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 格式:doc
- 大小:214.00 KB
- 文档页数:3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的偏转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现象。
本文将对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并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问题分析在讲解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的偏转时,我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 理解不深入:学生对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的偏转的原因和影响没有全面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知识上,无法灵活应用。
2. 判断错误:学生在应用这个知识点解决问题时,经常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无法正确分析物体运动的方向。
3. 缺乏实践应用:学生对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的偏转缺乏实际的应用和体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动相结合。
二、改进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改进方法:1. 深化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化对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
通过实例分析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从原理上理解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明确力的作用和运动方向。
2. 强化实践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我增加了实践应用的环节。
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运动观察,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物体在地表水平运动时的方向变化,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3. 多样化教学手段:为了增加学生对于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的兴趣和参与度,我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效果通过采取上述改进方法,我观察到学生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概念的原理,并能够正确判断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方向变化。
同时,他们在实践应用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动相结合,解决相关问题。
然而,我也意识到还有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1. 教学方法:虽然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教学设计一、说课标课标要求:2017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地转偏向力部分是这样表述的“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结合实例”应是结合同学们生活相联系的实际案例,可操作可直接感知的最好。
“说明地球运动的意义”应有逻辑地把地转偏向力和地球运动的关系阐述清楚,首先从整体上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运动之一---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其次地转偏向力的成因、规律、影响随地球自转的各地不同产生差异,最后应说明具体差异与实际迁移运用。
分析:根据课标要求,教学中应选取典型案例,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采用地转偏向力实验和长江三角洲地形图,讲述地转偏向力相关知识,并且运用于乡土地理案例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二、说教材地转偏向力这个知识点在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部分初次涉及,随后大气运动、洋流部分都运用到,尤其是在大气运动部分确定风向时尤为关键。
从教材位置看:本节内容被编者放置于第一章中,也就是开启学习整本书的“大门”,就能很充分的证明其发挥着基础作用。
从内容体系看:它是其他章节内容学习的基础,只有真正把握了本节的内容,才能顺利的学习随后的章节。
分析:结合图例、具体案例分析阐述其影响,凸显“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基本理念。
三、说学情学生已有的前备知识基础是通过前二节的学习,已对地球的运动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和现象等基本知识有一定的认知。
对于动手做试验,学生活跃积极,也有对未知原理的好奇的心理特点。
认知特点:高一学生的逻辑性较高年级的较差,正在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后进行总结归纳来说明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和方法的判断,也利于学生形成逻辑性思维。
分析:重视典型实例的提供,已拉近学生与教材、教学之间的心里距离,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四、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景观图,能够说出地转偏向力的概念。
谈谈科里奥利力的影响摘要相对于地球运动的物体会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 本文对地球上物体受科里奥利力影响的各种现象加以描述。
包括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落体偏东,傅科摆和对分子光谱的影响。
关键词科里奥利力,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落体偏东,傅科摆,分子光谱一引言在地球上, 相对于地球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轴时除外) 会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 这种惯性力是以首先研究它的法国数学家科里奥利的名字命名的, 叫做科里奥利力,由于科里奥利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 所以不能影响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但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科里奥利力的计算公式如下:F=2mv×ωF=-2mω×v.(from Wiki)式中F为科里奥利力;m为质点的质量;v为质点的运动速度;ω为旋转体系的角速度;×表示两个向量的外积符号。
二科里奥利力的影响(一)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上一切运动的物体, 如气流、海洋、河流、交通工具及飞行物等, 除了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轴外,都要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如将科里奥利力分解成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两个力,则垂直分力使运动物体的重力略有改变(增加或减少) , 水平分力可能使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北半球偏右, 南半球偏左, 赤道上不偏) .地球上高、中、低纬度的三圈大气环流、洋流系统的形成, 气旋与反气旋的旋转, 大河两岸的不对称, 都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它们既是地球自转的后果, 也是地球自转的证据.(二)落体偏东落体偏东(或抛体偏西) 是科里奥利力对沿垂直方向运动物体作用的结果。
落体偏东的数值以赤道最大, 向两极减小至0. 总的说来, 数值都很小. 例如, 在纬度400 的地方, 在离地面200 m 高处自由下落的物体, 偏东的数值约为4175 cm , 加上其它因素(如风) 的干扰, 难于察觉。
在很深的矿井中所做的落体实验, 除赤道上证明是偏东外, 在北南半球由于地球自转惯性离心力的影响, 分别是偏东略南和偏东略北.(三)傅科摆傅科摆是科里奥利力在摆动中的表现. 在北半球安置的傅科摆, 在每次摆动时均偏右, 致使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南半球安置的傅科摆, 在每次摆动时均偏左, 致使摆动平面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四)对分子光谱的影响科里奥利力会对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产生影响。
