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案例04-紫金矿业废水泄露污染事件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25
紫金矿业汀江污染事件发布时间:2010-07-22一、事件概述7月12日,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发布停牌公告,宣布公司A股和H股当日暂停买卖,据称公司旗下某矿山涉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当晚,紫金矿业将旗下一铜矿9天前造成汀江流域污染事件进行了公告。
鉴于事件的严重性,15日,上杭县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该县环保局局长辞职,经贸局局长被停职。
据媒体报道,20日,受污江水已进入广东境内,闽粤两省跨界河段的水质超过了渔业标准。
两日后,福建省有关部门回应本次污染事件,称汀江水质已恢复达标。
27日,因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紫金矿业公司副总裁、原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陈家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二、媒体关注度走势紫金矿业汀江污染事件媒体关注度走势身为上市公司,紫金矿业在7月12日早间毫无征兆的突然发布停牌公告,引发了大量财经类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由于在此之前,紫金矿业第二大股东——新华都集团因明星CEO唐骏被曝光“学历造假风波”,因此其突发的停牌为行,给广大媒体与公众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并引发了多家媒体当日对于事件的追踪报道。
当晚,迫于舆论压力及上市公司停息披露的需要,紫金矿业将旗下一铜矿9天前造成汀江流域污染事件进行了公告,致使次日,此事件被各大网站冠以“紫金矿业污染事故瞒报9天”主题,进行大量新闻头条曝光。
在紫金矿业停牌的12日,紫金矿业汀江污染事件就拥有了203篇的报道及转载量,而次日“污染事件瞒报”的媒体报道量更是成倍增长,因此可以说紫金矿业本次的事件应对很失败。
三、网友观点倾向分析紫金矿业汀江污染事件网络言论倾向性(抽样:197条)与基层地方政府间的隐形利益链成为“保护伞”(33%)凯迪网友“猫眼看人”:紫金矿业与当地政府之间的牵扯就好像一棵大树,你很难想像下面的根系究竟有多长、多复杂。
巨大经济利益诱惑下,丧失企业基本的环保责任(21%)新浪网友“jangs008 ”: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种发展我们不要!不对紫金矿业惩治,接着会有第二个污染企业出现......利益衡量之下,基层地方政府的默许(15%)中华网友“123226lb”:紫金可是给上杭县提供了三分之二的财政收入啊,再加上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养老院,你想一想当地政府会干涉紫金吗?那是人家地方政绩的来源、财政收入的靠山和自己晚年的去处啊。
从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谈企业伦理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问题暴露出来,严重干扰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
所有这些说明我国进入环境风险高发期。
在如此环境下,企业的道德风险严重缺失保险性。
怎样防范企业道德风险?最理想的道德风险控制模型是给予企业环境危害行为予以相当的威慑。
本文透过对紫金矿业含铜废水泄漏污染事件的跟踪分析,对比欧美BP石油公司原油泄漏,造成墨西哥湾严重污染。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其视为对美国环境和美国人民健康的大敌。
因此,对其开出了巨额惩罚性的罚单。
与之相比,紫金矿业所受到的惩罚远远不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此次紫金矿业毒水泄漏的污染事件中,汀江流域的普通民众作为事件受害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尊严和地位,反而时时处在艰难维权的境地。
此类事件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则企业与政府必须尊重民众的权益,如此才可能真正的正本清源。
关键词:紫金矿业氰化钠含铜废水GDP第一章事件始末2010年7月3日,隶属于紫金矿业集团的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因大雨造成该矿污水蓄水池防渗膜大面积破裂。
近万立方米的含铜毒水,沿排洪涵洞注入汀江,致使汀江流域大面积污染,受污区域内大量网箱养鱼死亡。
该事故7月3日发生,但紫金矿业于7月12日才对外发布公告,瞒报该毒水泄漏事故长达9天,因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事件发生之后,紫金矿业不仅没有端正态度,反而试图将渗漏原因归咎于2010年夏天的持续强降雨。
2010年6月份以来连续不断的强降雨,使该地区地下水位迅速升高,污水池底部垫层被掏空,导致防渗膜多处开裂。
有毒污水就这样透过防渗膜,沿着污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注入汀江。
据介绍,该企业废水处理能力为5000m3/日,这远远不足以处理本次连日降雨新增的废水量。
面对如此事实,紫金矿业竟然试图将事件归咎为这种自然不可抗力。
近年来暴雨洪涝每年都能遇到,该企业排污系统设计建造时,或者没有完备设计,或者已有完备设计,但是建造施工时是否有“削减成本”造成事故的原因,亦不得而知。
紫金矿业集团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一、事件单位简介: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黄金及基本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为主的高技术效益型大型矿业集团,主要从事黄金及其他金属的勘探、开采、生产、冶炼及销售,主要资产为中国福建省紫金山的金矿,位于紫金矿业总部所在地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铜矿是紫金矿业旗下最大的铜矿。
