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集聚度的测度_区位基尼系数的应用_刘志坚
- 格式:pdf
- 大小:129.40 KB
- 文档页数:3
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共生理论的视角产业协同集聚是指不同产业内的企业或组织在同一地区集中发展,通过密切合作、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实现协同效应的现象。
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效率,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评估产业协同集聚的程度和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测度方法,并结合应用共生理论进行分析。
一种常用的测度方法是基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通过收集企业之间的合作数据、总部-分支机构布局、供应链连接以及资本关联等信息,可以构建产业协同网络。
通过计算网络中的各种指标,如节点的度中心性、聚类系数、介数中心性等,可以评估企业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信息交流频率和资源共享程度,从而判断产业协同集聚的程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如小世界网络模型、无标度网络模型等,来描述产业协同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
另一种测度方法是基于地理空间的集聚程度进行分析。
通过收集企业所在的空间位置信息,可以构建产业空间分布图。
通过计算产业集聚指数、空间自相关系数等指标,可以评估产业在空间上的聚集程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产业设施的空间布局、交通网络的分布和效率,进一步揭示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
应用共生理论可以为产业协同集聚的研究提供分析框架。
共生理论认为,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和相互依存的特征,通过密切合作和资源共享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在应用共生理论的视角下,可以通过构建共生模型,描述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效应。
共生模型可以包括因果循环图、系统动力学模型等,用于分析产业协同集聚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成因机制。
综上所述,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包括基于企业关联性的网络分析和基于地理空间的分析;应用共生理论的视角可以提供分析框架和模型。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全面评估产业协同集聚的程度和效果,揭示其形成和演化的规律,为产业协同集聚的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论产业集聚度的测度作者:刘志坚侯春峰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第03期摘要: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不断发展成熟,一系列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指标应运而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区位基尼系数,它的出现为我们测度产业集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详细论述了区位基尼系数的产生、发展以及运用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以期更好地运用区位基尼系数解释、预测社会经济的运行。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位基尼系数;分析工具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007-1 区位基尼系数的应用1.1 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早在上世纪20年代,韦伯(A·Weber)和马歇尔(A · Marshall)就对产业集聚的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空间经济。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产业集聚明显加快,各种形式的产业集聚现象大量涌现,一大批著名的经济学家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趋势,开始介入到产业集聚的空间或区域问题的研究,并希望将其引入到主流经济学的范畴。
在这些工作中,首推以保罗·克鲁格曼(Krugram, Paul)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的贡献。
克鲁格曼甚至认为“新经济地理学”是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之后的最新经济理论前沿。
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不断发展成熟,现在该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热点。
1.2 区位基尼系数的计算深入地研究集聚理论,不仅要探索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以及动力机制等定性因素,而且要求产业集聚度量等定量分析,以便更好地检验或者完善产业集聚理论。
在这一要求下,一系列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指标应运而生,如标准差系数、集中率、集中指数、区位基尼系数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区位基尼系数。
区位基尼系数的产生要追溯到洛伦茨,洛伦兹(M · Lorenz)在研究居民收入分配时,发现将居民家庭户数累积百分比与居民收入百分比联系在一起,可以揭示收入分配的均衡性。
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关爱萍;陈锐【摘要】〔Abstract〕 Becaus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vital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region , there are increasing studies on the methods in evaluating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in a region . Firstly , this paper covers several methods on eval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which are widely -accepted in a systematical way , including Industry Concentration ,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 E-G index andso on , assess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 Secondly , this paper gives out suggestions on choosing the proper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when evaluating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level in a region , in order to get a more accurate result .