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2015
- 格式:pdf
- 大小:838.40 KB
- 文档页数:9
乳腺癌诊疗规范(2021年版)乳腺癌诊疗规范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乳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乳腺癌诊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一、乳腺癌筛查乳腺癌筛查是指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在无症状妇女中识别和发现具有进展潜能的癌前病变患者以及早期浸润性癌患者,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筛查分为群体筛查和机会性筛查。
群体筛查是指在辖区或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适龄妇女进行筛查;机会性筛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结合门诊常规工作提供乳腺癌筛查服务。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一般风险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策略 1.20~39岁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每1-3年1次临床检查。
2.40~69岁适合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性筛查。
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对致密型乳腺推荐与超声检查联合。
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每年1次临床检查。
3.70岁以上机会性筛查。
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每年1次临床检查。
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策略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等影像学手段。
乳腺癌高危人群符合以下3个条件,即①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②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③既往行胸部放疗。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基因检测标准如下。
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肿瘤和血液病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4.03•【文号】国卫办医函〔2022〕104号•【施行日期】2022.04.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诊断标准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肿瘤和血液病相关病种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2〕1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提高肿瘤和血液病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健康权益,我委委托有关单位制修订了肿瘤和血液病相关病种诊疗指南。
现印发给你们(见附件,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做好实施工作。
附件:1.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2.膀胱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3.胃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4.食管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5.胰腺癌诊治指南(2022年版)6.肾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7.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8.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9.宫颈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10.卵巢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11.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12.甲状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13.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14.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15.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16.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1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诊疗指南(2022年版)18.慢性髓性白血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19.血友病A诊疗指南(2022年版)20.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2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诊疗指南(2022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2年4月3日。
[]拼音yuán fā xìng rǔ xiàn ái guī fàn huà zhěn liáo zhǐ nán (shìxíng )《規范化診療指南(試行)》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于2013年4月23日衛辦醫管發〔2013〕33號印發。
本指南規定了原發性乳腺癌(簡稱乳腺癌)的診斷依據、診斷、鑒別診斷、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案。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指南。
乳腺癌Breastcancer全稱為原發性乳腺癌,起源于乳腺導管、小葉的。
乳腺癌保乳手術breast-conserving surgery下列縮略語適用于本指南。
ER:(Receptors, Estrogen)PR:(Receptors, Progesterone)受體CEA:(carcinoembryonicantigen)(cancerantigen 125)125CA153:(cancerantigen 153)153[]5 診斷依據病因初潮年齡和絕經年齡與乳腺癌的發病有關。
初次足月產的年齡越大,乳腺病的危險性越大。
哺乳總時間與乳腺癌危險性呈負。
有乳腺癌家族史、高脂飲食、肥胖、外源性雌過多攝入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險。
高危人群5.2.1 有明顯的乳腺癌傾向者。
5.2.2 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葉患者。
5.2.3 既往行胸部放療的患者。
臨床表現及體征5.3.1 乳腺腫塊為乳腺癌最常見的癥狀。
常為無痛性,有時伴有黏連、皮膚、樣變,皮膚潰爛等。
部分有溢液,常見于發生于大導管者或導管內癌者。
當病灶侵犯乳頭或下區時,可引起乳頭偏向腫瘤一側、扁平、回縮、凹陷、糜爛等。
5.3.2 乳頭溢液少數乳腺癌表現為乳頭溢液。
多為血性溢液,可伴有或不伴有乳腺腫塊。
5.3.3 結腫大乳腺癌可至腋窩淋巴結,表現為腋窩單發或多發淋巴結腫大。
而上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為乳腺癌晚期癥狀。
重金属污染诊疗指南(试行)
佚名
【期刊名称】《柳州医学》
【年(卷),期】2012(025)002
【摘要】第一部分铅、镉、砷、铬、汞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一、铅污染潜在高风险人群健康体检项目(一)筛查:血铅。
儿童血铅≥100μg/L、成人血铅≥1.9μmol/L(400μg/L)者进行复查。
(二)复查:筛查血铅超标者(儿童血铅≥100μg/L;成人血铅≥1.9μmol/L(400μg/L))复查静脉血铅。
