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试题(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堂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xin)开拓.者(tuò)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a)D.徬徨.(huáng)挚.友(ch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徬徨..,没有矛盾。
徬徨:徘徊;犹豫不决二、课文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小标题,围绕邓稼先写了与他有关的六个方面的内容。
请你补充其他三个方面的小标题。
历史背景→→性格品质→→沙漠创业→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四、文中多处使用成语,请你找出几个,先解释,然后写一段话,用上这几个成语。
五、勾画出评价邓稼先的句子或词语,说说从这些评价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邓稼先一、1.B 2.C二、生平功绩、民族感情、热情赞颂三、(1)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2)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中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四、略五、词语略;从这些词语中读出了作者对民族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对邓稼先的敬佩之情。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带领团队在荒凉的大漠中潜心研究,终于造出了中国的第一颗氢弹。
他一直隐姓埋名,感人事迹xiǎn wéi rén zhī①_。
于敏一生许国,不计得失,zhì sǐ bù xiè②。
“时代楷模”彭士禄勇于创新、善于攻关,最终践行了自己许下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
他一直强调,中国核潜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自己充其量只是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这是他的无我精神。
他们胸怀天下、jū gōng jìn cuì③,将小我化为无我,用对事业的热忱和艰苦卓绝的付出,书写kě gēkě qì④_的人生篇章。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必须要有分辨谣言的能力,不能轻易相信,更不能传播。
B.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
C.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身,说是当今大学者,当之无愧。
D.面对困难,我们应锋芒毕露,多角度思考,找到解决的办法。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吊古战场文》中描述了古战场荒凉凄惨的景象,揭示战争的残酷以及给人民造成的苦难。
B.《邓稼先》是一篇属文学范畴的传记,作者在文中渗透自己的情感,有虚构。
C.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燕然勒功”是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
阅读能力4.【名著阅读】(1)文学名著中有不少鲜明的人物形象,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邓稼先基础练习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 xūn) 稼(jià) 妇孺皆知(rú)B.殷红( y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ān)C.署名( shù) 癌症(ái) 鞠躬尽瘁(cuì)D.彷徨( huáng) 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徭言悲惨背诵锋芒毕露风沙呼啸B.友谊熟识拔尖马革裹尸知人之明C.昆仑摆脱暑名当之无愧可歌可泣D.佩服仰慕孕育家谕户晓任人宰割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一直到死也没有松懈过)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后才停止)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怀胎生育)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4.填空。
《邓稼先》的作者是_________,美籍华裔______家,获1957年____奖。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______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______、______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______”功勋奖章。
提升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命都献给了他们亲爱的祖国,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B.荣获“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濮存昕、曹德旺、姚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C.说起土肥原贤二,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D.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邓稼先自主预习自主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元勋.()罗布泊.()鞠躬尽瘁.()选聘.()殷.红()筹.划()锋芒毕露.()妇孺.皆知()至死不懈.()2.解释下列词语。
(1)鞠躬尽瘁:(2)锋芒毕露:(3)当之无愧:3.《邓稼先》的作者是,著名美籍华裔家,曾于1957年获得奖。
他和邓稼先是好友。
4.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
随堂学练整体感知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本探究知识点1 体会本文选取材料的精妙1.课文按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所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邓稼先的事迹有很多,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内容来写?课堂笔记选材要点:为表现中心服务。
知识点2 理解课文谋篇布局的特点2.课文的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课堂达标1. 根据拼音填汉字。
仰mù()安huī() chóu划()鞠躬尽cuì()元xūn()家yù户晓()shǔ名() diàn基() zǎi割()2.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传说()()3.课文为什么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着写?4.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5.如何理解下面这句话?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6.品读“我不能走”一节,完成(1)~(3)题。
“我不能走”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1邓稼先基础通关一、课内建构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题。
