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71.15 KB
- 文档页数:77
2024年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基本词汇、句型及语法规则,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和深层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重点篇目的深入理解,掌握其中包含的生字词、优美句段,并学会应用。
对古典文学作品(如古诗词、文言文等)的基本理解与欣赏。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包括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难点: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和鉴赏,理解古代文化背景下的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在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方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预期效果,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
2. 课文学习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教师点拨,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生字词教学教师通过实物、图片或多媒体等方式展示生字词,帮助学生记忆。
学生通过造句、填空等练习,巩固生字词的用法。
开展生字词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文学鉴赏与拓展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典文学作品,如古诗词、文言文等,进行赏析。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拓展思维视野。
5. 写作训练与指导教师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写作任务,如续写、改写、评论等。
学生完成写作后,进行小组互评和讨论,相互学习提高。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长春版五年下语文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3.学生通过读文和欣赏风景体会到九寨沟自然景观的美和四种动物的特点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教学准备】录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这(出示地图)今天我们从北京出发来到四川北部的万山丛中这里有几条神奇的山沟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九寨沟因此而得名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板书:九寨沟)那么九寨沟是个怎样的童话世界呀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课文中个自然段是描写九寨沟景色的2.(课件)请大家轻声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主要描写了些景物用()标出你最喜欢处景物体会一下句子的意思待会老师想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再美美的朗读让别人听了也产生喜爱之情交流:(1)湖泊生说、读(课件)自己读读这句你有什么体会灵魂清澈什么是彩带般的沟谷啊九寨沟树种繁多枝叶颜色多姿多彩加上地势有高有低光线有明有暗就形成了这彩带般的沟谷这就是九寨沟五绝之一的“彩林”谁知道其它“四绝”(翠海、叠瀑、雪峰、藏情)大大小小的湖泊在阳光下闪耀着绚丽的光彩就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蓝天、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湖底石块色彩斑斓这真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图画啊!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想看看(课件)有道是:“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真是太美了读读描写湖泊的句子如果能背下几句就更棒了!谁来展示简直是神童给他鼓鼓掌谁还来过渡:你还喜欢种景物说说你的理由!(2)森林说、读你体会出什么了谁再来读读你看你都让大家看到了这美丽茂密的原始森林(课件)过渡:谁喜欢瀑布(3)瀑布:说、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什么是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还会有什么样的瀑布(宽、高)真不错、看看吧!和你想的一样(课件)感觉样啊那就读出你的感受试着背一背谁来展示(5)师总结:九寨沟雪峰巍峨茂密的原始森林是那么多姿多彩湖泊宁静绚丽而瀑布而充满了动感你感觉这里的景色样(板书:景色迷人)(6)让我们去看看吧!(录像)多美的景色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再背背你喜欢的句子(7)谁来展示多棒啊多给点掌声三、第四自然段1.我们一边欣赏九寨沟迷人的景色一边向原始森林纵深处行进何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小游客们我们已经进入了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会遇到些动物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四自然段2.交流: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几种动物的特点;3.朗读、表演;4.总结:小游客们也许我们会看到漂亮的金丝猴也许我们会看到正在奔跑的羚羊也许我们又会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可爱的小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什么5.你还知道九寨沟里有什么珍禽异兽(牛羚、鸳鸯、红腹角雉、白闲鸟、树叶虫、红腹锦鸡、枯叶蝶)6.老师已经找到了一些图片请看也许你会在看到什么样的牛羚在干什么也许你会看到在里什么样的谁在干什么??下面小组合作看着画面说几句话看谁会观察会想象会描述7.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板书)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8.你们觉得这里的动物生活得样?为什么这么快乐?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极处的生动见证四、学习5自然段1.刚才我们欣赏了九寨沟迷人的景色看到了九寨沟快乐的小动物们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这童话般的世界2.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板书)3.拿起书齐读第五自然段五、延伸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的、活生生的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你们想亲自去看你们想赞美它我师特别想赞美她我写了一首小诗但需要你们的帮助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这里有()的雪峰这里有()的湖泊这里有()的森林这里有()的瀑布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假如来到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要()2.欣赏歌曲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3.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爱惜九寨沟的山、九寨沟的水、九寨沟的树一样爱惜我们周围的环境假如我们都能像爱惜九寨沟的动物一样对待我们周围的小动物那么我们整个的生活、整个的世界都会变得美伦美幻都会变得像九寨沟一样成为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长春版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峻岭对。
〔积累〕要求熟读背诵。
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鹭”等。
五、总结板书设计: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案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教学反思:13 茶酒联趣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对联。
我们对对联并不陌生,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等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对联有关的文章《茶酒联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读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读准“悬”“赐”“吩咐”等词语。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生仔细听,强调读准字音。
1—1 对子歌课型新授第一课时总第1节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教学难点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对子歌》。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1.蓑suō,“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
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读。
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
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
7.背一背:看谁记得快。
四、作业1.搜集生活中的对联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对子歌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结构相称节奏相称平仄协调教学反思:1—1 对子歌课型新授第二课时总第2节教学目标1.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2.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重难点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教学过程一、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这些对联,体会对联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交流从生活中找到的对联。
1.各小组内交流这些对联。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了解对联这种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从而更深刻地认识汉字文化。
三、拓展运用1.读一读。
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
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2.写一写:溪对谷,水对—,峻岭对——。
