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二一阶电路的瞬态响应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4
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实验报告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实验报告引言:瞬态响应是指系统在受到外界扰动后,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所经历的过程。
在控制工程中,瞬态响应的分析对于系统的性能评估和优化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的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实验,探究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相应的参数。
一、实验设备与方法本次实验使用的实验设备包括二阶系统模型、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数据采集器等。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设置初始条件、施加输入信号、记录输出信号和分析数据等步骤。
二、实验步骤与结果1. 设置初始条件首先,将二阶系统模型置于初始状态,即将系统的初始状态变量设定为零。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开始时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2. 施加输入信号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特定的输入信号,并将其输入到二阶系统模型中。
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脉冲信号或正弦信号等,以观察系统对不同信号的响应。
3. 记录输出信号利用示波器或数据采集器记录二阶系统模型的输出信号。
确保记录的信号具有足够的采样率和精度,以保证后续的数据分析准确可靠。
4. 分析数据根据记录的输出信号,可以通过计算和绘图等方式对系统的瞬态响应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计算系统的时间常数、阻尼比和超调量等。
实验结果将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为可能的实验结果分析。
三、实验结果分析1. 时间常数时间常数是衡量系统响应速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观察输出信号的时间轴,可以确定系统的时间常数。
时间常数越小,系统响应速度越快。
2. 阻尼比阻尼比描述了系统振荡的程度。
通过观察输出信号的振荡幅度和周期,可以计算出系统的阻尼比。
阻尼比越小,系统越容易产生过度振荡。
3. 超调量超调量是系统响应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描述了系统响应超过稳定状态的程度。
通过观察输出信号的最大偏差,可以计算出系统的超调量。
超调量越小,系统响应越稳定。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时间常数、阻尼比和超调量等参数对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学号:1028401083 姓名:赵静怡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Multisim研究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特性测试方法2、掌握用Multisim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3、掌握用Multisim软件进行瞬态分析4、深刻理解和掌握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完全响应5、深刻理解欠阻尼、临界、过阻尼的意义6、研究电路元件参数对二阶电路动态响应的影响二、实验原理⑴一阶电路含有一个独立储能元件,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来描述的电路,称为一阶电路。
一阶RC电路零输入响应:当U s=0时,电容的初始电压U c(0+)=U0时,电路的响应称为零输入响应。
RCt c U t u -=0)((t>=0)零状态响应:当电容电压的初始值U c (0+)=0时,而输入为阶跃电压u s =U S u(t)时,电路的响应称为零状态响应。
)()1()(t u eU t u RCts c --=⑵二阶电路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动态电路称为二阶电路。
RLC 串联二阶电路如上图就是一个典型的二阶电路,可以用下述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s c cc U u dt du RC dtu d LC =++22 衰减系数(阻尼系数)LR2=α 自由振荡角频率(固有频率)LCw o 1=⎪⎪⎪⎪⎩⎪⎪⎪⎪⎨⎧=<=>,称为无阻尼情况,响应是等幅振荡性的0伟欠阻尼情况,响应是振荡性的,陈2临界阻尼情况,响应临界振荡,称为2为过阻尼情况响应是非振荡性的,称,2RCLR CLR CLR三、实验内容:1.用Multisim研究一阶电路的动态响应(1)实验电路(a) (b) (c)(2)初始条件如图所示,t=0电路闭合,分别仿真出电容上电压(从零时刻开始)的波形,说明各属于什么响应?三种情况下分别测量电容电压达到3v所用的时间。
①图(a)为零状态相应,电容上电压的波形如下图:由上图可知,电容电压达到3v所用的时间约为91.6146μm②图(b)为零输入相应,电容上电压的波形如下图:由上图可知,电容电压达到3v所用的时间为51.1196μm ③图(c)为全响应,电容上电压的波形如下图:由上图可知,电容电压达到3v 所用的时间为40.6082μm(3)写出三种情况下电容电压随时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分别计算出电容电压为3V 时的时间。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参数:阻尼比、阻尼自然频率的变化对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2.掌握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数据和曲线1. 当阻尼自然频率一定,阻尼比变化时,对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影响。
