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1)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7
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1、麻醉方式局麻+神经安定。
2、手术体位患侧向上全侧卧位、腰部抬高。
3、手术用物(1)器械:椎体成形+椎间孔镜器械。
(2)布类: LP辅料+LP夹单。
(3)特殊用物 2%利多卡因*2+罗哌卡因*1+20ml生理盐水、10ml注射器;尖刀片、光纤、镜头、椎间孔镜射频刀头、脑科薄膜、 C臂机套、长无菌保护套、3000ml 盐水数袋、冲洗管、8*24角针、1#丝线。
4、手术步骤与配合(1).患者于全侧卧位、腰部抬高,常规消毒铺巾,贴脑科薄膜尾部先卷起,不要将其放下至手术床下。
(2).便面局部注射麻醉药。
(3).用长针头在C臂定位,确定节段。
(4).用尖刀切开皮肤,逐层扩大软组织通道。
(5).置入细导丝作引导作用,使用插入针(1-3)在C臂下定位病变节段后外侧安全三角入路(椎间孔途径)。
(6).再次利用导针引导骨钻扩大工作通道≤6mm的骨钻使用细导针;≥6mm的骨钻使用粗导针。
(7).扩大工作通道后置入工作套筒。
(8).连接椎间孔镜及射频消融刀,连接冲洗液体。
(9).摘除突出髓核,必要时做直腿抬高试验,神经根减压后,彻底止血。
(10).再次置入扩张器彻底引流出通道内冲洗液后缝合皮肤。
5、护理要点(1).正确核对患者,准确了解患者基本情况。
(2).安全、正确摆置手术体位,体位安置舒适、合理,防止体位并发症:患者全侧卧位、腰部抬高。
(3).正确摆置手术仪器,一般主刀站患者背侧,C臂机及腔镜系统放患者腹侧。
(4).洗手护士用物准备充分,提前20min洗手摆台。
(5).熟悉手术器械及手术步骤,安全快速配合手术(6).妥善保管标本。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方法:对56例手术患者实施微创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术前进行充分的器械物品准备,访视患者,了解手术步骤及注意事项,选派技术娴熟的护士配合。
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损伤等表现,效果满意。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的术中配合,严格的无菌操作是椎间孔镜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椎间孔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283-02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凭借其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对椎旁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可早期下地活动,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1],越来越受到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青睐。
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微创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15~76岁,平均43岁,临床表现为腰部或患侧下肢持续放射性疼痛,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MRI及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脱出,椎管无明显狭窄。
1.2 手术方法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取俯卧位,选择后外侧入路,在C臂X光机透视下引导进针,沿导丝插入锥形扩张管,逐级扩张,再沿锥形扩张管置入工作套管,接摄像头、冷光源,灌注生理盐水连接到椎间盘镜,将连接好的椎间盘镜插入到工作套管内,探查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压迫情况,用髓核钳咬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应用低温射频辅助进行止血、消融和纤维环成形,术毕,了解患者疼痛是否缓解消失及直腿抬高试验改善程度[2]。
1.3 结果56例手术均在微创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50min,平均86 min。
术后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2.手术配合2.1 术前准备2.1.1术前访视术前一天护士到病房,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及术中注意事项,因手术中患者为清醒状态,为避免患者在术中因手术体位不适影响手术,故指导患者进行手术体位耐受训练[3]。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术操作规范一、【适应症】: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严重,腿痛重于腰痛,经严格的保守治疗6~8周无效或已造成急性神经功能障碍者,包括旁中央型、外侧型的突出、破裂、游离的椎间盘,最佳适应证为单节段的外侧型突出。
2.尽管保守治疗有效,但症状很快复发,且反复发作两次以上,发作时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病史超过半年以上者;或者虽然症状体征都不十分严重,但病史较长,诊断明确,患者有手术治疗要求者。
3.无论病史长短,一旦出现神经根麻痹损害者,如拇趾伸肌肌力Ⅳ级以下。
4.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合并马尾神经损害,如大小便功能障碍,CT显示椎间盘或后纵韧带无明显钙化者。
5.合并侧隐窝狭窄的椎间盘突出。
6.突出物有钙化的椎间盘突出。
7.有神经根受压的阳性体征,如直腿抬高试验(+)、拇指伸屈试验(+)、膝或跟腱反射减弱等。
8.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体征相一致。
9.愿意接受椎间孔镜手术并承担穿刺失败需转行开放手术风险者。
二、【禁忌症】:1.有脊柱畸形、肿瘤或曾行化学溶盘术以及腰椎滑脱等节段性不稳定表现者。
2.合并有严重内脏功能异常或其他身体状况异常不能承受手术者。
3.有严重肌力下降、足下垂或马尾综合征者。
4.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或正使用抗凝药物者。
5.妊娠妇女以及女性月经期间者。
6.术前感染者(1)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切口及附近(15cm内)有感染;(2)非手术部位的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常通过血运发生椎间盘炎及硬膜外感染;(3)潜在感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4)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7.有严重心理障碍、手术恐惧等心身性疾病者。
8.症状、体征表现与影像学检查不一致者。
9.期望值过高术前经过充分的交流沟通,患者及家属期望值仍过高者。
三、【操作方法】:第一步:病人体位如果采取侧卧位,则患侧朝上,背部朝向术者,在腰部放一个枕头或支架,髋关节和膝关节保持屈曲。
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发展迅速,脊柱内窥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损伤小、恢复期短、疗效确切、保持脊柱的稳定性等优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脊柱内窥镜技术包括: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ED)、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及完全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FLD)等。
正确认识脊柱内窥镜技术,严格适应证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本文将总结各种脊柱内窥镜手术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Abstract] Spine endoscopic techniqu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is with many advantages,such as a little injury,short time for recovery,curative effect,keep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spine,and so on.Spine endoscopic techniques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DH is more and more widely,which could be classified as 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ful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LD).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spinal endoscopic techniques,strict indications and skilled operating skills is the key to good effect.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 the status and progress of various spinal endoscopic techniques in the treatment of LDH applications.[Key words] Spine endoscopic technique;Lumbar disc herniation;Surgical treatment;Review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为常见病、多发病。
