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20190921171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君子自强不息教案一、导入一个国家不自强,一个民族不自强,一个人不自强,结果都是可怕的。
不努力向上,不奋斗,不拼搏,如何强大?今天,我们将带着疑问去探究如何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本课教学目标:1.认识“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
2.搜集并积累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言。
3.讲述自强不息的故事,感受自强不息的精神。
3.培养自强不息精神,争做自强不息青年。
二、教学过程这节课我们将从四个篇章来学习“自强不息”精神。
首先我们来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你们知道“自强不息”的出处吗?课前是否有查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事,也应该像天道那样,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来源之一。
我们可以从格言、警句等材料中,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还可以从古典诗词中去感受自强不息的精神,加深对自强不息的了解。
让我们走进第二篇章:积累自强不息的名言。
课前我已经让同学们搜集了自强不息的名言,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你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展示名言警句)看来大家在课下都有下功夫,老师呢,也做了功课。
下面是老师搜集的关于自强不息的格言和诗句,同学们可以选择性抄录。
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
3、不埋怨上天,不责怪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
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
积累自强不息的诗句(学生竞答,教师补充)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了解“自强不息”的出处及内涵。
2.借助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交流讨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并通过活动的参与和成果的展示,使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3.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搭建课内外学习的桥梁,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并形成长期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负责学习机制。
4.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学生对照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找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写出参加这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5.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优秀传统美德。
二、活动时间:一周三、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1.教师向学生介绍活动的目标,学习的程序,推荐活动中需阅读、理解和搜集的资料。
2.有效合理的分组、分工。
(1)小组人数:4~6人(2)小组成员的构成:由师生共同参与决定。
原则上应包容各个层次与男女生两个层面的学生。
并选出小组负责人,负责学习活动的组织协调。
(3)任务分配:成员申领,小组内协调,让小组中的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
(4)小组经讨论后填好表格。
附:活动课题组别组长小组成员及分工活动时间获取资料及途径(二)、体验阶段﹙课外合作学习﹚活动一:“自强不息”的内涵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范畴。
不同的人对其内涵有不同的认识。
活动二:“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诗句由小组内各成员依据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图书室、书店、网络等多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活动三:“自强不息”的故事1.小组内沟通、协调,分工搜集“自强不息”趣闻轶事。
2.小组根据组员的特长和资料搜集情况,选择其成果展示的方式(“名人读书名言”集、“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和手抄报等),并由学生动手制作。
3.小组内组织一次“名人读书故事会”,并选出优秀者准备参加班级“名人读书故事竞赛”。
活动四:“自强不息”人物采访1.鼓励学生注意利用社区资源访问身边的有关人士。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活动设想: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是计划阶段。
确定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成立学习小组,讨论分工与合作。
同时注意按“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积累自强不息的诗词名句”“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君子当自强不息的演讲”四个部分分别搜集内容并展开交流学习活动。
第二步是实施阶段。
在这为期两周的活动中,老师帮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实践、自主研究。
第三步是总结阶段。
经过一个时期的学习,精心设计组织引领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活动分三课时进行,本活动案例是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积累“自强不息”的名言诗句。
2.培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3.了解古今自强不息的人物事例,学习人物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讲述“自强不息”的故事。
活动重点: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素材,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活动难点:学习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在体验中感悟,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调动多种感官,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活动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分组进行汇报展示,并辅以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
活动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图片、故事、诗歌、名言、视频、音乐等。
活动实施:1.学生分成四组,明确学习任务,展开学习。
活动小组四个,依次是:(1)引经据典认识组:搜集自强不息的相关人物及事件,整理探究,总结出“自强不息”的内涵。
(2)七嘴八舌名言组: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精神的名人名言和诗词名句。
(3)能说会道故事组:搜集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4)多才多艺演讲组:自选主题,自由组合,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完成撰写,推荐演讲。
2.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活动内容,与学生交流汇报方式,制作多媒体课件。
3.推选主持人,熟悉活动内容,指导写主持词。
4.组织课堂活动,展示学习成果,畅谈学习收获。
课堂活动:一、情景激趣,引入新课师:有一种精神,来自历史,传至未来。
《君子自强不息》活动方案一、教材分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便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能根据“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要求,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检索、搜集资料,并能进行筛选和分类,以关键词形式概括提炼出“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表现。
2. 积累与自强不息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等,能讲述一则典型的自强不息人物故事。
3. 能在前两项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按要求围绕“青年当自强”写作一篇演讲稿,并在小组或班级演讲。
三、教学重点能对所搜集资料进行筛选和分类,以关键词形式概括提炼出“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表现。
