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实例讲解(20200730083847)
- 格式:pdf
- 大小:4.97 MB
- 文档页数:25
某高层商住楼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随着高层建筑高速发展,建筑朝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高层建筑框支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标签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1 工程概况某高层建筑,由2栋30层塔楼组成,地下室2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1~3层为商铺,4~~30层为住宅。
为了满足商住使用功能的抗侧力要求,本建筑结构形式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在 3 层顶面采用梁式转换构件传递非落地剪力墙的内力。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1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拟建场地为Ⅱ类场地。
结构的抗震等级:框支柱为特一级,框支框架为一级,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为一级,非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为二级。
2 结构概念设计和布置2.1 结构模型的确定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厚度取为200mm,采用双层双向配筋,并控制每层每个方向配筋率大于0.25%,由于地下室的整体刚度远大于相邻上部楼层刚度的 2 倍,满足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要求。
但考虑到转换结构的復杂性和重要性,结合拟建场地的地质资料,认为回填土对地下室的约束作用是有限的,宜将嵌固部位适当下移并将地下室和上部结构作为整体进行共同工作分析。
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中将地下 1 层也作为抗震墙的加强范围,本工程计算时将地下 1 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同时,由于抗震缝在±0.000 及以下会由楼板连接,故对抗震缝两侧的梁板柱采取了适当提高配筋率、配箍率及箍筋加密等加强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和措施,同时由于 2 栋塔楼间有抗震逢分开,因而在设计时采用了对外单塔模型分别进行计算,并分析比较。
2.2 结构选型和布置作为高位转换的复杂高层结构,本工程采用受力明确、传力途径较为清楚的梁式转换构件。
同时取转换层楼板厚度为250mm,配筋率为0.3%,以提高转换层的整体性,提高非落地墙内力传递的可靠性。
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分析摘要: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是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相结合的产物,在工程界被广泛采用。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框支剪力墙;抗震设计在当今寸土寸金的大环境下,为了适应社会对建筑功能多样化的要求,结构往往必须反常规地进行布置:即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因此,建筑功能的要求与正常合理的结构布置产生了矛盾,结构转换层为解决这一矛盾应运而生。
转换层可改变轴线和柱网布置:亦可将框架结构转换成剪力墙结构,从而为建筑提供下层室内大空间和宽广的出入口。
转换层依其上下不通的平面布置可采用梁式、桁架式、箱型或厚板式转换层,其中,梁式转换层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梁式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明确,传力途径清楚,受力性能好,工作可靠,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的优点,结构设计相对比较简单,而且造价也较节省。
1 、工程概况该工程为某小区高层建筑中的一座商住综合楼。
1、2 层用于商业,,转换层设在2层顶;3~30层为住宅,用于商业;地下1层为地下室,用于车库、水池和设备间。
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的高度为90.5m,至局部电梯机房女儿墙顶的高度为99.2m。
标准层和转换层结构平面分别如图1和图2 所示。
图1 标准层结构平面图2转换层结构平面典型的板式住宅,南北通透,进深小,立面宽。
由于建筑平面狭长,并且西端局部轴线转向,如图设一道防震缝将建筑物分为东、西两个结构单元。
东座为长矩形平面,西座平面严重不对称,高宽比都很大。
本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建筑场地类别为II 类,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基本风压为0.35kN/m2,地面粗糙度为C 类。
2 、结构布置与计算调整住宅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高宽比的计算方法没有明确的标准。
如果按所考虑方向的最小投影宽度计算高宽比:东座达90.2∶9.3=9.7,西座达87.3∶9.3=9.4,远远超过了规范限值6。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施工部署 (2)三.施工准备 (2)四.砌筑施工 (3)五.植筋技术应用 (9)六.隔墙安装 (10)七.成品保护 (13)八.安全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13)1一.工程概况富润家园1#楼工程地处学院路,为全现浇框支-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72184㎡,建筑檐高80.2m,其中地下室为停车场、自行车库与设备房,1~3层为公建,4~27层为标准住宅。
