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检查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一、职业卫生概述职业卫生是指对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的各种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进行监测、评估、控制,以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科学和技术活动。
它涉及到职业病防治、工作场所环境监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卫生管理等多个方面。
二、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卫生标准是职业卫生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它规定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基本要求、方法和程序,为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职业卫生标准包括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行业职业卫生标准和地方职业卫生标准等。
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职业卫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职业病防治、工作场所环境监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卫生管理等多个方面。
四、GBZ2标准的主要内容1. 职业病防治: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要求、方法和程序,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职业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等。
2. 工作场所环境监测:规定了工作场所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方法和程序,包括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的评价等。
3. 职业健康检查:规定了职业健康检查的基本要求、方法和程序,包括检查项目、检查频次、检查方法和检查结果的评价等。
4. 职业卫生培训:规定了职业卫生培训的基本要求、方法和程序,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的评价等。
5. 职业卫生管理:规定了职业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方法和程序,包括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等。
五、GBZ2标准的意义GBZ2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安全,促进职业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有助于提高职业卫生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高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GBZ2标准是职业卫生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对于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安全,促进职业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职业卫生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音、化学品使用、辐射防护、职业病防治、个人防护用品的选择
和使用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健康
和安全标准,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和意外伤害的危害。
国家对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非常重视,相关部门会定期
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企业和单位严格遵守这些标准。
此外,国家还
会不断修订和更新这些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新出现
的职业健康风险。
总的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劳动
者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
86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19]7号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保护劳动者健康,现发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等86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GBZ 159-201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1—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GBZ/T160.2—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GBZ/T160.3—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GBZ/T160.4—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GBZ/T160.5—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GBZ/T160.6—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GBZ/T160.7—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GBZ/T160.8—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GBZ/T160.9—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GBZ/T160.10—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T160.11—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GBZ/T160.12—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GBZ/T160.13—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T160.14—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T160.15—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T160.16—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T160.17—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T160.18—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T160.19—2019GBZ/T160.20—2019GBZ/T160.21—2019GBZ/T160.22—2019GBZ/T160.23—2019GBZ/T160.24—2019GBZ/T160.25—2019GBZ/T160.26—2019GBZ/T160.27—2019GBZ/T160.28—2019GBZ/T160.29—2019GBZ/T160.30—2019GBZ/T160.31—2019GBZ/T160.32—2019GBZ/T160.33—2019GBZ/T160.34—2019GBZ/T160.35—2019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锌及其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GBZ/T160.36—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T160.37—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GBZ/T160.38—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T160.39—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GBZ/T160.40—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T160.41—2019GBZ/T160.42—2019GBZ/T160.43—2019GBZ/T160.44—2019GBZ/T160.45—2019GBZ/T160.46—2019GBZ/T160.47—2019GBZ/T160.48—2019GBZ/T160.49—2019GBZ/T160.50—2019GBZ/T160.51—2019GBZ/T160.52—2019GBZ/T160.53—2019GBZ/T160.54—2019GBZ/T160.55—2019GBZ/T160.56—2019物GBZ/T160.57—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族酮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GBZ/T160.58—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GBZ/T160.59—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GBZ/T160.60—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酸酐类化合物GBZ/T160.61—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GBZ/T160.62—2019GBZ/T160.63—2019GBZ/T160.64—2019GBZ/T160.65—2019GBZ/T160.66—2019GBZ/T160.67—2019GBZ/T160.68—2019GBZ/T160.69—2019GBZ/T160.70—2019GBZ/T160.71—2019GBZ/T160.72—2019GBZ/T160.73—2019GBZ/T160.74—2019GBZ/T160.75—2019GBZ/T160.76—2019GBZ/T160.77—2019GBZ/T160.78—2019GBZ/T160.79—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工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乙醇胺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氮农药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GBZ/T160.80—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GBZ/T160.81—2019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GBZ 161-2019 医用γ射束远距治疗防护与安全标准GBZ 162-2019 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GBZ/T 163-2019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GBZ/T 164-2019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以上标准于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及考核制度一、监督检查1、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是安全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必须纳入日常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
2、每月三次组织职能科室、工程技术人员、各工区主要负责人进行专项安全大检查。
