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楚国的漆器文化

楚国的漆器文化

楚国的漆器文化
楚国的漆器文化

“买椟还珠”新解

----楚国的漆器文化

邵学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对楚人有一个重表面的印象,对郑人有一个轻实质的看法,那是来自成语“买椟还珠”的影响。故事说:有一楚人到郑国去出售珍珠,售前,他用名贵的楠木做了一匣子,并用香料熏烤,再用光闪闪的珍珠镶嵌,用漂亮的玫瑰宝石装饰,继而衬托在五光十色的翡翠羽毛上。宝珠盛在瑰丽的匣子里,既有夺目的看相,又有宜人的味道,真可谓美不胜收。不料郑国人看中了匣子,故买了匣子,还给楚人宝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讥讽这位楚人说:“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意思是说:这个楚人善于卖盒子,却不善于做珠宝的交易啊。

如果稍加推敲,便可发现这则故事对盒子外观的描述不够全面,因为珍珠和宝石不可能直接镶嵌、装饰在木质面上,而须一媒介使之固定。根据当时的材料和技术能力,这一粘合剂只能是生漆,而且盒子的整体髹饰,可能属于类似后来的“衬色鈿嵌”或“描漆错鈿”工艺。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一件髹漆彩绘的凤鸟双连杯,其鸟首、腹、翼均有嵌银装饰,根据墓主楚国“第一副总理”之身份,凤鸟双连杯在当时恐怕属于高档商品。可以想象,楚人刻意制作的,以漆色髹饰并镶嵌了红色宝石的楠木盒子,衬之于翡翠羽毛上,该是如何美仑美奂。

假如这个推断没有问题,那么楚人所制之“椟”,从功用的角度,今天称“漆盒”;从工艺的角度,今天统称“木胎漆器”;若按考古学分类,则归之为“漆木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借“买椟还珠”及“秦伯嫁女”的故事,批评“今世之谈士”,往往“以文害用”——不实在,不实际,还很花哨。用今天的话说,即重了包装,轻了内容。2000多年中我们都用这一成语讽刺本末倒置的人,这位楚人就成了搞形式主义的老祖宗。但是,为什么韩非子独独把漆盒髹饰与楚人挂上钩,而不是与齐人、晋人、吴人、越人相联系呢?这个成语用例应该有一深厚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在这个背景上发掘一点楚人正面的东西,譬如楚国漆器工艺成就,或者南方楚人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的某些信息等等。

中国漆器制造业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一件朱漆碗,是已知中国使用自然生漆的最早例子,续后良渚文化发现漆器;商代墓葬里也发现漆棺彩绘,但棺木已朽,漆皮完好,可见漆的化学稳定性是惊人的。

距今7000千年以来,中国古代漆器的发现不绝如缕,但从未形成高潮,直至战国大为改观。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说:这个时期产量之多,品种之备,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前代,成为中国漆器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他根据出土文物还说:楚国是战国时期幅员最大的国家,战国漆器大多出自楚墓,故而漆器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之,中国漆器第一个繁盛期,是由楚国漆器所构成的。

我们曾经说,欲全面了解中国先秦文化,则不能忽视楚文化;欲全面了解中国青铜时代,则不能忽视楚国青铜器。我们还应该说:欲了解中国漆器的发展,则必须了解楚国的漆器。这是历史事实留给今天的结论。

这里所说的漆,又称大漆,因产自中国,又称国漆。具体地讲,漆液由漆树所分泌,收获漆液叫“割漆”,即在漆树上割一豁口,让漆液流入预先置放的容器中。漆树生长以及漆器髹饰,适宜在年平均气温

15°C上下,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地区。相对于中原列国,楚地湿热,雨量充沛,无疑是漆树生长与漆器生产的理想之地。楚国漆器能够开创中国漆器的新气象,首先是拥有这个最基本的条件。

楚国漆器出土数量很多,说明漆器在楚国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战国时,漆器的使用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至构成“漆器文化”。如日常生活所用的奁(古代妇女梳妆所用镜匣)、盒、几、床、衣箱等;饮食中的杯、盘、豆、俎(音组。古代祭祀承放祭品的几案,或者为割肉用的砧板)、勺等;武器类的盾、甲胄等;乐器中的琴、鼓、瑟等。

出土的楚国漆器中,饮食用具占了很大比例,如耳杯、盒、盘、勺等。有学者认为,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大量使用漆制品,是因为他们对天然漆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有深刻的认识。譬如,将漆器比之于陶器,陶器制作简单,成本低,但易碎,且粗糙;将漆器比之于铜器,铜器高贵典雅,但成本高,且结构复杂不易清洗,时间长了还要生锈。漆器兼有陶器和铜器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两者的缺点。一是漆膜具有耐腐蚀性,亦不会污染食物;二是轻巧,不似陶器和铜器笨重,使用方便;三是装饰精美,斑斓的文饰悦目、悦意、悦心。

古代漆器不论实用器,或者丧葬的冥器,都属于古代的艺术品。楚国漆器的造型和纹饰,反映了先秦时期中国南方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风尚。

具有典型楚文化特点的漆器,是虎座飞鸟——一种可能用于丧葬,或者生时用于室内陈设的摆件,和镇墓兽——一种可能完全用于丧葬的某种灵物的象征。虎座飞鸟由凤鸟、猛虎、鹿角上下构成,由于凤鸟昂首嘶鸣,和斜插在鸟背上一对鹿角之视觉意象,令人产生升腾的欲念。镇墓兽的造型也以四向伸展的鹿角为基本形态,其意恐怕也是指向上苍的。

据学问家研究,虎座飞鸟类似后世道教中,用以搭载仙人升天的“蹻”,一种可以搭载灵魂遨游天际的灵物。曾侯乙墓所出的铜铸鹿角立鹤,与文献记载的引魂升天的飞廉形象一致,与漆器虎座飞鸟的形态也大体一致,出土时它矗立在主棺的小门旁。小门是方便灵魂出入的,鹿角立鹤的作用,很大可能相当于今天的“私家车”,待墓主有兴致时,便要驾鹤,“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远古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崇拜物,生息在东亚大陆的不同民族经过十几个世纪的融合,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而不同民族的灵物经过整合,至春秋战国时,构成中华民族以龙、凤、鹿、虎为主体的吉祥物,楚国的虎座飞鸟就是其中一种组合形式。虎、凤、鹿除了吉祥、长生的意义,还体现了楚人对“蹻”上天入地之速度的要求。后世道教中,蹻分“龙蹻”、“虎蹻”、“鹿蹻”等,其中“龙蹻”最迅捷,“虎蹻”次之,“鹿蹻”再次之。按道教的观念,仙界也有等级的划分,身份高的乘“龙蹻”,身份次的御“虎蹻”。而虎座飞鸟三合一则更胜一筹——单个虎的“排量”可能是1.6,而虎、凤、鹿同构的“排量”,可能达到3.0。到上帝哪儿取得旨意,或者到昆仑仙境的西王母哪儿求得芝草与醴泉,3.0的“排量”不是要快得多吗?

