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的地位
《 四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四书》里很多内容 告诉人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宋代张载(横渠)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理想,也是他对儒学精义的
概括。 按梁启超先生的说法,《论语》《孟子》等是两
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支配着中国人的内外生活, 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早已在全社会形 成共同意识。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称为“中”,表现出来而且程度适当,称为 “和”。“中”是天下人皆有的本性,“和”是天下人都遵循的原则。)
3、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 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君子是中庸的,小人是违背中庸的。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可以做到 适度;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做事无所顾忌。)
四书影响
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
堪的事。人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它。
《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
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
家经典《四书》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
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四书》翔实的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 最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 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 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得:收获。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 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 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 到至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