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儿响叮当》音乐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16
大班上期音乐课-铃儿响叮当大班上期音乐课的主题是铃儿响叮当。
本课旨在通过铃儿的音乐和铃儿的运动,锻炼幼儿的听觉感知和大肌肉的运动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协调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 通过听铃声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2. 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经典音乐,并通过音乐的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意境和神韵;3. 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高、音长等。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铃儿的引入;2. 铃儿的播放和听觉感知;3. 学习唱歌《铃儿响叮当》;4. 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5. 音乐的节奏和动作表演;6. 音乐游戏。
一、铃儿的引入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首先引入铃儿的话题。
老师可以带来一些铃儿的玩具,给幼儿展示,并询问幼儿对铃儿的认识和了解。
然后,老师可以介绍一下铃儿的音乐特点和运动形式。
二、铃儿的播放和听觉感知接下来,老师可以播放一段铃儿的音乐,让幼儿通过听觉来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在播放音乐的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摇摆身体、拍手等,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三、学唱《铃儿响叮当》接下来,我们学习唱一首经典的铃儿歌曲《铃儿响叮当》。
老师可以先教授幼儿歌曲的歌词和歌曲的基本旋律,然后通过反复练习和跟唱来加深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习音乐的基本概念在学习唱歌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教授幼儿一些音乐的基本概念。
例如,教授幼儿什么是音高、音长等,通过听音乐来感受音高的高低变化,通过打拍子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五、音乐的节奏和动作表演学习了唱歌和基本概念之后,我们可以让幼儿通过音乐的节奏和动作来表演音乐的意境和神韵。
我们可以教授幼儿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做相应的动作,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音乐游戏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气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听音乐猜动作”的游戏,让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来猜测相应的动作,并进行表演。
本课件由《 EduOffice音乐教课备课软件》制作。
《EduOffice音乐教课备课软件》是为广大普教系统音乐教师量身打造的一款适用、易用的音乐教课备课软件。
软件拥有五线谱课件编写制作、简谱课件编写制作、五线谱与简谱混淆编写制作、以及
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课资源混淆编写排版等功能;曲谱播放支持 128 种音色,随意地点播放,及移调播放等;独有的乐符字符化功能能够方便地编写制作乐理教课课件;与Word、Photoshop 等软件无缝连结,并能导出 mid、jpg、png、doc、pdf 等多种格式。
免费的《EduOffice音乐教课备课软件》也为广大的中小学生供给了自主学习与曲谱创
作的便利,以创作带动学习,经过自由编写乐曲、改正和试听,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
大班音乐童年叮叮当教案PPT 大班音乐童年叮叮当教案PPT 1活动目标:1.熟悉歌曲的旋律,学习唱新歌。
2、激发幼儿对圣诞节的向往,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通过听、唱、玩、跳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对圣诞节的向往,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
活动准备:磁带,钢琴,曲谱。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卖报歌》。
2、律动:《挤奶》、《苹果丰收》、《淘米洗菜》。
二、谈话导入活动。
1、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认真听,然后告诉我这首是什么节日的歌曲?听到歌曲后有什么感受?师小结:圣诞节是西方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节日,而这首铃儿响叮当正是西方人们在圣诞节的时候经常唱的歌曲。
后来圣诞节就传到了很多国家,同样也传到了中国。
铃儿响叮当这首歌也跟着传到了中国,就有人把它翻译成了中文。
2、师:圣诞节里圣诞老人是怎样送礼物的?三、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请幼儿边拍手边欣赏歌曲。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如果幼儿说不出,再欣赏歌曲。
同时老师可配上简单的动作。
)2、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这个铃儿是哪里的呢?(圣诞老人的雪橇的驯鹿上。
)师:它是怎么响的?(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3、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新年到了,圣诞老人赶着马车去给小朋友发新年礼物。
圣诞老人坐在雪橇上,奔跑过田野,马儿铃儿响叮当……。
教师完整的朗诵歌词内容。
4、师:现在请你们当小喇叭,老师当大喇叭。
我们一起把这首歌的歌词念一遍吧!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四、完整练习歌曲。
