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传导学案2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8《六一居士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探究不同“归隐”的个人及社会意义。
3.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做铁肩担道义的有用之人。
二、课文助读1.写作背景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
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
现在,既老且病,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
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骇浪:宋仁宗死,无子,欧阳修时在朝廷,与韩琦等议立英宗。
英宗是濮安懿王赵允让的亲生子。
濮王死后,英宗按例追赠尊亲。
有人认为,英宗只能称生身之父允让为皇伯,不能称父。
欧阳修力辟其非。
御史弹劾欧阳修“首开邪议”,欧阳修著《濮议》来反驳。
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
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
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读这篇《六一居士传》,谁能不为这位老人的晚年遭际愀然动容?这便是文中真挚之情具有感发力量的明证。
2. 文章简介《六一居士传》,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自传性散文。
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的决心。
该文为唐宋经典散文之一,形式别具一格。
它没有像一般的传记那样,具体叙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而是由自己晚年更名六一居士的由来说到自己的乐趣,又说到自己渴望退休的心情及对现实生活的厌倦。
由于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而且也使行文跌宕起伏、情感真切。
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如作者写他陶醉于五种物品之时说:“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既喻为自然界的多种事物和声响,又喻为社会官场的嘈杂事物,真是奇妙之喻!作者能对之置之而不顾,深刻地说明了他对五种物品的乐而不倦和专心致志。
第六课《六一居士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课文重要的字、词、句,提升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步骤:二、课文内容梳理第一段:第二段:3 .(1(2(3(4(5(6(7(8(9(10(11(12(13(14(15特殊句式(1)六一,何谓也?(2)(3)老于此五物之间(4)是岂不为六一乎?(5)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6)方得意于五物也(7)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8)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9)此吾之所以志也提问4.:“六一居士”中的“六一”何所指?5. 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6.“六一”给了居士怎样的快乐?7、欧阳修为什么选择了沉醉于“五物”?8. 文中居士得到“六一”之乐没有?为什么?第三段:9.(1(2(310. 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11 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三、小结:文章主旨艺术特色四、课后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1234567(二)解释下列的多义词:12(三)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1)六一,何谓也?(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3)方得意于五物也(4)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6)此吾之所以志也(四)请翻译下列句子1.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2.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3.吾其何择哉?(五)谈论:对比欧阳修、苏轼、苏辙、范仲淹这几位文人的快乐观,谈谈你自己的快乐观。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黄州快哉亭记》: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者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
……吾安往而不乐?《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附录:《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高二语文导学案(选修2)第6课《六一居士传》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2.了解主客问答的写作特色。
3.理解欧阳修晚年的重要思想:对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点梳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讥笑(2)疾.雷破柱而不惊疾:快,迅速(3)聊以志.吾之乐尔志:记、记述(4)吾之乐可胜.道哉胜:尽、完(5)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喻:形容(6)一日天子恻然..哀之恻然:哀怜的样子(7)庶几..偿其夙愿焉庶几:或许,可能(8)而讫.无称焉讫:毕竟,终究(或通“迄”,至今) (9)吾负.三宜去负:具有,具备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1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连词,表转折。
(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古义:辞别官场今义:职工因年老或因公致残等而离开工作岗位,按期领取生活费用。
(3)此吾之所以..志也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古义:过多的,超越职位的今义: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聊以志吾之乐.尔乐:形容词作名词,乐趣(2)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3)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4.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六一,讲的是什么呢?(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2(判断句)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在太阳底下奔跑的人。
(3)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状语后置句)当我在这五种物品之间得意忘情的时候。
(4)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状语后置句)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起九韶仙乐(虞舜时的音乐)。
(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定语后置句)成为我负累的世事太多了。
(6)此吾之所以志也。
(判断句)这就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啊。
《六一居士传》【学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和虚词“以”“之”的用法,理解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
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3、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作家作品生字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著有《欧阳文忠集》。
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
欧阳修的著述,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欧阳文忠公集》。
滁(chú)山颍( yǐng )水诮(qiào )喘(chuǎn )吾之乐可胜( shēng )道哉乞骸(hái)骨珪( guū)讫( q ì)二、课文疏通:1六一居士初谪(被贬谪)滁山,(句式:被动句),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辞别官场)于颍水之上,(句式:状语后置)则又更(改,换)号六一居士。
2客有问曰:“六一,何谓(讲的是什么?)也(句式:宾语前置)?”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放置)酒一壶(句式:定语后置)。
”客曰:“是(这)为五一尔(罢了),奈何(为什么)?”居士曰:“以(把)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这)岂(难道)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你)欲逃名者乎?而屡易(改变)其号。
此庄生所诮(讥讽)畏影而(却)走(跑)乎日中(阳光下)者也(句式:判断句);余将见子疾(迅速)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不能)逃也。
”居士曰:“吾固(本来)知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可逃,然(然而)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取)此名,聊(姑且)以志(标明)吾之乐尔。