【总页数】6页(P135-1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55.5
【相关文献】
1.原发性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3.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4.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 [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5.《儿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指南(第二版)》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综合解读 [J], 宾松涛;何文姬;谭力;李明;张泉;王丽丽;张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某某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民事二审案件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侵权责任纠纷侵权责任纠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审理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11.02【案件字号】(2021)沪02民终8221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李迎昌谢亚琳姚敏【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沈红;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当事人】沈红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当事人-个人】沈红【当事人-公司】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代理律师/律所】童剑云上海市康正律师事务所;徐美琴上海市康正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童剑云上海市康正律师事务所徐美琴上海市康正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童剑云徐美琴【代理律所】上海市康正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原告】沈红【被告】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本院观点】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权责关键词】过错鉴定意见反证证据不足新证据重新鉴定质证证明责任(举证责任)诉讼请求维持原判发回重审【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更新时间】2021-12-04 01:03:47沈某某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民事二审案件民事判决书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1)沪02民终8221号当事人上诉人(原审原告):沈红。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住所地上海市静安区西康路259号。
法定代表人:徐文东,院长。
委托诉讼代理人:童剑云,上海市康正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诉讼代理人:徐美琴,上海市康正律师事务所律师。
审理经过上诉人沈红因与被上诉人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以下简称静中心)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一案,不服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2020)沪0106民初26180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乳腺癌诊疗规范版-V1
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诊疗规范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影响
非常大。
针对当前乳腺癌诊疗方面的需求,医学专家制定了“乳腺癌
诊疗规范版”,本文将对这一规范进行重新整理。
一、乳腺癌的分类
乳腺癌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乳腺癌是指起源于
乳腺组织的肿瘤;继发性乳腺癌是指由原发癌病灶转移而来的乳腺癌。
二、乳腺癌的诊断
乳腺癌的诊断主要通过体检、影像学(乳腺X线摄影、彩超等)和病
理学检查(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来确定。
三、乳腺癌的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一)外科手术
1. 保乳手术:适用于早期乳腺癌、肿瘤较小、没有转移的患者。
2. 乳腺切除术:适用于乳腺癌较大的患者,或有转移的患者。
3. 淋巴结清扫术:针对存在转移的患者,需要清理淋巴结区域。
(二)放疗
放射治疗可以扩散到乳腺、胸壁和区域淋巴结,以杀灭残留癌细胞。
(三)化疗
化疗是通过给药物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癌细胞的复制,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四)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ER/PR阳性乳腺癌患者,其主要通过使用类固醇制
剂或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来防止癌细胞生长。
四、乳腺癌的康复
乳腺癌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营养补充、运动
康复等。
综上所述,乳腺癌诊疗规范版为广大患者提供了全面规范的诊疗指导,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
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
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一般认为,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
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AFP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HCC大多与HBV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HCC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AFP。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
原发性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乳腺癌(简称乳腺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乳腺癌(Breast cancer) 全称为原发性乳腺癌,起源于乳腺导管、小叶的恶性肿瘤。
2.2 乳腺癌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乳腺肿物局部切除,根据活检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雌激素受体(receptors estrogen,ER)(2)孕激素受体(receptors progesterone,PR)(3)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4)肿瘤抗原125(cancerantigen 125,CA125)(5)肿瘤抗原153(cancerantigen 153,CA153)(6)乳腺X线象BI-RADS分类(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 诊治流程图图1 诊治流程图5 诊断依据5.1 病因 月经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初次足月产的年龄越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越大。
哺乳总时间与乳腺癌危险性呈负相关。
有乳腺癌家族史、高脂饮食、肥胖、外源性雌激素过多摄入可增加发生乳腺癌的危险。