(1)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阻尼比 =0.2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可得对应参数如下:调节时间为:0.3184s系统稳态值为:3.071第一次峰值为:4.993超调量=((第一次峰值-系统稳态值)/系统稳态值)*100%=62.5%(2)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阻尼比ζ=0.707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可得对应参数如下:调节时间为:0.2307s系统稳态值为:3.04第一次峰值为:3.188超调量=((第一次峰值-系统稳态值)/系统稳态值)*100%=4.8%(3)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阻尼比ζ=1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可得对应参数如下:调节时间为:0.2105s系统稳态值为:3.042处于临界状态,无超调现象发生(4)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阻尼比 =2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可得对应参数如下:调节时间为:1.8647s系统稳态值为:3.013过阻尼条件下无超调现象发生。
ω变化时,对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影响。
2.当阻尼比一定,nω=1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1)系统阻尼自然频率n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可得对应参数如下:调节时间为:0.9886s系统稳态值为:2.984过阻尼条件下无超调现象发生。
ω=100时,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系统阻尼自然频率n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可得对应参数如下:调节时间为:0.2950s系统稳态值为:3.042第一次峰值为:4.867超调量=((第一次峰值-系统稳态值)/系统稳态值)*100%=59.9% 三、实验结论。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实验报告》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实验旨在分析静态系统的瞬态响应及分析系统对瞬态信号的响应特性,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容积特性,确定系统回路元件数量。
本实验使用模拟电路设计了一个二阶系统,它由一个阻容耦合放大器组成,并采用正弦信号进行测试。
实验中,首先用方程式通过调节输入不同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计算出阻尼比和谐振频率,经参数校准后,设计一个小型电路,用模拟示波器采样测量系统的实时响应的。
然后设置空状态,采用编程的方法,以1KHz的频率来触发输入信号,经过决策保持该频率,再通过变频信号调节��成慢速步进,如数组[20KHz, 10KHz, 8KHz, 6KHz,
4KHz],衡量系统响应速率。
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分析瞬态信号的响应特性,捕获系统的变化以及它们伴随而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描述系统行为规律。
本实验研究了二阶系统及其瞬态响应结果,了解了其过程及其对瞬态信号的改变,这也为进一步的实验准备提供了基础。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实验报告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实验报告引言:在控制系统中,瞬态响应是指系统在受到外部激励后,从初始状态到达稳定状态所经历的过程。
而二阶系统是一类常见的动态系统,其特点是具有两个自由度。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进行实验研究,探索其特性和性能。
实验目的:1. 理解二阶系统的结构和特性;2. 掌握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实验装置与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了一台二阶系统实验装置,其中包括了一个二阶系统模块、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设备。
实验步骤如下:1. 搭建实验装置,确保各设备连接正确并稳定;2. 设定信号发生器的输入信号频率和幅值;3. 通过示波器观察和记录系统的输出响应;4.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值,重复步骤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二阶系统在不同输入信号条件下的瞬态响应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分析:1. 频率对瞬态响应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分别设定了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并观察了系统的瞬态响应。