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髂嵴高度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陈德塔;占新华;圣小平;饶武;顾晶亮;于研【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24(40)12【摘要】目的分析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应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的效果,并探讨髂嵴高度对其疗效的影响。
方法择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行PETD治疗LDH(L_(5)-S_(1)节段)患者86例,基于髂嵴高度与L_(4-5)椎弓根位置关系进行分组,将髂嵴最高点位于L_(5)椎弓根上边缘下方的48例患者纳入为A组、髂嵴最高点位于L_(4)椎弓根下缘与L_(5)椎弓根上边缘之间的33例患者纳入为B组、髂嵴最高点位于L_(4)椎弓根下缘上方的5例患者纳入为C组。
比较3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不同时点[术前(T_(0))、术后1周(T_(1))、术后1、6、12个月(T_(2)、T_(3)、T_(4))]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3组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_(0)时,三组VAS评分、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3组VAS评分、ODI均低于T_(0)时,A、B组均低于C组(P<0.05),但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ETD治疗L_(5)-S_(1)节段LDH临床疗效显著,髂嵴高度是否高于L_(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会对其临床疗效造成影响。
【总页数】6页(P1690-1695)【作者】陈德塔;占新华;圣小平;饶武;顾晶亮;于研【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相关文献】1.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2.CT导航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研究3.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4.髂嵴高度对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影响5.单侧双通道内镜下与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椎间盘源性痛——射频消融术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疗效对比刘宪义;李淳德;孙浩林;刘恒;孟志超【摘要】目的比较射频消融术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椎间盘源性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8月~2012年5月收治的腰椎椎间盘源性痛患者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37.5岁(26 ~49岁).均采用C形臂X线机引导下椎间盘穿刺.10例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6例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方法.观察手术时间、疼痛改善情况以及术后疼痛复发情况.疼痛改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法评估.结果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34 min,VAS评分由术前的7.5分降至术后的0.8分,有3例术后半年内再次出现疼痛.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78.8 min,VAS评分由术前的7.7分降至术后的1.2分,术后有1例出现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术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均可有效缓解椎间盘源性腰痛,前者的损伤小,但有一定的复发率,后者手术时间长,复发率较低.%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betwee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lumbar diskectomy throug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ystem in lumbar discogenic pain. Methods From August 2010 to May 2012, 16 cases of lumbar discogenic pain including 7 female, 9 mal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average age was 37. 5 years (range 26-49 years). Of all patients, 10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6 cases with lumbar diskectomy throug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ystem in C-arm fluoroscopy.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scores was used to observe pain relief and pain recurrence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Operating time was also observed. ResultsOperating time was 34 min and VAS score changed from 7.5 to 0.8 i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roup, 3 cases with pain recurrence within half a year. Operating time was 78. 8 min and VAS score changed from 7. 7 to 1.2 in lumbar diskectomy group throug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ystem, 1 case with pain recurrence. Conclus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lumbar diskectomy throug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ystem both can relieve lumbar discogenic pain. Less injury was i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group but accompanying partial recurrence rate, and lower recurrence rate was in lumbar diskectomy group through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ystem which needs longer operating time.【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10)005【总页数】3页(P277-279)【关键词】腰椎;椎间盘;导管消融术;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作者】刘宪义;李淳德;孙浩林;刘恒;孟志超【作者单位】100034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00034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00034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00034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100034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在临床上是极为常见疾病,日益引起重视[1]。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技术要点(全文)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主要疾病之一,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被认为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微创手术技术,大量的临床报道和文献表明该手术方式是安全、有效的;然而,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椎间盘摘除术仍有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因此我们对其并发症及其预防策略进行如下归纳总结。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入路经皮侧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地技术之一[1,2];在尽量保留腰椎后路组织结构的同时,能获得与开放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随着器械及技术的改进,由最初的YESS氏技术通过处理间盘内髓核的“inside-outside”间接减压到摘除脱出髓核(outside-inside)的TESSYS技术直接减压理念的转变[3],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组织,避免了因医源性干预而引起的间盘退变和不稳。