3、每次安全大检查、动态检查和巡回检查之前,都要按照“三大规程”、规章制度、有关标准的规定,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检查要盯住现场,抓住重点,检查内容要包括:(1)检查执行党和国家安全方针、政策、法令、规程、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
(2)检查规程、施工措施的编制审批、现场兑现和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
(3)检查安技措资金使用和工程进度情况。
(4)检查安全培训、安全教育和持证上岗情况。
(5)检查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6)检查生产设备和设施、安全监测仪器仪表、个人劳动防护的安全状况和使用情况。
(7)检查工作现场安全环境、尘毒危害的治理情况。
重点检查井下“一通三防”的装备、管理和措施落实情况。
(8)检查中发现现场有威胁员工生命健康的作业环境、设施,应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9)建设项目“三同时”落实情况。
二、考核制度1、各级干部下井、反“三违”、查隐患制度,按矿相关规定执行。
2、下井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必须及时督促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必须下达隐患整改指令卡,限期整改,定措施、定责任人,并做好跟踪复查工作。
3、对及时制止“三违”行为,并进行批评教育的,消除现场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4、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作业现场,要挂“黄牌”警告或“红牌”停头、停面进行停产整改整顿。
5、对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直接危及现场人员人身安全的,要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并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整改隐患时,安全员要进行现场监督、监护,盯住不放,直到危险排除,达到安全,方可恢复生产。
6、对采掘工作面实行盯头包面跟班检查,及时检查隐患,盯住现场整改。
7、安全检查后,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严格按照“六落实”原则进行整改。
职业卫生检查要求职业卫生检查是指针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的一项检查工作。
通过对工作场所、劳动者的身体状况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等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可以及早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1.工作场所环境检查: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噪音、震动、光照等环境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确定是否存在有害物质的浓度超标、噪音超标、光照不足等问题。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对可能存在的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进行检测,如有害物质的浓度、辐射剂量、噪音强度、细菌菌落总数等。
3.职业病体检:对从事高危行业的劳动者,需要进行定期的职业病体检。
职业病体检通常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常见职业病筛查和特殊检查等内容。
一般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呼吸、心脏、眼睛、耳鼻喉等方面的检查,用于了解劳动者的基本身体状况。
常见职业病筛查包括胸部X光片检查、肺活量检测、听力检查、血尿常规、尿组氨酸等检查,用于了解劳动者是否存在职业病的初步征兆。
特殊检查是根据具体行业和工种确定的,如重金属检测、有害物质代谢产物检测等。
4.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查: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情况进行检查,包括人身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防护设施的使用情况、防护设施的有效性等。
职业卫生检查是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事业单位应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配备专业的职业卫生检测机构进行检查。
此外,职业卫生检查的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责任方,要求其采取必要的行动改善工作环境,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通过职业卫生检查的结果,可以对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通过职业卫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职业病风险,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职业卫生检查工作要求职业卫生检查是指对工作场所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劳动卫生等方面的检查。
它不仅是企业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经营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落实职业卫生检查工作,需要制定相关要求,以下便是职业卫生检查工作的要求。
1. 必须重视职业卫生检查的重要性职业卫生检查是防止职业病和工作灾害的重要手段。
企业必须重视职业卫生检查的重要性,认真落实企业职业卫生技术管理制度,并投入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
2. 必须选择有资质的检查机构职业卫生检查属于专业的技术工作,要求检查机构具备一定的资质和技术力量。
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检查机构才能确保检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企业应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查机构。
3. 检查工作必须落实责任制职业卫生检查工作必须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制度,各职能部门应落实相应的任务和职责。
对于职业卫生检查工作缺失的情况,必须及时发现并报告,做到问题及时整改。
4. 检查内容必须科学合理职业卫生检查内容必须科学合理,包括对职业危害因素和劳动环境进行评估、职工体检和工作环境检测等。
职业卫生检查的结果必须能真实反映出企业职业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安全状况。
5. 检查工作必须依法依规职业卫生检查工作必须依法依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进行相应检查。
企业必须遵守检查机构的相关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检查工作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6. 检查结果必须及时反馈职业卫生检查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企业和职工,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于有问题的企业和职工,必须开展相关的指导和培训,使其了解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术措施,从而预防和控制相关的职业危害和工作灾害。
7. 检查报告必须保存记录职业卫生检查报告必须保存记录,记录中必须包括企业名称、场所、检查内容、检查时间、检查结果和处理情况等信息。
对于有问题的企业,必须及时整改,并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证职业卫生的良性循环。
职业卫生检查是企业落实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必须重视和规范。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卫生标准是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目的,对劳动条件(工作场所)的卫生要求做出的技术规定,是实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技术规范,是卫生监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据。
而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下其条例。
标准简介ICS 13.100C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38-2006(代替GBZ38-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前言本标准第13章、第14章和第15章为推荐性条款,其余为强制性条款。
此次修订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本标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减少了高温作业分级和高温作业场所气象条件的卫生学评价标准。
增加了非电离辐射的工频电场、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辐射接触限值和噪声的接触限值。
调整了高温、手传振动的接触限值。
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方法修订成为独立的标准版本GBZ/T -2006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国营红声器材厂嘉兴分厂、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奎思特技术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生、梁友信、杨磊、吴维皑、李涛、张敏、何丽华、徐伯洪、舒国华、张绍栋、杜燮。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Z 2-2002。
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或产生物理因素的各类工作场所。
适用于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劳动者接触物理因素的程度、生产装置泄露、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价、管理、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
职业卫生标准国家疾控
职业卫生标准是指为了保护工人健康、预防职业病发生,制定的适用于各种职业环境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卫生标准。
它包括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价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制值和监测方法、职业卫生设备和设施的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国家疾控中心是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全国疾病控制和预防工作,其中包括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工作。
国家疾控中心在职业卫生标准制定、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持、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等方面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