楚国漆器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保存了丰富的原始文化精神,虎座飞鸟的色彩要淡薄一些,它的构成要素,为我们提供了解释其意义的路径。但镇墓兽的原始思维色彩则浓重得多,这个神秘谲诡的雕刻作品,拉起了厚厚的面纱,拒绝提供哪怕粗略的线索,给我们的只是一个神秘的无可言传的意味。所以考古学家对它的定名五花八门,有说“山神”、“辟邪”、“土伯”、“战神”或“兵主”,也有说是引魂升天的龙、灵魂的看守者,冥府守护者和灵魂的化身等等,至今没有取得共识。镇墓兽出现的时间比虎座飞鸟要早,春秋末年就有了,分布的区域也大,今鄂、豫、湘三省楚墓都有出土。无疑,楚人虎座飞鸟、镇墓兽的使用时间之早迟,流行地域之广狭,对我们认识东周时期,中国南方宗教观念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浓郁的原始色彩在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一件辟邪上有鲜明的表现,它体现了楚人审美意识的初原形态。由于辟邪为树根雕成,据说今天中国根雕协会就以此为会徽了。

辟邪乍出土,尚无人识其功用,故暂拟其名。今有学者认为,辟邪实际是古代的凭几,即古人坐时靠腰、扶手的家具,近年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发掘,又出有一件凭几与马山的相似,可以证明,所谓辟邪很可能是一件实用器,而不是一件纯艺术品,只不过楚人把它深度艺术化了。

马山辟邪用一根委蛇纠曲的树根雕成,主根的一端雕成虎头,头上昂,嘴微张而露齿。另一端雕成蛇尾,蛇尾卷曲。虎头蛇尾合为一体分外奇妙,而且四根分支作为足部,本有兽类游走、扑腾之状,却被雕刻家雕成了竹节。动物与植物合于一体,恐怕还不多见。四根竹节上又分别镂刻了蜿蜒的蛇、鸣叫的蝉、噬雀的蜥蜴等等,这就更奇妙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事物,却被和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造成的感觉难以言表,你说它是什么?它什么都不是。你说它不是什么?它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大概就是道家所谓“浑全至一”的大道吧。

楚国漆器工艺,较之古代有很大进展,如镶嵌、脱胎技术在此时出现,而雕刻技艺呈现出更加成熟精湛的面貌,这应该与铁工具的出现有关。1965年出土于江陵望山楚墓的木雕座屏,是楚国漆器雕刻艺术中的荦荦大者。楚人超拔的才智与精湛的技能,在这件漆木雕刻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木雕座屏通高15、横长51.8厘米,由一扁平的底座和长方形的框架构成,它大概是纯粹的艺术品了。

木雕座屏体积很小,但是雕刻家用透雕、圆雕、浮雕相结合的综合工艺,刻出凤、鸟、鹿、蛙、蛇等55个生动活泼的动物。有凤4只,鸾4只,凤鸾分布在屏面主要的位置上,两两相对。鹿4只两两相对,小蛇15条,也是用透雕的手法制成。屏面上共有动物27只(头、条),都是通过厮咬,争斗而相互联系起来。这些动物用整木雕成,每一局部都是单个可爱的圆雕作品,合拢来则是一组生机盎然的童话世界。横长的屏面以对称而富于形式感的格局,将这些动物相互重叠交错,屏面玲珑剔透,气氛热烈,情绪奔放。屏座两端着地,中间悬空,艺术创意与屏面呼应。其底部和周边满布浮雕的蟒蛇,计有26条,蟒蛇盘绕蠕动之态,极其逼真。屏座上另有两只立雕青蛙,被蜿蜒而上的蟒蛇咬住。木雕座屏通身髹黑漆,用朱红、灰绿、金、银等彩色描绘纹饰。

楚人的雕刻作品并非都有宗教的意义,除了虎座飞鸟、镇墓兽等冥器具有象征性,有些作品,或是他们对原始时期人兽共处之情境的追忆和缅怀,或是对动物世界真切的记述。虽然屏面似乎反复描绘了激烈的争斗,但丝毫没有震撼人心的血腥气,倒像一个打逗嬉闹的乐园。这些动物或追逐,或喙咬,或虬结,或奔驰,洋溢着欢快的情绪。楚人身上原始的情感没有褪尽,初民的思维往往影响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所以他们才具有人类童年的情怀,创造出人类童年的心像,200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作品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和犹如面对儿童般温馨的情感。

倘若把《文心雕龙》赞屈原《离骚》的“惊采绝艳”,用来评价楚国漆器的装饰,是非常适合的。楚国漆器纹饰色彩斑斓,构成多样,线条婉转曲折,大多为吉祥的灵物或纹饰,总不离登仙与长寿的意义。还有些漆器纹饰中,穿插有主题性的绘画,有的甚至十分完整,揭示了中国绘画在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

楚地杜衡、芝兰劲长,辛夷、芙蓉怒,缤纷的自然陶冶了楚人花俏的情怀,而官能的品味,就像喜好辛辣的山椒一样够味。加之楚地巫风炽盛,好淫祀,荒远之世的情感,在他们身上没有褪尽,人类童年的心像在他们的诗歌和漆器艺术上必有发挥。鲁迅说南方文化是有特色的“固有文化”,那么,“固有文化”

是根藤,楚辞之章句与百工之巧技就是藤上的两个瓜,一个“瓜”美人香草,一个“瓜”穷绘极镂,都是惊采绝艳的。可见,由于“固有文化”的集体无意识之影响,“买椟还珠”中的楚人当然也有“铺锦列绣,雕缋满眼”的审美追求——一种类似“艺术家”的追求。但是,既然“艺术家”去做珠宝生意,哪能不讲究“包装”呢?只是过头了点而已。而韩非子论人短,弃人长,也忒哪个了吧。

楚国的漆器文化

“买椟还珠”新解 ----楚国的漆器文化 邵学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我们对楚人有一个重表面的印象,对郑人有一个轻实质的看法,那是来自成语“买椟还珠”的影响。故事说:有一楚人到郑国去出售珍珠,售前,他用名贵的楠木做了一匣子,并用香料熏烤,再用光闪闪的珍珠镶嵌,用漂亮的玫瑰宝石装饰,继而衬托在五光十色的翡翠羽毛上。宝珠盛在瑰丽的匣子里,既有夺目的看相,又有宜人的味道,真可谓美不胜收。不料郑国人看中了匣子,故买了匣子,还给楚人宝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讥讽这位楚人说:“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意思是说:这个楚人善于卖盒子,却不善于做珠宝的交易啊。 如果稍加推敲,便可发现这则故事对盒子外观的描述不够全面,因为珍珠和宝石不可能直接镶嵌、装饰在木质面上,而须一媒介使之固定。根据当时的材料和技术能力,这一粘合剂只能是生漆,而且盒子的整体髹饰,可能属于类似后来的“衬色鈿嵌”或“描漆错鈿”工艺。1986年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一件髹漆彩绘的凤鸟双连杯,其鸟首、腹、翼均有嵌银装饰,根据墓主楚国“第一副总理”之身份,凤鸟双连杯在当时恐怕属于高档商品。可以想象,楚人刻意制作的,以漆色髹饰并镶嵌了红色宝石的楠木盒子,衬之于翡翠羽毛上,该是如何美仑美奂。 假如这个推断没有问题,那么楚人所制之“椟”,从功用的角度,今天称“漆盒”;从工艺的角度,今天统称“木胎漆器”;若按考古学分类,则归之为“漆木器”。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借“买椟还珠”及“秦伯嫁女”的故事,批评“今世之谈士”,往往“以文害用”——不实在,不实际,还很花哨。用今天的话说,即重了包装,轻了内容。2000多年中我们都用这一成语讽刺本末倒置的人,这位楚人就成了搞形式主义的老祖宗。但是,为什么韩非子独独把漆盒髹饰与楚人挂上钩,而不是与齐人、晋人、吴人、越人相联系呢?这个成语用例应该有一深厚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在这个背景上发掘一点楚人正面的东西,譬如楚国漆器工艺成就,或者南方楚人审美情趣以及价值观念的某些信息等等。 中国漆器制造业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一件朱漆碗,是已知中国使用自然生漆的最早例子,续后良渚文化发现漆器;商代墓葬里也发现漆棺彩绘,但棺木已朽,漆皮完好,可见漆的化学稳定性是惊人的。 距今7000千年以来,中国古代漆器的发现不绝如缕,但从未形成高潮,直至战国大为改观。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说:这个时期产量之多,品种之备,制作之精,分布之广,都远远超过前代,成为中国漆器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期。他根据出土文物还说:楚国是战国时期幅员最大的国家,战国漆器大多出自楚墓,故而漆器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之,中国漆器第一个繁盛期,是由楚国漆器所构成的。 我们曾经说,欲全面了解中国先秦文化,则不能忽视楚文化;欲全面了解中国青铜时代,则不能忽视楚国青铜器。我们还应该说:欲了解中国漆器的发展,则必须了解楚国的漆器。这是历史事实留给今天的结论。 这里所说的漆,又称大漆,因产自中国,又称国漆。具体地讲,漆液由漆树所分泌,收获漆液叫“割漆”,即在漆树上割一豁口,让漆液流入预先置放的容器中。漆树生长以及漆器髹饰,适宜在年平均气温