高三地理复习中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教材知识理解和解读点滴摘要: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特别是自然地理部分,学生没有必要的知识、技能储备,对其中的很多概念,原理、规律感到难以理解、运用。
地球的自转,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效应是产生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高一地理对此目标知识要求仅限于现象的描述。
鉴于其对大气、海水、河流等水平物体运动的重要影响、高三学生具备高中物理动力学基础,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让他们理解通透并掌握、运用。
而传统的辅助教材给教师的这部分内容,似乎没有紧密地与高中物理知识结合,使教师授课过程中备感困惑,直接影响教学的深入。
这篇文章的有关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水平运动;相对速度;地转偏向力;偏移水平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偏移?向何方偏移?什么是地转偏向力?它是一种什么样力?……教材对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作了阐述,并明确指出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地转偏向力产生的条件有:(1)地球在自转;(2)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有运动速度。
产生的现象是:当观察者面向运动方向时,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赤道上运动的物体不偏转。
随纬度的增高,偏转现象越明显。
物体水平运动时,方向为什么向右或向左偏转呢?传统的教辅教材是作如下解析的: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的作用,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
例如图1,在北半球,质点向北沿经线取A1B1方向作水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经L1转到L2位置。
沿经线方向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必然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取A2B2方向前进。
这时在L2位置上的人看来,运动质点已经离经线方向而向右偏转了。
图1疑点(一):质点经L1到L2,如果质点和观察者同在经线L2上,怎能说运动质点已经向右偏转了呢?疑点(二):什么是物体的水平运动?北半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用现象解析现象,没有深入到本质上来。
)疑点(三):为什么赤道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纬度越低,地转偏向力越小,赤道附近可以忽略不计?NS图2作为特例,选取北半球,由赤道沿经线向北运动,从原理、结果来看是正确的,物体最终右偏转。
课题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之二——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一个名叫古斯塔·加斯佩德·科里奥利的法国人在1835年最先用数学方法描述了这种效应,所以科学界用他的姓氏来命名此种力称为-科里奥利力,我们通常也称它为地转偏向力。
沿经纬线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的原理计算公式:〔本部分仅作理解〕存在条件:非赤道地区对于地面拥有水平运动方向速度分量的物体大小:f=2mvωsinφm为物体质量;f为地转偏向力的大小v为物体的水平运动速度分量;ω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sin是正弦函数;φ为物件所处的纬度一. 判断方法——“左右手法〞1.示意图2.具体要求:掌心:手掌展开面向自己〔眼睛〕四指:四指并拢伸直——指向物体初始运动方向拇指:大拇指伸直与四指呈300—450夹角——指向物体实际运动方向〔偏转方向〕二.原理应用〔案例分析〕1.河流:〔和洋流〕〔1〕原理图:堆积侵蚀侵蚀堆积北半球南半球〔2〕河道:平直河道弯曲河道. 侵蚀堆积明确南半球注:1.平直河道适用物体偏转规律判断,弯曲河道适用凹凸规律判断2.一般面向河流下游方向,左手侧为左岸,右手侧为右岸补充:〔1〕.弯道示意图〔2〕黄河--“塞上江南〞—两处平原的形成XX平原和河套平原都位于黄河左岸,其成因?〔3〕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流冲刷右岸,泥沙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海滨浴场易选在左岸。
练习:判断河流流向和地点〔哪半球〕?判断1.侵蚀岸和堆积岸、凹岸和凸岸?2.图中四点哪点侵蚀更严重,为什么?形成原因地球的自转运动和球体形状作用对象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大小纬度随纬度增大而增大速度随速度增大而增大质量随质量增大而增大影响只影响运动方向,不改变速度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不偏南半球向左偏↑↑↑应用(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
第3讲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体系架构]动的地理意义。
[基本概念]晨昏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时区、区时、北京时间、国际日界线;昼长、夜长;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
[基本原理]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课时8昼夜交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1.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①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而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②表现: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称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称为晨昏线(圈)。
(2)昼夜交替①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②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③意义:长短适宜,有利于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影响人类的作息。
特别提醒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主要是由于地球的不透光性决定的。
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
(2)昼夜的形成与地球运动无关。
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2.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偏转(1)偏转规律: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
(2)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影响其速度。
1.晨昏线 (1)特点①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②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
③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④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变化范围为0°~23°26′,且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即如图中∠α=∠β。
⑤晨昏线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⑥晨昏线以15°/h 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
(2)判断方法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以上三种方法适合所有晨昏线的判读,但在判读俯视图时必须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出地球的自转方向,然后再根据自转法来判断晨昏线。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这种现象称作地球自转偏向力。