国家疾控中心参与制定了一系列职业卫生标准,如《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建筑施工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农药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规定》等,这些标准对于制定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和预防职业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国家疾控中心还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技术培训和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工作,为各地区、各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职业卫生检测标准职业卫生检测标准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5748-85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T16008-1995 车间空气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09-1995 车间空气中铅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0-1995 车间空气中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1-1995 车间空气中硫化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2-1995 车间空气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3-1995 车间空气中汞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4-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锌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5-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锌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6-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镉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7-1995 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磷酸,,高碘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18-1995 车间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19-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的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0-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1-1995 车间空气中镍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2-1995 车间空气中钴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6023-1995 车间空气中铍的桑色素荧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4-1995 车间空气中臭氧的丁子香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5-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6-1995 车间空气中硫酸及三氧化硫的氯化钡比浊测定方法GB/T16027-1995 车间空气中硫化氢的硝酸银比色测定方法GB/T16028-1995 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的二乙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29-1995 车间空气中氯的甲基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0-1995 车间空气中氟化氢及氟化物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GB/T16031-1995 车间空气中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2-1995 车间空气中氧化氨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3-1995 车间空气中氰化氢及氢氰酸盐的异菸酸钠巴比妥酸钠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4-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及五氧化二砷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5-1995 车间空气中砷化氢的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6-1995 车间空气中五氧化二磷的钼酸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7-1995 车间空气中磷化氢的钼酸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38-1995 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39-1995 车间空气中溶剂汽油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0-1995 车间空气中丁二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1-1995 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2-1995 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3-1995 车间空气中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4-1995 车间空气中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5-1995 车间空气中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6-1995 车间空气中甲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7-1995 车间空气中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8-1995 车间空气中甲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49-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0-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1-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2-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3-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4-1995 车间空气中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5-1995 车间空气中联苯,苯醚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56-1995 车间空气中萘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7-1995 车间空气中甲醛的酚试剂(MBTH)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58-1995 车间空气中丙酮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59-1995 车间空气中丙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0-1995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1-1995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2-1995 车间空气中甲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3-1995 车间空气中甲醇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4-1995 车间空气中丙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5-1995 车间空气中丁醇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6-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甲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7-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乙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8-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丙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69-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丁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0-1995 车间空气中醋酸戊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1-1995 车间空气中乙醚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2-1995 车间空气中酚的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73-1995 车间空气中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4-1995 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5-1995 车间空气中环氧乙烷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6-1995 车间空气中环氧氯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7-1995 车间空气中光气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078-1995 车间空气中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79-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0-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1-1995 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2-1995 车间空气中四氯化碳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3-1995 车间空气中四氯化碳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4-1995 车间空气中溴甲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85-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氯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Apiezon L)GB/T16086-1995 车间空气中二氯乙烷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20 M) GB/T16087-1995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DNP)GB/T16088-1995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PEG 6000) GB/T16089-1995 车间空气中氯乙烯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DNP)GB/T16090-1995 车间空气中氯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1-1995 