楚文化 漆器

武汉纺织大学 楚文化漆器 ——论文浅析 姓名:谌璐 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班级:艺术品投资与鉴赏11101班 学号: 1106991174

楚文化漆器 春秋战国以前,由于青铜器的盛行,漆器不管从造型还是从用途上来说都处于从属地位。这个时期的漆器在造型上极力模仿青铜器甚至是陶器,尚未将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质发挥出来。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漆工艺进入成熟阶段:器型纹样技术出现多种发明,楚国的漆器不仅代表了楚漆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当时漆器的最高水平。因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复杂,体积又及其笨重,而漆器制作比青铜器简单,而且耐腐蚀色泽鲜艳光泽不变易于装饰,成本低更贴近大众。 楚漆器是楚人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形象,以自由和谐的形式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势与生命律动,它似得神化,至情、至性、至美,活脱脱地洋溢着自由生命的情调,却又幻化出揽阔无穷宇宙的气魄。楚地幅员辽阔的地理条件为漆器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制作材料,同时,在弥漫着浓郁的楚韵与楚风的自由文化的国度里,楚漆器具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学风格,在中华民族悠远漫长的造物史上,楚漆器巧夺天工的美感与浪漫飘渺的艺术质风格向人们展示着楚文化的灿烂和楚人非凡的智慧。

一楚地优越的历史条件 1.楚国为周朝的诸侯国,楚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受封的是熊绎。楚国从公元前1010年熊绎受封立国,封地在荆山, 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西周时“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楚国早期仅为偏居荆山一隅的弹丸小国,被中原诸国视为“非我族类”的蛮夷。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窘境中,楚国人靠着自尊自强的精神,独行其是,多次发出“请王室尊吾号”的呐喊,后渐趋强盛。春秋以后,礼制逐渐崩溃,楚国终于争取到了与中原平等的地位,在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楚国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得以张扬与发挥。

《中国漆器》教案1

《中国漆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了解漆器工艺制作过程和种类,各时期漆器工艺的发展。从中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理解其精神领域的外在体现。 2、能力目标要求:通过给学生展示中国古代高超的漆器工艺,了解漆器工艺种类和发展,使同学们对漆器精湛的工艺产生兴趣,提高其鉴赏能力,并紧跟着老师了解各朝代作品中体现的人文思想,对单色造型基础具有自己的见解,运用于今后的设计作品中。 3、情感目标要求:重点是对漆器工艺中各时代特征的了解和感悟。作品是作者精神的体现,更是时代的产物,所以应当重视思考漆器发展的源流,感知时代情感体现。 教学准备: 准备漆器工艺现代作品,以便直观展现。多媒体课件PPT 课前了解古代文明起源直至明清时期的思想价值观,以便更轻松展开本课程的造型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漆器的起源。 2、了解漆器的发展。 教学过程: 问题引导师生互动----吸引同学兴趣 演示图片观察研究----对历代漆器工艺进行观察鉴赏以及探讨,引发同学思考。 对此归纳讲述总结----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漆器工艺的理解经过前几节课同学们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不难发现,在庞杂的美术体系中,工艺美术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工艺美术在各个朝代都有其鼎盛代表,如商周的青铜、汉朝画像砖、明清的瓷器,等等。 当然这些工艺在各个历史时期也一定有其独立特点。这节课,老师就其中不为众所知的漆器工艺的朝代发展经行纵向评述,希望同学们能对此有所了解。 1、提问:同学们有谁了解中国古代的漆器工艺? 我国古代漆器工艺是用漆涂在器物表面上所制的日常器具及工艺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2、提问:漆器是一种工艺美术,在中国古代有什么作用呢?又有什么特点呢?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及来源探析 一、楚漆器的艺术风格 (一)楚漆器器形和彩绘装饰的有机结合 楚漆器主要以彩绘的方式装饰,并且数量也比较大,主要是黑朱二色,地文互换,对比强烈,敷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深邃悠远又缤纷灿烂。其中,金、银二色的应用是中国漆器“描金”的开端,“描金”的漆器显得高贵华丽。漆器髹饰一般在器表髹黑,器里髹红,黑漆是漆的本色,又称生漆,也有黑色掺和了其它色,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念,对火神祝融的崇拜,红色大多用丹砂,五彩则是用植物油和矿物颜料配置的。黑与红是基本色调,自夏禹以来就形成了这个传统,楚人继承了这个传统,但他们不改喜好附丽的本性,常常在深沉的黑色以及热烈的红色上敷陈五彩,表现楚漆器惊采绝艳的视觉效果。 综观楚漆器,无论是丧葬用品还是日常用品,都是融立体造型与表面装饰彩绘于一体,并达到一定审美境界的装饰艺术样式。其单纯的器物造型与繁缛华丽的彩绘纹样,使漆器在审美上达到一种整体的高度完美,衍生出一种内在的节奏和外在的形式美感与空间节奏的相互渗透,在这种渗透中,器物造型的空灵和内涵感与器物彩绘的审美和神秘深邃时空秩序感互补,使器形和彩绘相映成趣。

(二)材质和审美意境的完美结合 《考工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法则贯穿全书,其开篇便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①”“材美”指材料的质量,强调了人对材料的选择,因材制宜;材料的质量,施工的时节又与天时、地气密切相关,“工巧”则是对主体创造性的肯定。楚国地处南方,生柔嘉材,资源丰富,手工业发达,等条件都符合了中国人与自然融通的造物观。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亲和,顺应物性,适当加以调整选择的造物思想。 对于楚漆器而言,其审美意象与材质工艺如同是生命与肌肤,两者交融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机体,审美意象才能得到完整的显现。换句话说,根据作品的审美特质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材质,对材质进行利用和制作时,材质的特质才能充分的发挥,材质和审美内容才能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审美境界。楚人的审美意识常与对宇宙永恒、无限的追求和赞美有关。如《虎座飞鸟》这一作品,出于图腾崇拜的遗风,楚人尊凤而贱虎,在虎艺术中,凤永远是主角。虎混沌敦厚,匍匐负重,凤高大峻拔,引吭高歌。虎、鸟对比,见出凤鸟的图腾意义,学者认为此“凤”为飞廉,飞廉是凤的别种,楚人视之为风神。人的精神要登天,须有风神相助,方能高飞。②通过飞鸟欲高举飞翔