1、教师:你们想学这首好听的儿歌吗?请你们和老师配上音乐完整的唱一遍。
2、鼓励幼儿加入表情进行初步的表演。
进行分组轮唱,增加趣味性,熟练歌词。
教师小结:圣诞老人说听到了你们的歌声,但这么好听的歌曲如果加上很美的表情唱我想就更精彩了。
中班音乐教学《铃儿响叮当》文档中班音乐教学《铃儿响叮当》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音乐启蒙》第四册第五课,歌曲名为《铃儿响叮当》。
歌曲是一首富有浓厚圣诞节日气氛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节奏感强。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节日的快乐,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 培养学生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节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教学录音机、音响设备、教学挂图、铃铛等。
2.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铃铛、小礼物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圣诞节的习俗,如挂铃铛、交换礼物等,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2)教师讲解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3)分组练习,加强学生对歌曲的熟练度。
3. 节奏练习(5分钟)1)教师设计节奏练习,让学生用手拍打铃铛,感受节奏的变化。
2)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 歌曲表演(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可以使用铃铛等道具,增加趣味性。
2)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歌曲《铃儿响叮当》的旋律和歌词,方便学生跟随教师学唱。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铃儿响叮当》,并家庭成员一起演唱。
2. 请学生用彩纸制作一个小铃铛,下节课带来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分析1. 节奏变化:歌曲《铃儿响叮当》中的节奏变化较为丰富,如附点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组合等。
《xx响叮当》教学设计育英小学xx一、教材分析:《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
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歌曲为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 | ×× × |×× ×.× |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
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 × | ×× ×× | ×-|”的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
歌曲的最后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1”,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铃儿响叮当》,让我们从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通过歌曲《铃儿响叮当》的合唱训练,让我们从中体验到和声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演唱技巧。
3、通过不同版本(美国、韩国、中国)的《铃儿响叮当》的欣赏,把握不同的音乐要素所带来的音乐形象与情绪的不同。
4、用口风琴分别用C调和F调吹奏《铃儿响叮当》的副歌部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歌曲的赏析与演唱表现艺术处理的结合统一以及尝试用不同的音乐要素表现歌曲。
难点:学习F调音阶并吹奏歌曲四、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口风琴五、教学过程:1、听音乐进教室(播放斯克斯版铃儿响叮当,让学生一进屋感受圣诞气氛)2、xx问候3、导入:同学们,每年的12月25日,我们的大街小巷跟平时有什么不同?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节日么?有一位白胡子的慈祥老爷爷,他叫什么名字呀?谁能描述一下圣诞老人的装扮?同学们,这就是圣诞老人(出示图片)那诞老人后边背的是什么呀?(礼物)大家想不想要圣诞老人的礼物呀?好,那我们的圣诞老人从美国出发了,来给我们中国的小朋友送礼物!4、出示美国圣诞节图片,播放温馨的美国版《铃儿响叮当》5、出示韩国圣诞节大街小巷的图片,播放时尚的韩国版《铃儿响叮当》6、出示中国圣诞节图片,播放教学歌曲《铃儿响叮当》(边听边打拍)(用不同形式反复聆听歌曲,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歌曲情绪)7学习合唱,给每句话结尾加上“叮叮当”8、曲谱,着重学习弱起小节与“ ×× × | ×× × |×× ×.× | ×-|”部分9、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弱起小节10、试唱歌曲《铃儿响叮当》,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特点11、熟练后,节奏变快,有情绪的演唱《铃儿响叮当》12、用C调出奏歌曲“ ×× × | ×× × |×× ×.×| ×-|”部分13、出示口风琴F调音阶图片,学习F调节音阶,并用F调吹奏歌曲14、让一部分学生吹口风琴为另一部分学生演唱伴奏15、xx,哪一组完成的好六、结束教学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欢快的《铃儿响叮当》走出教室吧!同学们再见!教学反思1、合唱部分没有标明具体的音符,导致学生音准比较混乱,下次需注意2、F调吹奏不熟练,练习时间给的太少3、环节过多,导致重点含糊不清4、学生对三种语言的歌曲很喜欢,此环节安排比较成功,让学生在聆听中学会音乐5、让学生边弹边唱的首次运用较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