车间空气中氯丁二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2-1995 车间空气中滴滴涕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3-1995 车间空气中六六六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4-1995 车间空气中四氯乙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5-1995 车间空气中乙腈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6-1995 车间空气中乙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7-1995 车间空气中丙烯腈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8-1995 车间空气中丙烯腈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099-1995 车间空气中丙烯腈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00-1995 车间空气中苯胺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1-1995 车间空气中氯化苦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2-1995 车间空气中硝基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3-1995 车间空气中钼及其化合物的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4-1995 车间空气中钨或碳化钨的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5-1995 车间空气中五氯化二矾的肉桂酸,甲苯羟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6-1995 车间空气苛性碱的酸碱滴定测定方法GB/T16107-1995 车间空气苛性碱的火焰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8-1995 车间空气中锆及其化合物的二甲分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09-1995 车间空气中氯化氰及酸盐的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0-1995 车间空气中黄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1-1995 车间空气中二甲酸甲酰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2-1995 车间空气中二硝基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3-1995 车间空气中三硝基甲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4-1995 车间空气中硝基氯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5-1995 车间空气中二硝基氯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6-1995 车间空气中吡啶的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17-1995 车间空气中甲基对硫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8-1995 车间空气中乐果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19-1995 车间空气中乐果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GB/T16120-1995 车间空气中敌敌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1-1995 车间空气中对硫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2-1995 车间空气中甲拌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6123-1995 车间空气中碘甲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1-1997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2-1997 车间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3-1997 车间空气中锑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4-1997 车间空气中甲硫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5-1997 车间空气中偏二甲基肼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6-1997 车间空气中二乙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7-1997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GB/T17068-1997 车间空气中甲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69-1997 车间空气中丙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0-1997 车间空气中苄基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1-1997 车间空气中苄基氰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2-1997 车间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3-1997 车间空气中环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4-1997 车间空气中乙醛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5-1997 车间空气中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6-1997 车间空气中异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7-1997 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8-1997 车间空气中三硝基苯酚的高效液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79-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0-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1-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2-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丁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3-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戊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4-1997 车间空气中2-甲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5-1997 车间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6-1997 车间空气中2-丁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7-1997 车间空气中钼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方法GB/T17088-1997 车间空气中N-二甲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89-1997 车间空气中N,N-二甲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90-1997 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91-1997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GB/T17092-1997 车间空气中丙烯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1-1996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采样规范WS/T14-1996 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测定,,收集器WS/T15-1996 车间空气中苯并(a)芘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1996 作业场所空气中金属样品采集方法WS/T17-1996 尿中铅的双硫腙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8-1996 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9-1996 尿中铅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20-1996 血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21-1996 血中铅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22-1996 血中游离原卟啉的荧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3-1996 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4-1996 尿中汞的双硫腙萃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5-1996 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一)碱性氯化亚锡还原法WS/T26-1996 尿中汞的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二)酸性氯化亚锡还原法WS/T27-1996 尿中有机(甲基)汞、无机汞和总汞的分别测定方法,选择性还原,冷原子吸收光谱法WS/T28-1996 尿中砷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三乙醇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29-1996 尿中砷的氢化物发生,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0-1996 尿中氟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WS/T31-1996 尿中镉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WS/T32-1996 尿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3-1996 尿中镉的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WS/T34-1996 血中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5-1996 尿中钒的催化极谱测定方法WS/T36-1996 尿中铬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37-1996 尿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8-1996 血中铬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39-1996 尿中硫氰酸盐的吡啶,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0-1996 尿中,,硫代噻唑烷,,,羧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41-1996 呼出气中二硫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42-1996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3-1996 尿中镍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4-1996 