楚漆文化

楚漆文化 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其生时使用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品,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品。生活用具如漆杯、漆碗、漆豆、漆盒、漆卮、漆盘、漆勺、漆方壶、漆案、漆俎、漆几、漆杖、漆箱、漆床等;娱乐用具如漆鼓、漆瑟、漆琴、漆竹笛等;工艺品有如漆鹿、漆座屏;丧葬用品有漆镇墓兽、漆木俑、漆棺等。 楚国漆器的胎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木胎。楚国漆木胎的制法主要有斫木成、卷木成型、镟木成型以及雕刻、拼接等。所谓所木成型,就是斧砍刀削而成型,漆耳杯多数是采用整木块挖内成型,然后削其外形。卷木成型,是将木板卷起来之后做成器物的胎体,如漆奁、漆卮等的器壁一般都是这样制成的。一些胎体较厚的圆形器物、如圆盒、樽等采用镟木成型的方法,其内空部分采用挖制,而器表采用漩制。在楚国本胎漆器胎体的制作中,最富于艺术特色的是那些采用透雕、圆雕及浮雕工艺加工成型或再进行拼合的器物。如虎座飞鸟、彩绘木雕座屏等。 夹苎胎采用苎麻纺成的织物主原料制成的漆器胎体。夹苎胎漆器具有坚实精巧,容易成形等特点。至今为止,在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夹苎胎漆器实物出自楚墓之中。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漆盘,为夹苎胎漆器,器内外均黑地朱绘各种云纹和风鸟等花纹图案。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鞘,是一件十分轻巧的夹苎胎漆器,漆鞘全身裸黑漆,朱绘花纹,在鞘的一端绘有云纹和凤纹。 此外,还有皮胎、竹胎、金属胎、陶胎以及丝麻织品髹漆物等。皮胎皮革具有轻巧、柔软、易于成型、不易开裂等优点,因此是制造甲胃的好原料;但皮革又有怕潮湿、外表不美观的特点,所以楚国人在制作甲胄时往往要进行髹漆。江陵藤店1号墓出土的皮甲、江陵拍马山5号墓出土皮甲漆片、长沙战国墓出土的黑漆彩绘漆盾等都是楚国皮胎漆器的实物。 楚国的竹胎漆器以竹编织物最为精致。楚国的竹编织物在许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如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竹器27件,其中髹漆竹器有竹扇、小型竹笥、圆竹筒等。该墓出土的竹扇制作精细、保存完好,出上时色泽如新,扇面成梯形,经蔑红色,纬蔑黑色,用三经一纬的细蔑编织而成。 出土楚国漆器中,彩绘漆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雨台山楚墓出士272个漆耳杯中,没有纹饰的素面耳杯只是少数,绝大多数是彩绘耳杯,耳杯上的纹饰颜色有金、黄、红等;江陵望山楚墓出土耳杯上有白色的花纹,出士的彩绘木雕座屏上,其彩绘花纹色有红、绿、金、银等多种,其中绿色甚为鲜明;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漆瑟残片上,其彩绘的颜色有红、黄、绿、蓝、白、金等。雨台山楚墓出土的漆器以黑、红漆为地色,一般在器表髹黑漆,器内髹红漆。表明当时楚国的漆工艺中,已经采用了多种颜色的“色漆”。要获得有色漆,必须与植物油配合使用。 就造型艺术而言,楚漆器反映的主要对象不出乎自然与神怪。楚人祟尚自然,对自然界的生命的运动,对自然界的万物和谐都具有强烈的赞美之情。因此,楚国艺术家通过雕塑造型的手段逼真传神地摹写自然界的生灵,大到鹿、虎,小到蛇、蛙都是他们表现的对象。这些形

楚纹样构成特征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63304379.html, 楚纹样构成特征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作者:何芬 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5期 【摘要】楚纹样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将其应用到动画造型中能够使我国这一传统文化 得到传承。本文简要介绍了楚纹样的概述,重点阐述了楚纹样构成特征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楚纹样;构成特征;动画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J904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5-0125-01 如今,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同于以往的时代,已经步入了低谷期,与美国、日本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这是因为我国动画忽视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一、楚纹样概述 由于楚国人具有追求美的特点,所以设计出的纹样十分精美。楚纹样在楚国的应用范围很广,小到楚国首饰,大到婚丧嫁娶,都能找到楚纹样的影子。楚纹样种类丰富,主要有自然纹样、图形纹样等,其中自然纹样包括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是楚国人根据自然景物的特点创造出来的,不论何种题材都能被运用到纹样之中。楚国人相信鬼神的存在,对神极其崇拜,这一点在纹样中也能体现出来,通过联想和想象,楚国人设计出了许多造型奇特的纹样。 楚纹样在楚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在不断地创造和设计过程中,楚纹样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中国历史中独树一帜的传统纹样。在楚国的青铜器上,纹样大多以龙为主,既有在高空翱翔的龙,也有盘结在柱子上的龙,不同的龙有不同的形态,青铜器上的龙纹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体现了当时楚国手工艺发展的兴盛。楚纹样不仅用于青铜器上,还用于漆器上,概括来说,基本楚国的所有器皿上都有纹样点缀。楚国人习惯在漆器上装饰凤凰,凤凰一飞冲天的形象体现了楚国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凤凰纹样并不总是以全部的形象展现,有的纹样中只有凤首、有的纹样中只有凤翼,楚国人通过将这些部分组合创造出奇异的楚纹样。楚国玉器上使用的不是图形,而是使用了属于楚国风格的纹路,玉器中常使用的是兽面纹,通过线条的组合在玉器上形成狮子、老虎等猛兽的抽象形象,能够使人感受到纹样的庄重。在楚帛、丝绸等织物上,楚国人经常将图形纹样刺在上面,常用的图形主要有菱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这是因为这些图形的对称美正是楚国人所追求的。 二、楚纹样构成特征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神秘的漆器纹样

《神秘的漆器纹样》教案(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漆器,以及漆器的发展历史。 (2)认识漆器的各类纹样,并能对每一种纹样进行分辨和欣赏。 2、技能目标:(1)在学习掌握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出漆器的纹样。 (2)将自己设计出的纹样复制在纸盘或面具上,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学习掌握漆器纹样的各种类型,以及在不同形状的器皿上应该选 择设计哪一种结构的纹样。 三、教学难点:(1)分辨不同结构的纹样,并在相应的形状的器皿中采用适当 的构成方式。 (2)独立设计漆器纹样,并进行上色将其复制在纸盘或者面具模型上,是这堂课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白色纸盘、白色面具模型、红色和黑色油性笔 学生准备:绘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课前下发《神秘的漆器纹样》探秘之旅和《图案纹样》参考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买椟还珠”的故事,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对漆器的兴趣。 买椟还珠: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这个楚国人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 文档

