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4.61 KB
- 文档页数:3
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试行)
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试行)
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试行)
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试行)
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试行)
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试行)
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试行)
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试行)
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与实施细则(试行)
说明:评估指标分为二级:A1-A4为一级指标,B1-B18为二级指标。
C1-C62为每项指标中有若干评估要点。
根据每项指标的重要程度及实施难度,赋予一定的权重和分值,A1-A3总分1000分, A4为附加项,分值为30分,附加项计入总分。
A1、A2、A3各项实际得分不低于满分值的95%,且A1-A4总分达到960分及以上,即认定为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省少先队工作规化学校评估标准一、少先队工作的领导机构(一)组织领导1、成立有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少先队工作领导机构和创建少先队工作规化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2、少先队工作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责任制。
3、少先队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领导班子有少先队工作的任期目标,对少先队工作有部署,有督查,有总结、考核、奖惩。
4、成立了有骨干辅导员组成的少先队教育研究机构,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
(二)工作队伍建设1、辅导员配备齐全:贯彻《省少先队辅导员管理办法》,按规定、按职级配好大队辅导员,配强中队辅导员。
2、辅导员素质全面: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较强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辅导技能,能充分调动少先队员的主动性,并经常组织本校有特色的少先队活动。
3、辅导员政治、经济待遇落实:大队辅导员享受校中层以上干部待遇,参加校务会议;中队辅导员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4、辅导员持证上岗:大队辅导员经过市级以上的岗位培训,中队辅导员经过县级以上培训,所有辅导员都通过资格考试,并取得书。
5、建立起校外辅导员队伍:大队有2名以上校外辅导员,中队有中队校外辅导员。
校外辅导员经常参加辅导少先队活动,对少先队工作有具体支持。
(三)工作保证机制1、有固定的少先队活动时间。
2、少先队工作经费充裕。
3、建立队干部例会制度,每月一次大队委员、中队长联席会议。
4、建立辅导员例会制度,大队辅导员每月召集中队辅导员学习一次,定期培训校外辅导员。
二、少先队基础建设(一)组织建设1、大、中、小队组织健全,队委、旗手、号手等队的组织机构完善。
(1)学校有少先队大队且大队委成员配备齐全;(2)班级有少先队中队并合理划分小队且中小队委员配备齐全;(3)大中小队的旗手、鼓号手配备齐全。
2、适龄少年及时入队。
(1)逐批逐次入队;(2)适龄队员入队率100%;(3)入队仪式庄重规;(4)严格队籍管理制度。
3、队干部选举产生,并实行小干部轮换制。
(1)学校每学年召开一次少先队代表大会;(2)队干部通过竞选产生,竞选过程严肃、规;(3)大队部设职能岗,队干部实行轮换制;(4)队干部能自主组织少先队活动,文化课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
青岛市市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和实施细则(试行)一、普通高级中学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要点分值评分办法得分自评复评A1 办学条B1学校规划70分C1、校园选址、布局符合《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各功能区划科学、合理。
10 校园选址、布局不合理酌扣2-5分。
C2、高中独立设置,学校规模适宜(24-48个班),班额不大于50人。
20规模和班额各占10分,规模超过60个班、班额超过56人各酌扣5-10分;高中未独立设置本项不得分。
C3、学校有独立的校园;生均占地面积(不含住宿生宿舍、食堂及教工宿舍区建筑占地面积)不低于《标准》规定;可硬化活动场地及校园道路全部硬化,路面平整清洁;生均绿地面积不低于4㎡。
40无独立校园扣15分;生均占地面积每少1㎡扣5分;未按要求硬化扣5分;生均绿地面积每少0.1㎡扣1分,扣完本项分数为止。
C4、校舍生均使用面积(不含住宿生宿舍、食堂及教工宿舍使用面积)不低于《标准》规定。
10 生均使用面积每少0.1㎡扣2分,扣完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估要点分值评分办法得分自评复评件400分B2校舍120分项分数为止。
C5、校舍建筑设计和质量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维修及时。
10设计和质量不符合要求或维修不及时,本项不得分。
C6、普通教室、各科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公共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用房的设置、数量、面积、设计基本达到《标准》要求;室内各种固定设施齐全,符合《标准》要求,布置合理,整洁、完好。
新室面积不少于67m2,旧室不少于61m2 ,或生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34 m2。
80每有一类校舍面积不达标扣5分;无体育活动室、探究实验室分别扣10、5分,体育活动室面积不达标扣2-6分;其他教学用房每少一口扣3分,办公生活用房扣2分;室内固定设施不符合要求扣5-10分。
C7、学校取暖、饮水设施齐备;寄宿生宿舍(含浴室)、食堂设计合理,寄宿生生均使用面积分别不低于3㎡、1.5㎡;宿舍食堂设施完备。
山东2023初中评级标准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山东教育部门制定了2023年初中评级标准。
评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硬件设施:评估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室面积、实验室设备、体育场地等硬件条件是否符合教学要求。
二、师资力量:评估学校的教师队伍构成、教师的学历、教育经验、教学能力等师资力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
三、教学质量: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方面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四、教育管理:评估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包括学校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班级管理等方面是否规范有效。
五、办学特色:评估学校的办学特色,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办学成果等方面是否具有独特特色。
以上是山东2023年初中评级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评级可以促进学校的改革与提升,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解读(一)——赵剑楠《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制定过程与特点一、新标准制定的背景及指导原则(一)、新标准制定的背景:●自1992年我省开展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以来,各地创建了一大批省、市、县级规范化学校,促进了全省中小学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发展。
