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 格式:pptx
- 大小:535.00 KB
- 文档页数:25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导学【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难点:战争期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思考感悟】
上节我们学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知识梳理】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美国参战
①原因
②参战及借口
③影响
2、中国参战
3、俄国退出战争
①原因
②标志
【思维训练】
俄国为什么首先爆发了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大战采取了什么态度?对一战的结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1、德军在西线的进攻
①原因
②概况
2、协约国的反攻
①准备
②反攻
③结果
3、德国投降
①直接原因
②德国投降
时间
标志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经济形势
2、战略失误
3、内部矛盾
4、国际力量对比
【思维训练】
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学后反思】
本课的主要问题有美国在一战后期参战的原因;一战德奥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等。
学习时,一要结合教材插图及材料,分析理解美国为捞取战胜国的地位,争夺战后世界领导权,参加了大战。
二可通过史料对比分析同盟国集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失败,是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第1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
1. 1917.4美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2. 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同盟国宣战
3.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4. 1918.3 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合约》,退出一战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
1. 1918.3-7 德国发动四次大规模进攻
2. 1918.7 协约国大规模反攻
3. 1918.9-10 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德法边境“兴登堡防线”
4. 1918.11.11 停战协定,一战结束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1. 经济
2. 军事
3.国内矛盾加剧
1918.11 奥匈帝国民族独立运动,奥匈帝国解体
1918.11 德国爆发“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
4.国际力量对比:美国加入协约国
一战大事记:
1914.7.28 一战爆发
1914 马恩河战役东西进入相持
1915 重点:东线对俄
1916 重点:西线三大战役
1917 美对德宣战,中国宣战,俄国十月革命
1918 俄国退出一战,德四次进攻,协约国反攻,协约国全线出击1918.11.11停战协定,一战结束。
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知识梳理】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1)原因①大战爆发前,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日益接近。
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④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2)标志:1917年4月,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①大大增强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的方面发展。
2.中国参战: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战争(1)原因①战争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②新生的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二、同盟国集团的崩溃1.德国西线的攻势(1)契机:退出一战。
(2)目的:企图夺回战略主动权。
(3)简况:年3月到7月,德国相继发起四次大规模进攻,但很快受阻。
2.协约国军队的反攻(1)准备①协约国成立了最高军事委员会,法国元帅为西线的联军总司令。
②美军陆续开到法国,英帝国各自治领的军队也开往前线。
(2)反攻①1918年7月在西线发动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推进到一线。
②1918年9月底至10月初,协约国军队全线出击,突破德军“ ”。
(3)结果:德军连连败退,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
3.德国投降:1918年11月日,在巴黎签订停战协定。
标志同盟国集团失败。
三、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1.经济实力:德奥集团处于劣势,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
2.战略失误(1)德国的“ 计划”过低估计对手的实力。
(2)战场形势变化出乎德军指挥部的预料。
(3)德国被拖入两线作战和持久战、阵地战的泥潭。
3.内部矛盾(1) 境内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帝国解体。
(2)德国1918年11月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
4.国际力量对比(1)战争初期,日本参战,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皆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