何为楚国“漆器文化” 楚国漆器不仅仅是在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成就,而且在器物造型、装饰图案、绘画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文化形态。楚国劳动人民正是通过这些表现形式,来反映他们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理想以及对未来的向往。楚人由于生活在“蛮夷”之地,受周礼等中原文化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加上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得楚人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多彩,《楚辞》中的浪漫主义风格在楚国漆器上也同样地得到了表现。楚国漆器上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容称即为“漆器文化”。楚国漆器在器物造型上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楚国漆器是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在时间、空间、民族风格等方面都应具有自身的特点。时间概念构成其时代特征、空间概念构成其地域特征、民族风格构成其民族特征。 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逐步地摆脱了周礼的束缚,孔子说的“礼崩乐坏”正是这种社会改革的反映。表现在楚国漆器的纹饰上是各种题材纹饰的采用及纹饰的变形浪漫、自由、奔放。如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雕彩绘镇墓兽,是楚文物中最富有特征的器物,木雕的双身兽长舌凸眼、面目狰狞,兽首之上有鹿角。通体黑漆为底,以朱红、黄、金色彩绘有涡云纹、圈点纹、龙凤纹、几何云纹、菱形纹等多种纹饰,从造型到纹饰都十分随意,并不拘泥于一种题材或风格,表现出较典型的时代特征。 楚人制作漆器,首先生动地表现自己的生活。 楚人还通过漆器制造,表达自己自由、浪漫的思想。在出土文物中,有一些造型奇特的楚国漆器,把本不属于同一种物体或不同物体的某一部分通过胎体制作工艺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产生出一些造型奇特的艺术品。如虎座鸟架鼓、鹿角飞鸟等。这类漆器,将虎、鹤(包括其它飞禽)、鹿等几种动物或每种动物躯体的一部分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具有强烈特性的艺术品。虎、鹤、鹿等动物楚地都有出产,楚人祖祖辈辈同它们打交道,对它们相当熟悉 楚国漆器上的纹饰内容丰富,与同一时代的青铜器、丝绸织物上的纹饰有一定的关系,有些纹饰就是从青铜器纹饰中引用而来的。由于漆器的纹饰主要

湖北楚秦汉漆器之装饰纹样

湖北楚秦汉漆器之装饰纹样 湖北出土楚秦汉的大批漆器,不仅以千姿百态和琳琅满目的器皿造型使人们叹为观止;而且已掌握了图案的构成法则,并以充满着丰富想象力、瑰丽多姿的各种花纹图案进行恰如其分的描绘,说明它已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虚饰,而是一种增强美观、增强实用价值的装饰艺术,在这个时期铜、铁、陶、漆、竹、木、玉和丝织物等各种质料的装饰艺术中,漆器的装饰艺术水平是较高的,在我国古代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装饰纹样的类别 这个时期的漆器装饰纹样,有的是继承和发展了商周时期漆器和青铜器等的装饰纹样,更多的是取材于自然界和当时人类的社会生活,并依据漆器各种器皿的造型特点而创造出的装饰纹样。从目前积累的大量漆器纹样的资料分析,可以

大致归纳为动物、植物,自然景象、几何纹样、社会生活和神话传说等五类装饰纹样。 1.动物纹样 春秋时期楚国漆器上装饰的动物纹样,主要有龙、风、饕餮纹、

窃曲纹、鸟、兽等。其中不少是在雕刻的动物上彩绘的(包括浅浮雕),也有一些是直接描绘的。少数单独作为漆器上的装饰纹样;大多数是相互组合,并作为主要纹样的。

战国时期楚国漆器上装饰的动物纹样,主要有龙、虎、鹿、豹、猪、狗、兽纹、蛙、朱雀、鸳鸯、鹤、孔雀、金鸟、凤、鸟、变形凤纹、变形鸟纹、鸟头纹、蟒、蛇、怪兽纹、辟邪、蟠虺纹、窃曲纹等。这些纹样,有的是在器皿表面或内 底的地漆上描绘的,有的是在雕刻

各种动物形象的漆器上加饰的彩绘花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动物纹样的增减有明显的变化,例如在器皿上直接描绘的动物纹样的数量由少逐渐增多,而在雕刻动物形象上加饰的纹样却由多逐渐减少。同一种动物纹样,也随时间早

楚漆器审美价值的探析

楚漆器审美价值的探析 作者:张瑞瑞徐文君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1期 摘要:漆器在楚文化和楚地美学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楚地方文化从发展、兴盛到衰微,也向世人展示着楚人对美的特殊理解。本文通过分析楚的漆器文化,为全面了解楚漆器的价值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楚漆器;艺术特征;审美价值 漆器在中国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漆器作为一种古代文化的表现形式,曾是中国古代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瓷器,丝绸一同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物质文化的代表。漆器用其瑰丽的风格,以及丹漆雕几的表现形式,在中华历史的卷轴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楚国漆器的装饰艺术成就 “楚国漆器是南方楚人的杰作,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支奇葩”。 1.地域性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产生的社会基础,要理解一个时代和地区的艺术,就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和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楚文化是周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它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中国现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称楚文化为“巫官文化”,因这一文化保留了中原古老的风俗,遗留下来大量的神话,同时又融入了“苗蛮”的成分,其精神特色直接形象的反映在楚漆器的造型、色彩和装饰中。 在1973年的浙江省境内的姆渡遗址,出土的河姆渡新石器时期的一只木制的朱漆大碗,是我国的楚漆器出现的最早记录。战国时期初,曾经鼎盛一时的青铜器文化开始日益势微,而新兴的漆器艺术则走上历史舞台,达到了它在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从这一时期开始,漆器逐渐繁荣兴盛,同时漆器工艺的不断发展,漆器艺术形式也日臻成熟。以至于到了两汉时期后,漆器品种之全,数量之多,用途之广泛,器物形态之精美,都达到了前所未见的程度。 然而回顾看整个漆器的发展历史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从战国至两汉时期的这700年中,保留下来的漆器资料大多出自楚地。其幅地包括江汉、江淮、湖湘的广阔地区(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楚国出土的漆器分布广,产量多,品种全,是相同时期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楚人凭借着他们高超工艺技术,卓著的艺术才能和富于地方文化特色的装饰风格,使得楚漆器闻名中华。虽然中国漆艺经历了许多历史变革和重大的技术进步,但是楚国漆器的传统风格和基本的制作工艺特征一直保存了下来。出国漆器文化作为漆器历史发展的奠基石,对后世漆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湖北战国楚地漆器造型艺术及工艺

JOURNAL OF AR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湖北战国楚地漆器造型艺术及工艺 张启彬 (湖北美术学院,武汉湖北430205) 摘要:漆器与古代物质文化联系紧密,先秦漆器的文化地位在文献记载中就有所体现。20世纪后,随着出土 实物材料逐渐增加,对这一领域的认知也不断更新。今属湖北地区的荆州天星观1号墓和2号墓、江陵的雨台山楚墓 和望山沙冢楚墓是战国楚地的重要墓葬,也是战国漆器考古材料出土的集中地。本文以这些墓葬中典型漆器为考察对 象,对湖北战国楚地漆器造型艺术及工艺做相关解读和研究。 关键词:湖北,战国楚地,漆器,艺术及工艺 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838 (2017) 01-104-05 漆树价值优良,周身皆宝。“树之榛栗,椅 桐梓漆”,尤其漆树天然具有粘合性的汁液,在 干燥之后可以成膜防腐、避湿隔潮,使其具有了 其他材质不具备的特质。漆器,作为以经过处理 的漆树汁液来涂饰及制作各类器物,是人类物质 文化的一个创举。 漆器与物质生活及文化艺术的密切联系古来 有之。《韩非子?十过》有:“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 其上,输之宫以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之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史记?货 殖列传》有“陈夏千亩漆”之语句,说明漆树种 植极为广泛。庄子就曾供职官员专门管理漆树园。还有文献表明,民间种植漆树还要向国家缴纳相 当比例的赋税①,可见古代对漆生产的重视。 文献记载间接佐证了漆器发展的坚实基础,而源远流长的实物资料更能说明问题。20世纪70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瓜菱形扁圆腹 圈足碗,在考古材料上呈现了早期漆器的实物。②而早在1955年,江苏吴江团结村就有漆绘形式的 彩陶杯出土,四年后,梅堰遗址也发现了漆绘彩 绘陶壶[1]。漆器或者带有生漆装饰的器物在长江 流域下游的史前文化遗址中出土,表明早期人类 对漆的使用和认识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此外,在 屈家岭文化中,湖北荆州马山镇阳城村也有红漆 装饰的陶器出土 [2],也说明了长江流域中游早期 文化中漆器的意义。 夏商两代,漆器出土的地点有所扩大,河南 偃师二里头遗址、殷墟西北岗、妇好墓等墓葬中 的漆器发现为中原漆文化研究打下基础,而北至 辽宁敖汉旗大甸子的漆器则将研究视域拓展到辽 河流域,此外,地处华东的山东、中部的湖北等 地均有漆器所见,遗址或墓葬地点多达二十余处。 [3](285)西周和春秋时期,漆器得到广泛发展。河南 收稿日期:2016-12-08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文化名家”工程资助项目“湖北楚地漆器陶器纹饰技法研究”课题、教育部课题“楚美术暨中国先秦南方 美术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2Y JA76007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启彬(1985-),男,辽宁省锦州市人,湖北美术学院,教师,博士。 104

