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复习资料(2016)
- 格式:doc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19
1、风的成因、影响因素2、蒲福风级表0~12十三个风级,台风的定义(相当于级及以上的风?)3、风的作用力。
4、波浪的定义,分类。
5、波浪理论(线性波理论)。
6、波浪力(莫里森方程及应用)。
7、怎样求某一重现期的设计波高?8、潮汐的定义,潮汐静力学原理及其局限。
9、海冰对结构的作用力的特点10、沿岸泥沙运动的原理:波浪掀沙、沿岸流输沙。
海工结构物对沿岸输沙的影响。
11、以三峡工程为例,简述修建大型水坝面临的主要问题。
12、港口吞吐量排名13、世界船舶需求:2001-2015年年均需求量约为4400万-6000万载重吨14、世界造船市场份额:(2005年)中国20%,日本29%,韩国33%,其他18%。
全球贸易持续增长;船型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的船舶工业正在外移。
造船产业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我国船舶工业正面临重大历史机遇。
15、国内大型船厂: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南造船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中共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等。
16、主要船级社:中国船级社(CCS)、美国船级社(ABS)、挪威船级社(DNV)、劳埃德船级社(Lloyd's Register)、法国船级社(必维国际检验集团, Bureau Veritas)、德国船级社(Germanischer Lloyd)。
17、船舶分类:i)按用途可以分为民用船舶和军用船舶:民用船舶包括运输船、工程船、渔业船、工作船和海洋开发船等;军用船舶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
驱逐舰、护卫舰、快艇、核潜艇等。
ii)按航行状态可以分为排水型船舶、滑行艇、水翼艇、气垫船和地效应船等。
iii)按推进动力可以分为非机动船舶和机动船舶;iv)按机舱部位可以分为尾机型船、中机型船、中尾机型船等。
v)按船主体数目可以分为单体船和双体船以及SWATH;vi)按推进器可以分为螺旋桨型船、喷水推进船、吹气推进船,单桨船、双桨船和多桨船vii)按船体材料可以分为钢船、铝合金船、木船、钢丝网水泥船、玻璃钢船、橡皮艇和混合结构船;viii)按主体连续甲板的层数可以分为单甲板船、双甲板船和多甲板船。
船舶与海洋工程简答题1.C对钢铁性能有何影响?答:形成固溶体和渗碳体,强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渗碳体呈粗大片状。
2. 根据相图,说明亚共析钢凝固后冷却时相的转变过程和常温组织。
答:当温度降至GS线以下,γ中析出α相,随着温度的降低,剩余γ碳含量沿GS 线增加;当温度达到PSK线或727℃时,剩余γ碳含量为共析点成分,发生共析反应,生成珠光体,γ→α+Fe3C,所以亚共析钢的常温组织为α+P。
3.相图上铸造工艺最好的合金是?锻造时加热温度在哪个相区?为什么?答:共晶合金,C%=4.3%,因为温度间隙和成分间隙最小,在奥氏体相区,因为奥氏体塑性好,强度底,易于锻造加工。
4. 碳含量0.3%的铁-碳合金,回答以下问题1)凝固为奥氏体后相变过程答:当温度降至GS线以下时,γ中析出α相,随着温度的降低,剩余γ碳含量沿GS线增加,当温度降至PSK线或727℃时,剩余γ碳含量为共析点成分,发生共析反应,生成珠光体,γ→α+Fe3C,所以碳含量0.3%的铁碳合金的常温组织为α+P。
2)常温组织有哪些相?质量百分比各是多少?答:α+P,P=3/8%3)一般强度船体结构用钢的碳含量为0.21%,其组成相与碳含量0.3%相比,第二相的质量百分数和分布有何变化?答:一般强度船体结构钢中,P=0.21/0.8%其中的渗碳体呈更细小的片状,更弥散地分布于显微组织中。
5.什么是调质处理?在船体结构用钢中是哪种供货状态的钢?其焊接性如何?答:淬火后高温回火,这个操作为调质处理。
船体结构用钢中是供货状态表明QT的钢材;淬火回火钢的显微组织是回火索氏体,焊后热影响区粗晶区多为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等混合组织。
6. 调质处理时需先经过淬火然后回火,为什么不直接回火?答:淬火后会形成晶粒细小的马氏体,回火时晶格尺寸不改变且位相基本不变,易于得到晶粒细小且没有脆性的组织。
8.如图示某亚共析钢的CCT图,说明冷却速度分别为1℃/s和100 ℃/s时,得到的显微组织是什么?各自的力学性能是多少?说明力学性能变化的机理。
船舶及海洋⼯程材料复习资料船舶与海洋⼯程材料复习提纲⼀、基本概念⼯程材料:硬度:化学键、离⼦键:晶体、⾮晶体、晶格、单晶体、多晶体、结晶:滑移,孪⽣:加⼯硬化(冷作硬化):⾦属在变形后强度、硬度提⾼,⽽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合⾦:⼀种⾦属元素与其他⾦属元素或⾮⾦属元素通过熔炼或其他⽅法结合⽽成的具有⾦属特性的物质相是指在没有外⼒作⽤下,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成分相同的均匀物质的聚集态。
组元:组成合⾦的最基本独⽴单元(元素)。
相图:⼜称平衡图,状态图。
相图是以温度为纵坐标,以组元成分为横坐标,表明合⾦系中各合⾦在不同温度下由哪些相构成及这些之间的平衡关系图。
⼆元共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时⽆限互溶,固态时有限互溶,并发⽣共晶反应所构成的相图称为⼆元共晶相图。
共晶反应:是指冷却时由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固相的复合混合物的反应共析反应:⾃某种均匀⼀致的固相中同时析出两种化学成分和晶格结构完全不同的新固相的转变过程固溶体:⼀种组元的原⼦溶⼊另⼀组元的晶格中形成的均匀固相。
(锰铁,⾦铜)渗碳体:是⼀种复杂的间隙化合物,铁原⼦是以⾦属键相结合的。
渗碳体极脆,塑性⼏乎等于零,冷却时不发⽣同素异构体转变。
铁素体: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常⽤F或α表⽰。