结果显示,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较低时,系统的瞬态响应较为迟缓,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而当输入信号的频率较高时,系统的瞬态响应较为迅速,能够更快地达到稳定状态。
这说明在二阶系统中,频率对瞬态响应具有显著影响。
2. 幅值对瞬态响应的影响:我们还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观察了系统的瞬态响应。
实验结果显示,当输入信号的幅值较小时,系统的瞬态响应较为平缓,没有明显的过冲现象。
而当输入信号的幅值较大时,系统的瞬态响应会出现过冲现象,并且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这表明在二阶系统中,幅值对瞬态响应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频率和幅值是影响二阶系统瞬态响应的重要因素。
频率较低和幅值较小的输入信号可以使系统的瞬态响应更加平缓和稳定。
而频率较高和幅值较大的输入信号则会导致系统瞬态响应更快和过冲现象的出现。
二阶电路的瞬态响应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学习二阶电路的基本性质和特性。
2、学习瞬态响应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3、掌握不同初始条件下二阶电路的瞬态响应计算方法。
实验器材:
电压源、电容、电感、电阻、示波器、万用表等。
实验原理:
二阶电路是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的,具有振荡和滤波等特点。
瞬态响应是指电路在初始时刻,由于电压、电流等物理量的突变而引
起的响应。
实验步骤:
1、搭建串联谐振电路,连接示波器,调节电压源,记录电压波形
和示波器上的振荡频率。
2、改变电容和电感的值,重复步骤一。
3、调节电源电压,记录电压波形和示波器上的振荡频率。
4、搭建平面电路,加入脉冲信号,记录电压波形和示波器上的响应。
实验结果:
1、串联谐振电路在一定范围内,振荡频率随电容和电感的变化呈
现线性关系,当达到谐振频率时,电压幅值最大。
2、改变电源电压,谐振频率不变,电压幅值随电源电压的变化而
变化。
3、平面电路对脉冲信号的响应分为超阻尼、临界阻尼和欠阻尼三
种情况,具有不同的振荡周期和衰减幅值。
实验结论:
1、二阶电路具有谐振特性,可以用于振荡电路和滤波电路的设计。
2、不同初始条件下的二阶电路具有不同的瞬态响应,可以用于信
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的设计。
3、实验中所搭建的二阶电路在不同的调节和控制条件下,具有不
同的特性和性能,对于电路组成、操作方式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实验报告)》本实验是针对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展开的实验,通过建立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而使用Matlab软件仿真,测量系统的特性参数,最终得出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曲线。
一、实验装置本实验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二、实验原理瞬态响应是指前期短暂的响应过程,该响应过程的结果取决于所用的输入信号以及系统的特性。
针对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可以通过建立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来求解。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G(s)=(k/ω_n^2)/(s^2+2ζω_n+s^2)其中k为系统增益,ω_n为自然角频率,ζ为阻尼比。
在瞬态响应中,二阶系统的响应曲线具有三种形式:欠阻尼、超阻尼以及临界阻尼。
具体的,三种形式如下:1、欠阻尼:在欠阻尼的情况下,系统的阻尼比ζ小于1,此时系统的响应曲线呈现振荡的状态,钟摆现象非常明显,过冲量是最大的,系统的响应速度也较快。
三、实验步骤1、将系统的输入信号设置为单位阶跃信号,并且设置一定的时间区间,使得瞬态响应的过程可以被观察到。
2、通过二阶系统传递函数的特性参数,计算出二阶系统的ζ值以及ω_n值。
3、根据ζ值的不同情况,分别设置欠阻尼、超阻尼以及临界阻尼的情况下,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并且在Matlab软件中绘制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曲线。
4、通过计算得出不同阻尼比情况下的过冲量以及响应时间等参数,对比不同情况下的响应曲线。
四、实验结果系统的上升时间为:0.263ms系统的峰值幅度为:1.58849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ζ=0.25ω_n=1000欠阻尼:过冲量为26.7%,响应时间为0.686ms4、通过Matlab软件绘制出不同阻尼比情况下的二阶系统响应曲线:欠阻尼情况下的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建立了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并且使用Matlab软件模拟了不同阻尼比情况下的二阶系统响应曲线。
第 1 页实验二 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参数测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一阶系统在单位阶跃和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
(2)根据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确定系统的时间常数。
二、实验设备序号 型 号备注1DJK01 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几个模块。
2DJK15控制理论实验挂箱或DJK16控制理论实验挂箱3双踪超低频慢扫描示波器 4万用表三、实验线路及原理图2-1为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由该图可知io=i1-i2根据上式,画出图2-2所示的方框图,其中T=R0C。
