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项目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46
【发布单位】卫生部【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06-06-13【生效日期】2006-06-13【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卫生部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技术指导方案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全世界不分年龄、种族、社会地位、国家及地域范围,几千万的人口受累。
癫痫使躯体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加大了医疗保健的经济负担。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癫痫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过去几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将癫痫列为重点防治的神经精神疾病。
根据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目前约有900万癫痫患者,其中500~600万是活动性癫痫患者,而且每年还会出现40万个新的患者。
国内研究表明,癫痫病人往往与社会隔离,感到孤独,或受到摒弃。
社会公众对癫痫病人的态度总的来说是冷漠和歧视,大多数人反对自己的子女与癫痫病人结婚,甚至反对自己的子女与癫痫病儿一起玩耍。
大约有一半的管理者认为不应该雇佣癫痫病人工作。
这些消极的态度源于人们对癫痫不正确的认识。
癫痫患者及其家属对癫痫的性质、如何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知之甚少。
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医务工作者对癫痫也缺乏科学的认识,诊断、治疗方法很不规范。
病人有病乱投医,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癫痫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最新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癫痫病人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
癫痫病人长期得不到控制,近一半的病人不能工作或劳动,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我国现有神经科专业医师不足,绝大多数集中在大城市,农村的癫痫病人很难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一部分患者因癫痫发作而有行为异常,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些危害。
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癫痫患者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约70%的患者其发作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其中50%~ 60%的患者经2~5年的治疗可以痊愈,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地工作和生活。
80年代中期,WHO为帮助发展中国家控制癫痫,召集专家制订了一个"癫痫社区控制"方案,并在我国进行了可行性试验。
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工作总结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和任务本次项目工作的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癫痫防治管理体系,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重大事故发生率。
任务如下:1. 制定癫痫防治管理操作规程。
2. 向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宣传癫痫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对癫痫防治的意识。
3. 加强对癫痫患者的管理和服务,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1. 制定癫痫防治管理操作规程。
在项目启动阶段,我们建立了专门的工作组,由首席专家牵头,对癫痫防治的管理操作规程进行了研究和制定。
在与多个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的专家交流后,制定了一套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管理规程,贯穿了预防、急救和康复三个环节。
2. 向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宣传癫痫防治知识。
我们组织了多场宣传活动,向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发放宣传资料,宣传癫痫防治知识。
同时,我们还与各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提高了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3. 加强对癫痫患者的管理和服务。
我们建立了癫痫患者管理档案,对癫痫患者进行分类管理,为患者提供精准服务。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癫痫患者的宣传、教育和康复工作,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了重大事故发生率。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1. 与医疗机构合作存在不同的工作要求和思想差异。
2. 癫痫防治管理知识的覆盖范围与深度需要不断提高。
3. 资源整合和问题处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工作质量和压力1. 工作质量:本次项目工作主要涉及癫痫防治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广,重点在于实现具体的癫痫防治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重大事故发生率。
通过制定操作规程,开展宣传教育和管理服务,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2. 工作压力:项目实施期间,由于与各大医疗机构的合作、宣传和服务需要,工作压力较大。
但工作组成员们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分工,成功完成了各项任务。
癫痫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针对癫痫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有系统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癫痫患者管理体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和危害,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合。
三、项目内容。
1. 制定癫痫患者管理规范,建立癫痫患者的档案管理系统,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用药情况等信息,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
2. 定期进行随访和复诊,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对患者进行病情跟踪观察和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开展癫痫知识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对癫痫病的认识和了解,减少对患者的歧视和排斥。
4. 建立紧急救治机制,建立癫痫患者的急救预案,培训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急救技能,提高对癫痫发作的紧急救治能力。
5. 加强多学科协作,建立癫痫患者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包括神经科、心理科、康复科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制定癫痫患者管理规范,由医院相关部门牵头制定管理规范,明确责任部门和工作流程。
2. 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对患者的病历信息进行录入和管理。
3. 开展定期随访和复诊,由医院设立专门的随访门诊,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诊。
4.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医院、社区、学校等渠道,开展癫痫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
5. 建立紧急救治机制,培训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急救技能,建立癫痫患者的急救预案。
6. 加强多学科协作,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制定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五、项目预期效果。