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奥⽒体: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温组织,在⼤于27°时存在,常⽤A或γ表⽰。
塑性好,强度、硬度⾼于F。
在锻造,轧制时,常要加热到A,可提⾼塑性,易于加⼯。
Fe C之间,强度、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状机械混合物。
⼒学性能介于F与3硬度较好,塑性、韧性不差。
莱⽒体( Ld ):奥⽒体(A)和渗碳体(Fe3C)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性能---硬度⾼,塑性差。
⾦属间化合物:合⾦组元间发⽣相互作⽤⽽形成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组元且具有⾦属特性的新相即为⾦属间化合物,或称中间相。
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均能⽆限互溶时,所构成的相图称为均晶相图。
船舶结构与设备复习材料船舶结构与设备复习总结(Summarized by Shayne)简答题部分一、船体结构的形式为了保证船体强度和刚性,除正确选用船体结构钢材外,还应合理地布置它们,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效力。
按照构建的排列方式,船体结构可分为横骨架式,纵骨架式和纵横混合骨架式3种形式。
1.横骨架式船体结构横骨架式船体结构是在甲板上、船底和舷侧结构中,横向构建数目多、排列密,而总想构件数目少、排列疏的船体结构。
这种结构从木船结构演变而来,是在造船中应用最早的一种结构形式。
其特点是:(1)横向强度和局部强度好。
(2)结构简单,容易建造。
(3)舱容利用率高。
横向构件数目多,不需要很大尺寸,因而占据舱内空间较小。
(4)空船重量大。
船体总纵强度主要靠纵向构件和船壳板、甲板来保证。
由于纵向构件数目少,必须增加船壳板的厚度来补偿,结构增加了船体重量。
对于总纵强度要求不很高的中小型船舶常采用横骨架式船体结构。
2.纵骨架式船体结构纵骨架式船体结构是在上甲板、船底和舷侧结构中,纵向构件数目多、排列密,而横向构件数目少、排列疏的船体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1)总纵强度大。
(2)结构复杂。
小尺寸的纵向构件数目多,焊接工作量大。
(3)舱容利用率低。
船体结构的横向强度主要靠少数横向构件来保证,因而尺寸很大,占据舱容较多。
(4)空船重量小。
因为船壳板和甲板板可以做得薄些,所以结构重量减轻。
这种形式的船体结构通常在大型油船和矿砂船上采用。
3.混合骨架是船体结构混合骨架式船体结构,在上甲板和船底采用纵骨架式结构,而在舷侧采用横骨架式结构。
从船体各部位手里特点来看,这种结构形式是合理的。
它具有以下特点:(1)既满足总纵强度的要求,又有较好的横向强度。
(2)结构较为简单,建造也较容易。
(3)舱容利用率高。
因为舱内突出的大型构件少,所以不妨碍舱容及货物的装卸。
(4)舷侧与甲板、船底的交接处,结构连接性不太好。
舷侧的横向构件多,而甲板、船底的横向构件少,因此舷侧上有部分横向构件不能与甲板和船底的横向构件组成横向框架。
1 、 风的成因、影响因素2 、 蒲福风级表 0~12 十三个风级,台风的定义(相当于级及以上的风?)3 、风的作用力。
4 、波浪的定义,分类。
5 、波浪理论(线性波理论)。
6 、波浪力(莫里森方程及应用)。
7 、怎样求某一重现期的设计波高? 8 、潮汐的定义,潮汐静力学原理及其局限。
9 、 海冰对结构的作用力的特点10 、 沿岸泥沙运动的原理:波浪掀沙、沿岸流输沙。
海工结构物对沿岸输沙的影响。
11 、 以三峡工程为例,简述修建大型水坝面临的主要问题。
12 、 港口吞吐量排名13 、 世界船舶需求: 2001-2015 年年均需求量约为 4400 万 -6000 万载重吨14 、 世界造船市场份额: ( 2005 年)中国 20% ,日本 29% ,韩国 33% ,其他 全球贸易持续增长;船型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的船舶工业正在外移。
造船产业正 在加速向中国转移,我国船舶工业正面临重大历史机遇。
15 、 国内大型船厂: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南造船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 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中共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 公司,等。
16 、 主要船级社:中国船级社 (CCS ) 、美国船级社 (ABS ) 、挪威船级社(DNV ) 、 船级社 (Lloyd's Register ) 、法国船级社 ( 必维国际检验集团 , BureauVeritas ) 、 级社 (Germanischer Lloyd ) 。
17 、 船舶分类:i )按用途可以分为民用船舶和军用船舶:民用船舶包括运输船、工程船、渔业船、工作船 和海洋开发船等;军用船舶包括航空母舰、巡洋舰。
驱逐舰、护卫舰、快艇、核潜艇等。
ii )按航行状态可以分为排水型船舶、滑行艇、水翼艇、气垫船和地效应船等。
iii )按推进动力可以分为非机动船舶和机动船舶;iv )按机舱部位可以分为尾机型船、中机型船、中尾机型船等。
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辅导资料十六主题:第九章第四~六节“船舶装配焊接”、“船舶舱室的密闭性试验”、“船舶下水”、“码头舾装、试验与交船”辅导资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理论学习:每周文摘:“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摘选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内容:我们这周继续学习第九章船舶建造工艺的相关内容。
本周主要学习船体装配焊接,船舶舱室的密闭性试验,船舶下水,以及码头舾装、试验与交船的相关内容,这一章是全书的重点内容,在本章的学习上,同学们需要多花些时间。
希望通过下面的内容能使同学们加深对船舶建造工艺的理解。
一、学习要求1. 了解分段制作阶段;2. 了解舾装件;3. 了解船台(船坞)合拢阶段;4. 了解水下作业阶段;5. 了解试航交船阶段。