尿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5-1996 血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6-1996 尿中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7-1996 尿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48-1996 尿中酚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49-1996 尿中苯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一)液晶柱法WS/T50-1996 尿中苯酚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二),,,,柱法WS/T51-1996 呼出气中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2-1996 尿中马尿酸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53-1996 尿中马尿酸、甲基马尿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WS/T54-1996 尿中苯乙醛酸和苯乙醇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5-1996 尿中对氨基酚的分光光度法WS/T56-1996 尿中对氨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7-1996 尿中对硝基酚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58-1996 尿中对硝基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59-1996 尿中,,氨基,,,,,二硝基甲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0-1996 尿中五氯酚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61-1996 尿中五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2-1996 尿中甲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3-1996 尿中亚硫基二乙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64-1996 尿中三氯乙酸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65-1996 尿中杀虫脒及对氯邻甲苯胺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66-1996 血中胆碱酯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一)羟胺三氯化铁法WS/T67-1996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硫代乙酰胆碱,联硫代双硝基苯甲酸法WS/T68-1996 研制生物样品监测检验方法指南WS/T69-1996 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WS/T70-1996 车间空气中二甲基乙酰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71-1996 车间空气中丙烯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直接测定)WS/T72-1996 车间空气中丙烯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容剂解吸)WS/T91-1996 尿中铅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WS/T92-1996 血中锌原卟啉的血液荧光计测定方法WS/T93-1996 血清中铜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94-1996 尿中铜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95-1996 尿中锌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96-1996 尿中三氯乙酸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97-1996 尿中肌酐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98-1996 尿中肌酐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08-1999 血中铅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WS/T109-1999 血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10-1999 职业接触甲苯的生物限值WS/T111-1999 职业接触三氯乙烯的生物限值WS/T112-1999 职业接触铅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T113-1999 职业接触镉及其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T114-1999 职业接触一氧化碳的生物限值WS/T115-1999 职业接触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的生物限值WS/T12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的meso,四(对磺基苯)卟啉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2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2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汞的还原气化,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2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砷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3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3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锶及其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3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过氧化氢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3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倍硫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联苯,苯醚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异丁醛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异丙醚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氯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3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基异丁基甲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基异丁基甲酮的热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气象色谱测定方法WS/T14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扩散法采样气象色谱测定方法WS/T14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β,萘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氰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溴氰菊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4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醛的示波极谱测定方法WS/T15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二甲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乙酸乙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四氯乙烯的无泵型采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氯苯的扩散法采样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1,2-丁内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5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三氯苯胺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糠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丙烯酸丁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硝基胍的测定方法WS/T16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二硝基甲苯的测定方法WS/T164-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丁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5-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异辛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6-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甲酸甲酯和甲酸乙酯的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7-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双乙烯酮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68-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二苯基甲烷异氰酸酯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测定方法WS/T169-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正庚烷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0-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苯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蒽和菲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2-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萘烷和四氢萘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3-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WS/T174-1999 血中镉和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75-1999 