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鉴别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介绍一种连翘的薄层色谱鉴别法
连翘的薄层色谱鉴别法是通过薄层色谱技术来进行连翘的化学成分鉴别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薄层色谱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且有效的分离和鉴别化学物质的方法。
连翘的薄层色谱鉴别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样品的制备:将连翘草药粉碎并浸泡在适当的溶剂中,如甲醇、乙醇等,制备成待测样品溶液。
2. 薄层色谱板的准备:选择一张合适的薄层色谱板,并在板上画上样品点。
通常使用硅胶或者含有金属薄层的板。
3. 样品的上样:在样品点上,用细管或微量注射器将待测样品溶液均匀的滴在样品点上。
4. 色谱板的开发:将上述准备好的薄层色谱板放入一个闭合的容器中,使之与薄层色谱板上方的蒸汽接触,在静置条件下,进行开发,用于组分的迁移和分离。
5. 开发后的显色:观察薄层色谱板开发后的显色结果,可以使用各种显色试剂来使化合物进行着色,用于鉴定和区分。
6. 总结与鉴定:通过比较样品与已知药物标准品的色谱图,分析并鉴定出样品中不同成分的相对含量。
连翘的薄层色谱鉴别法可以通过检测不同草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常用的显色试剂如硫酸铁试剂、柠檬酸铁试剂等可以使化合物具有特征的色带。
此外,还可以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和比对标准品的色谱图谱来确定某些特定物质的存在。
通过这种薄层色谱鉴别法,可以准确鉴别连翘中的化学成分,并具备轻便、快速等特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连翘药材中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因此在鉴别中可能需要结合其他的分析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方法,来增加准确性和可靠性。
薄层色谱鉴别操作规程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用于鉴别。
1.仪器与材料(1)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
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微晶纤维素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板上。
使用涂布器徐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
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溃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2.操作方法(1)薄层板制备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
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损。
如在存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三氯甲烷、甲醇或二者的混合溶剂在展开缸中上行展开预洗,110℃活化,置干燥器中备用。
自制薄层板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或加有黏合剂的水溶液)在研钵中按同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烘30分钟,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
依据:《GMP》与药品生产质量检验的要求目的:建立一个薄层色谱鉴别的标准操作规程范围:各种检验中薄层鉴别的操作1.定义:薄层色谱法,系将细粉状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板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经点样、展开与显示以后,再与适宜的对照物质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于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2.仪器与材料2.1 展开室:可选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缸,并有严密的盖子、底部平整。
必要时在展开槽盖处可涂抹少量凡士林增加密闭性,但需注意勿沾污薄层板或溶入展开剂。
2.2 玻璃板:除另有规定外,用5cm×20cm、10cm×20cm或20cm×20cm的规格。
也可用载玻片进行预试验。
各种薄层板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晾干。
玻璃板的质量有一定要求,厚度为2mm或3~4mm,预制板一般使用1mm的玻璃板。
应有良好的平面性,可用镜面玻璃或浮法玻璃,还应有一定的耐热性,以使在烘烤时不致破裂。
2.3 涂布器:有手工涂布器和自动涂布器(用于定量分析),均应能使吸附剂或载体在玻璃板上涂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2.4 点样器:玻璃毛细管2.5 吸附剂或载体首选为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其次有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
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为直径10~40μm。
其比表面积可达约600m2/g。
由于硅胶的质量、颗粒大小、分布均匀程度直接影响分离度及检出限度。
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其质量也有差别,甚至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也会有分离效果不同的差别。
因此要使薄层分离的结果比较稳定,应严格控制硅胶质量。
3.薄层板的制备薄层板分为无粘合剂(软板)和有粘合剂(硬板)两种.前者系将吸附剂直接放在洗净干燥的玻璃板一端,置涂布器上并调节好一定的涂布厚度,一般为0.25~0.5mm(供分析用).由于使用中易被分散,现多采用含有粘合剂的薄层板。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技术中药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在检验中药真伪方面通常采用的检测手段有形态鉴别、理化鉴别和光谱色谱分析等。
而作为色谱技术一个分支的薄层色谱由于其独具的长处而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分析。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起,薄层色谱鉴别除有化学对照品作为鉴别药材的指标成分对照品以外,鉴于单一化学对照品不能反映药材的整体特征,一些多种植物共存的化学成分没有专属性,以及没有化学对照品鉴别就无法进行的问题,开始增加了“对照药材”,以药材对照品的色谱整体为特征进行对比鉴别,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并于1993年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作为中药薄层鉴别的重要参考资料。
在该书的第一章中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考Friedrich Geiss的《Fundamentals of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Planar Chromatography)》一书的内容,从实用的角度叙述了薄层色谱实际操作中的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起到了薄层色谱操作规范化的指导作用。