二、主要内容(一)分段制作阶段1.分段是构成船体结构的实体。
根据船舶建造工艺、场地条件、起重能力、周期要求等,一艘3—6万吨级船舶分段划分大致在100—200个(大型船体结构如MPF1000钻井储油船分段划分351个)。
2.分段名称分段按几何特征可分为:(1)平面分段:平面板列带有骨架的单层平面板架;(2)曲面分段:平面板列带有骨架的单层曲面板架;(3)半立体分段:两层或两层以上板架所组成的不封闭分段;(4)立体分段:两层或两层以上板架所组成的封闭分段;(5)总段:主船体沿船长划分,其深度和宽度等于该处船深和船宽的环形分段。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立体分段和总段是由若干平面分段和曲面分段所组成,由于平面分段和曲面分段是分段建造中的基本单位,作为船舶建造主流程,必须组织流水线生产。
分段按其结构所属部位可分为:(1)底部分段(2)舷侧分段(3)甲板分段(4)首尾分段(5)上层建筑等3.分段制作阶段建造组织措施:(1)严格按批量顺序下料:船体结构分段一般分20多个批次进行投料。
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工程材料:硬度:化学键、离子键:晶体、非晶体、晶格、单晶体、多晶体、结晶:滑移,孪生:加工硬化(冷作硬化):金属在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合金:一种金属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通过熔炼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相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成分相同的均匀物质的聚集态。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独立单元(元素)。
相图:又称平衡图,状态图。
相图是以温度为纵坐标,以组元成分为横坐标,表明合金系中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由哪些相构成及这些之间的平衡关系图。
二元共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时无限互溶,固态时有限互溶,并发生共晶反应所构成的相图称为二元共晶相图。
共晶反应:是指冷却时由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固相的复合混合物的反应共析反应:自某种均匀一致的固相中同时析出两种化学成分和晶格结构完全不同的新固相的转变过程固溶体:一种组元的原子溶入另一组元的晶格中形成的均匀固相。
(锰铁,金铜)渗碳体:是一种复杂的间隙化合物,铁原子是以金属键相结合的。
渗碳体极脆,塑性几乎等于零,冷却时不发生同素异构体转变。
铁素体: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常用F或α表示。
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高温组织,在大于27°时存在,常用A或γ表示。
塑性好,强度、硬度高于F。
在锻造,轧制时,常要加热到A,可提高塑性,易于加工。
Fe C之间,强度、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片状机械混合物。
力学性能介于F与3硬度较好,塑性、韧性不差。
莱氏体( Ld ):奥氏体(A)和渗碳体(Fe3C)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性能---硬度高,塑性差。
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且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相即为金属间化合物,或称中间相。
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均能无限互溶时,所构成的相图称为均晶相图。
铁碳合金相图:在铁碳合金系中,含碳量高于6.69%的铁碳合金性能极脆,没有使用价值。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一、海洋环境1.海风:风级:无风、软风、轻风、微风、和风、劲风、强风、疾风、大风、烈风、狂风、暴风、飓风2.台风:i.超强台风(SuperTY):也即16级或以上。
ii.强台风(STY):也即14-15级。
iii.台风(TY):也即12-13级。
iv.强热带风暴(STS):也即风力10-11级。
v.热带风暴(TS):也即风力8-9级。
vi.热带低压(TD):也即风力为6-7级。
3.浪成因:海浪主要指表层海水受外力影响而发生的起伏现象i.风引起的风浪,ii.由日月吸引力的改变而产生的潮汐,iii.由海底火山或地震活动而产生的地震波,iv.由船的运动而引起的船波等。
4.海浪的分类;浪级:i.分类:表面张力波、短周期重力波、重力波、长周期重力波、长周期波、潮汐波ii.浪级:无浪、微浪、小浪、轻浪、中浪、大浪、巨浪、狂狼、狂涛、怒涛5.海流:海流是海洋中的水团在天文、水文、气象等因素或重力作用下沿某一定方向稳定地流动的现象。
海流在近海岸和接近海底处的表现和在开阔海洋上有很大的差别。
世界上大洋表层的海流环流形式,基本上取决于地球上的大气环流形式,并受海陆分布制约。
6.海流的分类i.根据起因,由风引起的海流称为风海流或漂流,由温盐分布变化引起的称为热盐环流,ii.根据不同受力划分为地转流与惯性流等iii.根据流动区域划分为陆架流,赤道流,东西边界流等iv.根据与周围流经海水的温度差异划分为暖流与寒流等7.潮汐i.潮汐是海水在太阳、月球起潮力(或引潮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周期性涨落运动。
起潮力的大小与太阳、月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太阳、月球至地心距离的三次方成反比。
ii.月球起潮力为太阳的2.25倍。
iii.潮汐周期,涨潮,落潮,潮差。
iv.大洋中潮差不大,近陆海区潮差较大,但受地形的影响,潮差在各处不相同。
