层低密度独立住宅;设计现状;发展趋势0引言国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下,国家在房地产市场的控制力度也得到了加强,一些低层低密度独立住宅的发展就有着很大的压力。
加强对低层低密度独立住宅的优化设计,将资源能有效充分的利用,保障设计的整体质量水平提高就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1低层低密度独立住宅的发展及住宅特点1.1低层低密度独立住宅的发展低层低密度住宅在我国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古代的住宅密度相对比较低,当前随着我国的人口增加,完全复古以及直白模仿这一选择就不是可取的。
今天的发展过程中,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案例,上海以及天津等地的租借建筑被保存袭来,这些建筑都是独立住宅以及公寓式住宅,有着时代性发展特色,这对当前的低层低密度住宅设计发展都有着很大参考价值[1]。
人们当前对生活的居住舒适性的要求有着提高,对用地的利用以及住宅的设计,都以环保健康作为基础。
商品房住宅开发中对低层低密度住宅设计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深化,逐渐开发出独栋别墅以及联排别墅等类型,这些在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下,在设计的多样化特点上有着鲜明呈现。
低层低密度住宅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定位成高端住宅产品,这其实就是从商品房开发后得以发展的。
1.2低层低密度独立住宅特点低层低密度住宅有着鲜明的特征呈现,主要体现在集约性特征上,成语城市居住区来说考虑最多的就是便捷的交通,一些低层低密度住宅就从远离城市喧嚣环境回归城市中,并成为综合居住区的部分。
关于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和别墅住房标准有关说明函尊敬的市规划管理部门:我是一位对房屋标准和住房设计有浓厚兴趣的市民,我希望能就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和别墅住房的标准问题向您提出几点认识和建议。
低密度住房是指以住宅为主的小区、社区或楼盘中,每个单元所拥有的建筑面积、房间数量和居住面积相对较大,并且附带一定的绿化和公共配套设施。
这种住房设计以提供舒适和宜居的居住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低密度和高品质特点,具有较高的空间和私密性。
针对低密度住房标准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首先,关于每个单元的建筑面积,应该将其设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这样可以保证住房不会过于拥挤,并给予居民更多的自由空间。
同时,建筑面积的合理规划也能保证建筑的美观度和居住质量。
其次,低密度住房应该注重房间数量和居住面积的合理分配。
房间数量的设定应该符合居民的需求和居住方式,以便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同时,居住面积的分配也需要考虑家庭成员的数量和生活习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充足的居住空间。
第三,低密度住房必须配备一定的绿化和公共配套设施。
绿化可以提供宜人的环境和美丽的景观,使居住者感到放松和舒适。
公共配套设施,如公园、游泳池、健身房等,可以增加居住区的便利性和娱乐性,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大套型住房是指建筑面积相对较大、房间数量较多的住房类型。
它提供了更大的居住空间,适合家庭人口较多或者追求舒适生活的人群。
针对大套型住房的标准问题,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考虑:首先,大套型住房的建筑面积应该足够大,以满足家庭成员的居住需要。
这不仅意味着每个房间的面积要宽敞,还要考虑到室内布局的合理性,使每个房间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其次,大套型住房在房间数量上应该有一定的标准。
这样可以满足居民不同房间的功能需求,比如卧室、客厅、儿童房等。
合理的房间数量分配可以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
最后,大套型住房在公共配套设施方面也需要有相应的规定。
为了提高居住品质,如小区内应配备儿童游乐设施、停车位、便民商店等。
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与新技术的应用——THE PLANNING AND DESIGN &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FOR LOW-DENSITY HOUSES一、低密度居住区出现的背景及原因市场经济的强化与推广使中国经济维持了月余年的高速增长。
社会各阶层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相应的贫富差距也随之拉大人员分层现象日趋明显这一现象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大城市尤为突出。
社会成员中的一部分人的实际收入增加造就一个殷实的中产阶级人群。
高收入群体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作为大件商品的住宅成为消费的主要目标。
高档居住社区的需求造就了高档商品住宅市场自上个世纪末期以来低密度住宅便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周边迅速蔓生。