%产业集聚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对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的探索,因此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学术界在测度产业集聚水平上主要使用的几种方法,如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各方法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2023-10-30•引言•产业空间集聚测度•区域发展不平衡测度目录•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系•应用案例分析•对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空间集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然而,产业空间集聚也带来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对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发展不平衡进行测度、应用与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深入剖析,揭示其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测度方法、应用模型和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产业空间集聚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2)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测度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3)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关联机制研究;(4)基于实证分析的对策建议研究。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和GIS技术等研究内容与方法02产业空间集聚测度03产业空间集聚可以带来产业链的完善、创新能力的提升、人力资源的优化等积极效应。
产业空间集聚的概念与特征01产业空间集聚是指某一特定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现象,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特征。
02产业空间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市场、资源、技术、政策等多因素的影响。
产业空间集聚的测度方法使用某一单一指标,如产值、就业人数等,来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
单一指标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空间基尼系数法区位熵法使用多个指标,如产值、就业人数、企业数量等,来综合评价产业空间集聚程度。
通过计算特定产业在地理上的基尼系数,来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
通过计算特定产业在某一地区的区位熵,来衡量该地区的产业专业化程度和集聚程度。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国内外对于产业空间集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涉及产业空间集聚的概念、测度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
2015年5期总第780期一、引言产业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一种区域性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改善甚至消除产业在区域内的分散现象,进而达到规模经济,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聚是一种集聚行为,那么就存在一个集聚程度的问题,即产业集聚度。
产业集聚度能够反映产业的竞争力和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
对于产业集聚度,早期主要侧重于关于集聚理论的定性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产业集聚程度定量研究成为了区域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创造和发展了多种产业集聚程度的测量方法。
二、产业集聚的测度方法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衍生出了多种用于评价产业集聚程度的方法,并随着研究的深入而更加具有实用性。
比较常用的测度指标有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EG 指数等。
下面将对各个测度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
1.行业集中度指数行业集中度是衡量某产业内各企业竞争程度的重要标志。
公式如下:CR n=其中,X i 表示在X 产业中第i 位企业的产值,n 表示X 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的数目,N 表示该产业所有企业的数目。
CRn 指数取值在0到1之间,其值越接近1,表明产业集中度越高;反之,亦然。
CR n 指数的计算简便易行,但也有它不足之处。
因为CR n 指数随着n 的取值不同而不同,结果不唯一,而且它只计算了前n 家规模最大的企业市场份额,不能反映产业集聚的所有信息,因此通常不单独使用。
2.赫芬达尔指数赫芬达尔指数由赫希曼率先提出,后由赫芬达尔在1950年发表的《钢铁业的集中》一文中进一步阐释,用来测量行业集中度。
赫芬达尔指数也是衡量市场结构的一个主要指标。
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产业集聚测度指数之一。
公式如下:X 表示产业总产值,X i 表示企业i 的产值,z i 表示企业i 在整个产业内所占的比重,N 表示该产业内企业个数。
当某产业完全集中在某一地区时,赫芬达尔指数H 等于1,当某产业呈均衡分布时,H 等于1/n,故而H 的取值在1/n~1之间。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产业集聚测量方法,主要包括: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
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分析认为,E-G指数是测量产业集聚比较适合的方法,但受制于数据的可获取性。
关键词:产业集聚测量一、前言区域经济理论认为,产业集聚对一个地区整体产业竞争力及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推动产业集聚成为了许多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
制定产业集聚相关政策必须以实证研究为基本前提,而对于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测度产业的集聚度水平,因为无论是单纯进行产业集聚的研究还是探讨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经济稳定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它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研究结论的可信程度。
二、产业集聚常用的测量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产业集聚测量方法主要有:行业集中度、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集聚指数。
1、行业集中度行业集中度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指标,用来衡量某产业规模最大的前几个地区在全国所占的份额。
其计算公式如下:其中IC代表行业集中度;A i代表产业A中排名第i位区域的产值或者销售额、从业人员等;N代表产业A中的地区数目。
上式表明行业集中度等于产业A中规模排名前n位 (n一般取4或8)的区域企业规模之和占产业A全国总规模的比例。
由于IC主要反映行业在几个区域的集中程度,没有涉及到行业的企业数目与行业总规模之间的差异,行业集中系数就是为了弥补这个缺陷。