二、船舶工程1.国防安全i.海洋国土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ii.海上生命线的保护迫在眉睫iii.我国石油进口量的80%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马六甲海峡是我国海上石油生命线iv.台湾海峡安全局势v.中日关系vi.需要一支强大的拥有高科技装备的海上武装力量2.船舶分类:i.按用途:民用船舶;军用船舶a)民用:运输船、工程船、渔业船、工作船和海洋开发船等b)军用船舶: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快艇、核潜艇等ii.按航行状态:排水型船舶、滑行艇、水翼艇、气垫船和地效应船iii.按推进动力:非机动船舶、机动船舶iv.按机舱部位:尾机型船、中机型船、中尾机型船等v.按船主体数目:单体船、双体船、SWATHvi.按推进器:螺旋桨型船、喷水推进船、吹气推进船,单桨船、双桨船和多桨船vii.按照船体材料:钢船、铝合金船、木船、钢丝网水泥船、玻璃钢船、橡皮艇和混合结构船viii.按照主体连续甲板的层数:单甲板船、双甲板船和多甲板船。
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期末考试的题目第一单元1、从原始结构上,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A组成晶体的基本质点在空间有一定的排列规律,因此警惕都有规则的外形B具有一定熔点C各向异性2、晶体有什么缺陷,它们对性能有什么影响点缺陷:点缺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原子在各自平衡位子上做不停的热运动的结果。
空位和间隙原子的数目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此外,其他加工和处理,如塑性加工、离子轰击等,也会增加点缺陷。
点缺陷造成晶格畸变,使材料的强度、硬度和电阻率增加以及其他力学、物理、化学性能的改变。
线缺陷:位错的出现使位错线周围造成晶格畸变,畸变程度随离位错线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直至为零。
严重晶格畸变的范围约为几个原子间距。
随着位错密度的增高,材料的强度将会显著增加,所以提高位错密度是金属强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面缺陷:(1)在腐蚀介质中,晶界处较晶内易腐蚀。
(2)晶界面上的原子扩散速度较晶内的原子扩散速度快。
(3)晶界附近硬度高,晶界对金属的塑性变形起阻碍作用。
(4)当金属内部发生相变时,晶界处是首先形核的地方。
3、画出立方晶格的晶向:4、碳钢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变形时是否会有加工硬化现象,为什么?5、分析加工硬化现象的利与弊,如何消除和利用加工硬化加工硬化,也称为形变强化或冷作硬化。
利用形变强化现象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
冷态压力加工使电阻有所增大;抗蚀性降低;尺寸精度高及表面质量好。
金属的硬度强度显著上升,韧性塑性下降。
加工硬化通过金属再结晶,增加中间退火工序消除6、铅的变形(过冷度。
)7、金属结晶的规律是什么?晶核的形核率和长大率受哪些因素影响金属的结晶过程:形核与长大的过程。
形核包括自发形核和非自发形核。
晶核的长大方式:枝晶成长。
冷却度越大,晶体的枝晶成长越明显。
晶粒大小与形核率N(晶核数/(s·cm3))和长大速度G(cm/s)有关。
影响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的重要因素是冷却速度(或过冷度)和难熔杂质。
8、为什么材料一般希望获得细晶粒细化晶粒在提高金属强度的同时也改善了金属材料的韧性。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英语复习笔记English in Ship and Ocean EngineeringNA & OE =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NAOCE = 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and Civil EngineeringUnit 1 Ship TypesLecture 1 The Criterion of Translation一.船型/翻译标准College English Study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英语是船舶工程和海洋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大学“英语学习不断线”的最后一门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完成100,000单词的阅读量。
●掌握或熟悉约1000个专业词汇。
●达到每小时300单词的英译中速度。
●具备科技论文的译/写能力。
●初步具备专业英语的对话能力。
●为毕业设计的专业阅读和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及工程实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TranslationTo give the meaning of something said or written in another language.Criterion:Let the readers have the same feeling as the natives Fidelity\ Intelligibility\ Elegancy1.英译中目标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意义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翻译工作有3个标准,即不失原意(“信”),符合语言规范(“达”),以及注意修辞(“雅”)。
将科技文献翻译而言,忠于原文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信”,菜油可能表达出原意;但是要表达好原意,文章通顺,语言规范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翻译的目标是供人阅读,因此使译文具有可读性,文采也应是科技文献翻译追求的目标。
可见,要想做好科技翻译工作,需具备被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外语能力和较好的汉语基础。