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汉语家园板块教学提示:本板块由《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茶酒联趣》三篇短文组成,其内容是围绕“汉语言的独特形式――对联”这一主题展开的。
三篇短文分别以朗朗上口的对子歌,名人触景生情作对联及民间流传的对联趣事为载体,向我们展示了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它的语言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板块内容时,要在欣赏、感受、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汉语言的兴趣与热爱,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与运用,让对联这种语言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放异彩。
1-1首歌教学目标1.会一个新单词,能写三个单词;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3.初步了解《独子歌》和《独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2.相关的对子歌;3.引导学生提前收集和预览对联歌曲。
课程安排1课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成对是双重的单词和句子。
二元性是用对称的词语和句子来强化语言的效果。
例如:写一千个单词,离开主题一千英里。
《独子歌》的内容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反应。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字对,都是押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洪亮,对仗工整,语义健康,语调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和修辞的训练。
古人在学习普通诗歌时首先学会写对联。
学好对偶句是学好韵律诗的基本技能之一。
因此,在古代,私立学校的孩子首先学习“结对”。
2、自由阅读,学习基本知识。
1.椰子树,“衰落”最初是草雨衣的象形文字。
因为它与草有关,后来又加了一个草头,写上“椰子雨衣”,这是一种用草或棕色制成的防雨用具。
在指导写作时,我们应该强调“椰子雨”的下半部分是“衰落”而不是“悲伤”。
2.“红”和“军”可以通过观察和练习写作来学习。
3、再次朗读这两首歌,并引导他们大声朗读。
1.分组阅读。
2.教师示范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5人,其中女生 16人,男生19人。
从总体情况来看,这班学生的学习风气比较浓。
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借助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较差。
有部分学生在阅读时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尚未养成,造成了读不懂文章和不能把握文章思想情感的现象。
尤其是部分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基本语句都不能写通顺。
本学期将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加强阅读和作文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力争所有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上升。
二、语文教材简析本册教材精选课文,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共有课文28篇。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14篇,选读课文8篇。
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性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4—5篇课文,每组课文由“导读”“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本册教材要求认识的字200个,要求会写的字150个,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括号标明。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
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编绘了多幅插画。
这些插画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会充分利用图画,把使用文字教材和图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要求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套导学教案长春版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汉语家园板块教学提示:本板块由《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茶酒联趣》三篇短文组成,其内容是围绕“汉语言的独特形式??对联”这一主题展开的。
三篇短文分别以朗朗上口的对子歌,名人触景生情作对联及民间流传的对联趣事为载体,向我们展示了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它的语言魅力。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板块内容时,要在欣赏、感受、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汉语言的兴趣与热爱,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与运用,让对联这种语言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放异彩。
1?1 对子歌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2.相关的对子歌;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
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
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
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1.蓑 suō ,“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
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读。
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字造句目标- 研究并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 能够正确运用生字词造句教学内容和步骤1. 复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 引导学生逐个研究本单元的生字词,并帮助他们理解每个生字词的意义。
3. 给学生示范如何运用生字词造句,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造句子。
4. 学生互相交流并纠正彼此的句子,帮助他们互相提高。
5. 教师总结本课的研究成果,并给予学生反馈。
第二单元:诗歌欣赏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和分析诗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一首诗歌,并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2. 分析诗歌的韵律、押韵、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3.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和表演,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诗歌的表演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文章写作目标-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研究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教学内容和步骤1. 研究文章的结构,如开头、中间和结尾,并分析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
2.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话题,并帮助他们构思文章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3. 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构思,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4. 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和反馈进行文章写作,并互相交流修改文章。
5. 学生朗读和分享自己的文章,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评价。
以上是《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的部分内容,希望能帮到您。
2024年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但不限于生字词的识记、句子的理解和运用、段落的分析与归纳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讨论、思考等多种活动,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并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教学与运用。
课文的理解和主旨把握。
写作技能的培养和练习。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深层含义。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写作和表达。
提高学生在阅读中对细节和隐含信息的把握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讨论相关的时事、故事或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简要介绍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课文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注意语调和停顿,帮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
3. 重点讲解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词义、用法和例句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分析课文中的难句和长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意义。
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