楚国漆器

楚国漆器的发展演变对当代中国奢侈品设计的启示 【摘要】现在中国的漆器应该是大众消费品,但是在2000多年前漆器在当时楚国的可是深得王公贵族的喜爱。换句话说,当时的“高富帅”是把漆器是作为高档消费品的,而且当时的漆器作为奢侈品是物超所值的。现在市面上的奢侈品,充满了金属质感,毫无设计可言。我们不妨去看看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制作奢侈品的。我们主要从形制和纹饰两个方面去探寻。我们会知道祖先是怎么运用“创新”,怎么吸收外来文化,怎么做出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漆器;楚文化;奢侈品设计;设计学 一、引言 楚国,一个有八百多年国史的国家,同时创造了独有的楚文化。但是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後嗣,而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阳。”楚国刚开始是一个弹丸小国,方圆十几里,更 是在蛮荒之地。如果我们深入的去了解楚国的发家史,衰败史,绝对是令人惋惜的。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本是自然规律。这个具有传奇的国度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财富,其中最为显眼,最具影响力之一的就是漆器。如果说瓷器是中国的象征,那么漆器就是当时楚国的象征。漆器在楚国如此发达,是因为当时的冶 铁技术已经发展,同时楚国拥有丰富的生漆资源。正如《髹饰录·乾集》所说“......然而利器如四时,美材如五行。四时行、五行全而物生焉。四善合、五采备而工巧成焉。”我们主要从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分析楚国漆器的发展演变。然后根据这些变化,寻找一些值得当代奢侈品设计借鉴的方法。 二、正文 一、春秋楚国漆器 1、形制 春秋时代的漆器形制上还是处于模仿青铜器的状态。这也说明了青铜器在当时还是被视为权力、威严和礼制的象征物,具有神圣的精神特质。对于发展不是很成熟的漆器来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楚国漆器对此确有所创新。以湖北当阳赵巷楚墓出土的漆器为例。如左图所示的禽兽纹俎,造型宽大敦厚,尤其是俎

楚国漆器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楚国漆器作了简明扼要的描述: 1、楚人漆器的物品。 2、楚人漆器的胎体和制作工艺。 3、楚人漆器的髹漆特点、造型和绘画特。 4、古代漆器的辩为、脱水和收藏简述。 楚国漆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是与彩陶、青铜器、丝绸、玉石器等并存的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之一、也是楚文化遗物中最具重要的组成部分。 楚国漆器的制作工艺精湛、绘画艺术丰富、抽象、粗犷。其绘画艺术也绝不于法国抽象派著名画家毕加索。 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其生时使用日常生活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器、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器。生活用具如:漆杯、漆碗、漆豆、漆盒、漆栀、漆盘、漆勺、漆方壶、漆案、漆俎、漆几、漆杖、漆箱、漆床等;娱乐用具如漆鼓、漆瑟、漆琴、漆竹笛;工艺品有漆鹿、漆座屏;丧葬品有墓兽、漆木俑、漆馆等。 楚国漆器的胎体中占绝大多数的是木胎。制法主要有斫木成型、卷木成型、镟木成型及雕刻、拼接等。所谓斫木成型是用斧砍刀削而成、如漆耳杯;卷木成型是将木板卷起来之后做成器物的胎体如漆奁、漆栀的器壁;镟木成型的如圆盒、樽等。在楚国木胎漆器的制作中、最富于艺术特色的是那些采用透雕、圆雕及浮雕工艺加工成型或再进行的拼合的器物、如虎座鸟架鼓、虎座飞鸟、彩绘木雕座崭屏、卧鹿等。 楚国漆器的髹漆特点:一般在器表髹黑漆、器内髹红漆,并且在绘画中采用多种颜色的"色漆",其造型和绘画艺术的主要对象不外乎自然与神怪。楚国艺术家通过雕塑造型的手段逼真传神地摹写自然生灵、其形象个个都栩栩如生。楚国漆器是雕塑和漆绘高度结合的产物。胎体的造型和漆绘的图案与色彩都反映了楚人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品味。就漆绘艺术而言,楚漆器的漆绘既有装饰性抽象化的动植物纹样、也有写实性的情景绘画:如装饰性的纹饰多为龙凤纹和云雷纹。其风纹变化多端具有高度的抽象些性,甚至符号化了凤头和凤尾。漆绘的内容也反映了楚国的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如巫师图、燕乐图、