一、问答题(20分,每题5分)1、海洋工程主要技术指哪两类?各举3例。
答:第一类:资源开发技术。
主要包括:深海矿物勘探、开采、储运技术;海底石油、天然气钻探、开采、储运技术;海水资源与能源利用技术,包括淡化、提炼、潮汐、波力、温差等;海洋生物养殖、捕捞技术;海底地形地貌的研究等。
第二类:装备设施技术。
主要包括:海洋探测装备技术,包括海洋各种科学数据的采集、结果分析,各种海况下的救助、潜水技术;海洋建设技术,包括港口、海洋平台、海岸及海底建筑;海洋运载器工程技术,包括水面(各种船舶)、半潜(半潜平台)、潜水(潜器)、水下(水下工作站、采油装置、军用设施等)设备技术等。
标准:答出斜体字的每项1分,共2分;其余举一例1分,最多3分。
2、目前常用的海洋平台有哪几种(分类及名称)?答:移动式平台: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钻井船、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式平台、牵索塔式平台;固定式平台:混凝土重力式平台、钢质导管架式平台标准:答出斜体字每项1分;细节项缺一项扣0.5分,最多扣3分。
3、什么是移动式平台?什么是固定式平台?各包括什么具体平台?答:移动式平台是一种装备有钻井设备,并能从一个井位移到另一个井位的平台,它可用于海上石油的钻探和生产。
移动式平台包括坐底式平台、自升式平台、钻井船、半潜式平台、张力腿式平台、牵索塔式平台;固定式平台一般是平台固定一处不能整体移动。
固定式平台包括混凝土重力式平台、钢质导管架式平台。
标准:答出斜体字每项1分;细节项缺一项扣0.5分,最多扣3分。
4、什么是船体的总纵弯曲?什么是船体的总纵强度?答:作用在船体上的重力、浮力、波浪水动力和惯性力等而引起的船体绕水平横轴的弯曲称为总纵弯曲,总纵弯曲由静水总纵弯曲和波浪总纵弯曲两部分叠加而成。
船体抵抗总纵弯曲变形和破坏的能力称为船体的总纵强度。
标准:答出斜体字每项1分;细节项缺一项扣0.5分。
5、什么是船体的中拱弯曲与中垂弯曲?答:在波浪状况下,船体内产生的弯矩会较静水中为大。
1.船舶的概念:航行或停泊于水域的运载、作战、作业工具,是各种船舰、艇、舢板以及水上作业平台的总称。
2.民用船舶包括哪些类型船舶:运输船舶(客船、货船、渡船、驳船等);工程船舶:挖泥船、起重船、打捞救助船、布缆船、敷管船、打桩船、浮船坞等;渔船:网类渔船、钓类渔船、渔业加工船、渔政船、渔业调查船、冷藏运输、特种渔船等;海洋开发船:海洋石油钻井装置、海洋地质勘探船、海洋调查船、海底采矿船、海洋能源开发船、生物资源开发船、地质勘探船、深潜器等;工作船:破冰船、引航船、消防船、港作拖船、助航工作船、带缆船、海关艇等;其它:农用船、供电船、环境保护船、游艇等3.军用船舶包括哪些分类:战斗舰艇:水面舰艇【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鱼雷艇、导弹艇、猎潜艇、登陆舰艇、两栖攻击舰、布雷舰、猎(扫)雷舰等】、水下潜艇【常规潜艇、攻击型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等】辅助舰船:运输舰、侦察舰、医院船、补给舰、修理舰、浮桥舟、供应舰、救生船、靶船、训练舰、交通船、研究试验船等4.船舶为什么要分为不同航区?船舶航区如何划分?不同航区的船舶结构和稳性等要求不同。
Ⅰ类航区即无限航区;Ⅱ类航区离海岸线200海里以内;Ⅲ类航区20海里以内;内河船: A、B、C 和急流航段5.何谓客船?设计客船有哪些要求?客船:载运旅客及其行李的船舶。
安全性:船体强度、完整稳性、破舱稳性、防火、消防、救生设备、通信等,必须满足有关的规范、公约、规则等。
较好的舒适性:耐波性、振动、噪声、温湿度有一定要求。
居住舱室(采光、通风、照明、空调、卫生等设施);宽敞的甲板和舒适的休闲、娱乐、就餐和健身等。
较高航速6.何谓散货船?散货船有什么特点?散货船和杂货船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散货船:专门运输各种谷物、矿砂、煤炭等大宗散装货的干货船散货船的船型特点:单层甲板、双层底、尾机型、方形系数较大,船速较低;舱口较大,装卸速度快。
(批量大)不设起货设备可用港口设备(通常有专用码头装卸,大型抓斗、机械传送机等设备);底边内底斜升使货物向中央集中;底压载水舱作用是空载航行时,加压载水,保证航行性能。
(1)亚共析钢的含碳量是0.02%-0.77%共析钢的含碳量是0.77%过共析钢的含碳量是0.77%-2.11%(2)结合Fe-Fe3C图完成以下___ACD_________液相线,____AECF________是固相线,___ECF_________是共晶线,___PSK_________是共析线,____C________共晶点,_____S_______共析点。
(3)奥氏体开始向铁素体转变的曲线是___GS_________(4)含碳量1.5%的铁碳合金从液态开始缓慢降温到常温,请说明该过程中金相成分的变化1.5%是过共析钢,当温度降到液相线时出现奥氏体,继续降到ES线是奥氏体上析出二次掺碳体,继续降至SK线剩余的奥氏体产生共析反映形成珠光体,最后的产物是珠光体加奥氏体。
(5)船体结构材料的级别船中外舷顶列板 t=20 _VE___________纵舱壁上列板t=16 ____iiia________首部舷艢板t=8 ___IA_________】(6)马氏体有什么特点,通常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形成马氏体?硬度高,强度高。
提高冷却速度、淬火等方式得到马氏体。
(7)两种金属混合时,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间隙固溶体?当溶质原子直径比上溶剂原子直径的比值小于0.59时容易形成间隙固溶体。
某船焊接规格表部分如图所示(焊接形式都是填角焊)构建名称相连构件焊接系数(wt)焊角高度外板 0.44 8/8主甲板强横梁 0.21 5/5横梁0.21 5/5根据规范的要求,船体填角焊缝的焊脚高度不小于下值K=√2 WtTpd/L求一条船某区域甲板厚14mm强横梁⊥16*50020*200强横梁腹板与甲板焊接均采用双面连接焊,焊脚高度应为多少?(8)正火、淬火、回火应用于什么场合?正火:1、作为普通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2、对于低、中碳钢作为预先热处理,提高硬度便于切削。
3、对于过共析钢可以得到莱氏体。
淬火:1、提高钢材的硬度,增加耐磨性。
1.船舶重心在稳心之上时的平衡是。
a. 不稳定平衡b. 稳定平衡c. 中性平衡d. 都不是2.L/T主要与性能有关。