大城市周边出现了富人聚落并逐渐成为完整的社区体系使原来各阶层混合的居住社区顺其自然地走向分化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人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进入市场经济之后人群中分化出”老板”、雇员”原来的同志关系向”雇佣关系”转化社会中角色的分化成为新兴的富人社区出现的社会依据。
1990年代以来随着房改政策的实施住宅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政策的倾斜与社会需求的契合使层次、标准各异的新兴社区应运而生。
城市化.大规模的住宅建设促使城市急速地向郊区扩展区位上地价值的差异使低密度居住社区在城市的郊区或景观立足交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作为国民消费新增长点的汽车产业的兴起为低密度居住社区提供了物质与技术条件上的保证。
尽管低密度住宅还是一个非主流的居住形态随着经济发展将不断地造就出新的富人群体在房地产市场中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会日益扩大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中便已初露端倪。
这自然会引起相关的组织和业内人士的关注有关这方面的研讨与著述也屡贝于世。
独户式住宅低层联排式住宅在我国城市中由突已久但近年来在大城市周边规模化批量式的低密度住宅建设达到高潮却是一件“新事物”。
自上个1的0年代初期苏联单元式住宅引进之后半个世纪以来成为我国城市住宅的主流形式各级政府对于这一居住形式的管理、开发.建设和技术指导已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体系使得这类城市住宅的建设得以科学、有序扔进行。
目前的低密度住宅的开发尚在起步阶段有些闲亟待进一步研究为此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住宅产业商会干2002年春季主持编制《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计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和《低密度住宅新技术推广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门归。
意在为日后的标准、规范做铺路的工作”笔者有幸参加”要点”的编制仅以此对其中的主要章节做一概述。
二、‘’要点”与’指南”简介1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中国低密度住宅规划设计要点》主要试图从低密度住区规划和低密度住宅设计两方面对当前的低密度住区建设给予指导’性的意见。
在编写过程中为统一专业用语以便于日后标准规范的编制对所使用的一些术语进行概念界定如低密度住宅是指建筑容积率不大于0.9或者套密度不大于3.5套/1000m’且层数在4层以下的住宅。
·套密度是指每1000m’住栋总占地面积所拥有的住宅套数。
栋容积率(FAR)一住栋建筑面积一住栋占地面积。
住栋占地面积是指本栋住宅所占基地界限以内的面积。
·空地率(OSR)二(住栋占地面积一住栋建筑基底面积)/住栋建筑面积。
设置空地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住栋占地面积内有足够的空地。
住栋建筑面积乘以空地率即为必须留下的空地。
自有空间(privote spoce)住所附近只供居民自己使用的区域。
公共空间(public spoce)所有对公众开放的公有场地和设施。
(1)低密度住区规划在低密度住区规划中主要包括基本原则选址、规划布局、道路与交通住宅群体绿地与户外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设施配套环境质量保障.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内容。
针对当前低密度住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选址方面的问题‘要点”要求低密度住区规划建设场址应选择在符合居住功能要求、市政设施配套或具备市政设施接日条件的地段选择在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适宜于建设低密度住宅的城乡结合部、城市远郊区、卫星城以及中小城镇等地段优先考虑利用废弃置换的土地不占用或尽量少占用耕地。
同时要求住宜选择具有良好植被和小气候环境并宜于建设的地段必须离开地质复杂以及滑坡和洪水侵袭的地段避免地质灾害。
住区应靠近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道路等交通便捷的地段所在地段应出行方便与城市中心区及地区商业中心应有良好的通达性。
以此来对低密度住区的选址进行规范以保证居民居住生活环境的安全、便捷。
在低密度住的规划布局方面“要点”强调住区的.住宅总套数不宜少于50套联排式住宅,拼接长度不能超过60m或联拼8套。
同时还要求”住区中的PI、胜m类住宅应为每户提供具有可作庭院绿化的独立的自有空间”“应设置与公共绿化空间相结合的独立的步行空间一应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套密度栋容积率及空地牵住区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物业管理的需要。
在低密度住【的道路与交通方面“要点”建议”为避免行车迂口或对居民活动的干扰住区宜采用尽端路,尽端路最长不应超过120m”。
对住区的停车设置也作了明确的规定”独立式住宅的停车位不少于1.5车位/户(院内露天停车位按0.5车位计)双拼式住宅与联排式住宅停车位不少于1车位/户并应设置适量的访客停车位。
”在住宅群体方面”要点”根据住宅类型给出了住区规划的相关指标(见表1)并明确要求“独立式住宅布局必须考虑前后庭院以及与两侧住宅的间距,住宅前院进深不宜小于7m后院进深不宜小于10m建筑离基地界线左右不宜小于3m且住宅间距必须满足主要活动空间在当地大寒日连续两小时满窗日照的要求。
