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生物的基本特征 学案2(济南版七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和非生物②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2.能力目标①通过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物分类,锻炼学生分析、归纳能力②开展小组活动,初步学会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怀二、教学重点:描述生物的生命现象;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教学难点:理解、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多媒体屏幕呈现含有生物信息的诗句: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学生从诗句中找出所包含的生物信息,并能说出这种生物的几个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
总结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能为我们提供必备的生活资源,装点生活环境,陶冶人们的情操。
请同学们联想你生活中最熟悉的、最喜欢的生物有哪些?能不能说出你爱护它们的一个事例。
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教师了解学生讨论情况,选出有教育意义的面向全班展示。
问题导学一:我们身边的生物2【过渡语】当我们走进身边生物的时候,发现这些小生物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至少写出10种生物的名称,了解你们都知道哪些生物。
引导学生对所写的生物进行分类。
小组内交流。
教师总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问题导学二:生物的生命现象【过度语】:我们如何找出这些生物的共同特征呢?难道老虎和银杏树之间也有共同之处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四页《生物的生命现象》,体会生命有哪些生命特征。
师生共同分析:第一步:将鲸呼吸、松鼠取食、人体排汗三幅图作为一个整体分析。
总结出新陈代谢的特征;第二步:分析猫育后代的图,通过这幅图的解读,能让学生总结出两个生命特征:繁殖和遗传变异;第三步:请学生分析黑豆幼苗生长和含羞草受刺激叶片合拢的图片,并能举出相关的例子;第四步: 在学生认识仙人掌适应环境的同时,要求学生再举出一个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根据板书,简要总结:这些就是生物所表现出的生命的基本特征,也是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核心依据。
第一章第一节 《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生命观念:1、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会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
2、通过观察、讨论,能举例说出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通过事物的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社会责任:1、通过举例活动,让学生关注生物,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和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基本特征的归纳和理解。
教学突破教学中不直接告诉学生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而是组织学生根据教材及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主要是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在识别身边生物的基础上,描述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并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常见的生物现象的层面上也能说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收集一些图片和视频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来丰富拓展知识。
并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利用相关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教材将其作为全书的开篇章节,意在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美丽。
学生对于生物的生命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任一种自己熟悉的生物,形成一个基本观点:只有具备这些特征的物体,才是生物。
根据以上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1、实物教学法。
借助实物提高学生感性认识。
2、启发诱导法。
适时指导、点拨,严密掌控学生思路,推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3、自主学习法。
教会学生如何根据现象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综合思考解决问题。
本节课授课采取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中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体现 问题呈现--组织对话--情景刺激--有效指导--全面评价”等环节。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预习检测1.生物具有现象,能摄取营养物质,排出废物。
2.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3.趋利避害——生物体具有_ __,因而能_ __周围环境.4.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通过产生新的一代。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亲代与后代之间既__ _,又有_ __.6.生物体都能_ __一定的环境,也能_ __环境.课堂训练1.仔细分析下列图片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2.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小鸡破壳而出B.小鱼在水中游动C.合欢的叶子在夜幕降临时合拢起来D.气象卫星绕着地球运动3.金针菇和海带所属的生物类群分别是()A.细菌和植物B.真菌和植物C.植物和真菌D.细菌和真菌4. 下列属于生物生长的是()A.气球由小变大B.钟乳石慢慢长大C.蘑菇由小变大D.河水慢慢涨高达标检测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分类法6.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曲中的非生物有: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学习目标1.仔细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重难点分析1.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2.生物的共同特征。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维持生存。
(2)生物体能进行______________,吸入氧气,呼出______________。
(3)生物体能排出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______________。
(5)生物体能______________和繁殖,生物体由小长大并产生下一代。
(6)除______________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1)营养物质(2)呼吸二氧化碳(3)废物(4)反应(5)生长(6)病毒2.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
(2)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______________;观察时要______________、细致和______________,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的时间观察,要有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观察时要______________,多问几个为什么。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______________。
答案:(1)肉眼放大镜显微镜(2)明确的目的全面实事求是计划耐心积极思考讨论(二)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答案: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与外界环境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表现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这些现象都属于新陈代谢。
正因为生物具有新陈代谢,才呈现出各种生命现象。
2.动物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例子很多,猫捉老鼠,鸡鸣狗叫等等,植物对外界刺激有什么反应?答案: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可以作出反应,对于这一特征,动物表现得很明显,而植物反应一般不明显,但是仔细观察和思考,还是可以找到的。
生物的基本特征环节一:温故知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作用。
环节二、出示目标:1、通过列举、辨认具体事例,学会描述身边的生物,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能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4、通过举例活动,让学生关注生物,培养学习生物学、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生物的生命现象及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某些基本特征的归纳和理解。
环节三:自主学习我们身边的生物导言: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生物,它们与我们朝夕共处。
请看大屏幕上呈现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或者看课本P3页上的图片。
请同学们观察、小组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为什么?列举自己熟悉的生物。
看谁认识的多?大屏幕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生物标本、图片。
学生说出名称。
现在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有多万种。
它们的形态、大小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但在千差万别中却存在着共性:它们是有的。
环节四:合作探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出示一盆生长旺盛的绿色开花植物A和一盆塑料质的花B,让学生判断哪一盆是生物,并列举它是生物的理由。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哪一个小组列举的理由多而合理。
学习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一组的意见:A植物是生物,B不是。
理由是:。
二组的意见:A植物是生物,B不是。
理由是:。
三组的意见:A植物是生物,B不是。
理由是:。
四组的意见:A植物是生物,B不是。
理由是:。
师生共同概括出生物具有生长、、排出废物、、繁殖、等生命现象。
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举例说明生物所具有的这些生命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环节五:小组展示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1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列举的例子为:(1)人需要。
(2)马牛羊需要。
(3)虎狼豹要吃。
其他组补充:植物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2组:生物需要呼吸。
列举的例子为:人在不断的呼吸;鱼用呼吸;在呼气时产生雾柱等。
七年级生物课堂教学导学案【2】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学习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记住生物的基本特征。
【重点】2.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自己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自己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自己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一问题导学:
阅读教材第二页生物的特征上面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它要求有明确的
(2)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一下什么是生物?
阅读教材三、四、五页,完成以下的问题:
1.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把它总结在下面:
2.想一想,除了以上提到的特征,生物还有没有其它的共同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检测
1.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A.生物能动,非生物不能动 B.生物能长大,非生物不能长大
C.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没有生命 D.生物能对环境有反应,非生物对环境没有反应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
A.人在离开路灯行走时,影子越来越长
B.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的面积越来越大
C.工人筑路时,路面越来越宽
D.春暖花开时,杨树的树的树干越长越粗
3.下列关于生物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A.生物都能进行呼吸 B.生物生活都要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C.生物都能进行繁殖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不可以直接用肉眼,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D.科学观察有时需要较长的时间,要有计划,有耐心
5、1999年在我国昆明市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珍贵植物应有尽有,体现了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其中有一种叫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时就跳起舞来,这是。
宇航时代的到来,使“宇宙食品”的供应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于是人们想到了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微米,却能够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利用阳光,使自身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
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繁殖,一昼夜产生2—3代。
(1)小球藻是生物吗?。
(2)依据是。
三、课堂小结(3min)
学完这节课后,假如有人问你:“什么是生物”你该怎么回答呢?
四作业:
1、分析下图,将图中的物体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类,并说明你的理由。
(1)图中的生物有。
(2)图中的非生物有。
(3)你的理由是。
五学后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