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杏林大讲堂总校12.28中医正骨推拿班课表(安排表)
- 格式:docx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48学时(一)导论2学时(二)中医学的哲学思想2学时(三)藏象学说8学时(四)病因病机2学时(五)诊法述要4学时(六)辩证8学时(七)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2学时(八)中药8学时(九)方剂4学时(十)针灸自学(十一)内科常见病症4学时1.咳嗽 12.胃痛 13.黄疸 14.水肿 1(十二)见习4学时二、自学内容:针灸三、建议参考书:《中医学》教学大纲中医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医学是中国医药学的简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成、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卓越诊疗效果的医学理论体系,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精华,初步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诊断、治疗常识,加深了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认知的差异,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加临床诊疗知识和技术。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医学、进行中西医结合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提高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选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高鹏翔主编)。
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适当安排讨论式教学。
教师除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及任务外,可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适当补充讲述,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一、导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熟悉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和中医学认知方法。
3.了解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教学时数:2教学内容:中医学的历史沿革: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摄生及预防医学思想,中医学学科优势与展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30天武功推拿速成培训课程表1-10天基础手法,理论课程内容第一天:开班典礼,中医基础理论,武功推拿大体功-金刚混元掌的学习第二天:上午8-10点练习推拿大体功,金刚混元掌,10:30—11:30中医基础理论下午1:30—4:30,推拿手法,按法,揉法的练习。
第3天:上午8-10点练习推拿大体功,金刚混元掌,10:30—11:30中医基础理论下午1:30—4:30,推拿手法,按法,揉法的练习。
第4天:上午8-10点练习推拿大体功,金刚混元掌,10:30—11:30中医基础理论下午1:30—4:30,推拿手法,点穴法的练习。
第5天:上午8-10点练习推拿大体功,金刚混元掌,10:30—11:30中医基础理论下午1:30—4:30,推拿手法,滚法,振法的练习。
第6天:上午8-10点练习推拿大体功,金刚混元掌,10:30—11:30中医基础理论下午1:30—4:30,刮痧,拔罐的练习。
金刚混元掌试功,开砖断石实验。
第7天:上午8-10点练习推拿大体功,金刚混元掌,10:30—11:30中医基础理论下午1:30—4:30,头部按摩常规的练习,相关解剖讲解。
第8天:上午8-10点练习推拿大体功,金刚混元掌,10:30—11:30中医基础理论下午1:30—4:30,腰背部推拿常规的练习,相关解剖讲解。
第9天:上午8-10点练习推拿大体功,金刚混元掌,10:30—11:30中医基础理论下午1:30—4:30,胸腹部常规的练习,相关解剖讲解。
第10天:上午8-10点练习推拿大体功,金刚混元掌,10:30—11:30中医基础理论下午1:30—4:30,四肢推拿手法练习,相关解剖讲解金刚混元掌试功,开砖断石,空切石板等。
第11—12天疾病分类培训内容。
第11天:上午8-10点练习推拿大体功,金刚混元掌,10:30—11:30头部疾病诊断理论下午1:30—4:30,针对性手法练习。
第12天:上午8-10点练习推拿大体功,金刚混元掌,10:30—11:30颈椎疾病诊断下午1:30—4:30,颈椎疾病的练习,相关解剖讲解。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中医类专业2007级内外招(含针推)41+19人
注: 本课表从2010年9月6日起执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中医学专业2008级内外招35人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
注:本课表从2010年9月6日起执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注: 本课表从2010年9月 6 日起执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注: 本课表从2010年9月 6 日起执行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
三
大学英语I
必修4学分
正常人体解剖学
必修1、5学分
吕来清A618
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
必修1、5学分
吕来清
心理健康(11—12
节)
(2—10周)
选修1学分
马绍斌A112
四
中医基础理论
必修5学分
陈利国A312
中医传统文化与中医(第7、11
周除外)A124
选修2学分
刘红杰
五
近代中国(外招)
张声海
必修2学分
A124
计算机基础(护
理、中医类)
必修2学分A304
齐国隆(上机在
周六下午)
基础化学(7—9)
选修3学分
刘杰A304
与08护理合班
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
注: 本课表从2010年9月 6 日起执行。
一、课程名称正骨调理专业课程二、课程目标1. 使学员掌握正骨调理的基本理论、操作技巧及临床应用。
2. 培养学员具备中医正骨的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临床诊疗水平。
3. 增强学员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内容1. 课程设置(1)理论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正骨学、中医骨伤科学等。
(2)实践课程:正骨手法操作、病例分析、临床实习等。
2. 课程进度安排(1)第一学期- 第1-4周: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 第5-8周:中医诊断学、中医正骨学- 第9-12周:中医骨伤科学、正骨手法操作(2)第二学期- 第1-4周:病例分析、临床实习- 第5-8周:临床实习、临床实习- 第9-12周:临床实习、毕业论文撰写3. 课程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2)实践教学:采用现场演示、实操练习、临床实习等多种形式。
四、师资力量1. 邀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正骨专家担任主讲教师。
2. 聘请临床医生、实习护士、康复治疗师等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
五、考核方式1. 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论文答辩等形式。
