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晕厥的快速诊断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1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
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有关晕厥的最新指导性文件并结合近年来的进展,国内本领域的专家撰写了《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
该共识旨在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晕厥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文件,帮助临床医生确立晕厥诊断,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共识摘要如下:一、晕厥分类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反射性晕厥根据涉及的传出路径而分为交感性或迷走性。
当直立位血管收缩反应降低导致的低血压为主要机制时,即为血管抑制型,当心动过缓或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是主要机制时为心脏抑制型,这两种机制均存在时则为混合型。
2.体位性低血压及直立不耐受综合征:与反射性晕厥相比,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时交感神经反射通路传出活性慢性受损,因此血管收缩减弱。
起立时,血压下降,出现晕厥或近似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为起立时收缩压异常减低。
在病理生理上,反射性晕厥和ANF没有重叠之处,但二者的临床表现常有相同之处,有时会造成鉴别诊断困难。
直立不耐受是指直立位时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症状和体征。
晕厥是其中一种症状,其他症状包括:头晕,先兆晕厥;虚弱、疲劳、心慌、出汗;视觉异常(模糊、光感、视野缩小);听力异常(听力受损、耳鸣);颈部疼痛(枕部/颈部周围和肩部区域)、后背痛或心前区疼痛。
各种临床直立位不耐受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见表1。
其中也包括直立位为主要诱发因素的反射性晕厥。
3.心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
(1)心律失常性晕厥: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窦房结自主功能异常或窦房传导异常。
这种情况下,晕厥是由于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导致长间歇所致。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突然终止时经常出现长间歇(快-慢综合征)。
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严重类型(莫氏Ⅱ型、高度以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与晕厥相关。
晕厥待查鉴别诊断:1、单纯性晕厥:多发生于体弱的青年女性,常见原因有站立过久,恐惧,激动,晕针,剧痛,晕厥前多有先兆,平卧后多在几秒至几分钟内清醒。
2、颈动脉窦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的患者,一侧或双侧颈动脉窦受刺激后即可引起明显的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多无先兆,常见于颈动脉硬化,颈动脉窦区外伤等。
3、咳嗽性晕厥:好发于50岁左右男性,为剧烈咳嗽后短暂意识丧失,持续时间多在10秒左右,常发生于立位,无晕厥先兆,原因为剧烈咳嗽导致迷走神经兴奋,心动过缓,导致脑供血不足。
4、排尿性晕厥:青壮年男性多见,多在夜间睡眠起床排尿时发生,可因意识不清跌倒,发生原因为扩张的膀胱突然排空后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晕厥持续时间1-2分钟,可自行苏醒。
5、直立性晕厥:直立时血压明显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晕厥发生,平卧时血压上升,症状消失,发生机理为升血压机制障碍,在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血压下降,导致晕厥,晕厥前多无先兆,常见于交感神经切除术后,脊髓痨,Shy-Drager综合征,服用某些降压药物。
6、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出量突然减少导致脑供血不足所致,常见于严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快速房扑,阵发性室速,Q-T间期延长综合征,急性心脏排血受阻,如严重主动脉狭窄,严重二尖瓣狭窄,急性心肌梗死。
7、跌倒发作:原因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患者转头或仰头时,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常可很快自行站立,系下部脑干网状结构缺血所致。
8、低血糖症:临床上常表现为心悸,全身出冷汗,面色苍白,血糖低于2.8mmol/l,供糖后症状缓解。
晕厥的临床鉴别诊断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
晕厥的病因及分类:1.反射性晕厥:多由于血管舒缩障碍导致。