5.2 高危人群 (1)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2)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3)既往行胸部放疗的淋巴瘤患者。
5.3 临床表现及体征5.3.1 乳腺肿块 为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
常为无痛性,有时伴有皮肤黏连、皮肤水肿、橘皮样变,皮肤溃烂等。
部分有乳头溢液,常见于发生于大导管者或导管内癌者。
当病灶侵犯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可引起乳头偏向肿瘤一侧、扁平、回缩、凹陷、糜烂等。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胃癌等五种恶性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的通知【法规类别】医务工作【发文字号】卫办医管发[2013]33号【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日期】2013.04.23【实施日期】2013.04.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胃癌等五种恶性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3〕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加强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疗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控制诊疗费用,我们组织制定了胃癌、直肠癌、结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五种常见恶性肿瘤的规范化诊疗指南。
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医管司主页下载),供你们在工作中参考。
附件:1.宫颈癌诊疗指南2.结肠癌诊疗指南3.胃癌诊疗指南4.原发性乳腺癌诊疗指南5.直肠癌诊疗指南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2013年4月23日附件1: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本文规范了宫颈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案。
适用于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定点医院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宫颈癌前病变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期病变。
此类病变仍限于宫颈上皮层内,未穿透基底膜,无间质浸润。
宫颈浸润癌是指肿瘤病变穿透宫颈基底膜,发生间质浸润。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CA125 (carcinoma antigen)癌抗原1253.2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3.3 CIN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宫颈上皮内瘤变3.4 CTV (clinical target volume)临床靶区3.5 FIGO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国际妇产科联盟3.6 LEEP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宫颈环形电切术3.7 PTV (planning target volume)计划靶区3.8 SC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鳞状细胞癌抗原5.1 病因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首要因素。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选择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对妇女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如果患者雌激素受体(ER)或(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推荐使用内分泌治疗。
在所有的抗激素治疗药物中,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是最常用的。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用于治疗绝经前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常用的有戈舍瑞林、亮丙瑞林,也可以起到药物去势作用。
对经前患者,他莫昔芬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绝经后患者,AI类药物应该是首选。
内分泌治疗的缓解期长于化疗的缓解期。
内脏转移者,不适合内分泌治疗。
【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选择【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017-02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对妇女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
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及进展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对乳腺癌的生存受益得到了充分肯定。
内分泌治疗有效,是因为乳腺癌组织是激素依赖性的。
在绝经前的妇女中,如果乳腺癌的生长受到卵巢产生的雌激素的支持,那么通过切除卵巢来减少内源性雌激素的产生,或使用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HRH)影响雌激素的生成等内分泌治疗,就可以控制乳腺癌的生长[2]。
在所有的抗激素治疗药物中,他莫昔芬、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是最常用的。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是一种SERM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后三种是AI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的主要作用是在绝经后妇女中将雄激素和其他前体转化为雌激素,而AI类药物主要是在细胞水平可逆或不可逆地抑制芳香化酶活性,从而阻止其催化雌激素的产生。
芳香化酶抑制剂还没有在绝经前妇女中显示作用,故主要应用在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
此外,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用于治疗绝经前晚期转移性乳腺癌(MBC),常用的有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
2024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学习要点2024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学习要点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为了提高乳腺癌的诊疗水平,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每年都会发布最新的乳腺癌诊疗指南。
本文将介绍2024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的学习要点,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乳腺癌的最新诊疗方法。
1、早期诊断和筛查早期诊断和筛查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关键。
本指南强调了定期进行乳腺检查的重要性,包括自检、医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族遗传史、既往乳腺疾病史等,应增加检查频率,以尽早发现潜在的病变。
2、病理诊断和分子分型病理诊断和分子分型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子分型和生物学特征,强调了准确诊断的重要性。