漆器的调查报告

漆器的调查报告 姓名:程涛班级:艺设一班学号:1008021009 1.定义概念: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2.发展历史: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42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已见使用,战国时期更加发达。在汉代,漆器被作为日用器具,日渐普遍。唐代的漆器实物制作也有明显的发展。宋、元、明朝之后,漆器的制作有20多种。 新石器时期的漆器浙江余姚河河姆渡文化的第三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商周时期的漆器 商代中期的黄陂盘龙城遗址发现有一面雕花、一面涂朱的木椁板印痕,河北藳城台西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中,有的雕花涂色加松石镶嵌。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可见商代的漆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战国时期的漆 战国的漆工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发展的时期,器物品种及数量大增,在胎骨做法、造型及装饰技法上均有创新。出土战国漆器的地区很广,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神怪龙蛇及狩猎乐舞的小瑟,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鸳鸯盒,江陵楚墓出土的由蛇蚌鸟兽盘结而成的采绘透雕小座屏,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漆器 西汉漆工艺基本上继承了战国的风格,但有新的发展,生产规模更大,产地分布更广。出现了大型器物,如直径超过70厘米的盘,高度接近60厘米的钟等。同时能巧妙地把若干小件组装成一器,如盒内装6具顺叠、1具反扣的耳杯,薄胎单层或双层的漆奁,内装5具、7具或更多的不同大小及形状的小盒等。新兴的技法有针划填金的金,用稠厚物质堆写成花纹的堆漆等。尤其是器顶镶金属花叶,以玛瑙或琉璃珠作钮,器口器身镶金、银扣及箍,其间用金或银箔嵌贴镂刻的人物、神怪、鸟兽形象,并以彩绘的云气,山石等作衬托,更是前所未有。西汉漆器多刻铭文,详列官员及工匠名。东汉魏晋南北朝期间漆器的出土,比起前代显得十分稀少,这与葬俗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唐代的漆器 唐代漆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稠漆堆塑成型的凸起花纹的堆漆;有用贝壳裁切成物象,上施线雕,在漆面上镶嵌成纹的螺钿器;有用金、银花片镶嵌而成的金银平脱器。工艺超越前代,镂刻錾凿,精妙绝伦,与漆工艺相结合,成为代表唐代风格的一种工艺品,夹绽造像是南北朝以来脱胎技法的继承和发展。剔红漆器在唐代也已出现。 宋元时期的漆器 两宋曾被认为是一色漆器的时代,但发掘出土许多有高度纹饰的两宋漆器,改正了过去的认识。在苏州瑞光寺塔中发现的真珠舍利经幢,底座上的狻猊,宝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探析(1)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探析 一、楚漆器的艺术风格 (一)楚漆器器形和彩绘装饰的有机结合 楚漆器主要以彩绘的方式装饰,并且数量也比较大,主要是黑朱二色,地文互换,对比强烈,敷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深邃 悠远又缤纷灿烂。其中,金、银二色的应用是中国漆器“描金”的开端,“描金”的漆器显得高贵华丽。漆器髹饰一般在器表髹黑,器里 髹红,黑漆是漆的本色,又称生漆,也有黑色掺和了其它色,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点,对火神祝融的崇拜,红色大多用丹砂,五 彩则是用植物油和矿物颜料配置的。黑与红是基本色调,自夏禹以来 就形成了这个传统,楚人继承了这个传统,但他们不改喜好附丽的本性,常常在深沉的黑色以及热烈的红色上敷陈五彩,表现楚漆器惊采 绝艳的视觉效果。综观楚漆器,无论是丧葬用品还是日常用品,都是 融立体造型与表面装饰彩绘于一体,并达到一定审美境界的装饰艺术 样式。其单纯的器物造型与繁缛华丽的彩绘纹样,使漆器在审美上达 到一种整体的高度完美,衍生出一种内在的节奏和外在的形式美感与 空间节奏的相互渗透,在这种渗透中,器物造型的空灵和内涵感与器 物彩绘的审美和神秘深邃时空秩序感互补,使器形和彩绘相映成趣。(二)材质和审美意境的完美结合 《考工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法则贯穿全书,其开篇便提出“天有时,地 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能够为良。①”“材美”指 材料的质量,强调了人对材料的选择,因材制宜;材料的质量,施工 的时节又与天时、地气密切相关,“工巧”则是对主体创造性的肯定。楚国地处南方,生柔嘉材,资源丰富,手工业发达,等条件都符合了 中国人与自然融通的造物观。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 亲和,顺应物性,适当加以调整选择的造物思想。对于楚漆器来说, 其审美意象与材质工艺如同是生命与肌肤,两者交融形成了一个完美

浅谈中国瓷器和日本漆器

浅谈中国漆器成为日本民族的象征 08视传B班桂少珏摘要:漆文化的植根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漆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漆器工艺在中国不断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但历经千年之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却缺少漆文化,在普通人家漆器已经很难寻觅,更常见的是瓷器。漆器在公元7世纪传入日本,却逐渐成为日本民族的象征。我们的传统文化又一次在中华大地上流失,为什么我们的漆文化在日本如此受重视,甚至代表了大和民族的象征?对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保护? 漆是什么?漆是树木的眼泪?血液?这种只生长在亚洲的漆树,当漆离开母体开始另一段生命历程,漆是活的。漆是东方的皮肤,是视觉艺术的古汉语,是和陶瓷、水墨、丝绸一样的中国独有的元素。中华民族悠悠几千年历史,留下了无数瑰宝,漆工艺便是这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漆文化的根在中国。当中华文明在青铜的凝重中逐渐褪去,瓷器的光芒尚未来临之际,在华夏历史上,漆曾一度风光。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了一件漆碗和一件缠藤篾朱漆木筒。便昭示天下:中国是漆的故乡。无论是在湖南的曾侯乙墓还是湖南的马王堆墓中,漆器的丰富和瑰丽令人屏息凝望。漆是活着的人能给予逝去生命的体面和尊严。 但在欧洲人眼中,英文“China”既是“中国”,又是“瓷器”。“Japan”既是“日本”,又是“漆器”。由此可见,瓷器和漆器是中国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经典工艺。深深刺痛我们的是,不知从何时起,漆碗、漆箸、漆茶具都代表了日本的尊贵,华夏大地上,无所不在的漆无处可寻了。而漆器也成为了日本名族的一种象征。这个在中国古代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的工艺发展到现在已江河日下,风光不再,漆器业日渐凋零,普通百姓购买漆器的更是风毛麟角。相反的是,日本民族对漆器的感情非常深,保护漆器及其工艺一直是他们的传统。为什么漆器起源于我们中国,却被日本人发扬光大,甚至成为大和民族的象征?首先不得不说的便是日本这个民族。日本人生性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有礼,既顽固又能适应,既驯服又恼怒与被人推来推去,既忠诚又背叛,既勇敢又懦怯,既保守又好新。这是一个矛盾集一体的民族。日本在变化,

漆器的分类与制作方法

漆器的分类与制作方法 1.一色漆器 一色漆器,指通体光素一色,不加华饰,《髹饰录》中的所谓质色,就是指这种漆器本身质地的颜色。 一色漆器主要有黑、朱、黄、绿、紫等一种颜色的漆器。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一色漆器出现在原始社会,以后历代均有作品传世,以朱、黑、紫三色最为常见。 (髹饰录》中把金漆也归到一色漆器类中,名曰“金髹”“浑金漆”或“贴金箔”。金漆的做法是在黄色、朱色、黑色等漆表面刷一道黏漆,叫做“打金胶”,然后把金箔或金粉粘贴上去。一色金漆常见的实物以佛像居多,也有漆匣、漆盘、漆碗、漆盒等。 2.罩漆 罩漆,相当于《髹饰录》的罩明门。其做法是在色漆或描绘完工后,上面再罩一层透明漆,因罩漆下面的底色不同,而有种种不同的名称。《髹饰录》主要将罩朱漆、罩黄漆、罩金漆、洒金等几种做法归人“罩明门”。 《髹饰录》描饰门中还有一种描金罩漆,也应归人罩漆类。“它的做法是:在黑、朱、黄等漆地上作描金花纹,花纹上用朱色或黑色勾纹理,最后罩透明漆,北京匠师分别称之曰‘金箔罩漆开朱’和‘金箔罩漆开墨。’”。 各种罩漆的特点,就在于它罩了一层透明漆之后,表面显得光亮润泽,花纹隐现,极为雅致。但因罩了一层透明漆,透明漆下的底漆