图2-1 一阶系统模拟电路图CSu CS uR u R oooo /1R u/1uo i −=Δ−=−即o第 2 页由图2-2得:eT1-O O i -1(t)u , /111)1(1(S) U , /1)( 1(t),(t)u 11)()( t i o i TS S TS S S S U TS S U S U =+−=+===+=得取拉氏反变换则系统的输出为即令图2-3为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当t T =时,1()10.632C T e −=−=。
这表示当()C t 上升到稳定值的63.2%时,对应的时间就是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T ,根据这个原理,由图2-3可测得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T 。
由上式(1)可知,系统的稳态值为1,因而该系统的跟踪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0ess =。
当2/1)(s s U i =则 TS TS T S T S S T TS S s U /11)/1(/1)1(1)(2220++−=+=+=所以TTeT t t U 10)(−+−=这表明一阶系统能跟踪斜坡信号输入,但有稳态误差存在,其误差的大小为系统的时间常数T。
图2-2t图2-3四、思考题(1)一阶系统为什么对阶跃输入的稳态误差为零,而对单位斜坡输入的稳态误差为T?(2)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能否由其单位阶跃响应求得?试说明之。
五、实验方法(1)根据图2-1所示的模拟电路,调整R0和C的值,使时间常数T=1S和T=0.1S。
“一阶动态电路的响应测试2”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一阶电路的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方波响应。
2.再次学习和熟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一台2.0.1μF的电容一个4.1kΩ电阻一个5.信号发生器一个6.导线若干7.面包板一个三、实验内容1、研究RC电路的方波响应。
选择T/RC分别为10、5、2、1时,电路参数:R=1K,C=0.1µF。
2、观测积分电路的Ui(t)和Uc(t)的波形,记录频率对波形的影响,从波形图上测量时间常数。
积分电路的输入信号是方波,Vpp=5V。
3、观察微分电路的Ui(t)和UR(t)的波形,记录频率对波形的影响。
微分电路的输入信号也是方波,Vp-p=5V。
四、实验原理含有L、C储能元件(动态元件)的电路,其响应可用微分方程求解。
凡是可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电路,称为一阶电路。
一阶电路可由一个动态元件和多个电阻元件组成。
1.RC电路的方波响应动态电路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要用普通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就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
为此,我们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利用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利用方波的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
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那么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响应就和直流电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RC串联电路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的多次过程如图9--1所示。
方波的前沿相当于给电路一个阶跃输入,其响应就是零状态;方波的后沿相当于在电容具有初始值uC(0-)时把电源用短路置换,这时电路响应转换成零输入响应。
2.时间常数的测定时间常数是反映过渡过程快慢的物理量。
值越大,暂态响应所持续的时间越长,即过渡过程的时间越长;反之,值越小,过渡过程的时间越短。
τ值可由公式τ =RC算得,而当电路参数未知时,则可从响应的波形上估算出来。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实验报告《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实验报告》在工程控制系统中,二阶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系统结构,它具有独特的瞬态响应特性。
为了深入了解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并撰写了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进行实验,探究其对不同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以及系统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实验装置:我们使用了一台数字控制系统实验台,搭建了一个二阶系统模型。
实验台上配备了数字控制器、传感器和执行器,能够模拟真实工程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
实验步骤:1. 设置二阶系统的初始参数,并记录下来。
2. 施加不同的输入信号,如阶跃信号、脉冲信号等,观察系统的瞬态响应。
3. 调节系统参数,如增益、阻尼比等,再次观察系统的瞬态响应。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二阶系统对不同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