当蘑菇云点缀了苍茫的大漠,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不舍zhòu yè,长空铸剑,吼出雄狮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沥尽心血,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两弹”事业的diàn jī人; jū gōng jìn cuì,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他就是曾经鲜为人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殷( )红鲜( )为人知元勋(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zhòu yè( ) diàn jī( ) jū gōng jìn cuì(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袁隆平为了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鞠躬尽瘁,他心系国家、关心百姓的行为着实令人敬佩。
B.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后来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C.对中国人来说,《论语》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书,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D.他立下过赫赫战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 )(2)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
( )(3)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 )(4)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
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课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作者引用儿时跟父亲学到的一首歌的目的是增加文章的文学色彩。
C.课文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贯穿全文的线索是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高尚人格。
1.《邓稼先》【夯实基础】1.D2.C3.C4.B【研习文本】一、整体把握。
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这句话是指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4.原因有三。
其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其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详细介绍邓稼先的事迹和贡献。
其三,作者与邓稼先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
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
二、片段研读。
1.(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核武器试验的要求之高、难度之大,从而表现了邓稼先的卓越才能和杰出贡献。
(2)“撑”字很有气势,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
2.连续用“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等词语来发问,驱使读者去想象邓稼先生前的工作生活情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老友的真诚关心和担忧之情,更能发人深思。
3.(1)表现了作者对邓稼先对下属的关怀及其内心平易近人的情感的极力赞扬。
(2)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4.答案示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理由:这句话能够对邓稼先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一生作概括性总结,让我们在敬佩中受到了教育。
1.《邓稼先》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书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1)邓稼先是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但又kě gē kě qì _的科学家。
(2)毫不夸张地说,邓稼先是学界“jū gōng jìn cuì 死而后已”的kǎi mó _。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日复一日,无数个昼夜,邓稼先就在实验室里努力着。
B.父亲的众多挚友中,只有他一人是“贫无立锥之地”。
C.钟南山院士在抗疫一线力挽狂澜,他获得共和国勋章是当之无愧的。
D.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3.(贵阳期末题型)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邓稼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新的许多巨大贡献。
B.贵阳市乌当区部分民办学校开设了“阳光课堂”,社会反响良好。
C.能否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是农村贫困户受益的根本保证。
D.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燕然勒功”指的是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
B.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为别人作传称“自传”,为自己作传称“他传”。
C.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奥本海默,美国家喻户晓的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原子弹之父”。
5.(贵阳南明区期末)名著阅读。
祥子的脸忽然紫了,挺了挺腰,好像头要顶住房梁,一把抓起那张毛票,掉在A的胖脸上:“给我四天的工钱!”“怎吗礼?”A说完这个,又看了祥子一眼,不言语了,把四天的工钱给了他。
拉着铺盖刚一出街门,他听见院里破口骂上了。
(1)文学名著中有很多不同的女性人物,下面名著片段中的A指的是()A.《水浒传》中的孙二娘B.《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C.《骆驼祥子》中的杨太太D.《骆驼祥子》中的虎妞(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曾在杨家拉过包月,然而仅仅待了四天就干不下去了,为什么?(请写出至少两个原因)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阅读《邓稼先》“我不能走”部分,回答问题。
《邓稼先》同步练习◆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元勋.(xūn) 可歌可泣.(qì) 鲜.为人知(xiān)B.奠.基(dìng) 家喻.户晓(yù) 兽铤.亡群(tǐng)C.昼.夜(zhòu) 燕然勒.功(lè) 平沙无垠.(xiàn)D.彷.徨(páng) 任人宰.割(zǎi) 河水萦.带(yíng)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租借佩服背诵妇孺皆知B.孕育挚友仰慕致死不懈C.开拓殷红署名引人注目D.选聘焦虑筹划截然不同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2)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锋芒毕露:(3)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马革裹尸:◆能力题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
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
广泛的阅读能够,,,。
5.学习本文之后,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飞天,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