a. 抗沉性b. 稳性c. 快速性d. 回转性3.船舶重心在稳心之下时的平衡是。
a. 都不是b. 不稳定平衡c. 稳定平衡d. 中性平衡4.3船舶从海水进入淡水时,其吃水。
a. 减少b. 都不是c. 无变化d. 增加5.外力矩突然作用于船上的稳性是。
a. 静稳性b. 横稳性c. 初稳性d. 动稳性6.横稳性半径的代号是。
a. 都不是b. BMc. MTCd. TPC7 .CB/CM 是。
a. CPb. CBc. CWPd. CM83.船舶横向倾斜的回复能力是。
a. 静稳性b. 横稳性c. 动稳性d. 初稳性9.▽/(AML) 是。
a. CMb. CPc. CBd. CWP10.船舶到港时,消耗品的剩余量为规定装载量的。
a. 5%b. 10%c. 20%d. 15%11.船舶倾角小于10~15或上甲板边缘开始入水前的稳性是。
a. 动稳性b. 横稳性c. 初稳性d. 静稳性12.3船舶倾斜试验的目的是确定船舶的空船重和重心位置。
a. 是b. 否13.船舶设计水线长的英文名词是。
a. 三者都可以b. LWLc. LOAd. LPP14.L/B主要与性能有关。
a. 抗沉性b. 回转性c. 快速性d. 稳性15.AM/(BT) 是。
a. CPb. CMc. CBd. CWP16.3长方体液舱长l、宽b、高h,则自由液面产生的惯性矩为。
a. lh3/12b. lb3/12c. bh3/12d. 都不是17.▽/(LBT) 是。
a. CBb. CWPc. CMd. CP18.外力矩渐渐地作用于船上的稳性是。
a. 横稳性b. 动稳性c. 初稳性d. 静稳性19.S=h(y0+4y1+y2)/3是法。
a. 乞贝雪夫法b. 梯形法c. 辛浦生第二法d. 辛浦生第一法20.船舶从淡水进入海水时,其吃水。
第二章金属电化学腐蚀原理一.腐蚀概念目前一致认可的定义是:材料腐蚀是材料受其周围环境介质的化学、电化学和物理作用下引起失效破坏的现象。
金属腐蚀是金属与周围环境(介质)之间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或变质。
2.1.2金属腐蚀的分类1.按腐蚀过稈的历稈分类:1)化学腐蚀(chemical corrosion)金属表面与非电解质发生纯化学反应而引起的损坏。
通常在干燥气体及非电解质溶液(如石汕、苯、醇等)中进行。
特点:在腐蚀过程屮,电了的传递在金属与氧化剂之间进行,腐蚀不产生电流。
例如,化工厂里的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2)物理腐蚀(physical corrosion)金属由于单纯的物理溶解作用所引起的损坏。
在液态金属屮可发生物理腐蚀。
例:用来盛放熔融锌的钢容器,由于铁被液态锌所溶解而损坏。
3)电化学腐蚀(electrochemical corrosion)金属表面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电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破坏,反应过程屮有电流产生。
电化学腐蚀至少有一个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并有流过金属内部的电子流和介质屮的离了流构成电流回路。
阳极反应:金属的氧化过程,金属失去电了而成为离了,进入溶液;阴极反应:氧化剂的还原过程,电了在阴极被氧化剂(氧气、H+)吸收。
电化学与力学作用共同导致破坏:应力腐蚀破裂、腐蚀疲劳2.按腐蚀的形式分类:1)全面腐蚀(general corrosion)腐蚀分布在整个金属表血上,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不均匀的。
例:碳钢在强酸、强碱屮发生的腐蚀。
2)局部腐蚀(localized corrosion)腐蚀作用仅局限在金属表面的某一区域,而表面的其他部分则几乎未被破坏。
(1)有应力条件下的腐蚀形态:应力腐蚀开裂、腐蚀疲劳、磨损腐蚀、氢损伤等。
(2)无应力条件下的腐蚀形态:电偶腐蚀、小孔腐蚀(点蚀、坑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选择性腐蚀、剥蚀(层蚀)、丝状腐蚀等。
a.电偶腐蚀(galvanic corrosion):异种金属札I互接触,在电解质介质屮发生的电化学腐蚀。
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工程材料:硬度:化学键、离子键:晶体、非晶体、晶格、单晶体、多晶体、结晶:滑移,孪生:加工硬化(冷作硬化):金属在变形后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合金:一种金属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通过熔炼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相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成分相同的均匀物质的聚集态。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独立单元(元素)。
相图:又称平衡图,状态图。
相图是以温度为纵坐标,以组元成分为横坐标,表明合金系中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由哪些相构成及这些之间的平衡关系图。
二元共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时无限互溶,固态时有限互溶,并发生共晶反应所构成的相图称为二元共晶相图。
共晶反应:是指冷却时由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固相的复合混合物的反应共析反应:自某种均匀一致的固相中同时析出两种化学成分和晶格结构完全不同的新固相的转变过程固溶体:一种组元的原子溶入另一组元的晶格中形成的均匀固相。
(锰铁,金铜)渗碳体:是一种复杂的间隙化合物,铁原子是以金属键相结合的。
渗碳体极脆,塑性几乎等于零,冷却时不发生同素异构体转变。
铁素体:碳在α-Fe中的固溶体,常用F或α表示。
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
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固溶体,高温组织,在大于27°时存在,常用A或γ表示。
塑性好,强度、硬度高于F。
在锻造,轧制时,常要加热到A,可提高塑性,易于加工。