呼出气中丙酮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C----系列C1车间空气中铅的催化极谱方法C2车间空气中硫化铅的双硫腙比色法C3车间空气中氯化汞的测定方法C4车间空气中氧化镉的催化极谱法C5车间空气中镍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6车间空气中钴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7车间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8车间空气中二氧化锡的测定方法C9车间空气中氯化亚锡的测定方法C10车间空气中铜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11车间空气中镁及其化合物的测定方法C12车间空气中氧化钙的测定方法C13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方法C14车间空气中二硫化碳的测定方法C15车间空气中碘的测定方法C16车间空气中二氧化氯的测定方法C17车间空气中砷化氢的测定方法C18车间空气中三氯化磷的测定方法C19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硒的测定方法C20车间空气中三氯氢硅的测定方法C21车间空气中丁烯的测定方法C22车间空气中乙苯的测定方法C23车间空气中萘烷、四氢萘、蒽、菲的测定方法C24车间空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方法C25车间空气中糠醛的测定方法C26车间空气中丙酮的测定方法C27车间空气中环己酮的测定方法C28车间空气中异丙醇的测定方法C29车间空气中环己醇的测定方法C30车间空气中正戊醇、异戊醇的测定方法C31车间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C32车间空气中丙烯酸的测定方法C33车间空气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方法C34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的测定方法C35车间空气中间苯二酚的测定方法C36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烷的测定方法C37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测定方法C38车间空气中氯苯的测定方法C39车间空气中对氯二苯的测定方法C40车间空气中氯乙醇的测定方法C41车间空气中二氯丙醇的测定方法C42车间空气中五氯酚及其钠盐的测定方法C43车间空气中的丙烯酰胺的测定方法C44车间空气中己内酰胺的测定方法C45车间空气中一甲胺的测定方法C46车间空气中二甲胺的测定方法C47车间空气中苦味酸的测定方法C48车间空气中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测定方法C49车间空气中松节油的测定方法C50车间空气中四乙基铅的测定方法C51车间空气液化石油气的测定方法。
职业病的职业卫生检查职业病是指由于从事特定职业或工种引起的一类慢性疾病,它是工作过程中因接触有害物质、工作方式和条件的变化,以及个体因素等因素所致。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职业卫生检查在现代企事业单位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职业卫生检查的内容、目的和方式。
一、职业卫生检查的内容职业卫生检查包括体格检查、专科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其中,体格检查主要通过测量身体各项指标、观察,以及进行肺功能和听力等相关检测来评估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
专科检查是根据员工从事的职业类型进行相应的专门检查,如呼吸系统、皮肤病和职业性中毒等方面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则是通过采集员工的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进行化验分析,以评估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暴露情况。
二、职业卫生检查的目的职业卫生检查的目的是早期发现职业病的存在和发展趋势,防止病情恶化,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干预措施,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
通过职业卫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对其进行治疗和康复,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和职业病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负担。
三、职业卫生检查的方式职业卫生检查的方式主要包括定期检查、入职前检查和离职前检查。
定期检查是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检查,以评估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状况。
入职前检查是指在员工入职前进行的职业卫生检查,以确认员工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从事相应的工作。
离职前检查是指在员工离职前进行的职业卫生检查,以评估员工工作期间是否患有职业病,并为后续的治疗和赔偿提供依据。
在职业卫生检查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员工的权益,并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隐私性。
同时,企业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加强员工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总之,职业卫生检查对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员工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职业病问题,可以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能力,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损失。
企业职业卫生检查内容
以下是 9 条企业职业卫生检查内容:
1. 工作场所环境咋样啊?比如说咱这车间的通风够不够好呀!就像人需要呼吸新鲜空气一样,员工们也得在良好的环境里工作呀!例子就是看看车间有没有异味,通风设备是不是正常运作。
2. 防护设施到位没有呀?那些个职业病危害可凶着呢,防护设施不弄好那怎么行!好比战士上战场得有好盔甲呀!看看防护面罩、耳塞这些是不是都准备齐全了。
3. 员工们的个人防护用品都有发到位吗?这可不能马虎啊!就像冬天出门得穿厚棉袄一样重要!查查看大家是不是都正确佩戴和使用了。
4. 职业病危害告知有没有做到位哟?这不告诉员工不就相当于把他们蒙在鼓里吗,多让人心里没底呀!像新员工入职时就得让他们清楚知道有哪些潜在危害呀。
5. 对员工的职业健康体检重视起来没?这可关系到大家的身体呢,可不能不当回事儿呀!就像定期给车做保养一样,咱得给员工的身体也检查检查。
6. 培训有没有认真搞呀?员工们得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呀!这就像教小朋友怎么过马路一样重要呀!看看培训内容是不是实用,员工有没有真正掌握。
7. 卫生管理制度执行得严格不?这可是规范整个企业卫生的关键呀,不严格执行怎么行?这就像家里定了规矩就得遵守一样。
8. 应急救援措施准备得咋样啦?万一有个突发情况,那得能快速应对呀,可别临时抱佛脚啊!想象一下如果发生危险,能不能及时处理。
9. 警示标识都贴清楚了吗?这可是给大家提个醒啊,得格外显眼才行呢!就好像马路上的交通标识一样重要。
我觉得企业职业卫生检查太重要了,每一项都不能马虎,这关系到员工们的健康和安全呀!。
职业卫生监测规范要求标准职业卫生监测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和评估,从而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将就职业卫生监测的规范要求和标准进行论述,以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一、监测目的与工作范围职业卫生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工作环境中是否存在的危害因素,了解员工的职业病危险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监测的工作范围应包含常见的危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并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具体拓展。
二、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1)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
例如,对于化学物质的监测,可以采取气体检测仪、液相色谱仪等现代化设备;对于物理因素的监测,可以使用噪声计、辐射计等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2)监测设备监测设备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并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备的校准与维护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测量数据的真实性。
(3)人员素质要求监测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各种监测方法和设备的操作原理,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此外,监测人员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和考核,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三、监测结果评价与数据处理(1)监测结果评价监测结果的评价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
对于超出国家标准的危害因素,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还应对监测结果进行定期的复核和评估,以判断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2)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的方法应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并应采用统计学等相关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避免因数据处理不当而引起评价错误。
四、监测报告与档案管理(1)监测报告编写监测报告应依据监测结果进行编写,内容应准确、详尽和具有可读性,以便于相关人员了解监测结果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报告中应包含监测目的、方法、结果评价、建议等内容。
(2)报告存档监测报告应及时归档保存,归档时应注明报告的编号、时间和相关负责人。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是根据国家卫生安全法和职业卫生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用于规范和保护职业健康的标准。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卫生管理标准:包括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求,职业病防治措施和监测要求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标准:对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划分和分类,并规定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监测要求。
3. 职业卫生监测标准:规定了职业卫生监测的方法、标准和要求,包括工作环境监测和劳动者个体健康监测等。
4. 职业健康检查标准:对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方法、标准和要求进行了规定,以及相关的报告和处理要求。
5. 职业健康技术标准:对职业卫生设施、设备和个人防护
用品等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6. 职业危险废物处理标准:对职业危险废物的识别、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理等进行了规定,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
危害。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升职业健康管
理水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同时,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操作指南和依据,促进
了良好的职业卫生管理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