同时,指南还介绍了最新的基因检测技术,如下一代测序(NGS)等,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肿瘤的遗传特征,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本指南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病理类型等因素,详细介绍了各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4、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是乳腺癌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本指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分子分型,详细介绍了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和副作用。
特别是针对HER2阳性患者,指南强调了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的重要性。
同时,指南还介绍了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成果。
5、心理支持和康复心理支持和康复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指南强调了心理医生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此外,指南还介绍了康复阶段的注意事项,如运动锻炼、营养支持和性生活指导等,以帮助患者全面恢复健康。
总之,2024年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更新的学习要点包括早期诊断和筛查、病理诊断和分子分型、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心理支持和康复等方面。
2015 年第3 版NCCN 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一、概述乳腺癌目前仍是美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2014 年全美共有235030 名女性被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40430 名患者死于乳腺癌。
另外2013 年有64640 名女性被诊断为原位癌(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
过去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稳步上升,死亡率却在下降,这得益于早期诊断及更有效的治疗。
二、更新要点本次指南在晚期乳腺癌诊疗上的更新不多,主要包括: 1 、乳腺癌转移患者,应对转移灶再次活检以确定ER/PR 及HER2 状态。
如果无法安全取得活检样本,则按照原发肿瘤的ER/PR 及HER2 检测结果治疗。
2、唑来膦酸的最佳使用方案是1 月1 次,持续12 个月后减为3 月1次。
3、有限的研究显示,ER 、HER2 阳性并且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患者中加用曲妥珠单抗或者拉帕替尼,在无进展生存期(PFS )方面有所获益,但无证据显示总生存期(OS )延长。
4、已经接受化疗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可考虑采用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的方案,同时结合或者不结合细胞毒药物(如长春瑞滨、紫杉醇)。
三、病情检查与评估 1 、怀疑乳腺癌复发或转移患者,建议行胸部CT 和腹部±骨盆CT 或MRI 检查。
2 、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建议行脑部MRI 检查。
3 、当PET/CT 在PET 和CT 两部分都清楚提示骨转移时,可不必行骨扫描或氟化钠PET/CT 检查。
4、专家组不推荐使用氟化钠PET/CT 作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检查手段,除非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评估目前病情。
5 、初次复发与疑似转移的病灶需再行组织活检。
6 、对遗传性乳腺癌高风险患者应进行遗传咨询。
7 、由于原发肿瘤ER/PR 及HER2 检测可能存在假性结果,因此建议再次检测转移灶ER/PR 及HER2 状态,特别是在初始未知或初始阴性或未过表达的情况下。
四、局部/区域复发治疗 1 、局部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如可能则行手术再切除。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一 乳腺癌筛查指南二 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三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四 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五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六 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七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八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九 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指南十 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十一 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十二 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十三 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十四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十五 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十六 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附 录《中国癌症杂志》2015年第25卷第9期 CHINA ONCOLOGY 2015 Vol.25 No.9一 乳腺癌筛查指南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以及分类 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作诊断。
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
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 p p o r t u n i s t i 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 screening)。
机会性筛查是妇女个体主动或自愿到提供乳腺筛查的医疗机构进行相关检查;群体筛查是社区或单位实体有组织地为适龄妇女提供乳腺检查。
2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⑴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一些乳腺癌高危人群(参见附录I)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20岁。
⑵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3.1 乳腺X线检查 ⑴乳腺X 线检查对降低40岁以上妇女乳腺癌死亡率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 认可。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目前,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已成为疗效最佳的实体肿瘤之一。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乳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乳腺癌诊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一、乳腺癌筛查乳腺癌筛查是指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在无症状妇女中识别和发现具有进展潜能的癌前病变患者以及早期浸润性癌患者,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
筛查分为群体筛查(mass screening)和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