随着PTED逐步开展,各种各样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时有发生。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PTED的并发症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减少并发症的技术要点,从而提高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神经感觉异常是最常见的并发症[4],包括椎间孔区域出行神经根、背根神经节及分叉神经的相关刺激或损伤。
该类并发症主要由术中穿刺及置管过程中刺激神经所引起,可引起疼痛、严重时可影响手术操作甚至终止手术;与开放手术神经损伤不同的是PTED术后的神经感觉异常是该技术的特殊并发症[5],穿刺针偏离轨道、扩张管及套管置入时刺激、局部压力增高、椎间孔发育异常及神经根变异均可导致;严重时亦可导致硬膜囊损伤,原因有二:一是手术器械的机械性牵拉或盲目钳夹等粗暴操作;二是射频刀头所导致的热损伤。
术中硬膜损伤未及时发现或处理,其术后神经后遗症会逐步发展,造成不良的术后治疗效果[6];术后出现下肢痹痛可复查腰椎MRI了解有无髓核遗漏,使用激素、营养神经类药物及理疗针对性治疗。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式作者: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20年第06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构成。
椎间盘承受躯干及上肢的重量,且仅有少量血液供应,易发生劳损及退变。
髓核的突出部分和破裂的纤维环突入椎管内,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圆锥,产生严重症状。
LDH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较女性多见,青少年可偶发,老年人病情较为复杂。
近年LDH的发病率呈上升、年轻化趋势,LDH的主要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上病程大于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等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有传统开放手术以及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治疗LDH疗效明确,但手术会剥离椎旁肌肉组织,切除椎板及部分关节,破坏脊柱后柱,增加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预后时间。
微创手术方法中经皮腰椎内镜手术直接摘除病变髓核组织,副损伤小,有术前准备时间短、局麻、血栓形成风险低、术中出血少、感染率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腰椎内镜手术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经皮腰椎内镜手术入路包括经腰椎侧后入路、椎板间入路、改良椎间孔入路(ITEA)、经髂骨入路等。
随着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器械的改进,经皮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逐步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微创术式。
目前最常使用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包括经皮椎间孔镜系统(YESS)和脊柱内镜系统(TESSYS),两者均为以经腰椎侧后入路方式摘除腰椎间盘。
1999年,美国医生Anthony Yeung以椎间孔安全三角区为基础,研制出YESS,经椎间盘后外侧“安全三角”入路,将工作套管直接置于椎间盘内,在内镜直视下从内向外将椎间盘髓核摘除,起到减压作用,并报道了307例由YESS治疗的患者,术后患者手术满意度为 89.2%,手术并发症出现率为3.5%。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注意事项发表时间:2019-08-13T16:40:00.6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4月4期作者:卢乔莲[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听起来并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卢乔莲(旺苍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200)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听起来并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使患者出现腰痛、腿痛等一系列症状。
单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常见于20~40岁左右的青壮年,主要是因为在青壮年时期,运动及劳动强度比较大,容易造成急性的损伤或是累积性的劳损,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导致腰椎间盘的突出。
这些患者中尤以从事弯腰工作,或是长期坐位、从事伏案工作的人居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腰椎间盘突出相对比较轻微时,可以保守治疗;另一种是腰椎间盘突出比较严重时,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如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方法。
和一般手术治疗方法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对椎旁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近些年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发展。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是目前世界公认最为微创、有效的脊柱外科手术,手术切口仅为0.7cm,可以治疗几乎所有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平均卧床时间仅需4~7h,术后当天便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3-5天,这也充分体现了该术式的微创特点。
这一手术,临床效果良好,但在给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仍然要做好护理工作,以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那么椎间孔镜术后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1.椎间孔镜术后卧床时间患者要遵医指导,行椎间孔镜手术后不要立即擅自活动,术后3-5小时后方可下床活动。
2.椎间孔镜术后遵医嘱用药术后3个月内,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以减少或缩短反复期,让病情更好的康复。
3.椎间孔镜术后饮食一般情况,饮食无特殊禁忌,但术后3周内禁止喝酒、吸烟,最好不要进食鱼、虾、蟹、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显微镜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陈涛;童新宙;郑阳;康忠山;康鹏程;陈良龙【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24(41)1【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SLD)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4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MSLD治疗的患者192例(MSLD组)和行PELD治疗的患者294例(PEID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术后24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VAS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MMT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MM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SL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60%(5/192),显著低于PELD组的8.50%(2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SLD和PELD手术均可有效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但PELD在局麻下操作,术中可检查患者的下肢肌力、疼痛与麻木的反馈,其警示作用可减少神经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总页数】4页(P22-24)【作者】陈涛;童新宙;郑阳;康忠山;康鹏程;陈良龙【作者单位】娄底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十五病室;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娄底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相关文献】1.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2.椎间孔镜下关节突可视化成型技术和显微镜微创通道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4.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显微内镜下后路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