在施加阶跃信号时,系统的响应呈现出过渡过程和稳定过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系统的超调量、峰值时间和稳态误差等指标。
而在施加脉冲信号时,系统的瞬态响应则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如振荡、衰减等。
此外,我们还发现系统参数对瞬态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节增益可以改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而调节阻尼比则可以影响系统的振荡特性。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
这对于工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结: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经验,对于工程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为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贡献力量。
实验2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二阶模拟系统的组成。
2、研究二阶系统分别工作在1ξ=,01ξp p 和1ξf 三种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
3、分析增益K 对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p 、峰值时间t p 和调整时间t s 。
二、实验原理图1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1为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它是由惯性环节、积分环节和反相器组成。
图2为图1的原理方框图,图中,,。
由图2 图2 二阶系统原理框图2/K R R=11212T R C =23T R C =求得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1122122210///)()(T T K T S S T T K K S T S T T K S U S U i ++=++= (1) 而二阶系统标准传递函数为:22()2n n nG S S S ω2ξωω=++ (2) 对比式(1)和式(2),得n ω=,ξ=若令,10.2T S =20.5T S =,则n ω=,K /625.0=ξ调节开环增益K 值,不仅能改变系统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n ω和ξ的值,还可以得到过阻尼(ξ>1)、临界阻尼(ξ=1)和欠阻尼(ξ<1)三种情况下的阶跃响应曲线。
图3 0<ξ<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1)、当K>0.625,0<ξ<1,系统处在欠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10()1sin(n t d u t t tg ξωω−−=−+ (3)式中d ω=n ω。
图3为二阶系统在欠阻尼状态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当K=0.625时,ξ=1,系统处在临界阻尼状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表达式为:0()1(1)n t n u t t e ωω−=−+如图4为二阶系统工作临界阻尼时的单位响应曲线。
图4 ξ=1时的阶跃响应曲线(3)、当K<0.625时,ξ>1,系统工作在过阻尼 状 态,它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临界阻尼时的单位阶跃响应一样为单调的指数上升曲线,但后者的上升速度比前者缓慢。
自动控制实验一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实验目的:1.了解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2.掌握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
3.学习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仪器和材料:1.一台一阶系统实验装置。
2.一台二阶系统实验装置。
3.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等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形式为:G(s)=K/(Ts+1),其中K为增益,T为系统的时间常数。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y(t)=K(1-e^(-t/T)),其中t为时间。
通过绘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方法可以得到一阶系统的时域参数。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形式一般为:G(s) = K/(s^2 + 2ξωns +ωn^2),其中K为增益,ξ为阻尼系数,ωn为自然频率。
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y(t) = (1 - D)e^(-ξωnt)cos(ωnd(t - φ)),其中D为过渡过程的衰减因子,φ为过渡过程的相角。
实验步骤: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1.将一阶系统实验装置连接好,并接通电源。
2.设置函数发生器的输出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并将函数发生器连接到一阶系统实验装置的输入端。
3.调节函数发生器的幅值和时间参数,使得单位阶跃信号满足实验要求。
4.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一阶系统实验装置的输出端。
5.调节示波器的时间和幅值参数,观察并记录单位阶跃响应信号。