群体筛查是指在辖区或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适龄妇女进行筛查;机会性筛查是指医疗保健机构结合门诊常规工作提供乳腺癌筛查服务。
妇女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机会性筛查一般建议40岁开始,但对于乳腺癌高危人群可将筛查起始年龄提前到40岁以前。
群体筛查国内暂无推荐年龄,国际上推荐40~50岁开始,目前国内开展的群体筛查采用的年龄均属于研究或探索性质,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的不同年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一)一般风险人群妇女乳腺癌筛查策略1.20~39岁(1)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2)每1-3年1次临床检查。
2.40~69岁(1)适合机会性筛查和群体性筛查。
(2)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条件不具备时,可选择乳腺超声检查)。
(3)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超声检查联合。
(4)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5)每年1次临床检查。
3.70岁以上(1)机会性筛查(有症状或可疑体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2)每月1次乳腺自我检查。
(3)每年1次临床检查。
(二)高危人群乳腺癌筛查策略建议对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进行筛查(小于40岁),筛查间期推荐每年1次,筛查手段除了应用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等影像学手段。
・标准与规范・DOI :10.3760/cma .j .issn .0529-5807.2015.04.005执笔人单位: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杨文涛,E -mail :yangwt 2000@163.com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研究室病理科(步宏,E -mail :hongbu @scu .edu .cn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编写组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ER )和孕激素受体(PR )是乳腺癌中重要的预后因子和预测因子[1]。
ER 、PR 表达水平与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ER 、PR 检测有助于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其检测结果将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2-3]。
准确检测和报告 ER 、PR 状态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非常重要,已成为乳腺癌病理诊断报告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免疫组织化学是目前 ER 、PR 检测的最佳方法[4-5]。
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简单、易行,也是目前 ER 、PR 检测中使用最普遍的方法。
但由于组织处理、染色方法、判读标准等影响,ER 、PR 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在已获实践验证和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已有的实践指南和公认的研究结果[6-10],由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组成的专家组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乳腺癌 ER 、PR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
本指南对乳腺癌 ER 、PR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技术路线、结果判读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规范,以供我国病理工作者参考,旨在促使 ER 、PR 检测的操作程序和结果判读标准化,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并更客观地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一、适宜人群ER 、PR 的检测适宜人群包括:(1)所有新诊断的浸润性乳腺癌病例;(2)多发性乳腺癌病例,若组织形态相似,至少应对其中一个癌灶进行检测,以最大癌灶为佳,若组织形态不同,则应分别进行检测;(3)所有复发或转移的乳腺癌病例应尽可能再次检测;(4)建议对新诊断的原位癌(包括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病例进行检测[11];(5)新辅助化疗后仍有肿瘤残留的病例建议再次检测;(6)临床提出需要进行检测的其他情况。
肿瘤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乳腺癌一.疾病相关情况(一)定义:乳腺癌(Breast cancer),全称为原发性乳腺癌,起源于乳腺导管、小叶的恶性肿瘤。
(二)分类:病理类型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浸润性非特殊癌和其它罕见癌。
(三)诊断1.临床诊断:乳腺位于体表,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体检,多数肿块可得以发现,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早期患者肿块微小或不明确,体检不易触及,需借助多种影像学检查方可诊断。
2.病理诊断:建议治疗前采用粗针穿刺检查,以获得病理组织学证据,并进行ER、PR、HER-2等免疫组化检测。
二.门诊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各类乳腺肿块初诊及随访;2.术后病情稳定,仅需康复医疗或定期复诊影像学(乳腺X线摄影\乳腺彩超)等检查;3.各类乳腺癌手术后恢复期病情稳定,无需继续住院或特殊治疗,但需长期管理的;4.乳腺癌术后的对症支持治疗;5.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治疗:仅需保守、支持、姑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1.各类乳腺肿块的会诊,肿块性质不能明确者;2.肿瘤标志物检测、粗针/细针穿刺、乳腺X线摄影、乳腺MRI等检查;3.进一步ER、PR、HER-2等免疫组化检测;4.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5.乳腺癌化疗后,中重度消化道反应或骨髓抑制者的对症治疗。
三.住院分级诊疗指南(一)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1.完成各类乳腺肿块的初筛,对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的乳腺区段、象限的良性肿块可施行手术治疗;2.各类乳腺癌手术后恢复期;3.切口感染需较长时间换药或出现术后并发症需长期住院治疗者;4.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治疗:仅需保守、支持、姑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
(二)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对于需要手术治疗者进行规范手术治疗,不建议市县级医院开展此类手术。
乳腺癌规范化的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并制定长期随访及后续治疗方案。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导言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病,也可发生于男性。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为提供最新的乳腺癌诊疗指南,本文总结了2022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权威的指导。
一、乳腺癌的分类与诊断乳腺癌分为原发性和转移性,根据组织学分型不同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癌前期病变、特殊型乳腺癌等。
