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肠内肠外营养制剂及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330.00 KB
- 文档页数:10
肠内营养制剂的发展和应用
肠内营养制剂指的是只需进行化学性消化甚至不需要消化便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素。
这种营养素可以直接通过胃肠道就能被吸收和利用,具有给药方便、符合生理需求、易于吸收、费用低廉、保护胃黏膜等优点。
它是肠内营养的主要手段,肠内营养自1858年由Busch 首次报道以来,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PN)都是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在救治外科患者、改善围手术期营养、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近代临床医学的一大进展。
目前临床营养上的肠内营养制剂主要分三类。
分别是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整蛋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比较适合消化功能和吸收功能还算正常的患者,比如中度烧伤、创伤、营养不良,还有需要补充营养的肿瘤患者。
短肽型的肠内营养制剂适用于需要高蛋白饮食的人群,如蛋白质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低蛋白血症等需要高蛋白摄入的患者,例如冬泽力。
氨基酸型的肠内营养制剂适用于消化道通畅的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足;消化道术前准备;消化道手术后吻合口瘘如:咽部瘘、食管瘘、胃瘘、结肠瘘等;胰腺炎的恢复期;短肠综合征的患者。
肠内肠外营养制剂及特点肠内肠外营养制剂及特点(中营销售人员基础知识之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各种生理功能必须依赖各种必要的营养成分。
这些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和水,它们对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恒定的体温,补充人体的物质消耗,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延长寿命等,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来源,三者统称产能营养素,我国成人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20%~30%,蛋白质10%~15%。
营养制剂系指维持机体正常营养或纠正异常营养缺乏状态的制剂,分为肠内营养制剂与肠外营养制剂。
选择肠内营养抑或肠外营养依患者的胃肠功能及疾病的种类而定,肠胃功能健全时首选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一、肠内营养概念与发展历史肠内营养(EN)是指将一些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液注入到患者的胃肠道内,提供患者所需要营养素的方法。
二、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凡有营养支持指征、胃肠道功能存在并可利用的病人都可接受肠内营养支持。
①吞咽和咀嚼困难;②意识障碍或昏迷、无进食能力者;③消化道疾病稳定期,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炎性肠疾病和胰腺炎等;④高分解代谢,如严重感染、手术、创伤及大面积灼伤病人;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
三、肠内营养制剂的组成1、氮源形式:L-氨基酸,蛋白质及其完全水解物或部分水解物。
2、糖类形式: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双糖(蔗糖,乳糖等)、葡萄糖低聚糖。
3、脂肪类型:长链甘油三酯(LCT)、中链甘油三酯(MCT)和甘油单酯或甘油二酯。
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全面、丰富,高于美国推荐的膳食需要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RDA)。
5、纤维素膳食纤维(dietary fibre,DF),正常饮食纤维摄取量为30g/天。
种类:可溶性纤维(solventable dietary fiber,SDF),如果胶、树胶和植物多糖等不溶性纤维(insolventable dietary fiber,IDF)如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生理作用:可溶性纤维:(1)缓解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2)降低血清胆固醇;(3)延缓胃排空。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sp)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副作用;别名:百普力、百普素、Peptison、Pepti2000 Variant;短肽型肠内营养剂适应症:本品适用于胃肠道功能有损失,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主要用于:1.代谢性胃肠功能障碍如胰腺炎、感染性肠道疾病、放射性肠炎及化疗、肠瘘、短肠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感染。
2.严重疾病如严重烧伤、创伤、脓毒症、大手术后的恢复期。
3.营养不良患者的手术前喂养。
4.肠道准备。
本品能用于糖尿病患者。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药理学作用:本品的蛋白质为乳清蛋白水解物,小肠有运输氨基酸体系也有运输低聚肽体系,低聚肽受小肠黏膜刷状缘的肽酶格利福斯甘油磷酸钠副作用;别名:格利福斯、Glycophas、Glycophos、Na Glycerophosphate;甘油磷酸钠适应症:1.用作成人静脉营养的磷补充剂。
2.用于磷缺乏患者。
;甘油磷酸钠药理学作用:本药为静脉磷补充剂,属营养药。
磷参与糖代谢中的糖磷酸化,构成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质,是组成细胞内RNA、DNA及许多辅酶的重要成分之一。
磷还参与能量的转换、贮中-长链脂肪乳中-长链脂肪乳副作用;别名:卡路、力保肪宁、力能、力能MCT、脂肪乳中链及长链复合剂、Lipofundin、Lipovenoes MCT、Lipovenos、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long Chain Triglycerides;中-长链脂肪乳适应症:用于必需脂肪酸缺乏及需补充能量的患者,如胃肠外营养者等。
;中-长链脂肪乳药理学作用:本药为营养药,可提供机体所需的热量和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又是前列腺素、血栓烷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脂肪酸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酸氧化是人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在氧供给充足的情况下,脂肪酸可在体内分解成二氧化碳及水并释出大量能量,以ATP形式供机体利用。