颜色比不罩的要深一些。 罩金漆出现得较晚,以宫廷中的罩金漆实物较多。尤其到清代多用于帝后御用的宝座、屏风等,小件器物也有用罩漆方法制成的。罩过的金漆在透明漆的下面透出金色的光彩,与“明金”差别较大,但罩漆的优点保护了金色不易退色或磨损。 3.描漆 描漆相当于《髹饰录》中的描饰门,包括描漆和描油等。 描漆就是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种彩色漆来描绘花纹;描油,又称描锦,是以桐油代漆,调制出各种鲜艳的颜色绘制出花纹。 古代彩绘漆器有只用彩漆或只用彩油者,但更多的是二者兼施。先秦以前,漆器均为描彩漆,自汉代漆器出现油彩以后,油彩的使用日渐增多,使漆器的色彩更加艳丽和丰富多彩。明清两代,漆器上油彩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有的漆器花纹几乎全部使用了油彩。 4.描金 描金又名泥金画漆,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一般做法是:在退光漆地上用朱漆或黑漆画花纹,待干后,在花纹上打金胶,然后将金贴或描上去。描金原料,有的只用一种金箔,故花纹金色如一。有的用两种或三种金箔,如用赤金、苏大赤金、库金,使颜色显现不同。利用这些颜色不同的金箔分贴丕同的花纹,使金色花纹呈现出色泽的变化,犹如绘画之设色,《髹饰录》中称这种做法为“彩金像描金”。还有用漆灰堆出凸起的花纹后再描金或贴金的识文描金做法。 漆器上使用描金的做法,最早见于考古发掘的是河南信阳长台关

楚文化对漆器的影响

楚文化和环境对漆器的影响 春秋战国以前,由于青铜器的盛行,漆器不管从造型还是从用途上来说都处于从属地位。这个时期的漆器在造型上极力模仿青铜器甚至是陶器,尚未将其独特的韵味和特质发挥出来。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漆工艺进入成熟阶段:器型纹样技术出现多种发明,楚国的漆器不仅代表了楚漆艺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当时漆器的最高水平。因为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复杂,体积又及其笨重,而漆器制作比青铜器简单,而且耐腐蚀色泽鲜艳光泽不变易于装饰,成本低更贴近大众。 楚漆器是楚人在实践生活中体味万物形象,以自由和谐的形式表达人类不可言、不可状之心灵姿势与生命律动,它似得神化,至情、至性、至美,活脱脱地洋溢着自由生命的情调,却又幻化出揽阔无穷宇宙的气魄。楚地幅员辽阔的地理条件为漆器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制作材料,同时,在弥漫着浓郁的楚韵与楚风的自由文化的国度里,楚漆器具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学风格,在中华民族悠远漫长的造物史上,楚漆器巧夺天工的美感与浪漫飘渺的艺术质风格向人们展示着楚文化的灿烂和楚人非凡的智慧。 一楚地优越的历史条件 1.楚国为周朝的诸侯国,楚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受封的是熊绎。楚国从公元前1010年熊绎受封立国,封地在荆山, 荆山,在今湖北省西部,汉江两岸。西周时“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楚国早期仅为偏居荆山一隅的弹丸小国,被中原诸国视为“非我族类”的蛮夷。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窘境中,楚国人靠着自尊自强的精神,独行其是,多次发出“请王室尊吾号”的呐喊,后渐趋强盛。春秋以后,礼制逐渐崩溃,楚国终于争取到了与中原平等的地位,在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楚国的民族个性和文化得以张扬与发挥。

中国古代漆器的十四种分类与制作方法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1.一色漆器 一色漆器,指通体光素一色,不加华饰,《髹饰录》中的所谓质色,就是指这种漆器本身质地的颜色。 一色漆器主要有黑、朱、黄、绿、紫等一种颜色的漆器。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一色漆器出现在原始社会,以后历代均有作品传世,以朱、黑、紫三色最为常见。 (髹饰录》中把金漆也归到一色漆器类中,名曰“金髹”“浑金漆”或“贴金箔”。金漆的做法是在黄色、朱色、黑色等漆表面刷一道黏漆,叫做“打金胶”,然后把金箔或金粉粘贴上去。一色金漆常见的实物以佛像居多,也有漆匣、漆盘、漆碗、漆盒等。 2.罩漆 罩漆,相当于《髹饰录》的罩明门。其做法是在色漆或描绘完工后,上面再罩一层透明漆,因罩漆下面的底色不同,而有种种不同的名称。《髹饰录》主要将罩朱漆、罩黄漆、罩金漆、洒金等几种做法归人“罩明门”。 《髹饰录》描饰门中还有一种描金罩漆,也应归人罩漆类。“它的做法是:在黑、朱、黄等漆地上作描金花纹,花纹上用朱色或黑色勾纹理,最后罩透明漆,北京匠师分别称之曰‘金箔罩漆开朱’和‘金箔罩漆开墨。’”。 各种罩漆的特点,就在于它罩了一层透明漆之后,表面显得光亮润泽,花纹隐现,极为雅致。但因罩了一层透明漆,透明漆下的底漆颜色比不罩的要深一些。 罩金漆出现得较晚,以宫廷中的罩金漆实物较多。尤其到清代多用于帝后御用的宝座、屏风等,小件器物也有用罩漆方法制成的。罩过的金漆在透明漆的下面透出金色的光彩,与“明金”差别较大,但罩漆的优点保护了金色不易退色或磨损。 3.描漆 描漆相当于《髹饰录》中的描饰门,包括描漆和描油等。 描漆就是在光素的漆地上,用各种彩色漆来描绘花纹;描油,又称描锦,是以桐油代漆,调制出各种鲜艳的颜色绘制出花纹。 古代彩绘漆器有只用彩漆或只用彩油者,但更多的是二者兼施。先秦以前,漆器均为描彩漆,自汉代漆器出现油彩以后,油彩的使用日渐增多,使漆器的色彩更加艳丽和丰富多彩。明清两代,漆器上油彩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有的漆器花纹几乎全部使用了油彩。

清代漆器赏析

肖志华 制漆业经过唐代螺钿漆器的出现和金银平脱的盛 行以及宋元戗金漆器的发展,进入清代漆器制造业 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用漆之多和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漆器的制造无论其规模,还是工艺技法都得到了很 高的发展。尤其是乾隆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 漆器生产更加兴盛,技法更加丰富多彩,工艺更加 高超,达到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高峰。现将内蒙古 博物馆收藏的部分漆器及其制造工艺介绍如下。 一、收藏漆器概述 标本1,紫漆描金五彩龙凤盒。盒为圆形,在紫 漆地上绘描金五彩龙凤,并饰云纹和火球纹,盒内 髹黑漆,大圈足,高10.5、直径18、足径11.8厘米 (图一)。 标本2,描金莲花香盒。呈梅花形,盖有一圆形 钮,折沿梅花,平底,通体髹黄漆,以红、绿、金三 色描钩莲花及祥云纹。高8、底径10厘米(图二)。 标本3,紫漆描金五蝠捧寿碗。敞口,深腹,圈 足。器壁描金五蝠捧寿图案,足外施描金云雷纹。高 4.3、口径11.5、足径7.5厘米(图三)。 标本4,紫漆描金云蝠碗。直口,浅腹,圈足。内 壁洒金,器表髹紫漆,上绘描金云蝠图案。高4.3、口径11.6、足径7.6厘米(图四)。 标本5,朱漆描金龙凤套盒。由大、中、小三型 组成套盒,均为子母口,鼓腹,圈足。器表髹朱漆, 内壁黑漆,口沿相交处绘缠枝莲纹。大型盒面正中 绘行龙图案,龙纹下端有一火球,浮现于寿山福海 之上。高14.5、口径25、足径17.5厘米。中型盒面 绘单凤牡丹团花纹。高12.2、口径22.3、足径16.5 厘米。小型盒面描金对称双凤,间隙饰祥云图案。高 11.8、口径20.1、足径14.5厘米(图五)。 标本6,朱漆描金大盘。侈口,浅腹,高圈足。通 体髹朱漆,口沿周边饰二道弦纹,弦纹以下描金钩 莲纹。高7.9、口径48.5、足径33.5厘米(图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