”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完,尽)道哉!方(正当)其(我)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劈破)柱而不惊;虽(即使)响(奏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观看)大战于涿鹿之原(句式:状语后置),未足喻(形容)其乐且适(舒适)也。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均安中学高中语文唐宋散文六一居士传学案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新课以《醉翁亭记》导入课文。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试译: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谪:贬官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古:辞退官职今: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问: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明确:其本人。
初谪滁山时之时他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结合注释通读第二自然段试译:1、是为五尔尔:通“耳”,罢了。
2、以吾一翁以:把,介词3、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责备讥讽畏:害怕走古:跑今:指人的脚交互向前移动4、聊以志吾之乐尔聊:姑且以:用,用来志:记,记述尔:通“耳”,罢了。
5、吾之乐可胜道哉乐:乐趣胜:尽6、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方:正当其:指作者自己7、阅大战于涿鹿之原阅:观看8、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足:能够喻:形容其:自己的适:舒适9、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为吾累者众也患:忧虑不得:不能极:尽情累:形容词用作动词,拖累10、其大者有二焉大者:大的方面11、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外:外面12、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已:已经悴:憔悴13、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乞:请求一日:某一天恻然:恻隐之心哀:哀怜14、庶几偿其夙愿焉庶几:表可能、期望夙愿:平素的愿望15、此吾之所以志也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6、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子:您累:使……劳累其:自己的17、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被拖累彼者:官场其:指代上文所说的两方面19、置之,区区不足较也置:停止足:值得较:比较本段特殊句式:①、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六一,谓何也?”)②、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断)③、方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2、提问: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学习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了解六一居士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影响。
难点:分析六一居士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导读、研讨、课外拓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介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步骤二: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1.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自行查阅资料,做一份六一居士的简介,并按顺序进行简单介绍。
2.学生听老师讲述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并简单分析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贡献。
步骤三:六一居士的影响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整理六一居士的影响。
2.学生们发言,展现对六一居士的感悟和认识。
步骤四:拓展延伸1.在课后给学生分组阅读相关书籍,让他们通过阅读深入思考六一居士的影响。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演讲或报告,展示对六一居士的理解和认识。
步骤五:课堂反馈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针对课堂讲解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将本课的学习效果及时地进行评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参与度进行评定,做出教学改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能够感悟其崇高品质与为人民谋福利的精神。
同时,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研讨、课外拓展等,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评估发现,学生们理解、把握了六一居士的重要作用,在评估中也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有效的实现,是一节富有成效的历史课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与其在佛教中的地位;2.提高学生对佛教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佛教文化素养;3.鼓励学生学习六一居士的精神,倡导付出、公益与信仰。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掌握“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
课前预习案一.熟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请给下列划线词注音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 ) 阅大战涿鹿之原(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 赐其骸骨 ( )累于此者既佚矣( ) 而讫无称焉( )2.思考以下问题(请用原文回答问题):(1)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2)本文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二.走进作者:1.了解欧阳修其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他还善于论诗《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2.文章的写作背景: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
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了。
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到这时候作者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思想中的主导。
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六一居士传 导学案整体探究1.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本文的主旨“三宜去”为什么要放在文章结尾才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善于谋篇的作家,都重视文章的结尾。
全文的主旨,精辟的议论,乃至警策的语言,往往安排在结尾处,使人读完全文,或留下深刻的印象,或产生无穷的感慨,或引起联翩的浮想。
所谓掩卷沉思,低回击节,起坐彷徨,种种艺术效果的取得,虽不能说完全归于结尾,但那精辟的点睛之笔却起了重要的作用。
像这篇文章,以“六一”命题,而文章的主旨则是表现作者“三宜去”的思想。
前面写的种种乐趣,只是作者向往的,这种乐趣也只有在辞官归隐之后才能实现。
这样把“三宜去”这一主旨安排在结尾处,才能感动人心,引起同情,求得天子“恻然哀之”,以达到自已归去的目的。
4.欧阳修沉醉于五物之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作者先说明沉醉于这五物之中,可以做到“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2)接着说明“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真可以说其乐无穷;(3)再接下去,作者又申说,世事之中有两种累赘,使他不能“极吾乐于其间”,“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分别看来,欧阳修对五物的沉醉只是一种寄托而已,并不是本性。
但问题尚未最后解决,客人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官场事务固然能劳累其形,琴棋书酒金石难道不会劳累其心吗?作者的回答是:“不然。
【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新课以《醉翁亭记》导入课文。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试译: 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谪:贬官 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古:辞退官职今: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 问: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明确:其本人。
初谪滁山时之时他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结合注释通读第二自然段试译:(1)是为五尔尔:通“耳”,罢了。
(2)以吾一翁以:把,介词(3)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责备讥讽畏:害怕走古:跑今:指人的脚交互向前移动(4)聊以志吾之乐尔聊:姑且以:用,用来志:记,记述尔:通“耳”,罢了。