四、教学难点按要求围绕“青年当自强”写作一篇演讲稿,并在小组或班级演讲五、教学过程任务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课前任务:细读任务内容及要求,明确后开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二)环节二: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师引导:出示活动评价量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评价细则。
生活动:各组代表展示并交流本组探究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思维导图。
探究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评价量表提示:学生提炼出的关键词只要是涉及“自信自立”“勤学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自强不息的表现即可。
任务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环节一:师引导:出示活动评价量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评价细则。
生活动:每组代表讲述自强不息人物的故事,其他同学评分。
讲述自强不息人物故事的评价量表1.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分类,看有何发现。
(不论年纪大小、出身贫富、职业高低,自强不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2. 根据各小组及个人的得分情况,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故事讲述人”等奖项。
环节二:师引导:出示采访稿注意事项及采访稿示例,并组织讨论交流。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目标导航】1.通过搜集各种名言警句、历史典故,让学生认识到“自强不息”的内涵。
2.学会制作计划书,学会分配资料搜集任务。
3.学习撰写演讲稿提纲,学会通过典型事例使演讲稿更有说服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广泛搜集相关素材,阅读小说作品,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新课导入】同学们,一个民族若是没有自强的魂,那么这个民族注定要走向毁灭。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自强的魂应该深深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烙在人们的骨髓里。
为了争取民族解放的孙中山,他奋斗一生就是为了让中国发展,繁荣富强。
为了争取民族解放战斗中的人们都是自强的,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中国固有的自强的魂,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头脑里、思想里。
战胜困难,自强向上,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魂。
如果一个国家放弃了自强,他的人民放弃了自强,这个国家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一个国家不自强,一个民族不自强,一个人不自强,结果都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
不努力向上,不奋斗,不拼搏,如何强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重点解读】一、“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资料,了解古人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二、“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古人“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
三、“自强不息”的身边典范寻找身边自强不息的典范。
通过电话访问,实地采访,采访其邻居、单位同事、领导,搜集其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视频、图片等内容,丰富搜集的资料。
搜集资料后撰写该人物的传记,并在全班交流。
四、“自强不息”的演讲活动开展“君子当自强不息”的演讲活动。
(1)确定演讲主题;(2)撰写演讲稿;(3)参加组内演讲,选拔选手参加全班演讲;(4)班内演讲,注意演讲的语气、内容、主题等。
【研讨练习】题一:学校准备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准备这项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出处及内涵,正确认识自我.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策划采访的能力,能依据采访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活动.过程与方法学生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广泛搜集相关素材,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以致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搜集信息、策划采访、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活动.教学难点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国家不自强,一个民族不自强,一个人不自强,结果都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不努力向上,不奋斗,不拼搏,如何强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才能做到自强不息.二、活动指导(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1.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2.中国古典诗词中也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课外搜集相关的诗词名句,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1.搜集和讲述中国古代自强不息人物的故事.2.寻找身边自强不息的典范,将其作为采访对象.电话访问,实地采访,采访其邻居、单位同事、领导,搜集其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视频、图片等内容.采访要做好访前准备,如确定对象、采访提纲、采访时间和地点等;采访时注意紧扣主题、用语文明得体等.采访时,可根据情况补充新的问题.3.撰写采访稿.采访稿要紧扣主题,内容充实,形式上尽量做到图文并茂,还可以录制成小视频.(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1.确定演讲主题.2.撰写演讲稿.3.参加组内演讲,选拔选手参加全班演讲.4.班内演讲.注意演讲的语气、内容、主题等.三、活动示例(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示例一: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康有为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示例二:关于自强不息的古诗文名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示例三: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内涵①自强是一股奋发的精神.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珍宝.②自强是一种崇高的信念.自强的规范不只是个人修养的规范,更是人格、品德的规范.③自强是一股进取的动力.做什么事情都应当有志有为.④自强是一架成功的阶梯.自强就是不断创新,不懈努力,直至成功.⑤自强是一种执着的追求.勇于开拓,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示例四:如何才能做到自强不息?①做自强不息的人,应该把握自己的命运.②做自强不息的人,应该树立自信的理念.③做自强不息的人,应该保持独立和自我.④做自强不息的人,应该善于扬长避短.⑤做自强不息的人,应该勇于自省.⑥做自强不息的人,应该积极奋进.(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示例一:中国古代自强不息人物故事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葛洪《西京杂记》示例二:采访自强不息的人物小记者:每个生活在世界上的人都是一个不普通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不用因为自己在别人眼中很平凡而自卑.不畏惧困难,迎难而上,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自信自己能做到.今天我要采访的就是这样一位同学.你能给大家作个自我介绍吗?高珊:大家好!我叫高珊,是一名普通的初三学生.小记者:你认为你的优点有哪些?高珊:热情、开朗、勤奋好学、兴趣广泛.我觉得自己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更是同学们可信任的朋友.小记者:通过你对自己的评价能够看出你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你能给大家说说你是如何努力学习的吗?高珊:小学时,我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上中学后,又积极调整学习方法,努力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快地投入到了紧张的中学学习中.