1.1 血管迷走性晕厥(单纯性晕厥):发病机制:由于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血管床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病例特点:发作常常有明显的诱因(如疼痛,情绪紧张,恐惧,轻微出血,各种穿刺及小手术等)。
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持续数分钟继而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微弱,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可自然苏醒,无后遗症。
鉴别要点:询问发病是否有诱因,以及发作前是否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1.2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病例特点:表现为在体位骤变,主要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发生的晕厥。
鉴别要点:注意晕厥发作是否与体位改变有关。
1.3颈动脉窦综合征发病机制:由于颈动脉窦附近病变,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致脑供血不足。
病例特点:刺激颈动脉窦可出现心脏抑制或单纯的血压降低等引起晕厥。
可表现为发作性晕厥或伴有抽搐。
常见的诱因有用手压迫颈动脉窦、突然转头、衣领过紧等。
1.4排尿性晕厥病例特点:多见于青年男性,在排尿中或排尿结束时发作,持续1-2min,自行苏醒,无后遗症。
1.5咳嗽性晕厥病例特点:见于患慢性肺部疾病者,剧烈咳嗽后发生。
1.6吞咽性晕厥发病机制:由吞咽动作引起的晕厥。
在吞咽时食团依次通过口腔、咽和食管3个部位。
支配这些部位的神经有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
厥证(晕厥)诊疗方案一、概念:厥症是泛指突然性的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不久即能逐渐苏醒的一类病症。
现代医学晕厥(syncope)是指一过性广泛大脑突然灌注不足或缺氧而发生短暂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常突然发作,因肌力消失而倒地,但意识丧失时间短、迅速苏醒和少有后遗症。
根据意识丧失的时间和深度,可分为:(1)晕厥样感觉:短暂的意识模糊状态,可伴眩晕、恶心、面色苍白与站立不稳,或称晕厥前兆(presyncope)。
(2)真性晕厥:常由晕厥样感觉发展而来,意识丧失数秒到数分钟。
(3)惊厥样晕厥:意识丧失时间稍长,且伴短暂而轻度肢体、躯干、面部肌肉阵挛或抽动,但无全身痉挛性惊厥,可有尿失禁。
二、病因引起晕厥的病因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绝大多数属于血管反射性晕厥。
1、心源性晕厥(1)心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肺动脉瓣狭窄、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2)心室流入道梗阻性疾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心房粘液瘤、心房巨大血栓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巨大赘生物阻塞房室瓣口等。
(3)心律失常:严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心动过速、快速型房颤或房扑、室颤或室扑)和过缓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三分支传导阻滞、心室停搏等)。
(4)心脏泵功能衰竭: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暴发型心肌炎、人工心脏瓣膜功能异常等。
(5)急性心脏填塞:心脏外伤、肿瘤、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主动脉夹层破裂、特发性心包炎等。
2、血管反射性晕厥(1)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抑制型、心脏抑制型、混合型。
(2)直立性性低血压性晕厥:疾病性(脊髓痨等)药物性、特发性等。
(3)迷走反射性晕厥:排尿、排便、咳嗽等动作所致。
(4)颈动脉窦过敏性晕厥:心脏抑制型、血管抑制型、脑型。
3、血源性晕厥(1)低血糖性晕厥:疾病性(胰岛细胞瘤等)、代谢性(垂体功能不全、胃大部切除术后倾倒综合征等)、药物性(胰岛素等)。
当代医学 2009年5月第15卷第15期总第170期 Contemporary Medicine, May. 2009,Vol.15 No.15 Issue No.170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所致的短暂性意识及姿势肌张力丧失[1],在意识丧失前常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眼花、黑、出冷汗、脉弱、血压低等症候,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恢复。
晕厥是急诊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如何有效和快速地对晕厥作出初步诊断对患者的预后及转归有很大的影响。