1. 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癫痫发作的次数和危害。
2. 减少对癫痫患者的歧视和排斥,促进患者的社会融合。
3. 提高医护人员对癫痫的认识和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率。
六、项目风险及对策。
1. 风险,医院资源不足,无法满足癫痫患者管理的需求。
对策,加大对癫痫项目的投入,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
申请癫痫防治管理项目的请示
尊敬的领导:
我是贵单位的一名员工,现就申请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向领导请示。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身体
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认为开展癫痫防治管
理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开展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可以帮助提高普通群众对癫痫病的认知
和了解程度,让他们学会正确地面对和处理癫痫病人的突发病情,减
少误解和歧视。
其次,该项目可以加强对癫痫病人的医疗保障和康复
监护,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最后,癫痫防
治管理项目的开展还可以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诊疗水平,不断推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此外,我们还会在申请项目中详细说明项目的实现方案和执行计划,
并规定相应的预算和执行成本,确保整个项目能够公正、有效地执行。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这个项目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让更多需要帮助的癫痫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和关怀,为社会和谐和群众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附件1: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71号)的精神和《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的工作目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
为了保证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办法。
一、原则与目标(一)原则:认真执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试行)》(附件2),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监管和治疗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目标:1、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有效机制。
2、提高治疗率,降低肇事肇祸率。
3、普及精神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对重性精神疾病系统治疗的认识。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一)项目范围除西藏自治区外,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市、农村各建立1个示范区。
示范区名单见附件4。
(二)项目内容(即示范区工作任务)1、登记、评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示范区内常住人口中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对登记的患者进行精神科诊断复核及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全部资料建档立卡(电子版和纸质)。
2、随访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
从登记的患者中筛选出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由经过培训的个案管理员(精神科医生、社区医生、乡村医生和受过培训的专科护士等)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做好随访记录。
随访要求每月一次。
3、免费向有肇事肇祸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
根据本《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对随访的有肇事肇祸倾向的贫困患者提供免费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
免费精神疾病主要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每季度免费进行一次相关的化验和心电图检查,每半年由精神专科医生进行一次服药后免费疗效评价和治疗方案调整。
4、应急处置患者。
由示范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派精神科专业人员,对有急性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提供应急处置(具体见附件2)。
其中,对免费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免费应急处置。
癫痫项目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展关于癫痫的项目工作。
经过不
懈的努力和合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现在是时候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了。
首先,我们在癫痫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实验
数据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癫痫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这为我们未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次,我们在癫痫防治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
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癫痫的认识和了解,减少了对癫痫患者的歧视和排斥。
同时,我们也积极探索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项目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例如,部分患者对我们的研究
和治疗方案持怀疑态度,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沟通和解释。
同时,项目经费的筹措和管理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寻求合作伙伴和资源支持。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和临床治疗能力,为癫痫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也将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共同探索癫痫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为癫痫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总之,癫痫项目工作虽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我们通过团队的努力和合作,
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癫痫患者带来更好的未来。
某县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工作汇报材料海兴县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于XX年10月在我县启动,现项目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海兴概况海兴县建于1965年,取“靠海而兴”之意得名。
地处河北东南部,倚傍黄骅大港,东临渤海,南接齐鲁,北望京津。
总面积960平方公里。
辖4镇3乡2个国营农场,197个行政村,总人口21.2万人。
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开放县,XX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辖区内有县医院、县中医院各一所,乡镇卫生院11所。
二、项目开展情况1、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海兴县卫生局局长孙云升同志,对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工作高度重视,一方面专门向县政府主管县长汇报,得到了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
另一方面专门召集相关人员召开局务会讨论研究制定了《海兴县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专家小组。
至此,标志着我县的癫痫防治工作进入到了正式的实施阶段。