2. 实践考核:采用实操考试、病例分析、临床实习报告等形式。
六、课程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医正骨教材。
2. 实践基地: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医院,为学员提供实践平台。
3. 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会议,促进学员学术交流。
七、课程特色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员的临床诊疗能力。
2. 中西医结合:融合中医正骨、西医康复等理论,拓宽学员的视野。
3. 注重职业道德: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员良好的职业素养。
八、课程保障措施1. 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优化课程资源:不断更新教材和教学设备,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
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可能会有所不同,因为不同学校和教学计划会有不同的安排。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中医学大一到大五的课程表范例:
大一学年:
1. 中医基础理论
2. 中医基础实践
3. 解剖学
4. 生理学
5. 组织学
6. 医学信息学
7. 中医药学基础
8. 中医诊断学
大二学年:
1. 中药学
2. 中医内科学
3. 中医外科学
4. 中医妇科学
5. 中医儿科学
6. 中医皮肤科学
7. 中医眼科学
8. 中医耳鼻喉科学
大三学年:
1. 中医五官科学
2. 中医肿瘤科学
3. 中医骨伤科学
4. 中医脑科学
5. 中医心脏科学
6. 中医消化科学
7. 中医泌尿科学
8. 中医神经科学
大四学年:
1. 中医康复科学
2. 中医养生学
3. 中医疗法学
4. 中医研究方法学
5. 中医临床实习
6. 中医药方学
7. 中医针灸学
8. 中医推拿学
大五学年:
1. 中医养生保健
2. 中医健康管理
3. 中医养生文化
4. 中医传统文化
5. 中医专题讲座
6. 中医临床实习
7. 毕业论文
8. 毕业答辩
请注意,实际的课程表可能因学校、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学年而有所不同。
以上只是一个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查询相关的课程安排。
中医系课程表全集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注:本课表从2021年9月 6 日起执行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注:本课表从2021年9月 6 日起执行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注:本课表从2021年9月 6 日起执行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注:本课表从2021年9月 6 日起执行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院本科生课程安排表上课地点:A代表新教学大楼,B代表北门成教楼注:本课表从2021年9月 6 日起执行课程表课程表课程表姓名:班级:课程表姓名:班级:课程表课程表课程表姓名:班级:课程表姓名:班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 2 3 4下午567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 2 3 4下午567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 2 3 4下午567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 2 3 4下午567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34下午567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34下午567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34下午567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上午1234下午567久冠宝宝幼儿园总课程表。
中医护理课时计划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护理技术等。
二、课时安排1. 中医基础理论 (24课时)- 中医学概论- 中医基本理论- 中医生理病理学- 中医药物学基础2. 中医诊断学 (18课时)- 中医诊断学概论- 望诊- 闻诊- 问诊- 切诊3. 中医内科学 (30课时)- 中医内科概论- 中医内科常见病证- 中医内科急危重症- 中医内科护理4. 中医外科学 (24课时) - 中医外科概论- 中医外科常见病证- 中医外科手术观- 中医外科护理5. 中医妇科学 (18课时) - 中医妇科概论- 中医月经病证- 中医产科病证- 中医产后病证6. 中医儿科学 (18课时) - 中医儿科概论- 小儿常见病证- 小儿护理7. 中医骨伤科学 (18课时) - 中医骨伤概论- 中医骨伤病证- 中医骨伤急救- 中医骨伤护理8. 中医护理技术 (30课时)- 中药煎煮- 中药外敷- 拔罐- 针灸- 推拿- 中医护理操作三、教学方式理论教学、实践演练、临床见习、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四、考核方式平时表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践操作考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以上为中医护理课时计划的初步框架,具体内容和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针灸推拿专业课程1.《推拿手法学》74学时课程简介:《推拿手法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研究推拿常用手法的操作技能、保健推拿常规操作方法,各种推拿技术方法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原理。
是针灸推拿分支学科,是重要的中医类公共基础学科,《推拿手法学》课程内容包括推拿手法发展简史、推拿练功、成人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保健推拿操作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推拿手法学的内容、作用原理和研究方法等有所了解和认识;熟悉推拿手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推拿手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要求等。
同时要求熟练掌握摆动运动、揉动运动、平面运动及振动运动类手法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
掌握各手法的具体作用、临床运用并能够灵活演变,掌握扎实的推拿手法理论素养和手法技巧,手法熟练,动手能力强,具有良好的临床操作应用能力。
课程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
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长期从事推拿手法学教学,教学经验丰富,特色鲜明、实力雄厚。
同时拥有优良教学场所以及教学设施。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已形成了较突出的特色。
2.《经络腧穴学》74学时课程简介:《经络腧穴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针灸的关系最为密切,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经络腧穴学是研究经络系统地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的一门基础学科。