无论是主科还是副科,我都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有时候,感觉到自己稍有退步,就认真总结,并与老师交流,听取老师的建议.面对现在学习中的激烈竞争,我总是乐观地说:“受过压力的弹簧才能弹得更高,竞争给我们压力,我们要把压力化为动力,努力学习才是呀!”正是积极的学习态度,使我在各科各项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小记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珊同学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对这两句话最好的诠释.人正因为有了坚定的梦想,才会收获累累硕果;正因为有了执着的追求,才会更加相信自己.让我们以阳光和快乐为曲,弹奏一曲质朴的暖人心扉的青春乐章;用理想和追求做笔,进取和奋发为墨,描画一张多彩的人生画卷.(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我的旋律”演讲比赛活动目的:以“务实进取、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给同学们搭建提升自我的平台,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带动身边的人自立自强,正视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合理规划学生生涯,科学定位人生,让更多的人从困惑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树立信心,勇敢面对新的挑战,重塑新的自我.活动原则:以“自强——我的旋律”为主题,尽情发挥参赛选手的自身风采和演讲才能,以各自不同、新颖的角度诠释自强的深意,提升自我的信心,感召身边的同学热爱生活,正视困境.活动时间、地点:报名时间:2019年9月×日~×日比赛时间:2019年9月×日比赛地点:本班教室活动准备:1.演讲者为本班自愿报名的同学或被推荐的同学.2.演讲内容积极、健康、向上.3.参赛时间预算5分钟左右.比赛流程:1.主持人致开幕词并且介绍到场的评委、嘉宾.2.主持人介绍比赛的规则、评分细则.3.比赛开始,选手根据比赛前的抽签顺序进行比赛.4.其间主持人向观众及选手公布结果分数.5.待所有的选手比赛完后,邀请评委代表上台发言,工作人员进行统分.6.评委发言完后,主持人上台宣布比赛结果(依次由单项奖到一等奖).7.嘉宾上台颁奖.评分标准(满分100分):1.仪表形象(20分)(1)着装整齐,大方得体.(10分)(2)姿态自然,动作适度.(10分)2.演讲内容(50分)(1)原创演讲稿.(10分)(2)主题鲜明.(10分)(3)内容充实,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20分)(4)语言流畅,用词精练,详略得当.(10分)3.语言艺术(30分)(1)发音标准、流利.(10分)(2)节奏处理得当,技巧运用自如.(10分)(3)表现力、应变能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高潮.(10分)演讲示例:自强不息,迈向成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自强不息,迈向成功》.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的运行刚健不辍,君子应当像天那样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就是自觉努力向上,为选定的目标去奋斗,永不松懈.现在,我们有了共同的愿景,就是“志存高远”“修身储能”“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这告诉我们,人首先要有志向,可是,我们一旦确定人生志向后,该怎么办呢?要排除一切障碍,毫不气馁、毫不退缩地为立下的志向而努力.只有自强不息者,才能到达成功的顶峰.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立志容易奋斗难,荀子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道理:只有坚定意志,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地奋斗才能实现理想.否则,无论我们立下多少志向,没有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精神,一切志向都是空谈而不会变成现实.自强者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他们藐视困难,追求高远目标,面对人生激流中的暗礁与险滩,奋勇搏击,永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司马迁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自己虽然遭受屈辱的酷刑,仍自强不息完成浩浩史家之绝唱——《史记》;作家史铁生,立志走文学之路,虽身残仍自强不息,他笔下流淌的思想和灵魂震撼我们的心灵;发明大王爱迪生,立志发明,历经无数失败,仍自强不息,终获成功,推动了世界的发展.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整的路途,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峻峭山路攀爬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形象地告知了我们,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奋斗,自强不息.当我们仰慕他人的时候,请永远牢记,我们不能只看见他人的成功,而要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相信我们也会傲立于世,成为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新的一年就要来到,请同学们随我一道,喊出我们的心声,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自强不息,迈向成功.谢谢大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领悟到君子应该不断自强不息,勤奋努力,追求卓越。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培养他们的自强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对于抽象的概念和思想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悟到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自强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自强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相关课文。
2.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者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君子自强不息。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文本,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然后,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操练,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学目标】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3.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2.教学难点:感受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明白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营造情境教师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营造学习情境。
学生听歌曲,思感受。
教师:歌中唱道“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周易》中也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它铸就了不可征服的伟大民族之魂。
那如何理解自强不息?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教师板书课题: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出示课件1)二、预习展示,知识备查(教师出示讲解有关“君子自强不息”的资料)(出示课件3)预设:“君子自强不息”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事,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请各个学习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搜集的不同时期有关“君子自强不息”的资料。
预设1:(出示课件4)预设2:(出示课件5)预设3:(出示课件6)预设4:(出示课件7)四、深入学习,合作探究从古到今能够在逆境中顽强不息,奋力拼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个人和团体比比皆是,他们继承和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那么“自强不息”的内涵是什么呢?(出示课件8)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什么是自强不息?(出示课件9)预设: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
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等,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表现。
展示交流:1.下面请同学们把课外搜集的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