2、项目启动与培训XX年10 月18日,海兴县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启动会暨项目培训会在海兴县疾控中心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卫生局主管局长呼广东主持。
首先,沧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立斌致辞;其次,县疾控中心主任武春云同志代表项目执行单位发言;最后,海兴县卫生局局长孙云升代表主管县长讲话并对项目各执行单位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
参加启动会的还有海兴县县医院、海兴县中医院院长与神经内科医师各1人,各乡镇卫生院院长、内科医师及网络录入人员各1人。
启动会结束后立即开展项目培训。
首先由疾控中心主任武春云讲解《海兴县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实施方案》;其次,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俊玲讲解癫痫病的诊断及其治疗;最后,沧州市疾控中心慢病科张文润讲解癫痫的随访管理及其数据录入。
3、项目实施启动会结束后,各乡镇卫生院立即制定本乡镇的癫痫防治管理方案和项目领导小组,并对村级医务人员开展项目培训。
组织各村医务人员与村委会对有癫痫样症状的人员进行搜索,填写《海兴县___乡(镇)癫痫病例搜索统计表》。
2012年定宁镇农村癫痫治疗管理项目实施方案为加强我镇农村地区癫痫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好2012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农村地区癫痫治疗管理项目,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全面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根据《古浪县2011年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实我乡(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一)培训基层医生的专业技能,建立癫痫防治队伍,为当地防治癫痫发挥积极作用。
(二)对筛查惊厥型癫痫患者实施合理治疗管理,使60%以上的患者达到良好治疗效果。
(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癫痫患者、家属、公众对癫痫的认识,改变人们对癫痫的歧视态度。
提高癫痫病人的生存质量,努力减轻癫痫对患者、家属及社会造成的负担和危害。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一)项目范围项目覆盖全镇10 个村。
(二)项目内容1.落实完善由镇政府、卫生院工作人员和神经科专业医师组成的镇、村两级癫痫防治管理队伍。
负责辖区内项目的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指导检查和资料收集整理等各项工作。
2.卫生院开展对村级医生癫痫知识培训,规范癫痫的筛查和跟踪。
同时,以乡镇卫生院为单位,每年组织2次癫痫病人和家属的座谈会。
3.经过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医生要按照方案要求筛查惊厥型癫痫患者,再经省、县级神经科专家核实确诊为活动型癫痫患者后,按“农村癫痫防治管理技术指导方案”进行苯巴比妥治疗、随访和管理患者。
4、经过培训的乡镇卫生院医师,负责使用苯巴比妥治疗病人和随访管理。
包括每个月给病人免费发药并随访一次,按要求认真填写随访记录,根据病情调整药量,并及时处理由于药物引发的副作用。
5.对已开展入组癫痫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工作的同时;继续扩大人群筛查范围,使更多癫痫患者受益。
入组患者随访管理率不应低于80%。
6.乡镇卫生院组织2~3次癫痫病人和家属的座谈交流会,发放有关癫痫防治的科普宣传资料,讲解癫痫基本知识。
在项目实施地区大力宣传普及癫痫知识,消除人们对癫痫的误解和歧视。
举办1~2次有关癫痫的大型宣传活动,包括在公共场所张贴宣传画,发放科普宣传资料,请省级专家举办义诊或咨询活动等。
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工作制度一、目的和意义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为了提高癫痫的防治水平,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制定本制度,规范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工作,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有效性。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1. 成立癫痫防治管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 设立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和文件管理。
3.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设立癫痫防治管理小组,负责辖区内癫痫防治管理工作。
4.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工作,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三、工作计划和方案1. 每年制定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表。
2. 工作计划和方案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工作计划和方案开展工作,并及时上报工作进展。
四、技术培训和指导1. 定期开展癫痫防治管理技术培训,提高各级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提高癫痫防治管理水平。
3. 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癫痫防治管理巡回宣传和指导工作。
五、病例筛查和诊断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开展病例筛查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2. 加强对癫痫患者的诊断复核工作,确保诊断准确无误。
3. 建立癫痫患者档案,做好病情监测和随访管理。
六、治疗和随访管理1. 癫痫患者应接受规范化的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对癫痫患者的随访管理,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和随访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七、信息报告和统计分析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做好癫痫防治管理项目的信息报告工作,及时上报相关数据和资料。
2. 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办公室应定期进行统计分析,掌握项目工作进展和成效。
3. 定期发布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工作通报,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
八、考核和评估1. 癫痫防治管理项目领导小组应对项目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技术指导我国农村地区癫痫患病率:7 ‰全国癫痫患者总数900万。
年发病率约40万。
2004年12月,“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列入中央转移支付地方公共卫生项目如何实施?筛查辖区内惊厥性癫痫发作患者(癫痫大发作)经神经精神科医师诊断与复核依据入组与排除标准纳入管理范围免费苯巴比妥治疗及随访管理第一节全身强直-阵挛性(惊厥性)癫痫发作患者的筛查和入组惊厥性癫痫患者来自定居在所选地区的人群。
由经过培训的乡卫生院医生对已确定或怀疑是惊厥性癫痫的病人先用筛查诊断表(附表1)进行初筛,填表后由负责本项目的神经科医师对所有初筛上来的病人进行复查(附表2),以决定该患者是否进入治疗管理组。
一、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的诊断标准1、意识丧失;2、四肢僵硬;3、全身强直, 阵挛运动;4、尿便失禁;5、咬破舌头或摔伤;6、发作后疲劳、嗜睡、头痛、肌肉疼痛。
病人具备前三条标准中的两条和后三条中的一条,可确定为惊厥性癫痫发作。
鼓励乡村医生(包括乡卫生院医生)详细了解病史,并和上级神经科医生讨论诊断是否正确。
最后由各地区神经科专家和乡(镇)卫生院医师做出诊断。
二、入选和排除标准如下:1.入选标准:①调查前12个月内至少有过两次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包括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②病人及其监护人同意进行治疗并与负责治疗和随访的乡(镇)卫生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仅在妊娠期发作;②发作仅与酒精或药物减量有关;③患者年龄小于2周岁,(或体重小于10公斤);④有多动症病史者;⑤对苯巴比妥(或扑痫酮)有过敏史;⑥存在进行性神经系统疾患;⑦伴有心、肝、肾疾病或严重高血压(舒张压>110mmHg 或收缩压>180mmHg);⑧有过一次(或以上)癫痫持续状态史;⑨入组前一周正在接受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患者;(服苯巴比妥病人可以入组,随访观察调整剂量)⑩伴有活动性精神病患者。
第二节苯巴比妥给药方案•苯巴比妥使用30mg/片剂;•建议病人每晚睡前一次服药;•苯巴比妥体内半衰期长,连续服药14~21 天,才能达到稳态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