学校要出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2)【在线交流】假如让你穿梭时空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3)【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
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提升题阅读课文小节《“两弹”元勋》,回答下面的问题。
6.“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7.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他如此称呼邓稼先的理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题(附答案)(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奠.基元勋.孕.育燕.然妇孺.皆知嫣.红挚.友彷徨..鲜.为人知鞠躬尽瘁.【思路解析】考查文中生字的读音。
【答案】diàn,xūn,yùn,yān,rú,yān,zhì,pánghuāng,xiǎn,cuì2、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可歌可泣:元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马革裹尸:层出不穷:【思路解析】考查文中词语的意思的理解。
【答案】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
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
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3、“两弹”指和,“元勋”的意思是,邓稼先是我国著名学家。
【思路解析】考查课文基本知识和人物。
【答案】原子弹、氢弹、立大功的人、物理※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读第1节。
联系课文,结合教师对邓稼先的介绍,说说从什么地方看出邓稼先十分热爱祖国?【思路解析】从具体的语句中理解人物形象。
【答案】①立志:为祖国的强大学好科学。
②行为:邓稼先在美国已获博士学位,他可以很容易在美国立足,条件好,待遇高,但他一听到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便欣然回国。
欣然——很愉快的意思。
这说明他自觉地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
2、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⑤⑥【思路解析】对课文结构的把握,要看懂三个示意图的意思。
七年级下语文《邓稼先》同步检测试卷一、基础知识部分1.正确认读和识记汉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彷.徨()挚.友()孕.育()鲜.为人知()选聘.()说.服()难堪.()至死不懈.()(2)根据拼音写汉字。
锋芒bì()露鞠躬尽cuì()可歌可qì()家yù()户晓马革guǒ()尸妇rú()皆知任人zǎi()割 jié()然不同2.选词填定①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开辟开创)②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震荡动荡)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4.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
:??B.。
,。
,??C.。
,,。
;。
D.。
,。
:?。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黄包车在冷落的郊道上走,靠右不远是一条小河,_____ ;车过去,便蓦然惊起,撒下一串哇哇的叫声,向凄迷的天野飞去。
①隔岸零落地蹲着些破陋的茅屋,②一些破陋的茅屋零落地蹲在对岸,③一片宽广的荒场就在左边,④靠左一片宽广的荒场,⑤荒草离离,一望无边。
⑥极目是离离的荒草。
⑦荒场上不时有些玄青的乌鸦,停下来觅食;⑧有些玄青的乌鸦不时停下来,在荒场上觅食;A.①③⑤⑧B.①④⑥⑦C.②④⑤⑦D.②③⑥⑧二、阅读理解(一)课外阅读实验室外的居里夫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一单元1 邓稼先01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两xiù()清风鞠躬..尽瘁()() 妇rú()皆知彷徨..()() 平沙无yín() 当之无愧.() 热泪盈kuàng()锋芒bì()露zhì()友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少)可.歌可泣(值得)B.至死不懈.(松懈) 家喻户晓.(了解)C.锋芒毕.露(完了) 死而后已.(停止)D.知人之明.(眼光正确) 层.出不穷(重叠;重复)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
4.下列语段的方框中所用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 。
: ? ?B.。
, 。
, ? ?C.。
, ,。
; 。
D.。
, 。
: ? 。
5.(北海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是社会之本,人的素质如何,决定一个社会的走向,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B.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遏制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C.今年“五一”期间,北海市消费者举报中心共接到投诉电话6起,同比下降了一倍。
D.他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手不释卷,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用功的。
6.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科学泰斗——钱伟长”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本文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邓稼先》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开拓.(tuò) 挚.友(zhì)日曛.(xūn) 鲜.为人知(xiān)B.难堪.(kān) 元勋.(xūn)选聘.(pìn) 鞠躬尽瘁.(cuì)C.兽铤.(tǐng) 殷.红(yān)罗布泊.(pō) 热泪盈眶.(kuàng)D.彷徨.(huáng) 无垠.(yín)大厦.(shà) 妇孺.皆知(rú)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主动帮助同学学习,还带病参加集体活动,这种行为实在是可歌可泣....。
B.荣获“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曹德旺、姚明等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C.林俊德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模。
D. 《水浒传》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书中的许多人物已深入人心,妇孺皆知....。
3.根据提示和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文章贯串全文的线索是:。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二、语用能力提升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邓稼先去了,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A.假使可就B.如果而竟C.如果可就D.假使而竟6.对下列句中破折号作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事后我追想为什么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第1课《邓稼先》同步练习(满分:45分时间: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谣.言(yáo)元勋.(xūn)孕.育(yùn)鲜.为人知( xiān)B.昼.夜(zhòu)罗布泊.(pō)开拓.(tuò)至死不懈.(xiè)C.选聘.(pìng)无垠.(yín)邓稼.先(jià)妇孺.皆知(rú)D.殷.红(yīn)萦.带(yíng)彷徨..(páng huáng)鞠躬尽瘁.(cuì)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