目前,紫金山金(铜)矿探明黄金储量约200吨,探明铜储量约200万吨。
二、事故概况(一)事件发生时间:2010年7月3日(二)事件发生经过:2010年7月3日下午15点50分左右,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岗位人员发现污水池待处理的污水水位异常下降,且有废水自废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干流。
同时,政府也接到群众反映汀江水质异常。
7月4日14时30分,渗漏污水得到有效控制,但外渗污水量已达9100立方米。
7月12日下午,福建省环保局通报称,紫金矿业集团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了死鱼。
据初步统计,汀江流域仅棉花滩库区死鱼和中毒鱼达328万斤;7月13日,紫金矿业集团总裁罗映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肇事的金(铜)矿湿法厂已经无限期停产。
7月15日晚间11点44分福建上杭县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对紫金矿业污染事故调查的处理结果。
紫金矿业被要求立即停产进行整改,当地司法部门启动对此事的刑事调查。
7月16日,紫金矿业污水再次泄漏,此--精品次泄漏流入汀江的污水达500立方米。
7月19日晚,紫金矿业发出公告,称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一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7月27日、28日紫金矿业停牌。
27日晚间紫金矿业公告称,公司今年预计黄金产量减产一万吨。
当日福建省环保厅对外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常务副总裁兼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邹来昌分别处以人民币705997元、449768元的罚款。
7月29日,紫金矿业公告称,公司副总裁陈家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上杭县长因污染案停职;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对此环境污染事件开具了最大一笔罚单,重罚“紫金矿业”956.313万元人民币,并责令其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直至治理完成。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概述紫金矿业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开采企业之一,拥有多个金矿项目。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该公司频繁发生污染事件,给环境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紫金矿业的污染事件,并分析其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污染事件一:废水排放紫金矿业在采矿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由于处理不当,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酸性物质等。
这些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导致水质污染,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极大危害。
此外,当废水渗入地下水时,还会对周边农田和饮用水源造成潜在威胁。
原因分析废水排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紫金矿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足。
该公司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废水处理设施无法有效处理产生的大量废水。
针对废水排放问题,紫金矿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保护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中,确保每位员工都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更新废水处理设备,提高处理效率和废水处理的质量;•建立完善的废水排放监测系统,定期对废水进行检测和监管,确保排放达到相关标准。
污染事件二:大气污染除了废水排放问题,紫金矿业还存在大气污染的问题。
金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无法有效控制,导致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原因分析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源于紫金矿业对环保技术的低投入。
公司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控制尘埃和气体的排放,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监测。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紫金矿业应该采取以下步骤:•更新粉尘收集设备,提高粉尘控制效率;•强化厂区内的封闭管理,减少粉尘外溢;•对有害气体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排放达标;•定期进行环境评估和公众参与,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感。