以P表示计算的企业占行业企业总数的比例:那么,行业集中系数 CC可表示为:行业集中度与集中系数能够形象地反映产业区域集中水平以及行业中企业数量的影响,测算方法便捷直观。
然而,行业集中度指标存在一些缺点:第一,仅说明了产业分布规模最大的几个地区的情况,而忽略了其余地区的规模分布情况;第二,不能反映最大几个地区的个别情况;第三,存在选取规模最大的区域数目不同集中度结果不同的问题。
因此,一般较少单独用来测度产业集聚的情况,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个辅助指标。
产业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作者:余雷孙慧张娜娜吕志佳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03期摘要:本文以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产业集聚度区位熵LQ(Location Quotient)和人均GDP为研究变量,借助Eviews软件,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度与新疆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产业集聚度与新疆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当滞后一期时,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产业集聚度为新疆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聚度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新疆一、引言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落实,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突出的新疆也形成了一个个产业集聚区,区域经济增长稳步提高。
石油、天然气资源是新疆的优势资源之一,石油预测储量为208.60 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0.3 万亿立方米,分别约占全国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预测总量的30%和34%。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新疆全区规模以上独立核算的石油石化企业达253家,就业19.6万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430亿元,工业增加值1210亿元,约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7%,实现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9.5%。
至2009年,新疆全区原油产量2513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气产量245亿立方米,全国第一;油气当量4500万吨,全国第一。
石油石化产业无可争议地成为新疆第一大支柱产业。
因此,探讨石油、天然气产业集聚度与新疆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对新疆乃至国家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新疆经济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行业集聚度的测量指标主要有CRn指数、H指数、Ellison·Glaeser指数、区位熵等,如胡健等就是采用前三个集聚度指标对中国油气资源开发行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的,区位熵则是对行业集聚度进行测量的最为传统和运用最为广泛的指标。
论产业集聚度的测度从对表二绝对量指标的分析来看,基本也能得出与上文分析我国区位基尼系数时相一致的结论。
占行业产值最高的五省市的资源禀赋型行业产值,几乎都占了全国总产值的一半以上(虽然这种绝对量在下降);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如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产量最高的五省市所占比例全国总量也较高;而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这两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全国的比例最低。
(2)区位基尼系数的产业适用问题。
区位基尼系数是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而产业集聚只是一个相对普遍的经济现象,并非所有的产业都具有集聚的特征,这也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二三产业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原因。
适合应用区位基尼系数的产业应是那些具有良好规模经济效应,能产生集聚效益的产业,而一般规模经济效应弱,集聚效益小的广布产业,由于分散本身就是它的特征,也就不适合用此工具来探索其集聚程度。
比如农业,由于其必须依靠无法产生位置变动的生产要素——土地,也就无所谓集聚与否了。
(3)区位基尼系数因地域或行业选取标准差异而不同。
所谓区位选取差异,主要是指在计算区位基尼系数时,选取的区位大小等级单位。
如果把研究的整体只分成一个区位,那么区位基尼系数肯定为1;如果把研究的整体区域无限地分割下去,以至于一个企业所在的地方就是一个区位,那么区位基尼系数将逐渐接近于0。
现实中研究都不可能采取这两种极端的划分方法,而是在两者之间进行适当划分。
区位选取单位的大小,必须依据具体的研究内容,依据研究地区的经济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应该将经济研究的整体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同质的经济区位,再进行区位基尼系数的计算。
因为产业集聚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客观上不同产业有向不同区域集聚的趋势,同质区域的划分更适宜于区位基尼系数的应用。
我国学者在计算区位基尼系数时,往往基于行政地理单元,但是人为行政界线确立的各个地理单元显然是不同质的,因此,也影响了对产业集聚的精确度量。
行业选取标准差异,指产业选取时采用的分类标准差别问题。
区域产业集聚的测度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利用区位商和产业集聚指数指标,对广西、广东两省36个二位数工业门类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测度;同时,根据产业集聚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产业集聚强化、形成、退化和劣势四个部分,并对两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
比较结果表明,作为西部地区的广西正在快速形成产业集聚,广东产业集聚速度有所放缓。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测度比较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的测度工作是推动产业集聚理论及政策研究深化的关键环节。
对产业集群的研究既要注重其形成机理、演变特征和理论部分,也要加强对某一特定产业集聚的定量分析,这将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该地区的产业现状和发展潜力。
基尼系数法是区域产业集聚的测度常见的方法。
笔者认为,区域基尼系数并不能对产业集聚的具体程度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
除了基尼系数外,产业集聚程度也可以通过区位商(Rosenfeld,1997)和产业集聚指数来衡量。
相对于基尼系数而言,区位商能更好地从区域的角度分析某一产业的地方专业程度,以反映该产业的集聚能力;产业集聚指数可以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某一地区、某一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水平,以反映产业的集聚趋势。
