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容量(一轮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54 MB
- 文档页数:42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五章人口与环境第1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一、选择题((2014·天津南开一模)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2.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解析第1题,①图的出生率、死亡率最高,④图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最低,③图的出生率、死亡率比②图高,由此可得出正确结论。
第2题,④阶段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
答案 1.B 2.D读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示意图,回答3~4题。
3.1982~2008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A.一直持续增长B.增速在不断减慢C.增速在不断加快D.呈现波动增长4.下列行业的迅速发展,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是()。
①制造业②建筑业③家庭护理④食品服务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2008年,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持续增长,在2009年有所下降。
第4题,制造业和建筑业所需要的男性劳动力比重大,这些行业的迅速发展会引起人们对男性的重视,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而家庭护理和食品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为女性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会引起人们对女性的重视,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
答案 3.A 4.D2014年2月1日以来,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拟恢复征收无子女税,无子女家庭每月须上缴6%的薪水。
读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俄罗斯欲制定该项政策的目的是解决()。
A.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就业率低问题C.移民迁入过多问题D.人口负增长问题6.以下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与俄罗斯最相似的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主要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2.分布规律按半球主要居住在北半球按纬度集中在北纬10°~50°范围内按距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按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4.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原因举例气候过于寒冷、干旱和湿热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带、沙漠戈壁地区、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稀少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等地区人口稠密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2.人文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平原并非都是人口稠密区一般来说,平原人口多于高原。
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都这样,如巴西的亚马孙平原,虽然地形平坦,但是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烟稀少。
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巴西高原。
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1)自然资源状况:呈正相关。
①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②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的人口较多。
③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专题08 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1.世界的人口、国家与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2.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1)人口增长特点: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受教育的年限长,初婚年龄大,生育率低。
教育投入大,人口成长成本高。
社会保障好,人们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淡薄。
②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国家面临发展,劳动力需求多,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影响。
(3)变化趋势①发达国家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②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3.世界的居民(1)人口分布不均。
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①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②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等地。
③黑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①基督教:发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
②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③佛教:发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我国的人口和民族(1)众多的人口——13.7亿(第六次人口普查)。
①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②政策:计划生育政策。
主旨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③分布: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人口数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1.5%,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汉族和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课时跟踪训练18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下图是南非人口密度和资源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影响南非人口分布的首要因素是()A.自然条件B.资源分布C.边境贸易D.政治文化2.21世纪以来,南非人口重心从(28°20'32″S,27°47'10″E)迁移到(28°15'37″S,27°39'1″E),其原因最可能是新地区()①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②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③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④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A.①③B.②④D.②③2.D1题,南非东部及沿海地区降水多,自然条件优越,西部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
从图中可以,西部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分布并不多,A项正确,B项错误;南非人口在边境分布较少,受边境贸易影响小,C项错误;政治文化不是影响南非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D项错误。
第2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南非人口重心在向西北移动,西北地区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促使人口向西北迁移,②③正确;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已久,①错误;当地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不是为了保护环境,④错误。
故选D项。
读我国新疆南部人口密度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地区人口呈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环盆地以少数民族居民为核心,形成相对集中的居民点B.塔里木河呈环状分布C.环盆地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D.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绿洲4.在今天被人们称作“千里无人烟,干燥无水源”的罗布泊地区,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楼兰。
后来楼兰古国消失了,其根本原因是()A.热量不足B.水源不足D.地质灾害频繁4.B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地区为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该地区气候干燥,水源是影响其人,山上的冰雪融水在山麓地带汇集,形成了绿洲,绿洲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所以该地区人口呈斑块状环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环盆地有大小不等、不连续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