(5)吾之乐可胜道哉乐:乐趣胜:尽(6)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方:正当其:指作者自己(7)阅大战于涿鹿之原阅:观看(8)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足:能够喻:形容其:自己的适:舒适(9)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为吾累者众也患:忧虑不得:不能极:尽情累:形容词用作动词,拖累(10)其大者有二焉大者:大的方面()、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外:外面(12)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已:已经悴:憔悴(13)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乞:请求一日:某一天恻然:恻隐之心哀:哀怜(14)庶几偿其夙愿焉庶几:表可能、期望夙愿:平素的愿望(15)此吾之所以志也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6)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子:您累:使……劳累其:自己的(17)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被拖累彼者:官场(18)吾其何择哉其:指代上文所说的两方面(19)置之,区区不足较也置:停止足:值得较:比较本段特殊句式:(1)六一,何谓也? (宾语前置,应“六一,谓何也?”)(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断)(3)方得意于五物也 (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4)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秦”之前)(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定语后置,应“吾累者之世事”)(6)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断)2、提问: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掌握“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课前预习案一.熟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请给下列划线词注音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 ) 阅大战涿鹿之原(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 赐其骸骨 ( )累于此者既佚矣( ) 而讫无称焉( )2.思考以下问题:(1)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作者定名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什么?(2)本文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二.走进作者:1.了解欧阳修其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他还善于论诗《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2.文章的写作背景: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
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了。
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到这时候作者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思想中的主导。
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滑县六中2014级高二导学提纲(文科)
《六一居士传》第一课时导学案
(范围: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疏通文句,掌握文中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知识回顾:
检查上篇文章的背诵
二、检查预习:
1、知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2、明背景
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
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
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了。
况且,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尽坎坷,到这时候作者意志已十分消沉,“穷则独善其身”已成为思想中的主导。
所以作者在文章中便一再流露出急于归隐退出官场的愿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
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3.解题
居士:
三、导入: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初谪( )滁山②颍( )水③庄生所诮( ) ④涿( )鹿⑤轩裳珪( )组⑥恻( )然⑦骸( )骨⑧夙( )愿⑨佚( ) ⑩讫( )无称焉2.通假字
聊以志吾之乐尔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②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③常置.酒一壶:
④聊.以志.吾之乐尔:
⑤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⑥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⑦庶几
..偿其夙愿焉:
4.古今异义
①将退休
..于颍水之上
古义:今义:
②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古义:今义:
③此吾之所以
..志也
古义:今义:
④贪过分
..之荣禄
古义:今义:
5.一词多义
以:①以吾一翁②乃以难强之筋骸
③聊以志吾之乐尔
之:①将退休于颍水之上②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③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6.词类活用
①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②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③累.于彼者已劳矣:
7、文言句式
①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②六一,何谓也?:
③世事之为吾累者从也:
④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⑤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⑥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⑦此吾之所以志也:
⑧复何道哉:
五、展示、点评:
要求:大声,规范,清晰,迅速(黑板展示需在2—3分钟内书写完)
六、当堂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谪:贬谪,降职远调
B.是岂.不为六一乎岂:难道
C.子欲逃名.者乎名:名声
D.聊.以志吾之乐尔聊:聊一聊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
(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七、小结
八、作业:熟读课文
作品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山乡时,自号醉翁。
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一壶好酒。
”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终老,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以为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
号。
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
”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脱;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述我的乐趣罢了。
”
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意忘形时,泰山在前面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
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
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也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却精神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
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
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
”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不是这样。
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
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我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
不久,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
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理由。
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至今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理由。
壮年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如果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恋超越职位的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理由。
我具备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那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