Fe C之间,强度、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片状机械混合物。
力学性能介于F与3硬度较好,塑性、韧性不差。
莱氏体( Ld ):奥氏体(A)和渗碳体(Fe3C)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性能---硬度高,塑性差。
金属间化合物: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且具有金属特性的新相即为金属间化合物,或称中间相。
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均能无限互溶时,所构成的相图称为均晶相图。
铁碳合金相图:在铁碳合金系中,含碳量高于6.69%的铁碳合金性能极脆,没有使用价值。
因此只研究Fe—Fe3C,即含碳量小于6.69%这一部分,通常称为Fe—Fe3C相图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组织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马氏体: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强度、硬度高,经回火过后可得到综合机械性能好的材料。
(碳原子在马氏体中存在使金属晶格变形是马氏体强度、硬度高的根本原因)。
贝氏体:含碳量具有一定过饱和度的铁素体和分散的渗碳体的混合物,称为贝氏体(B)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炉中缓慢地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淬火后钢件再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是一种不改变钢表层化学成分,但改变表层组织,且信步组织不发生变化的局部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加工的方法:感应加热( 高、中、工频 )、火焰加热、电接触加热法等。
钢的淬透性:指在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冷却时获得马氏体组织深度的能力。
淬硬性:是指钢在理想条件下淬火成马氏体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渗碳:向钢的表面渗入碳原子的过程。
名词解释:合金;相;组元;固溶体;相图;匀晶相图;二元共晶相图;共晶反应;共晶体。
铁素体;渗碳体;奥氏体;珠光体;莱氏体;共晶反应;共析反应。
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种。
金属材料包括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种。
黑色金属包括铁及其全部合金,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的所有金属均称为有色金属。
非金属材料分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三类。
结晶过程包括形核和长大常见金属的晶格类型: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金属晶体的缺陷: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表示晶面的符号称为晶面指数。
表示晶向的符号称为晶向指数每一个晶面指数(或晶向指数)泛指晶格中一系列与之相平行的一组晶面、(或晶向)。
原子排列情况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晶面(或晶向)统称为一个晶面(或晶向)族。
金属晶体中的面缺陷主要有晶界和亚晶界。
晶粒与晶粒之间的接触界面称为晶界单晶体的塑性变形方式滑移和孪生密排六方金属常以孪生方式变形;体心立方金属只有在低温拉伸或受到冲击载荷时才发生孪生变形;面心立方金属容易滑移变形一般不发生孪生变形。
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是原子密排面和密排方向。
由于滑移方向对滑移影响比滑移面较大,所以面心立方晶格的塑性好。
滑移是通过滑移面的位错运动逐步实现的.孪生变形部分与未变形部分呈镜面对称各个晶粒的位向不同,将使得各个晶粒的变形有先有后。
但是,只有各个晶粒相互协调才能变形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加工硬化、织构现象、残余应力温度升高变形金属发生: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合金可分为:1、机械混合物 2、固溶体 3、化合物碳钢的组元:铁和碳;固态合金中的相结构可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大类。
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种所处位置不同分:1. 置换固溶体2. 间隙固溶体五大组织:渗碳体,铁素体,奥氏体,珠光体,莱氏体在Fe—Fe3C相图中,较稳定的化合物Fe3C与Fe是组成二元合金的两个组元5.钢分:共析钢、亚共析钢、过共析钢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亚共析钢就是含碳量为0.0218%C到0.77%C的钢,它包括了碳素结构钢、低碳钢、中碳钢及高碳钢。
亚共析钢的含碳量是 0.02%-0.77%共析钢的含碳量是 0.77% 过共析钢的含碳量是0.77%-2.11%热处理包括普通热处理和表面热处理。
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表面淬火包括火焰加热和感应加热。
在热处理生产中,常用的冷却方式: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
奥氏体的形成:形核,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均匀化。
处于临界点A1以下的奥氏体称过冷奥氏体。
过冷奥氏体是非稳定组织,迟早要发生转变。
随过冷度不同,过冷奥氏体将发生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三种类型转变。
马氏体的形态分板条和针状两类。