物体静止时,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运动影响的结果,当物体运动时,由于其本身的惯性作用,总是力图保持其原来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并且对物体的运动方向产生一定影响,使之向右或向左偏转。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各地不同,在北半球,当气流自北向南运动时,即从自转速度较小的纬度吹向自转线速度较大的纬度,这时,气流会偏离始发时的经线,发生向右偏,即原来的北风逐渐转变为东北风;其他情形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赤道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不会发生偏向现象,因为赤道上的自转偏向力为零。
风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吹起来了。
可是出人意料,风一旦起步行走,却并不朝着气压梯度力所指的方向从高压一边直接迈向低压一边,而是不断地偏转它的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这是无数次观测早已证明了客观事实。
可见,一定还有一种什么力量从风的一侧拉着它转向。
经过人们深入实践和研究,这种力终于找到了。
这就是地转偏向力。
这个名称的本身就已告诉我们:促使风向发生偏转的力量原来是因为地球自转而引起的。
在不停地旋转着的地球上,受地转偏向力作用的不仅是风,一切相对于地面运动着的物体都受到它的作用,不过因为地转偏向力和物体受到的其他力比较起来极为渺小,不为人们觉察罢了。
尽管如此,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以后,地转偏向力还是在地球上某些地方留下了它的痕迹。
人们发现,沿着水流的方向,在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往往比左岸陡峭;在南半球,河流的左岸比右岸陡峭。
这是地转偏向力存在的一个见证。
这种水流对左右岸冲刷作用的差异是微不足道的,但河里的水日夜奔流,一千年,一万年,一亿年,就会显现出来的。
那末地球自转怎么会产生偏向力的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先来做一个实验:用纸板做一个圆盘,把圆盘的中心固定起来,使它能够转动,再准备一支铅笔、一把直尺就行了。
1.2.2产生时差、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学案(含答案)课时课时22产生时差产生时差..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学习目标1.理解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地方时和区时计算。
2.掌握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并能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一.产生时差1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
2地方时1含义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2特征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3区时1时区划分地球上以经度每15范围作为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2区时的规定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区时。
3区时的换算同一时区内各地采用相同区时;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同一时区内东早西晚。
4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180经线,由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要减一天;反之,要加一天。
思考1北京时间是北京116E的地方时吗答案不是。
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即东8区区时,也是120E的地方时。
2每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为什么选在北京时间晚8点整播出答案春节是全球华人共同关注的节日,北京时间晚8点整,全球正值同一天。
二.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产生原因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
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思考1在下面示意图中用实线箭头标注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转后的方向。
答案2在北半球,汽车的右车轮往往比左车轮磨损严重,试分析原因。
答案北半球,汽车在前进时始终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右车轮受力大,与地面的摩擦力大,磨损严重。
探究点一时区和日界线一轮船在太平洋海域自西向东航行,一孕妇产下一名女婴“姐姐”,时间是xx年1月5日1130。
20分钟后,又产一女婴“妹妹”。
奇怪的是,“妹妹”的年龄却比“姐姐”的大。
路井中学2014级学案:地理教师寄语:惜时如金以学为乐挑战自我无悔青春
编写:谢星发组长审核领导审核年级审核
班组时间:2014年9月4日期数:第12期学生姓名
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高考复习目标】
1、理解地转偏向力的特征
2、掌握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规律
3、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基础知识梳理】
一、地转偏向力
1.地转偏向力:人们把使水平方向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特征:它只改变物体运动的,并不改变物体运动的大小。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相,北半球偏向,南半球偏向,其大小与纬度、物体运动速度成正比,即:纬度越高,偏转越明显,地转偏向力越。
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极点处偏转最大。
3.影响:对行星风系、河流及河岸与堆积、洋流的流向、铁轨轨道的磨损程度等产生影响。
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判断
在图上画出图中的左右:
三、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影响
1.大气运动
⑴风向
在气压图上,高空风(地转风),忽略了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平衡,风向平行等压线。
地面风(摩擦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平衡,风向斜交等压线
⑵气旋(包括台风,锋面气旋)
中心低压,四周高压,在以上三力作用下,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地面空气从四周向中心旋转辐合上升,多形成阴雨天气。
赤道低压,没有地转偏向力,不会形成气旋和台风,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形成对流雨。
⑶反气旋(包括副高,极地高压)
与气旋正好相反,中心高压,四周低压,在以上三力作用下,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空气从中心向四周旋转辐散下沉,多形成晴朗天气。
⑷三圈环流⑸季风
2.流水
⑴河流
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沉积,使河道向右侧移;南半球河流左岸侵蚀,右岸沉积,使河道向左侧移。
⑵洋流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据此回答题。
⑴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 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 D.向左偏转
⑵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⑶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地转偏向力有关的是()
①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②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
③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④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1、若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由此
判断,此河段河流流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东北向西南
2、若右图为下图区域中河流P处河段的剖面图,判断该区域位于哪个半球
3、分析在图中河流弯曲河道处建河港,选择M处还是N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