污染事件三:土壤污染紫金矿业的金矿开采活动对周围土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金矿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和废弃物会渗入土壤中,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丧失了种植和农业生产的功能。
紫金矿业案例分析2014级贸易经济班 2014201378 吴双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2010年7月3日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7月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
紫金矿业,当初是靠压低成本提炼“低品位”金矿发家而闻名,然而伴随它一路的却是多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紫金“环保门”事件引发了对企业衡量财务管理目标与利益冲突的新思考。
“环保门”事件背后的利益冲突在于紫金矿业公司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并且与当地政府官商勾结,兼顾当地政府的利益,而放弃了承担污水处理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这种冲突产生的根源在于紫金矿业制定的财务管理目标与利益冲突。
从案例来看,紫金矿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其财务管理目标,这一目标有许多缺点:它不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不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并且往往会使企业的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这使得企业可能只顾实现目前的最大利润,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
另外一个冲突产生的原因在于政府的失职,对紫金矿业的监管不到位。
由于紫金矿业对当地财政的巨大贡献,在该企业多次的环境污染事故中,政府都选择袒护或者视而不见,甚至一政府为了些官员谋取私利而在该企业中挂职,我们很难去相信这样的官商关系中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正是政府的管理缺位,才会使得紫金矿业屡教不改,最后导致严重的污染事件。
紫金矿业中主要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政府、社会与环境。
股东的利益在于利润和股价: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利润是股东价值的来源,也是企业财富增长的来源。
因此紫金矿业采取对低品味矿开采和高污染技术的手段尽可能降低成本以提高利润。
而依靠低成本高收益迅速壮大的紫金矿业,也吸引了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的关注;政府的利益在于税收和GDP:案例告诉我们紫金矿业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高达60%,为当地创造了GDP,政府对于这样的企业当然是不忍割舍。
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政府官员在紫金矿业挂职,甚至有人取得了很大一部分股份,这使得政府与资金矿业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捆绑了起来;对于社会来说,其利益在于公众的健康与财产,而资金矿业的污染无疑会严重损害这些利益;最后,环境的利益在于环境安全。
紫金矿业污染原因公布事件的原因如下:一是企业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
经查,企业各堆场及各池底未进行硬化处理,防渗膜承受压力不均,导致防渗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污水渗漏问题严重,加之近期紫金山矿区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污水池底部压力发生变化,致使污水池防渗膜发生突然破裂,污水大量渗入地下并外溢至汀江。
二是人为非法打通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致使渗漏污水直接进入汀江。
2009年9月,福建省有关环保部门检查时发现排洪洞有超标污水排入汀江,要求企业立即进行整改,但直至本次事件发生企业仍未整改到位。
三是监测设备损坏致使事件未被及时发现。
联合调查组对事件的处理提出以下意见:一是肇事企业立即停产并进行全面整改。
二是福建省有关部门立即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
三是严肃追究责任。
依法追究肇事企业、防渗系统设计施工单位、监管部门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刑事责任,并由肇事企业对此次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依法进行赔偿。
环保部:三大原因造成紫金矿业污染事故新华网福建上杭7月16日电(记者沈汝发、郑良)15日晚,由环保部和福建省环保厅、龙岩市政府及环保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公布了紫金矿业污染事故的三点主要原因。
据联合调查组介绍,通过对福建紫金矿业集团所属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渗漏致汀江污染事故进行的调查,认定此次事件是一起由于企业污水池防渗膜破裂导致污水大量渗漏后通过人为设置的非法通道溢流至汀江而引发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据联合调查组介绍,通过听取情况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方式,初步查明此次事件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企业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
