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正式)
- 格式:xls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1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一、解读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职业健康体检人次。
4.职业病诊断人次。
(三)诊疗质量1.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2.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3.急诊室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4.诊断质量指标。
5.治疗质量指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三年)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一、解读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死亡率、安全指标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综合性医院,其他各类二级医院参照使用。
本标准共设臵7章69节356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21条标准,用于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二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
第七章共6节35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
说明:1.二级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提供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综合或专科的地区性医疗机构;本标准中,“县医院”为政府举办的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应结合当地疾病谱特点,重点加强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疑难病救治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能力。
同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
2.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3.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臵、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1.资源配置(季报)
2.工作负荷(月报/年报)
2。
治疗质量(月报)
4、工作效率(月报)
4、患者负担(月报) (1)门诊
(2)住院
6.资产运营
7、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1.住院重点疾病(16个病种)(季报/年报)
2.住院重点手术(15类手术)(季报/年报)
3、麻醉(季报/年报)
4。
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季报/年报) (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单病种质量指标(季报/年报) ICU质量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河北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综合评分标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河北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综合评分标准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二)工作质量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4、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5、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6、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7、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8、住院做了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9、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10、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三)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四)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五)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7.人员费用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二、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 日内再住院率、31 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 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 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患者。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15 天内)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手术总例数、死亡率、术后(15天内)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两项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重点手术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第一节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是指对医院全面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系列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医院的运行状态,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介绍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的分类和具体内容。
一、门诊监测指标门诊监测指标主要包括门诊人次、门诊收入和门诊药品费用三个方面。
1.门诊人次门诊人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到医院的门诊就诊人数。
通过监测门诊人次可以了解医院的就诊流量,为医院疾病防控、资源配置和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2.门诊收入门诊收入是指医院通过门诊就诊所获得的收入。
通过监测门诊收入可以了解医院的经济状况和运营效益,并作为医院经济决策的依据。
3.门诊药品费用门诊药品费用是指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所消耗的药品费用。
通过监测门诊药品费用可以了解医院的药品消耗情况,为药品采购和使用管理提供依据。
二、住院监测指标住院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住院人次、住院收入、住院病床使用率和住院费用四个方面。
住院人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住院治疗的人数。
通过监测住院人次可以了解医院的住院流量,为医院病床安排和人员配备提供依据。
2.住院收入住院收入是指医院通过住院治疗所获得的收入。
通过监测住院收入可以了解医院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效益,并作为医院经济管理和投入决策的依据。
3.住院病床使用率住院病床使用率是指住院床位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情况。
通过监测住院病床使用率可以了解医院床位的合理利用情况,为医院病床管理和优化布局提供参考。
4.住院费用住院费用是指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
通过监测住院费用可以了解患者住院治疗的经济负担情况,为医院费用管理和费用核算提供依据。
三、手术监测指标手术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手术例数、手术人次、手术室利用率和手术安全指标四个方面。
1.手术例数手术例数是指医院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手术数量。
通过监测手术例数可以了解医院手术量,为手术室资源配置和手术管理提供依据。
手术人次是指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人数。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国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在总结我国第一周期医院评审和医院管理年活动等工作经验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综合性医院,其他各类二级医院参照使用。
本标准共设置7章69节356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3节321条标准,用于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并作为对二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
第七章共6节35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综合医院的日常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评审后的追踪评价。
说明:1.二级医院是向含有多个社区的地区(人口一般在数十万左右)提供医疗为主,兼顾预防、保健和康复医疗服务并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综合或专科的地区性医疗机构;本标准中,“县医院”为政府举办的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应结合当地疾病谱特点,重点加强严重危及当地人民群众健康的疑难病救治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能力。
同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
2.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 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3.本标准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 CM 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置、人员梯队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是指对医院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的一系列指标和参数,用于全面了解医院的经营、管理以及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从而提供参考依据和参考数据,以保证医院的运营秩序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财务运行指标医院财务运行指标主要用来评估医院经济效益和经济管理水平,包括:1.营业收入:反映医院业务规模的大小和经济实力。
2.医疗技术服务收入:反映医院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临床实力。
3.药品收入:反映药品管理和药品质量控制情况。
4.成本费用:包括药品成本、人工成本等,反映医院经济效益和成本控制情况。
5.利润率:反映医院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
6.现金流量:反映医院资金流动情况。
二、患者满意度指标患者满意度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1.平均等待时间:包括挂号等待时间、门诊等待时间等。
2.医疗服务态度:包括医生诊疗态度、护士护理态度等。
3.诊疗效果:包括治疗效果、康复情况等。
4.医疗安全:包括手术安全、药物安全等。
5.环境舒适度:包括医院硬件设施、卫生条件等。
三、人员管理指标医院人员管理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医院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包括:1.平均医疗人员编制:反映医院医疗人员配置情况。
2.员工离职率:反映医院人员流动情况和员工满意度。
3.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员工对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的满意程度。
4.员工培训情况:反映医院对员工培训和发展的关注程度。
四、病案管理指标病案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1.病案质量:包括病案完整性、正确性等。
2.病案编码准确率:反映医院病案编码水平。
3.病案归档及查询速度:反映医院病案管理的效率。
4.病案存档率:反映医院病案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科研与教学指标科研与教学是医院的重要职责之一,包括:1.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反映医院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情况。
2.科研成果转化率:反映医院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质量。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4.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5.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6.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7.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8.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9.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10.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三)工作效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四)患者负担。
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五)资产运营。
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六)科教成果(评审前五年)。
1.协助与参加过国家与省级科研部门的大型科研调查活动(可选)。
2.完成培训社区及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资源配置(季报) 1.
工作负荷月报年报)
2./(
治疗质量(月报) 2.
工作效率(月报) 4.
4.患者负担(月报) (1) 门诊
(2)住院
资产运营 6.
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7.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1.住院重点疾病(16个病种)(季报/年报)
2.住院重点手术(15类手术)(季报/年报)
3.麻醉(季报/年报)
4.手术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季报/年报)(1)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2)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
(3)择期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4(.
(5)输血输液反应
(6)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率
(7)医源性气胸发生率
单病种质量指标(季报/年报)ICU质量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季报/年报)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季报/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