肠内营养制剂和肠外营养制剂的区别
临床营养中营养制剂的应用很普遍,它本身分为两个部分,肠内营养制剂和肠外营养制剂,两者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区别,这里会详细讲解一下。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区别:
一、食用方式不同: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方法是通过口服、鼻饲进入胃肠道进行消化吸收来补充营养的。
肠外营养制剂是通过静脉注射,通过血液循环来补充营养的。
二、适应人群:针对这一方面其实两者有一些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肠内营养制剂适合有消化道功能的患者,即使胃肠道受损也可以食用。
肠内营养制剂适合所有患者,但基本适应症是针对胃肠道功能受损和又吸收障碍的患者。
三、时间:肠内营养制剂可长期、连续使用。
肠外营养制剂只能在特定的短期内使用。
四、对身体的影响:肠内营养长期使用可改善胃肠道功能,增强体质、改善各项生理功能。
肠外营养长期使用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的衰退,引起各项生理机能的紊乱。
同时肠内营养并发症少,肠外营养并发症高。
五、费用:往往肠内营养制剂费用的会比较少,但是肠内营养制剂费用比较高。
冬泽特医告诉大家:两者之间的对比,并不是说明肠内营养制剂比肠外营养制剂好,只是说明两则之间的区别,让大家有一个比较明确的
认识。
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和应用选择李彦芹肠内营养制剂 xx 第7卷第6期:1672-3384(xx) -06-0033-04C linicalM edication Journa l临床药物治疗杂志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和应用选择作者李彦芹北京和睦家医院药剂科 (北京 100015)摘要商品化的肠内营养制剂品种众多, 组分不同, 特点各异, 对肠内营养产品进行分类归纳, 了解众多肠内营养产品的组成要素和比例、能量密度、渗透压、产品特点及适用疾病, 以及剂型等产品, 临床医生才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营养需求, 在进行正确的评估后, 选择适用的肠内营养制剂。
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 继续提供了正确选择肠内营养制剂的途径,临床可根据这个途径在众多的肠内营养产品中, 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和肠内营养产品的特征为患者选择最为适用的营养制剂, 使患者在营养支持中获益。
关键词肠内营养; 制剂; 分类; 产品特点; 选择 R459 3A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 EN ) 由于能维持病人的营养状况, 更重要的是能维持内脏器官的各种生理功能, 如维持肠黏膜屏障、维持胃肠道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减少细菌易位, 以及预防肝内胆汁淤积均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 肠内营养配置时操作简单, 对和设备要求低, 使用过程较安全, 并发症相对较少, 因此, 肠内营养制剂是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并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的首选。
然而市场上肠内营养制剂品种繁多, 产品特点各异, 对各种肠内营养制剂进行分类, 特点归纳将有利于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特点选择适合的营养产品。
1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目前我国的肠内营养制剂的分类是经北京地区肠内营养专家、基本药物办公室、药典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等方面专家集体讨论拟定。
肠内营养制剂分为3大类: 氨基酸型、短肽型; 整蛋白型; 组件式肠内营养剂。
表1 百普素和维沃营养成分及特点(500mL )分类百普素短肽型维沃蛋白质脂肪M CT /LCT碳水化合物1不含M CT2 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2 1 氨基酸型、短肽型(要素型e le m enta l type) 特点这类制剂的基质为单体物质(要素形式, ele m enta l for m ), 包括氨基酸或短肽、葡萄糖、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混合物, 无需消化即可直接或接近直接吸收, 适用于胃肠功能不全的患者。
常见的肠外营养制剂有哪些肠外营养制剂是按药品生产要求将各种营养素配制成符合标准的静脉输注混合液。
肠外营养制剂没有统一的配方,但必须含有全部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或体表面积及病情需要等制备,基本要求包括无菌、无毒、无热源;适宜的pH和渗透压;良好的相容性、稳定性、无菌无热源包装等。
肠外营养制剂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电解质和水等。
(1)葡萄糖溶液:为了提供足够的能量,在肠外营养液配方中常应用高浓度的葡萄糖作为肠外营养的能量来源,一般每天提供糖200 ~250 g,不超过300 g,占总能量的60%~70%。
肠外营养配方中常需用高浓度(25%~50%)葡萄糖溶液。
这种溶液渗透压很高,只能经中心静脉途径输入,若经周围静脉输入容易导致血栓性静脉炎。
周围静脉给予葡萄糖的浓度范围最高限定在10%~12%。
由于机体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有限,输入太快可发生高血糖、糖尿及高渗性脱水。
(2)脂肪乳:必需脂肪酸在体内不能合成,因此在静脉营养时脂肪乳剂的供给不可或缺,同时脂肪乳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肠外营养中所应用的脂肪是以大豆油或红花油为原料,经卵磷脂乳化制成的脂肪乳剂(以LCT为主),与人体内的乳糜颗粒相似,只是缺少载脂蛋白外壳。
进入机体后,脂肪乳剂颗粒立即获得游离胆固醇载脂蛋白与胆固醇酯,从而在组成结构与代谢上与人体乳糜微粒完全相同。
近年来认为,含有脂肪的肠外营养是一种安全、平衡、重要的营养支持复合物。
优点在于:①与高渗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同时输入,可减少营养液浓度,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②脂肪释放的能量是糖类的2倍,可在输入液体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能量;③作为非蛋白质的能量来源,既可减少葡萄糖用量,降低与高糖输入有关的危险因素,又可提供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与亚麻酸),避免必需脂肪酸的缺乏;④脂肪乳剂的呼吸商比糖类低,比等能量的糖溶液产生的二氧化碳少,有利于呼吸道受损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