研究对象界定与区域产业集聚测度指标选取(一)研究对象的界定广东和广西同属于珠江流域的两个省份,一个属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另一个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远远不及广东省,所以对广西和广东地区产业集聚的比较分析,对广西省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所测度的产业系工业门类,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两位数工业共分为39个大类;考虑到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工业为新增,在广西省未列入统计年鉴中,所以本文只选取了39个大类中的36个进行分析。
(二)产业集聚测度指标的选取区位商。
是分析区域产业集聚的规模指标,它是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某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度。
其计算公式为:上式中:i表示第i个产业;j表示j地区;xij表示j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
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共生理论的视角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共生理论的视角产业协同集聚是指不同产业在同一区域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现象。
它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准确评估产业协同集聚的程度和效果,测度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出发,介绍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
一、共生理论的概述共生理论(Symbiosis Theory)是20世纪初美国生物学家鲍登提出的一种描述生物关系的理论。
它强调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形成共生关系,互相获益。
这一理论也被运用到产业协同集聚的研究中,认为不同产业之间能够通过互补和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二、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1. 聚集指数(Agglomeration Index)聚集指数是衡量某一特定区域内同类产业集聚程度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计算该区域内同类产业企业数量占总产业企业数量的比例来得出。
聚集指数越高,表示该区域内同类产业集聚程度越好。
例如,某地共有100家电子企业,而总的产业企业数量为1000家,那么该地的电子产业的聚集指数为10%。
2. 财务数据分析通过分析产业企业的财务数据,可以评估其在协同集聚中的地位和贡献。
主要的财务指标包括企业的利润、销售额、资产规模等。
较高的财务数据通常意味着企业在产业链上占据相对重要的位置,对协同集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3. 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通过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产业协同集聚的情况进行评估。
专家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竞争力等方面对产业协同集聚进行评价。
虽然这种方法较为主观,但它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评估产业协同集聚的效果。
三、产业协同集聚的应用——以创新产业为例创新产业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协同集聚的效果尤为明显。
在共生理论的指导下,可以通过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来评估创新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王秋红;陈曦【摘要】利用区位熵Etj、区位基尼系数Gj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内不同子行业在我国不同区域间的集聚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且多数子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呈稳定或降低趋势.最后,针对全文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This paper measured the agglomeration level of the Chinese high -tech industry by the entropy index Eij, re-gional Gini coefficient and concentration ration of industry CRn in 2000-2009. Empirical results manifest tha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different sub - industries within high - tech industry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and the spatial concentration of most sub - industries shows a stable or decreasing trend year by year. Finall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 - tech industry.【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2(032)011【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高技术产业;产业集聚;区位熵;区位基尼系数;行业集中度指数【作者】王秋红;陈曦【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9自马歇尔对产业集聚的现象作出研究之后,韦伯(1909)、胡佛(1936)、克鲁格曼(1991)[1]等经济学家发展了集聚经济的思想,经济学家们一度将重点放在集聚的定性观测和描述上。
产业集中度的经济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在现代经济中,产业集中度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测度指标。
产业集中度是指某个行业或领域内少数几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集中程度。
它可以通过一些经济学方法来进行计算和衡量,对于了解市场竞争状况和评估产业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对产业集中度进行测量。
常用的方法是集中度指数,其中最常见的是四公司集中度指数和八公司集中度指数。
四公司集中度指数是指市场上前四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占整个市场总份额的比例。
而八公司集中度指数则是将前八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作为分子来计算。
这两种指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行业或领域内企业的集中度程度。
一般而言,指数越高,说明市场份额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市场竞争程度越低。
那么,产业集中度的高低对经济有何影响呢?首先,高度集中的产业往往会面临垄断的问题。
少数几家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可以通过垄断定价等手段牟取高额利润,降低了市场竞争的程度。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福利很可能会受到损害,因为他们只能选择少数几个提供相同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并且价格可能相对较高。