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徬徨..,没有矛盾。
(徬徨:徘徊;犹豫不决。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2分)()①那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深入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结果,并代代相传。
②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育不愧是做人扎根的教育。
③他们为国为民不惜舍生忘死。
④古时儒学盛行时,每个学子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和理想。
⑤同样经受过外国列强侵犯,但就是国人这种为国家忠心不二、鞠躬尽瘁的爱国精神,坚定保全了我们民族的尊严和命脉。
1 《邓稼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参考答案:1.作者饱含真情,于字里行间高度赞扬了邓稼先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这样的句段很多,如:“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2.文中的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的个性、品质截然不同。
奥本海默是锋芒毕露,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成了名人,有时还会这样。
而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让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
结尾处引用自己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品质。
三、课文最后一段写道:“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同步练习《邓稼先》(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鞠躬尽瘁.()锋芒毕露.()热泪满眶.()马革裹.尸()层出不穷.()风悲日曛.()【答案】(1). qì(2). xiǎn(3). cuì(4). lù(5). kuàng (6). guǒ(7). qióng (8). xūn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本题需要注意的是:“裹”应读guǒ。
2.据拼音写汉字。
至死不xiè()妇rú()皆知平沙无yín()péng()断草枯家喻户xiǎo()兽tǐng()亡群燕然lè()功常fù()三军【答案】(1). 懈(2). 孺(3). 垠(4). 蓬(5). 晓(6). 铤(7). 勒(8). 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覆。
3.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一致的是()A. 试卷.卷.宗开卷.有益B. 间.接间.谍亲密无间.C. 强.大强.嘴强.词夺理D. 处.分处.理设身处.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C项读音不完全一致,分别为:qiáng/jiàng/qiǎng。
4.选词填空。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者。
A.开始 B.开辟 C.开拓 D.开展(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邓稼先A组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C.热泪盈眶.(kuāng)说.服(shuō)D.徬徨.(huáng)挚.友(chì)2.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①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B.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C.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户晓⑤可歌可泣D.①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
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彷徨:徘徊,犹豫不决。
B 组4.下列句子的顺序已被打乱,对其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②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独占鳌头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开拓.(tuò) 挚.友(zhì) 日曛.(xūn) 鲜.为人知(xiān)
B.难堪.(kān) 元勋.(xūn) 选聘.(pìn) 鞠躬尽瘁.(c uì)
C.兽铤.(tǐng) 殷.红(yān) 罗布泊.(pō) 热泪盈眶.(k uàng)
D.彷徨.(h uáng) 无垠.(yín) 大厦.(shà) 妇孺.皆知(rú)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锋芒__________露
(2)__________人注目
(3)__________人之明
(4)燕然__________功
(5)当__________无愧
(6)可______可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和提示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贯串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7题。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
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
..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死而后已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宰割: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他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7.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1)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作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意义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8~11题。
袁隆平在北京得知找到野生雄性不育株的消息时,欣喜异常。
如同他劳作在夏日酷暑下的稻田里,正值灼热难耐之际,忽然迎面吹来一股清凉的风,拂拭着他的肌肤,熨帖着他的心灵。
那种无比幸福的感觉,融进了他的血液,渗入了他的周身,这种幸福的感觉从此几乎追随了他的后半生。
袁隆平连夜乘火车南下赶赴天涯海角。
当他来到南红农场时,恰好是次日的清晨,他来不及休息,便与李必湖一起,踏着晶莹的露珠,穿过迷蒙的雾霭,走近那棵野生的雄性不育株。
只见那棵野生的雄性不育株静静地伫立着,披着迷蒙的雾霭,款款地低下了头。
那绿色的长发,在微风中轻柔地飘着,那浅浅的乳黄色的长蕊,嫣然而笑,似乎在为远方的“情人”绽放着清香的花朵。
袁隆平分别采集了3个稻穗上尚未开放的小花朵,置于100倍显微镜下观察,看到了大量不规则形状的碘败花粉粒,经反复辨认后,他激动得大声叫好:“妙,妙!这的确是一株天然的雄性败育野生稻!”他当即为这棵野生雄性不育株命名为“野败”,其含义就是野生的雄性败育稻。
两年以来,袁隆平以寻觅野生雄性不育株为事业。
为了它,他天南地北地长途跋涉;为了它,他朝朝暮暮,不眠不休。
当见到这株“野败”以后,他如同一位痴情少男,与他心爱的少女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好一个“野败”,总算找到你了。
我朝思暮想的“野败”,终于找到你了。
这么多年了,你总是躲躲闪闪的,你让我盼得好苦啊!