4. 练习巩固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如续写、仿写、读后感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团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音频等,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1 汉语家园单元教学目标:在欣赏、感受、积累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汉语言的兴趣与热爱,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与运用,让对对联这种语言艺术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放异彩。
单元教学重点:了解“对联”。
单元教学难点:对联的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1—1对子歌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对子歌》。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
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
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
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
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1.蓑 suō,“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
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读。
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
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
四、拓展与运用。
1.读一读。
这是杭州孤山公园内的一副对联,全用叠音写成,而且还可以回文倒念,它起到了绘形绘色的作用。
首先要认真地读,读出韵律、节奏,背诵、积累;再让学生试着画一画,说一说,上下两联哪些词语相对。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2.写一写:溪对谷,水对—,峻岭对——。
〔积累〕要求熟读背诵。
个别生字可以查字典,了解字意,如:“萼”、“鹭”等。
五、总结板书设计: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案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教学反思:1—2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郑板桥的这副对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产生的;了解、欣赏对联,体会对联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3.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郑板桥的这副对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产生的;了解、欣赏对联,体会对联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关于“郑板桥”,你知道哪些?2.交流关于郑板桥的资料。
3.齐读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 郑板桥为什么给渔民题联?* 郑板桥给渔民题了怎样的对联?* 这副对联中蕴含了怎样的意思?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结合书后生字表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2.值得注意的读音有:傍晚、袅袅、狂风骤起、菱藕、斛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准字音。
4.通过查字典弄清字音与字义。
斛: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
5.着重强调易错的生字,如:“艘”的笔顺;“骤”的第12笔是“丿”不能丢;“碑”的第11笔为“丿”。
三、再读课文,体会当时作者见到的情景。
1.为生动形象地描绘郑板桥乘船去兴化途中所见的情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十分注重四字词语,请同学找一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语:“湖光十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等等。
3.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指导朗读。
4.交流课前提出的问题:指导朗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
5.画一画对联的第一句和文种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文中的哪些语句写了对联的后半句。
6.分别指导朗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
7.交流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象郑板桥当时看到的画面。
8.回过头再来读这幅意味深长的对联。
四、背诵与积累。
1.背诵对联。
2.背诵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语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2.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欣赏对联,体会对联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体会“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
”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读出文中对联的韵律。
2、背诵郑板桥的对联二、书写生字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艘、骤、蔬、碑”,强调易错处。
三、拓展与训练积累课后的对联,并说说哪些词句是相对的。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2、自己试背诵。
3、同桌互背。
4、指名背诵。
四、阅读课后的小资料,了解郑板桥。
五、收集对联,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郑板桥题联赠渔民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尘沙万斛珠教学反思:1—3 茶酒联趣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和认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我国古代文学殿堂中,有一支瑰丽的奇葩——对联。
我们对对联并不陌生,前几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对子歌》《郑板桥题联赠渔民》等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与对联有关的文章《茶酒联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读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做好标记。
2.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
3.出示生字词拼读。
4.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测读。
5.读准“悬”“赐”“吩咐”等词语。
6.齐读课文。
(二)练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生仔细听,强调读准字音。
2.学生试读课文①自读;②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③生自由读——读出味道(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④生竞读;点评。
三、复述课文,锻炼口语表达。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小组内先练习讲一讲,看看谁讲故事语言流畅,有条理。
3.试着用3——5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再试着用1——2句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四、发挥才智,探究对联的妙处。
(一)读了这则对联,你想到了什么?(二)这个办法是怎样帮助了富商的?(三)从这则故事中,你觉得富商是怎样一个人?(四)猜测一下,这个学者长什么样子?可能有着怎样的经历?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搜集这样与对联相关的小故事,开一个“故事交流会”。
七、布置作业:背诵“积累”中提供的对联。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这副对联的妙趣。
3.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的喜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对联妙在何处,从而加深学生对其特点、作用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茶酒联趣》。
1、指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得熟练、有感情。
2、指生复述课文。
3、再次深入体会文中的对联,感受对联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并背诵下来。
二、拓展与训练其实写对联并不难,只要你多积累并掌握规律,就可以下笔自如了。
请你试试:上联:春来花香柳绿下联:————————三、收集对联,和大家交流。
四、搜集这样与对联相关的小故事,开一个“故事交流会”。
五、布置作业:背诵“积累”中提供的对联。
板书设计:茶酒联趣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教学反思:2古诗四首单元教学目标:1.读有读的道理,就是句中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神韵。
如五言的节奏一般为二三隔,七言的节奏一般为二二三隔。
表喜之情态,语气宜气满声平,语调宜平稳舒缓。
表哀之情态,语气宜气缓声柔,语调宜平稳舒缓。
表忧之情态,语气宜气短声细,语调宜升降曲折。
2.在我国的诗歌中,有些意象或表现相对稳定的感情,有时却表现不同乃至相反的感情。
美感世界是纯粹的意象世界。
凡文学作品,都是营造超越现实生活的意象。
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3.联系自己(共鸣):北大教授谢冕:“欣赏诗歌的最终目的就是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燃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泊船瓜洲》自己与亲人朋友分离的经历来,引起共鸣。
单元教学重点:积累背诵古诗。
单元教学难点: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特色,能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从中培养语言素养,受到美的熏陶。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大体把握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这首送别诗所表达的旷达的人生态度,体会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吟咏,当堂能够顺利背诵诗歌。
2.通过诗歌意境的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3.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