主要内容包括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分布与走向、生理功能、临床运用、基础研究等等,以及十四经腧穴、常用奇穴的名称、定位、操作、临床运用、基础研究等等。
通过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掌握经络腧穴的基本内容,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及其所主病候,熟练掌握常用腧穴、经外奇穴、耳穴的定位、主治、配伍和刺灸法;具有在人体上准确划出经络、点出腧穴的能力。
通过《经络腧穴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应使学生具有相关知识和技术的运用能力,为学习《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和《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打下坚实基础。
中医理疗班流程安排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Workshop ScheduleMorning Session (9:00 AM - 12:00 PM)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Overview of TCM principles and philosophy Understanding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Five element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CMBasic Concepts of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Introduction to acupuncture, acupressure, and moxibustion Explanation of meridian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Qi in TCM therapy Demonstration: Acupuncture TechniquesDemonstrations of proper acupuncture needle insertion Explanation of acupuncture points and their functions Safety precautions and guidelines for acupuncture practice Lunch Break (12:00 PM - 1:00 PM)Afternoon Session (1:00 PM - 4:00 PM)Practical Session: Acupressure and MoxibustionHands-on practice of acupressure techniquesIntroduction to moxibustion therapy and its benefits Guidance on selecting appropriate acupressure points Application of Chinese Herbal TherapyIntroduction to Chinese herbs and their medicinal properties Preparation of herbal remedies for common ailmentsSafety considerations and dosage guidelines for herbal therapy Case Studies and Q&A SessionAnalysis of real-life cases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Discussion on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approaches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to address participant inquiries Conclusion and Certificate Distribution (4:00 PM - 4:30 PM)Recap of key learnings from the workshopDistribution of participation certificatesClosing remarks and encouragement for further study and practice in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中医理疗班流程安排上午场(上午9:00 - 下午12:00)中医概论中医原理与哲学概述阴阳平衡的理解五行理论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中医理疗基本概念针灸、指压和艾灸简介经络及其意义的介绍气在中医疗法中的作用讨论针灸技术演示示范正确的针灸穴位插入技巧针灸穴位及其功能解释针灸实践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指导午餐休息时间(中午12:00 - 下午1:00)下午场(下午1:00 - 下午4:00)实践:指压和艾灸实践指压技术艾灸疗法介绍及其好处选择适当的指压穴位指导中草药疗法的应用介绍中草药及其药性为常见疾病制备中草药中草药疗法的安全考虑和剂量指南案例研究和问答环节分析使用中医疗法治疗的真实案例讨论个性化治疗方法解答参与者的问题结课和证书颁发(下午4:00 - 下午4:30)总结研讨会的关键内容颁发参与证书结束语并鼓励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中医疗法。
广州针灸推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广州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经络走向、穴位分布及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广州针灸推拿的历史渊源和其在中医领域的地位。
3. 学生能够掌握至少五种常见病症的针灸和推拿治疗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找到并描述常用穴位的定位及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推拿手法,针对不同病症进行有效治疗。
3. 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遵循安全规范,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广州针灸推拿的兴趣,激发他们深入学习中医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尊重、关心、耐心对待患者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到中医在预防疾病和保健方面的价值。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对针灸推拿感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个体差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 经络与穴位:介绍经络的走向、分布,重点讲解常用穴位的定位、功能及主治。
- 广州针灸推拿发展史:阐述广州针灸推拿的历史渊源,以及在中医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 常见病症治疗:根据教材,讲解至少五种常见病症的针灸推拿治疗方法。
2. 实践部分:- 针灸实操:教授学生如何准确找到穴位,进行针灸操作,并掌握常用的针灸手法。
- 推拿实操: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推拿手法,针对不同病症进行有效治疗。
- 安全规范:强调在实践操作中遵循安全规范,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经络与穴位理论学习,了解广州针灸推拿发展史。
- 第二周:针灸实操,学习并掌握常用穴位的针灸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