我朝思暮想的“野败”,我们终于相遇了。
多么漫长的寻觅啊,你终于有了可喜可贺的归宿。
从那一刻开始,袁隆平日日夜夜守候在他心爱的“野败”身边。
太阳、月亮和星星也轮流照看着他的“野败”。
那“野败”如婴儿般无拘无束地舒展开双臂,生机勃勃地贴近身边成行的栽培稻。
轻轻吹来的风,飘飘洒洒的细雨,从从容容的流水,使得它从浅浅的嫩绿变成浓浓的墨绿。
袁隆平轻手轻脚地选择了精良的籼稻雄花为他的“野败”一次又一次地授粉。
“野败”的发现,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事业打开了突破口,这株“野败”,为杂交水稻科研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使得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在杂交水稻的探索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转机。
自然与人原本是有诸多机缘的。
黄河遇到了李白,才会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长江遇到了苏轼,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盖世词章;那“野败”遇见了袁隆平,才会有几千亿千克杂交水稻的收获。
上帝给的并不多,上帝只给袁隆平三穗“野败”,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
他像是到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劫难,终于获得了成功!
8.简要分析选文第3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9.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的“情人”具体指谁?
似乎在为远方的“情人
..”绽放着清香的花朵。
(2)下面句子中的“终于”写出了袁隆平怎样的心情?
我朝思暮想的“野败”,终于
..找到你了。
10.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B.三穗“野败”
C.走近袁隆平 D.“野败”的故事
11.阅读下面语句,请分析其人物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袁隆平轻手轻脚地选择了精良的籼稻雄花为他的“野败”一次又一次地授粉。
三、综合性学习
12.为响应我市开展的“同铸复兴路·共圆中国梦”系列活动,你班将以“青春·梦想”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积极参与到下面的活动中来。
(1)仿照示例(主题+名称)再设计两个不同的活动项目。
(字数、句式不作要求)
示例:青春逐梦书法展与梦同行演讲赛
(2)请你以演讲赛活动主持人的身份,为比赛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
参考答案
1.A
解析:A中的“鲜”读音应为“xiǎn”。
2.(1)毕 (2)引 (3)知 (4)勒 (5)之 (6)歌泣
3.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高尚人格
4.D
解析: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
有时句式非常整齐,有时长句和短句交错使用。
5.(1)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2)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6.“立即”一词写出了邓稼先学业有成后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急于报效祖国的心情,充分体现了他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7.(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两弹”元勋。
(3)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4)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8.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棵野生的雄性不育株的美丽迷人。
9.(1)袁隆平。
(2)期盼、兴奋的心情。
10.B
11.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袁隆平为“野败”授粉时的认真、细心。
12.(1)我的青春我做主辩论会我的未来不是梦读书会我的中国梦诗朗诵
(2)青春,追梦的季节。
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因奋斗而精彩,让我们为青春放歌,让梦想起航。
下面,我宣布与梦同行演讲赛现在开始。
解析:(1)主题以“青春”“梦想”为关键词,活动项目应属于语文综合性学习范畴,有可行性。
(2)答题要点:①开场白必须紧扣主题“青春”“梦想”;②语言流畅,有感染力,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③最后一句应有宣布演讲赛开始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