”对于绿地与户外环境”要点”给出了较为明确量化的要求”住区公共绿地率不宜低于总用地面积的川%并尽可能结合地形地貌水面应以人工湿地为主””住区公共广场硬质铺装不应超过广场总面积的n%厂场应设置固定座椅和庭院照明””住区绿地宜以草坪、灌木和乔木相结合的绿化模式为主。
”在低密度住区现划中”要点”还对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设施配套、环境质量保障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内容作了明确要求可为低密度住宅的规划设计提供指导性参考。
(2)低密度住宅设计在低密度住宅设计中主要从基本原则、户型设计各组成空间的设计要点.建筑设备、室内环境、结构和构造设计室内装修和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加以说明。
针对当前某些低密度住宅建设中存在的一味追求住宅面积大,占地多等方面的问题低密度住宅设计要点编制的原则主要是探讨如何确定合理的参考标准包括面积规模空间组成功能设置与划分等以使低密度住宅尽可能做到舒适、台理以避免浪费。
”要点”把低密度住宅户型分为5个空间组成(见表2)在空间组成中明确提出了礼仪空间、功能空间和室外空间这些概念的提出较普通单元式住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进一步体现了低密度住宅较好的居住性能。
“要点”对住宅中各组成空间的设计给予一定的建议(1)在门厅设计中应考虑”便于大体积家具的出入门厅宜包括换鞋空间和壁柜空间门厅可留出表现居住者个性的空间。
”(2)客厅的设计特别强调“应与户型的规模及卧室数量相协调。
当设有两个客厅时应在面积和性质上有所分。
客厅空间的高度应与其大小相协调如采用复合空间设计应加强空间的流动性、连贯性。
门餐厅的设计“应与厨房有便捷的联系并可与厨房连通设计。
如餐厅与客厅连通设计则应台理组织与厨房、客厅的交通联系。
餐厅大小应与户的规模相协调。
(到)“要点”特别强调家庭室的设计家庭室”应与客厅分开设置宜靠近餐厅或卧室区设置。
家庭室面积应小于客厅。
(3)对于卧室区的设计要点”根据主次作了明确量化的规定”主卧室应曲卧室、卫生间和壁橱组成。
理想的主卧室应包括5个部分即睡区、坐区.卫生区、盟洗梳妆区和壁橱区。
卧室睡区应光线柔和.照度低并至少有一面实墙。
所有的卧室不宜直接和洗衣间共同使用一面墙以免产生噪声。
卧室坐区和睡区宜分开布置。
坐【可以靠近阳台或室外硬地布置也可布置在靠近窗子的地方以便人们可以坐观室外景色。
主卧室应设进入式壁橱壁橱的门应向外开。
主卧应设置卫生间。
卧室的盟洗梳妆【应设置贮存药品和化妆品的壁橱。
次卧室设计应将房门布置在靠近过厅的卫生间附近内部可布置浅型壁橱。
客房设计可考虑平时作为休闲活动之用。
客房应布置在靠近住宅八日处应有独用卫生间。
”要点”强调厨房的设计应与户型规模相协调直占户型面积的5-8人厨房空间应满足卫生、高效和舒适的要求。
位于首层的厨房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小院并与工人房联系方便。
厨房可采用开敞式.半开敞式、封闭式等布局形式。
厨房设计可同时考虑早餐空间其面积不应小于sin‘。
厨房应设置风道风道断面应根据排气量计算选定。
风道应满足在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两种状态下都能正常使用。
燃气热水器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
“要点”对于卫生间设计也给予了较为量化的要求”卫生间的大小与数量应与户型规模相协调。
主卫生间设计不应小于6m‘次卫生间不应小于45m’。
卫生间应满足卫生舒适的要求。
卫生间应采用整体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使用]顺序、设备安装、管线布置等要求。
卫生间应具有良好的通风至少一个卫生间有直接采光。
””要点”还明确指出有条件的住宅可单独设洗衣房和设备间提供安装供热、热水管道、洗衣户式空调、中央吸尘等空间”。
”要点”对户外平台以及楼梯空间也做了具体规定“主阳台可作为起居空间的延续可进行休息、种植植物等活动。
南面阳台不宜封闭如北方地区按封闭式设计则应降低阳台板高度增加玻璃面积并可兼做阳光室。
室外平台设置应满足舒适安全的原则可作为室内空间的延续可进行儿童游戏、室外就餐、家庭聚会、种植植物等活动。
”、”室内楼梯的设计应满足舒适.安全、美观的原则。
室内楼梯每跑的净空应900mm各种异型楼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最后”要点”提出了低密度住宅设计的建议指标以供设计时参考本文不再赘述。
2.低密度住宅新技术推广指南低密度住宅作为顺应多层次多样化住宅需求而出现的类型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也不是住宅建设的主流但其较好的品质和用户的较高需求都要求其应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使低密度住宅尽早从现场人工建造的劳动力密集型向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尽快形成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低密度住宅建筑体系降低物料消耗提高低密度住宅的产业化水平。
”指南”集中推介了下述几种结构体系问〕高强水泥复合墙体建筑体系是美国的一种用于低层住宅的营造技术将发泡聚苯乙烯板作为复合墙体的核心体(兼做保温材料)在其两面喷涂高强水泥而成高强水泥复合板作承重的复合墙体。
其特点主要为建造速度快.重量轻、防火、保温抗震、耐久等性能好、成本低现场施工简单。
(2)聚苯极保温混凝土免诉模建筑体系是一种利用发泡聚苯乙烯板作为现浇混凝土墙体模板兼作保温构造的建造技术。
其主要特点是材料性能高、建造灵活简便性价比高。
旧建筑模网免诉模建筑体系由钢板网竖向加劲肋及水平折钩拉筋和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几部分组成承重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