6.根据记录的单位阶跃响应信号,计算得到一阶系统的时域参数。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1.将二阶系统实验装置连接好,并接通电源。
2.设置函数发生器的输出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并将函数发生器连接到二阶系统实验装置的输入端。
3.调节函数发生器的幅值和时间参数,使得单位阶跃信号满足实验要求。
4.将示波器的探头连接到二阶系统实验装置的输出端。
5.调节示波器的时间和幅值参数,观察并记录单位阶跃响应信号。
6.根据记录的单位阶跃响应信号,计算得到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包括过渡过程的衰减因子和相角。
实验题目 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一 实验要求1 了解和掌握典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及二阶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标准式;2 研究二阶闭环系统的结构参数――无阻尼振荡频率ωn 、阻尼比ξ对过渡过程的影响;3 观察和分析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二阶闭环系统在阶跃信号输入时的瞬态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欠阻尼二阶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Mp 、tp 、ts 值,并与理论计算做对比。
二 实验原理1 二阶闭环系统模拟电路2 实验电路的系统框图3 理论计算开环传递函数:)1()(+=TS TiS K S G 闭环传递函数标准式:2222)(1)()(nn n S S S G S G s ωξωωφ++=+= 自然频率(无阻尼振荡频率):TiTK=n ω ; 阻尼比:KT Ti 21=ξsT i 1 TsK+1 R(s) C(s)超调量 :%10021⨯=--eP M ξξπ; 峰值时间: 21ξωπ-=n pt积分环节(A2单元)的积分时间常数 11*1i T R C S == 惯性环节(A3单元)的惯性时间常数 22*0.1T R C S == 可变电阻R=4k 时, K=100/4=25, 81.15=n ω , 316.0=ξ(欠阻尼)%12.35=P M , S n pt 21.012=-=ξωπ;R=40k 时,K=100/25=4, 5=n ω , 1=ξ(临界阻尼) R=100k 时,K=100/100=1, 16.3=n ω , 58.1=ξ(过阻尼)三 实验步骤1 用信号发生器(B1)的‘阶跃信号输出’ 和‘幅度控制电位器’构造输入信号(Ui )2 构造模拟电路:按实验指导书图3-1-7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3 联接虚拟示波器(B3)的:示波器输入端CH1接到A6单元信号输出端OUT ,CH1选×1’。
(4)运行、观察、记录:四 实验结果。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实验报告.doc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2. 掌握二阶系统瞬态响应的参数计算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结果。
二、实验原理二阶系统是指系统的传递函数为二次多项式的系统,常用的二阶系统有二阶低通滤波器和二阶谐振器等。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一般表示为:G(s) = K / (s^2 + 2ξωns + ωn^2)其中,K为系统增益,ξ为阻尼比,ωn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主要表现为过渡过程和稳态过程。
过渡过程主要包括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峰值超调量和调节时间等指标,稳态过程主要包括超调量和调节时间等指标。
三、实验步骤1. 搭建二阶系统实验平台,包括信号源、二阶系统和示波器等设备;2. 将信号源接入二阶系统的输入端,将示波器接入二阶系统的输出端;3. 设置信号源输出为阶跃信号,并调节信号源的幅值和频率;4. 观察示波器上的输出波形,并记录信号源的参数和示波器上的波形参数;5.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和示波器上的波形参数,计算得到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指标,包括过渡过程和稳态过程的指标。
过渡过程指标:1. 上升时间:从阶跃信号开始到达其稳态值的时间。
2. 峰值时间:过渡过程中输出波形的峰值出现的时间。
3. 峰值超调量:输出波形的峰值与稳态值之间的差值除以稳态值的百分比。
4. 调节时间:从阶跃信号开始到输出波形稳定在稳态值附近的时间。
稳态过程指标:1. 超调量:输出波形的峰值与稳态值之间的差值除以稳态值的百分比。
2. 调节时间:从阶跃信号开始到输出波形稳定在稳态值附近的时间。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二阶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则说明二阶系统的参数计算正确;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则可能存在实验误差或者系统参数不准确等问题。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仪器及准备
1、实验仪器:实验装置有示波器、仪表比较电路、模拟可变电阻、电子电路实验板和电池等。
2、实验配件:可变电阻、电容、电阻、NPN 半导体二极管、PNP 半导体三极管。
二、实验目的
通过电子电路实验板和示波器,研究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了解一阶和二阶电路的差异,观察不同电路的调节响应特性。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好相关电子零件,并在实验板上按照实验图示连接电路;
2、调整模拟可变电阻连接示波器,使其和电路产生联系;
3、接通电源,操作电路,观看示波器显示信号波形;