二.施工部署根据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及现场实际情况,砌筑从地下三层开始由下向上逐层砌筑,由于首层现场料具及通行道路所限,在整个砌筑工程的最后进行砌筑;设备夹层由于地垄墙的砌筑影响四层地面工程,在设备管道安装完毕后,进行地垄墙的砌筑。
考虑到总工期和工序要求,整个砌筑工程要求在2002年11月中旬全部结束,达到室内装修要求。
由于工期紧张,为了加快施工进度,现场安装3部施工电梯,其位置在○25~○29 /○H~○F,○16~○19/○D~○F,○01~○2/○H~○K。
在靠近施工电梯的位置安装砂浆搅拌机,水泥、砂子、砌块等材料就近存放,方便运输,减少劳力浪费。
地下室的砌块、砂浆等材料通过预留的施工洞,人工传递至地下室,然后再用小车运输到位。
地上部分的材料用施工电梯运至各个楼层,再用小车运输到砌筑部位。
对于墙体的门窗洞口、水电安装预留、预埋等在砌筑时要做好规划,做好安装与土建配合工作,防止剔凿修补,减少不必要人力、物力的浪费。
三.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施工管理人员首先熟悉图纸、砌筑方案,并要对所用验收规范、标准进行学习理解并撑握。
对施工班组做好详细的交底工作,使操作人员心中有数。
施工前进行墙体、洞口、构造柱、配筋带等放线,并核对图纸,做到准确无误。
22、机具准备:L350砂浆搅拌机两台、小推车、磅称、孔径5mm筛子、水箱、托线板、线坠、水平尺、大铲、胶皮管、铁锹、瓦刀、皮数杆、灰槽等。
3、材料准备:四.砌筑施工1、作业条件:(1)弹出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线必须经过复核,办理完验线、预检手续。
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分析摘要:本章内容是围绕着多个工程的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及设计经验展开论述,重点分析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建筑工程抗震性能设计和技术应用。
以加深人们对高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了解。
关键词:框支剪力墙;侧向刚度;结构;抗震前言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住宅建筑的需求不仅仅局限在使用功能方面,对美观方面也有较高要求,所以,较多的住宅建筑在设计时,会将建筑底下部分设计成空间较大的架空层、大堂等。
由于大空间建筑底层,为满足使用功能,这种建筑需采用剪力墙结构来满足要求。
剪力墙结构的建筑体系,也随着人们对住宅需求的不断提高,在不断发展、创新,渐渐的占据大部分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
但是,剪力墙结构存在利弊关系,剪力墙在建筑使用中,部分墙体与地面不连接,墙与柱连接面的突变会导致传力不规则、应力集中,会导致出现薄弱面,对结构整体性能存在影响,从而不利于抗震性能。
所以,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设计经验,对结构转换进行合理的处理,在抗震性能设计中有良好的概念。
对薄弱面的抗震性和延性采取有效方法来提高抗震能力。
1工程概况某小区高层建筑工程中有8栋商住综合楼,其中1号楼楼层是36层,其他楼层均是28层,2层地下室,用于车库、设备间,1号楼第一层层高为6m;标准层层高3m;最高总层高为111m。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设计安全等级为2级,建筑类别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级,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建筑场地类别为Ⅰ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风压为0.38KN/m ²,地面粗糙度为B类。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本工程结构设计中在第二层设置转换层,结构为梁板式,在部分位置设置落地式剪力墙,其余部分设置框支柱式剪力墙。
2结构设计及构造措施本工程中,落地式剪力墙的布置和框支式剪力墙是设计的主要控制点。
现今,发生过很多起地震,地震对建筑的破坏形式很多,也有部分建筑在地震中破坏程度相对较小,从中得出经验,底层薄弱是影响抗震能力的主要原因。
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工程建设中对建筑结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设计经验,结合工程实践,对影响高层住宅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主要因素及计算进行了阐述,为类似工程的结构设计提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高层住宅;框剪结构;设计l 工程概况某工程是由商业裙楼和1幢高层塔楼组成的高层商住楼。
该工程地下3层,地上25层,地下室层高4.8m,为停车库和设备室,地下2层、3层设六级人防。
地上1~3层为商业用房,层高4.5m,第4层为转换层,层高5.6m:4层以上为剪墙结构住宅。
住宅除第25层层高为4.2m外,其余均为3.0m层高。
该工程地处于缓坡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质资料显示场地及其附近未有活动断裂带或深大的活动断裂带通过,场地地层构造及地形稳定,属抗震有利地段。
该工程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值为O.35s,属稳定建筑场地,按地震烈度6度设防,基本风压为0.35kN/m2,设计风压值取0.4kN/m2。
2 结构方案该楼层地上1~3层为商业用房,为满足大空间建筑功能要求,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支剪力墙体系是一种受力复杂、不利于抗震的结构,在结构总体设计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减少转换次数,缩短传力途径。