但是直至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药薄层色谱鉴别基本是以手工点样、实验室自制薄层板为基础的较为粗放的操作进行试验,由于硅胶材料的质量不高和手工操作的个体差异较大,致使色谱质量仍然不高,分离度、重现性均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尽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尤其是欧洲国家在薄层色谱技术及相应的仪器开发逐步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已经达到单元操作计算机自动化,高质量商品预制薄层板(常规板与高效板)代替了自制薄层板,进入一个高层次的仪器化和微机化的阶段。
美国药典、欧洲药典等对草药(植物药)均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并有规范化的要求,以保证结果的专属性和可重现性,这对药典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因而我国药典在中药的薄层色谱鉴别的应用和推广也需要在技术层面有明显的提高。
在实验室条件方面。
薄层色谱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室的分析技术,它适用于许多领域,如有机化学、药物分析等。
薄层色谱鉴别是一种分析技术,它通过样品与色谱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分离和鉴别各种化合物。
薄层色谱鉴别的原理是利用样品与色谱介质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来实现分离。
色谱介质一般是一种吸附剂,常用的有硅胶、活性炭、氧化铝等。
样品溶液通过毛细管往薄层色谱板上流动,称为展开。
在展开过程中,样品中的各种化合物会根据它们与色谱介质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而在色谱板上分离开来。
最后,通过使用染色剂或化学试剂,可以使各种化合物形成可见的斑点,从而实现鉴别。
薄层色谱鉴别的步骤如下:1.准备色谱板:选择适当的色谱介质,并将色谱介质涂覆在色谱板上。
常用的色谱板有玻璃板、铝板等。
2.准备样品溶液:将待分析的样品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使得样品溶解度适中,并使样品能够在色谱板上展开。
3.展开样品:将样品溶液使用毛细管均匀地涂覆在色谱板的起点上,待样品溶剂挥发后,在通风处或使用加热器加热。
样品溶液会随着溶剂的挥发,在色谱板上展开,并在展开过程中分离。
4.评估展开效果:等待展开完成后,可以使用紫外灯或其他凸显试剂将分离的化合物可视化。
根据斑点的位置、颜色和强度,可以初步评估展开效果。
5.鉴别化合物:根据实验需要,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鉴别。
例如,可以使用标准品和样品进行比对,根据斑点的位置和颜色来确定化合物的身份。
6.记录结果和分析数据: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薄层色谱鉴别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所需设备和材料价格相对较低。
此外,该方法对于非常小的样品量也可以进行分析。
然而,它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例如无法分离高极性分子和对于无色化合物的分析能力相对较弱。
总而言之,薄层色谱鉴别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分析技术,可以在化学实验室中应用于许多领域。
它通过样品与色谱介质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分离和鉴别各种化合物。
薄层色谱鉴别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所需设备和材料价格相对较低,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色谱鉴别法一、概述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时,混合物中不同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使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得到别离。
色谱鉴别法是利用物质在一定色谱条件下,产生的特征色谱行为〔R f值或保存时间〕,通过比拟色谱行为和检测结果是否与药品质量标准一致来鉴别药物的真假。
常用的色谱鉴别法有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二、薄层色谱鉴别法〔最常用〕〔一〕根本原理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经展开、检视后所得的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比照,进行药物的鉴别。
〔二〕分析依据—保存值薄层色谱法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验的依据是待测物在薄层色谱中保存值,保存值反映了组分与固定相之间作用力的大小,是色谱过程热力学特性的参数,通常用比移值表示。
比移值〔R f〕:指溶质移动距离与流动相移动距离之比,是薄层色谱的根本定性参数。
R f=原点中心至组分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中心至流动相前沿的距离由公式可知:R f值只能在0~1之间。
当R f=0时,表示组分在原点未被展开,即展开剂不能将试样组分解吸;R f=1时,表示组分随展开剂迁移到溶剂前沿,即组分不被固定相吸附。
适宜的R f值为~,最正确范围为~。
〔三〕鉴别方法可采用与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点样、展开、检视。
方法有:1、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颜色〔或荧光〕与位置〔Rf〕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一致,而且主斑点的大小与颜色的深浅也大致相同。
2、或采用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等体积混合,应显示单一、紧密的斑点。
〔四〕应用实例维生素C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法试验:取本品细粉和维生素C对照品各适量,分别加水制成每lml中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那么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乙醇-水=5:4: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于紫外光灯〔254nm〕处观察〔1小时内〕。
薄层色谱鉴定化合物的注意事项
1、有些溶剂,如氯仿或乙醚,常掺入痕量乙醇作为保护剂,使用前应将其蒸馏除去,否则不能得到重复的色谱图。
2、在不同的环境中保存的不同溶剂,水含量差别很大,特别是许多溶剂是亲水的,会受到环境湿度的影响,最好将其贮存在干燥器中。
3、要防止溶剂在贮存过程中受到污染.其中有些会自动氧化,右些则因贮器密封不好,受到大气污染物的污染。
污染程度与贮存条件及贮存时间有关。
4、移动相和镕质相互作用会改变色谱行为,而溶剂中的杂质有时会参与这种相互作用。
5、混合移动相中的各种溶剂也会相互作用。
如果溶剂不纯或各批混合溶剂组成不同,混合物的性质就可能改变。
6、薄层色谱混合溶剂在展开过程中可能发生分层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在弱溶剂和少量强溶剂混合时迟到。
一段开始阶段优先吸附强溶剂,于是前沿就是100%的弱溶剂了。
这种吸附剂被强溶剂饱和后,会出现由混合溶剂组成的策二个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