4、调节模拟可变电阻,改变参数,观察响应特性,记录比较数据;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调节可变电阻调整电路参数后,观察一阶和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可以发现二阶响应有比一阶高得多的响应速度和抑制程度;
2、当电源电压发生变化时,一阶电路只有一条响应曲线,而二阶电路则有两条响应曲线;
3、一阶电路的相应是线性的,而二阶电路的相应是线性加指数函数;
4、一阶电路响应不灵敏,而二阶电路灵敏度高;
五、实验结论
一阶电路适合于对低频信号的检测和处理,而二阶电路可以拨错并有效抑制非线性信号的出现。
在示波技术中,二阶电路比一阶电路更具响应灵敏度。
实验二 一阶电路的瞬态响应
一 实验目的
1 用万用表观察时间常数τ较大的RC 串联电路接通直流电压的瞬态响应。
熟悉用万
用表判别较大电容好坏的方法。
2 用示波器观察和测定RC 电路的阶跃响应和时间常数τ。
3 了解时间常数对响应波形的影响及积分、微分电路的特点。
二 原理说明
1 用万用表观察大时间常数的RC 串联电路接通直流电压的瞬态响应。
如上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万用表的欧姆档等效电路,它由电池,中值电阻r 和电流表G 组成。
当万用表黑、红表笔分别接电解电容的正、负极时,就构成了RC 串联电路接通直流电压的情况,而表头指针的偏转就反映了电路响应电流的大小(满度电流I=v/r )。
当将电容的两个端点短路,即使电容的初始电压为零 0)0(=C V ,则电容两端的电压为
)1(/τt C e V V --=
电路中电流为 τ
/t e r
V i -=
其中rc =τ是这个电路的时间常数,若从下图所示响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上,任
意选两点P (i 1,t 1)和Q (i 2, t 2)
则由 τ
/11t e r V i -=
τ/22t e r
V
i -=
得 τ/)(ln 122
1t t i i
-=
于是,可得时间常数τ的关系式 )
/ln(211
2i i t t -=
τ
若取 2/12i i = 则 7
.01
2t t -=
τ 这样,只要从某点电流值i 1开始计时到i 1/2值所经历的时间除以0.7即为电路的时间常数τ。
图2-1 万用表的欧姆档检查电解点容等效电路
图2-2 点容器接通直流电压时响应
电流
当改变万用表欧姆档的档值时,其中值电阻值也随之改变,即电路的时间常数τ也随之改变,则瞬态响应所经历的时间也随之改变。
当被测电容很小时,由于τ太小和表针的惰性,表针还未启动瞬态响应过程已经结束。
所以,当电容量小于0.01uF 时,用万用表欧姆档还不能观察到电路的瞬态响应过程,且也只能在R ×10K 档(r 中=240K )观察到表针有摆动的现象,表针未偏转至满度值就返回。
利用上述原理就可用万用表来判别大于0.01uF 的电容器的好坏,若表针不摆动或偏转后不返回,则说明电容器开路或短路。
若表针不返回至“∞”处,则说明电容器漏电。
2 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如图所示为一阶RC 串联电路图。
)(t Vs 是周期为T 的方波信号, 设0)0(=C V 则
dt t V RC
dt R t V C dt t i C t V R R C ⎰⎰⎰===
)(1
)(1)(1)( 当时间常数RC =τ很大,即τ》T 时,在方波的激励下,C V 上冲得的电压远小于R V 上的电压,即)(t V R 》)(t V C 因此 )()(t V t Vs R ≈
所以 dt t V RC t V S C ⎰
≈
)(1
)( 上式表明,若将)(t V C 作为输出电压,则)(t V C 近似与输出电压)(t Vs 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
我们称此时的RC 电路为积分电路,波形如下
如果输出电压是电阻R 上的电压V R (t )则有
dt
t dV RC t i R t V C R )
()()(⋅
=⋅=
V S
V 图2-3 一阶RC 串联实验电路图
当时间常数RC =τ很小 ,即τ《T 时,)(t V C 》)(t V R ,因此)()(t V t V C S ≈ 所以 dt
t dV RC
t V S R )
()(≈ 上式表明,输出电压V R (t )近似与输出电压VS (t )对时间的微分成正比。
我们称此时的RC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常数满足上述条件,以实现积分电路和微分电路。
三 预习练习
1 复习有关瞬态分析的理论,瞬态响应的测量,弄清一阶电路的瞬态响应及其观察方法。
2 定性画出本实验中不同时间常数的瞬态响应的波形,并从物理概念上加以说明。
3 计算用(指针式)万用表的R ×1K 档接通1000uF 电路的时间常数τ。
4 如何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来测量电路的时间常数τ 四 实验内容和步骤
1 用万用表观察τ较大的RC 串联电路接通直流电压的瞬态响应。
(1) 将待用的电容器短路,将其原有充电电荷放电。
(2) 观察当用万用表的欧姆档R ×1K 、R ×100接通1000uF (25V )、10uF (25V )电容器时(注意表笔的极性),表针的偏转和返回速率的变化(此即为RC 串联电路的电流瞬态响应),记录表针稳定后的读数。
(3) 观察用万用表的欧姆档R ×1K 、R ×10K 接通0.01uF 电容时表针的变化,并解释其现象。
(4) 用万用表欧姆档R ×1K 测定接通1000uF 电容器的电路的时间常数。
(5)用万用表判别有故障的电容器属于何类故障,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故障的类别。
2 用示波器测量一阶电路的瞬态响应。
(1) RC 电路瞬态响应的测量
V 图2-5 微分电路波形
图2-6 RC瞬态响应实验电路
如图,取C=0.1uF,R分别为10k ,1k,510Ω时,用示波器观察和描绘输入方波(周期T=100us)时的输出电压V c(t)波形,并用示波器测量R=1k时电路的时间常数。
(2) CR电路瞬态响应的测量
图2-7 CR瞬态响应实验电路
如图,取C=0.01uF,R分别为10k,1k, 510Ω时,用示波器观察和描绘输入方波(周期T=200us)时的输出电压V R(t)波形。
五实验器材
1(指针式)万用表
2双踪示波器
3 信号与系统实验箱
六实验报告
1 整理各项实验观察和测量的结果,描绘不同时间常数的输入和输出波形。
2 分析实验结果,说明元件数值改变对一阶电路瞬态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