该工程设计中有两个问题需要重点解决。
第一,为保证结构沿竖向刚度均匀变化,应设法争取尽可能多的上下贯通构件。
结合电梯井道、消防楼梯间及电梯厅,布置了一个中央核心筒;另外,又根据塔楼四角剪力墙分布情况,在底部裙楼对应部位设置了落地贯通的L型加厚角墙。
第二,合理布置裙楼柱网,使不落地剪力墙直接通过转换层托梁。
3 结构设计要点3.1抗震等级工程转换层以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以上为纯剪力墙结构,是多种结构形式共存的复杂高层建筑,因而不能像单纯的框架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那样笼统地确定抗震等级,而应该严格按照现行规范的不同章节,有针对性地分别确定结构体系各部位不同结构构件的抗震等级。
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探究摘要:在高层建筑建设施工中,搞好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建设物的安全使用与技术经济指标的高低。
基于此,文章依托工程实例,结合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良好的安全和经济效果,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施工;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高层建筑规模日益扩大。
其中,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延性以及较高的承载力,能够使建筑空间设计更加灵活,满足建筑物各项使用功能的需求,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实践当中。
1.工程概况某项目由1号楼和2号楼2幢高层及裙房组成。
本文主要介绍2号楼,地下2层,地上18层,房屋总高61.45m,总建筑面积16086.5m2。
地下1层层高5.6m,主要为设备用房,地下2层层高3m,为自行车库,地上1~3层为裙房,层高4.5m,功能为商业,4层以上为塔楼,层高3.2m,为办公用房。
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自然条件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Ⅲ类;特征周期:0.45s。
基本风压:1.0kN/m2(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B类,风荷载体形系数:1.4。
基本雪压:0.50kN/m2(50年一遇)。
3.基础3.1地质情况本工程场地较平坦,地面高程3.08~3.74m,场地地貌属海积、冲积平原。
设计室内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650m(85高程),建筑物室内外高差0.30m。
场区范围内的地下水类型分别为孔隙潜水和深层弱承压水,勘察时稳定水位标高为1.24~2.56m,年变化幅度约1.00m,抗浮设防水位绝对高程3.850m[1]。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中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浅析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摘要:剪力墙是高层结构设计中普遍应用到的结构,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经济、安全以及使用要求,在进行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应从上部结构布置、薄弱部位处理等方面出发。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高层剪力墙设计实例,简要探讨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结构布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
在高层住宅中,剪力墙结构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剪力墙具有较大的抗侧刚度,能够有效的减少侧向位移,同时在抗震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中广泛应用剪力墙结构。
1.高层建筑剪力墙的布置原则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对于剪力墙的布置可以沿着主轴方向或者沿着其他某一个方向进行双向布置。
在同一平面内,对于剪力墙的布置应确保均衡。
通常情况下,在高层建筑中,剪力墙的高度和宽度往往较大,同时厚度又较小,剪力墙在结构中主要受到的作用为水平剪力、弯矩以及竖向压力。
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主要起到抗震和抗风荷载的作用。
因此在对剪力墙结构进行考虑时,应确保其能够满足非弹性变形和抗脆性剪力断裂的要求。
剪力墙应尽可能采用延性弯曲型。
图1框架剪力墙的变形受力特点2.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市一住宅楼设计。
该工程为28层剪力墙结构,其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基本风压值为0.5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该住宅楼在进行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优化的关系,结构布置较为合理,同时有利施工,并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结构布置3.1尽量避免结构大错层本工程为住宅楼,其底部两层具有商业功能,同时这两层中,面临街道的一层位商铺,而面临小区的一侧则为住宅。
在原建筑设计中,为了满足商业功能的要求,将靠近小区一侧的一层至三层设计为住宅,而面临街道的一侧一层至二层设计为商铺,这样在结构中就形成了很大的结构错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