规范化学校的创建已成为促进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教育水平提高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措施。
●近十几年来,我省教育事业发生了极大变化,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原有标准虽几经修改,但仍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省第一部《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的颁布,使学校标准化建设有了明确的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我省学校的发展已经逐步由外部建设转入内涵发展,对学校的管理、素质教育实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标准注重硬件,在这方面相对薄弱,可操作性差。
因此,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新标准的制定势在必行。
(二)新标准制定的指导原则坚持软硬件并重,既要促进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更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硬件不拔高。
以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为标准,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
不提倡建豪华或超豪华学校。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体现现代学校管理思想,推动管理现代化。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突出规范办学行为,突出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既注重管理及教育教学的过程,又注中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规范办学的同时,积极鼓励学校的特色发展。
二、新《省级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特点指标体系系统化。
原标准指标松散,不够系统,新标准分为4项A级指标:A1办学条件;A2学校管理;A3素质教育实施;A4办学特色。
高中18项B级指标,61项C级指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8项B级指标,59项C级指标;特殊教育学校18项B级指标,63项C级指标。
达标标准适当调整。
参照原标准做了适当调整:A1-A3(总分1000分),A4为附加项,分值为30分,附加项计入总分。
山东省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
一、引言
山东省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是为了推动山东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制定的评估标准。
本标准旨在对山东省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评估,促进学校的规范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评估目的
1. 评估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 促进学校规范化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3. 为家长、学生和社会提供参考,选择合适的学校。
三、评估内容
1. 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
评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政策相一致,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2. 学校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
评估学校的管理体制是否健全,组织架构是否合理,是否能够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3. 师资队伍建设
评估学校的教师队伍是否专业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是否达到要求,是否具备继续学习和提高的意愿。
4. 教育教学质量
评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否达到国家和地方的要求,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能够体现教学的效果。
5.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评估学校是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否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是否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6. 学校硬件设施和教育资源
评估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否完备,教育资源是否充足,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
和发展需求。
四、评估标准
根据评估内容,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对学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将评估
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五、评估程序
1. 评估前准备
学校申请评估,填写相关申请表格,提交评估材料。
2. 评估组成员组织
评估组成员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专家和学校代表组成,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
专业性。
3. 评估实施
评估组根据评估标准,对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采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4. 评估报告
评估组根据评估结果,编写评估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 反馈和改进
评估报告提交给学校,学校对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并根据评估报告提出的改进
意见和建议,制定改进计划。
六、评估结果的应用
评估结果作为学校改进的依据,学校可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育教学计划,改
进管理体制,提升教师队伍和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七、评估周期和频次
学校每隔一定周期进行一次评估,评估频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
八、评估监督和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估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九、总结
山东省规范化学校评估标准是推动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学
校的评估,促进学校的规范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评估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山东省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