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和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是比较常见的两种手术治疗方法。
那么这两种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有哪些优劣差异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两种手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
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是通过微创技术,经皮肤下镜下操作,通过椎间孔窄道镜下取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减轻压迫神经根的症状。
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则是通过传统手术方式,利用骨科手术器械在腰椎椎板上开窗,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取出,减轻压迫神经根的症状。
可以看出,两种手术在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上有较大的不同。
然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种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劣差异。
首先是手术创伤方面,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采用微创技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手术创伤较大,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
其次是手术安全性方面,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操作空间狭小,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术中风险较大。
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操作空间较大,操作相对容易,术中风险相对较小。
再次是手术效果方面,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可以更精确地取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减轻压迫神经根的症状。
而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对神经根和椎间盘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术后效果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颈椎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手术护理薛炳田【摘要】目的探讨经颈椎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例,术中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俯卧位,头部用颅脑手术头架牵引,C型臂透视,给予优质高效的手术护理.结果经医护的密切配合,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术野暴露充分,手术顺利进行,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中行手术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的抗拒心理,提升患者的手术舒适度,提升手术的成功率,同时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大力度推广.【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7(006)002【总页数】3页(P248-250)【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后路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手术护理【作者】薛炳田【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510120【正文语种】中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各类的电子产品广泛的普及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导致颈椎病的发病几率逐渐上升。
所谓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主要是指人体双侧抑或单侧脊神经遭受外界压迫或者受到刺进而产生的局部运动、反射障碍。
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其具有效果好、创伤性较小等优点[1]。
该手术方法精细化程度高,要求手术室护士紧跟医生思路,熟练配合手术,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术中并发症,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现将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椎间孔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例手术护理心得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例,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0.2岁,均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SR)进行椎间孔镜下颈椎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ICD-10:M51.202)
行腰椎间盘突出经皮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80.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体征提示。
2.影像学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
2.手术途径:经皮穿刺。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M51.201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经简单
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心电图、胸部X片;
(5)腰椎MRI、腰椎间盘CT、腰椎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腹部彩超、心脏彩超、血生化、血脂、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9〕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局麻常规用药。
(九)术后住院恢复≤4天。
1. 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脱水、消炎镇痛等治疗。
2.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9〕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
2.体温正常。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住院时间延长。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4.患者拒绝微创手术,要求保守治疗。
二、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治疗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ICD-10:M51.202)
经皮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ICD-9-CM-3:80.5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8天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