笔者于2006年9月~2008年10月通过对35例以晕厥就诊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总结,探索了一套较为有效、快速的急性晕厥的诊断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18~72岁,平均49岁;均为突然发作,其中首发30例,多次发作5例;发作持续时间小于5min33例、大于5min2例。
1.2 诊断方法
1.2.1 初步评价 仔细询问病史、发病诱因、伴随症状、持续时间、体格检查、生化检查、心电图和CT检查。
1.2.2 病史及症状体征 年轻体弱女性,常因恐惧、剧烈疼痛、情绪刺激、饥饿、怕见血、站立过久引起的晕厥诊断为反射性及心因性晕厥;特殊情况下如咳嗽、胃肠刺激、排尿及过度运动等情况下出现的晕厥考虑为情境性晕厥;有心脏病基础,发作时间持续较长,多伴有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紫绀、呼吸困难的晕厥诊断为心源性晕厥;有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的晕厥诊断为脑源性晕厥;代谢性疾病患者可存在代谢性晕厥[1]。
1.2.3 实验室检查 有严重贫血的考虑是否存在失血性晕厥;血生化提示低血糖者可考虑低血糖晕厥。
1.2.4 辅助检查 晕厥伴急性心肌缺血证据(胸痛,心电图表现)即使无心梗也诊断为心肌缺血性晕厥;如存在心悸以及心电图检查提示心律失常的则诊断为心律失常性晕厥;头颅CT,MRI则可明确神经系统性晕厥[2,3]。
1.2.5 诊断 通过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头颅CT、MRI检查,对上述情况即可作出明确诊断。
1.2.6 治疗 明确诊断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或收入院治疗,如果经各种检查仍未明确诊断应考虑为原因不明性晕厥。
1.3 原因不明晕厥的诊断 对原因不明的晕厥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检查[4]。
1.3.1 心血管器质性疾病 行心脏超声、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及电生理检查。
1.3.2 神经反射性晕厥 心电图正常,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晕厥,尤其是反复发作或晕厥发作严重的,应首先考虑神经反
急性晕厥的快速诊断方法
王建雄
[关键词] 晕厥;诊断;急诊
射性晕厥的可能。
1.3.3 反复发作的晕厥,而且伴有紧张焦虑等多种精神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精神方面的评价。
2 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有13例发作前有明确的病史症状及诱发因素(疼痛、恐惧、排尿等),3例具有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疾病及诱发因素(失血、腹泻等),8例心电图存在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证据,8例存在脑血管疾病,1例存在代谢性紊乱(低血糖),1例考虑癔病性因素,另外1例原因不明的收入神经科进一步诊治。
所有未入院患者快速诊断率高,治疗后均明显好转。
3 讨论晕厥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一过性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多为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所致,通常会引起晕倒。
少数患者在晕厥前可能有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称为晕厥前兆,但大多数晕厥的发生并没有任何先兆。
晕厥发作迅速而且短暂,持续时间难以精确估计,一般不超过20s只有少数患者可能持续数十秒甚至数分钟。
晕厥的病因多种多样,但发病机制基本相同,大多是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意识丧失。
急诊环境的特殊性及急诊疾病的危重性决定了急诊医务人员在晕厥诊治时,需要在一种快速、全面及有序的思路指导下对急诊晕厥患者尽早作出诊断,这事关患者预后的好坏。
本研究针对急诊科特殊情况,以快速、全面、有序的原则制定了一套急诊晕厥患者的诊断步骤,并经过临床的实践观察,结果证明我们所制定的诊断步骤对有效提高晕厥的诊断效率、尽早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们所总结的急诊晕厥诊断程序基本流程可总结如下:(1)仔细询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头颅CT、MRI检查;(2)根据检查结果对部分患者可明确诊断或提示性诊断;(3)诊断未明确者,首先应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4)无心脏器质性病变者,若发作严重且频繁者考虑神经反射性晕厥,给予倾斜试验或颈动脉按摩试验确诊。
对第一次发作或参考文献
[1] 陈牧雷.晕厥的原因及诊断要点[J ].中国临床医生,2002,30(2):47-48.
[2] 夏海涛.老年晕厥患者63例病因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6):500-501.
[3] 吕利雄,朱顺和.心源性晕厥[J ].医师进修杂志,2002,25(9):5-7.
[4] 黄永珍.87例晕厥患者急诊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3):1253.
作者单位:116033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王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