经查,企业各堆浸场、富液池、贫液池、萃取池、防洪池、污水池均采用HDPE衬垫防渗膜作为防渗漏措施,但由于各堆场及各池底未进行硬化处理,防渗膜承受压力不均,导致各堆场及各溶液池底垫防渗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污水渗漏问题严重,加之近期紫金山矿区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水大量聚集,污水池底部压力发生变化,致使7月3日污水池防渗膜发生突然破裂,污水大量渗入地下并外溢至汀江。
从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谈企业伦理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问题暴露出来,严重干扰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
所有这些说明我国进入环境风险高发期。
在如此环境下,企业的道德风险严重缺失保险性。
怎样防范企业道德风险?最理想的道德风险控制模型是给予企业环境危害行为予以相当的威慑。
本文透过对紫金矿业含铜废水泄漏污染事件的跟踪分析,对比欧美BP石油公司原油泄漏,造成墨西哥湾严重污染。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其视为对美国环境和美国人民健康的大敌。
因此,对其开出了巨额惩罚性的罚单。
与之相比,紫金矿业所受到的惩罚远远不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此次紫金矿业毒水泄漏的污染事件中,汀江流域的普通民众作为事件受害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尊严和地位,反而时时处在艰难维权的境地。
此类事件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则企业与政府必须尊重民众的权益,如此才可能真正的正本清源。
关键词:紫金矿业氰化钠含铜废水 GDP第一章事件始末2010年7月3日,隶属于紫金矿业集团的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因大雨造成该矿污水蓄水池防渗膜大面积破裂。
近万立方米的含铜毒水,沿排洪涵洞注入汀江,致使汀江流域大面积污染,受污区域内大量网箱养鱼死亡。
该事故7月3日发生,但紫金矿业于7月12日才对外发布公告,瞒报该毒水泄漏事故长达9天,因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事件发生之后,紫金矿业不仅没有端正态度,反而试图将渗漏原因归咎于2010年夏天的持续强降雨。
2010年6月份以来连续不断的强降雨,使该地区地下水位迅速升高,污水池底部垫层被掏空,导致防渗膜多处开裂。
有毒污水就这样透过防渗膜,沿着污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注入汀江。
据介绍,该企业废水处理能力为5000m³/日,这远远不足以处理本次连日降雨新增的废水量。
面对如此事实,紫金矿业竟然试图将事件归咎为这种自然不可抗力。
近年来暴雨洪涝每年都能遇到,该企业排污系统设计建造时,或者没有完备设计,或者已有完备设计,但是建造施工时是否有“削减成本”造成事故的原因,亦不得而知。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一、基本案情自2006年10月份以来,被告单位A公司金铜矿所属的铜矿湿法厂清污分流涵洞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虽采取了有关措施,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该涵洞渗漏问题日益严重。
A公司金铜矿于2008年3月在未进行调研认证的情况下,违反规定擅自将6号观测井与排洪涵洞打通。
在2009年9月省环保厅明确指出问题并要求彻底整改后,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整改措施不到位、不彻底,隐患仍然存在。
2010年6月中下旬,该县降水量达349.7毫米。
2010年7月3日,A公司金铜矿所属铜矿湿法厂污水池HDPE防渗膜破裂造成含铜酸性废水渗漏并流入6号观测井,再经6号观测井通过人为擅自打通的与排洪涵洞相连的通道进入排洪涵洞,并溢出涵洞内挡水墙后流入江中,泄漏含铜酸性废水9176 m3,造成下游水体污染和养殖鱼类大量死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该县城区部分自来水厂停止供水1天。
2010年7月16日,用于抢险的3号应急中转污水池又发生泄漏,泄漏含铜酸性废水500 m3,再次对江水水质造成污染。
致使江河局部水域受到铜、锌、铁、镉、铅、砷等的污染,造成养殖鱼类死亡达370.1万斤,经鉴定鱼类损失价值人民币2220.6万元;同时,为了网箱养殖鱼类的安全,当地政府部门采取破网措施,放生鱼类3084.44万斤。
二、处理结果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认为:被告单位A公司金铜矿违反国家规定,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环保隐患,继而发生了危险废物泄漏至江中,致使该江河水域水质受到污染,后果特别严重。
被告人陈某某(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任A公司金铜矿矿长)、黄某某(A公司金铜矿环保安全处处长)是应对该事故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告人林某某(A公司铜矿湿法厂厂长)、王某某(A公司铜矿湿法厂分管环保的副厂长)、刘某某(A公司铜矿湿法厂环保车间主任)是该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对该事故均负有直接责任,其行为均已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