钢的热处理工艺预备热处理 : 退火 ; 正火最终热处理 : 淬火 ; 回火退火分为:完全退火,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球化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常用的淬火方法:单液淬火、双液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局部淬火等。
按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以下三种:低温回火:150 ºC ~250 ºC中温回火:350 ºC ~500 ºC 高温回火:500 ºC ~650 ºC淬火 + 高温回火 = 调质处理按成分:碳素钢和合金钢。
碳素钢按成分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合金钢分为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
按用途:结构钢,工具钢,特殊钢。
结构钢按质量又分为高级优质结构钢,普通结构钢,优质结构钢。
工具钢分为量具、刃具钢,冷做模具钢,热冲击模具钢,耐冲击模具钢。
碳钢中除铁以外的主要元素是碳,其他杂质元素有:S P Si Mn N O H有益元素:锰硅有害元素:硫磷氮氧氢硫的影响------热脆现象: FeS与Fe形成的熔点(985 ℃)共晶体分布在晶界上当钢加热到1000-1200℃进行锻压或轧制时,由于晶界上的共晶体已经熔化,使钢在晶界开裂。
这种现象称热脆。
磷的影响------冷脆现象:低温时由磷导致钢严重变形的现象称钢的冷脆。
氮的影响------兰脆现象:在200~300℃加热过程中常呈氮化物析出(时效现象),使钢的强度极限升高,塑性下降,这种现象称作钢的兰脆现象。
氢的影响------白点:聚积的氢将产生很大压力,使钢材内部出现的裂纹。
特殊钢:调质钢,不锈钢,低温钢,耐磨钢,低磁钢,耐大气及海水腐蚀用钢。
不锈钢:腐蚀一般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
船舶与海洋工程用钢:船用碳素结构钢:《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1996)规定一般船体结构钢分为ABDE 四个等级,其按硅,磷,硫的含量来划分。
钢铁之外的金属材料称为非铁金属材料或有色金属。
铝合金按成分和性能分:变形铝合金,铸造铝合金。
按用途分:防锈铝合金,硬铝,锻铝,超硬铝,特殊铝。
有色金属中密度低于3.5×103kg/m3的称为轻有色金属;密度大于3.5×103kg/m3的称为重有色金属。
常用的有:铝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钛及其合金和轴承合金等纯铝的特性:纯铝是银白色金属,熔点660℃,,面心立方晶格,无同素异晶转变。
是自然界出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这种方法通常是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如锅炉内壁、船体外壳等)上装上若干锌块,作原电池的负极,不断遭受腐蚀,定期拆换,而使作为正极的锅炉内壁、船体外壳被保护了下来。
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这种方法是将被保护的钢铁设备(如钢闸门)作为阴极,用惰性电极做阳极,两者均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接上电源。
通电后,电子被强制流向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使钢铁表面产生负电荷的积累,这样就抑制了钢铁失去电子的作用,从而防止了钢铁的腐蚀(外加电流,使钢铁被迫成为阴极受保护)。
抗拉强度:材料在拉伸条件下所能承受最大力的应力值。
当金属原子相互靠近时,其外层的价电子将脱离原子,而成为自由电子,并为整个金属所共用,这种由金属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相互作用而结合的方式称为金属键。
晶格:这种抽象的、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形式的几何空间格架,简称晶格。
结晶:凝固的固态物质是原子(或分子)作有规则排列的晶体,则这种凝固又称为结晶。
理论结晶温度:纯金属在无限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即平衡状态下)的结晶温度称为理论结晶温度。
孪生: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进行剪切变形的现象。
合金:一种金属元素与其他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通过熔炼或其他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 是指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结构和原子聚集状态(如密度、晶体结构等),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均匀的物态。
固溶体:一种组元的原子溶入另一组元的晶格中形成的均匀固相。
相图:指表达处于复相平衡状态下的物系中,诸相区的温度、压力、成分的极限图解。
匀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均能无限互溶时,所构成的相图称为均晶相图。
共析反应:一定成分的固相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析出两种成分和结构均不相同的新的固相的反应。
正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线以上30~50 ºC ,保温适当的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
淬火: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钢: 以铁为主要元素,碳的质量分数一般在2%以下,并含有其他元素的材料称为钢船体结构用钢:指按船级社建造规范要求生产的用于制造船体结构的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