其次,产业集中度的高低还会对创新和技术进步产生影响。
在高度集中的产业中,少数几家企业往往能够控制资源和市场,从而更有能力投入创新和研发。
这使得这些企业在技术领先和创新能力方面占据优势地位。
然而,这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和技术创新的局限性。
其他企业由于竞争压力和市场份额较小,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和资源用于研发,这可能会降低整个行业的创新水平。
同时,产业集中度的高低还受到一些影响因素的制约。
首先是市场规模和潜在需求。
在一个较小的市场规模下,很难支撑多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市场集中度较高。
另外,技术和资本的要求也会对市场集中度产生影响。
一些高技术和高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由于技术门槛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进行生产和发展,因此往往集中度较高。
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较低的技术门槛和资本要求,更容易分散和竞争。
110体育风尚SPORT & STYLE作者简介:信光杰(1986—),男,汉族,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体育产业理论;陶猛(1994—),男,汉族,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管理。
浙江省体育及相关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研究—基于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方法信光杰 陶猛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摘要:自2015年杭州成功申办亚运会以来,浙江省体育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本文采用产业常用的集聚测度指标(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对2012-2018年浙江省体育产业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亚运会的成功申办对其空间集中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8年区位熵曲线呈现“M”型,亚运会申办成功后,区位熵预计会呈强势走势。
其中,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中介服务业和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业均领先全国水平;空间基尼系数较为稳定且空间分布均衡,亚运会的成功申办对产业集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具有时效性。
建议:优化传统产业的内部调整,利用地域优势强化强势产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长期竞争优势。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位熵;空间基尼系数;体育产业;亚运会一、引言近些年,随着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表明,体育产业无论是在成本、规模还是在创新等方面,正在创造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前景[1]。
世界各地的体育产业如欧洲足球锦标赛(EFC)、世界冰球锦标赛(IHWC)等知名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为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开展提供了很多经典的研究案例,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于我国体育产业集聚发展的研究[2]。
体育及相关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我国快速发展的新型产业,自国务院颁布46号文件以来,全国各省市又相继发布了多项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利好政策,中国体育产业地发展再次扬帆起航[3]。
其中体育用品制造业在集聚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成为各界学者研究和探讨的热点。
据研究表明:在体育用品制造业方面,广东、福建和长三角区域(上海、江苏、浙江)是主要集聚区域,在2019年,这些地区的产品销售合计高达1.1万亿元,占全国的52.8%,产业集聚已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不明显、区域差异性愈发突出的问题呈现出来[4];此外,浙江省作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产业集聚地,一直以来备受学者的关注,如姜坤等以宁波为例从健康产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进行探析[5];王钟云等针对浙江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阐述[6];胡用岗等通过构建长三角区域集聚效应的模型对其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集聚水平进行定量研究[7]。
基尼系数及应用扩展研究梁丽娜;谢勇【摘要】Researches on computing, effect factor, applicable condition and application expansion of Gini coefficient in recent years are concluded, which results in some improvement on the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 expansion of Gini coefficient.%本文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基尼系数的计算、影响因素、适用性条件、应用扩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基尼系数的计算和扩展应用提出一些看法。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基尼系数;收入分配;环境监测【作者】梁丽娜;谢勇【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南交通大学光电工程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9.3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贫富差距在不断扩大,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缩小贫富差距已成为政府十二五规划的工作重点之一。
基尼系数作为国际通用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宏观指标,我国从1982年的0.3上升到2002年的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份额高达50%。
由此可见,我国贫富差距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基尼系数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受到制度等现实条件制约,但是其评价差距均衡程度的显著性在不断得到重视,在市场开放度、科技发展水平、消费观念、经济增长水平、教育水平等领域得到广泛扩展应用。
一、基尼系数(一)基尼系数概述基尼系数又称为不均等指数或洛伦茨系数,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和社会学家科拉多·基尼于1912年在洛伦茨曲线的基础上提出,用以衡量一国或一个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宏观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