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乳腺钼靶、乳腺超声、乳腺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组织学活检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在大部分病例中,乳腺癌患者应接受内分泌受体、HER2表达情况等乳腺癌分子分型的检测,以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二、乳腺癌治疗策略2.1 早期乳腺癌治疗策略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可选择乳腺保留手术或乳腺切除术,并在手术过程中进行淋巴结清扫。
手术后的患者可以选择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此外,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具备进行乳房重建手术的条件,可以在手术后进行乳房修复。
2.2 原发性转移乳腺癌治疗策略对于原发性转移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前辅助化疗可以帮助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此外,全身治疗的选择主要依据分子特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放疗。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物学特征、伴随疾病和不良反应风险等因素。
三、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乳腺癌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辅助放疗主要用于减少局部复发风险,可采用常规放疗或局部加速放疗。
辅助化疗可控制血液和淋巴转移风险,化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内分泌治疗适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通过抑制雌激素的生物学效应来降低复发风险。
四、靶向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可使用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
通过结合HER2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原发性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指南一、患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1.乳腺自查与体检: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检查乳房是否存在肿块、乳头是否有溢液等异常情况。
另外,每年应进行全面的乳腺体检。
2.影像学检查:对于乳房异常、肿块等情况,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摄影。
3.乳腺磁共振检查:对于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4.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活检:对于乳腺异常的肿块,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活检,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
二、乳腺癌的分期与评估1.T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袭深度,进行T分期的评估,以明确肿瘤的临床分期。
2.N分期:根据腋窝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进行N分期的评估,以判断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3.M分期:根据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进行M分期的评估,以判断肿瘤的远处转移情况。
三、乳腺癌的治疗方案1.手术治疗:对于初期的乳腺癌,推荐进行手术治疗,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
根据肿瘤的分期和病理类型,确定手术方式和范围。
2.放疗:对于手术后有淋巴结阳性或高度侵袭的乳腺癌,建议进行放疗,以减少局部复发的风险。
3.化疗:对于存在高度侵袭、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推荐进行化疗,以减少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4.内分泌治疗:对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可以进行内分泌治疗,包括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和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剂。
5.靶向治疗: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可以进行靶向治疗,包括HER2抑制剂和补充治疗。
四、随访与评估1.随访:乳腺癌手术后,应定期进行随访,包括体格检查、乳腺超声等。
2.评估: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乳腺癌的预后和复发风险。
五、患者的心理支持与康复对于乳腺癌患者,不仅要进行规范化的治疗,还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
医生应积极引导患者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其应对治疗的不适和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制定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指南对于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一、概述(一)前言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 2014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 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 60.59 万(男性 41.63 万,女性 18.96 万),居恶性肿瘤首位(男性首位,女性第 2 位),占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 19.59%(男性 23. 03%,女性 14. 75%)。
肺癌发病率为 35. 23/10 万(男性 49.27/10 万,女性 21.66/10 万)。
同期,我国肺癌死亡人数为 48.66 万(男性 33.68 万,女性 16.62 万),占恶性肿瘤死因的 24.87%(男性 26. 85%,女性 21. 32%)。
肺癌死亡率为 27. 93/10 万(男性 39. 79/10 万,女性16.62/10 万)。
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
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 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 4-10 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
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LDCT 年度筛查能发现 85% 的 I 期周围型肺癌,术后 10 年预期生存率达 92%。
美国全国肺癌筛查试验证明,LDCT 筛查可降低 20% 的肺癌死亡率,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筛查工具。
我国目前在少数地区开展的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试点技术指南中推荐采用 LDCT 对高危人群进行肺癌筛查。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指南中提出的肺癌筛查风险评估因素包括吸烟史(现在和既往)、氡暴露史、职业史、患癌史、肺癌家族史、疾病史(慢阻肺或肺结核)、烟雾接触史(被动吸烟暴露)。
风险状态分 3 组:(1)高危组:年龄 55~ 74 岁,吸烟史≥30 包年,戒烟史 <15 年(1 类);或年龄≥50 岁,吸烟史≥20 包年,另外具有被动吸烟除外的项危险因素(2B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