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线的判读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9
地理高频考点22 常见等温线图的判读练习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冻雨是大气中过冷却水滴降落过程中,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相遇发生冻结的一种降水。
下图中曲线是等温面分布图,等值距为2℃。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正发生冻雨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2.与①地相比,③地()A.气温更高B.气压更低C.光照更强D.风力更弱年均温,是指某地当年测出的每日平均温度的总和除以当年天数得到的平均温度。
下图为“世界局部年均温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对应的数值正确的是()A.0<P<1020<Q<30B.-10<P<030<Q<40C.0<P<1030<Q<40D.-10<P<020<Q<304.造成甲、乙两地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盛行风、洋流B.纬度、地形C.海陆位置、地形D.纬度、洋流下图示意某区域1月份0℃等温线分布。
据此,完成第5题。
5.导致图中0℃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降水C.沿岸洋流D.曲折海岸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6~7题。
6.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地形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7.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A.0℃B.-5℃C.2℃D.-8℃8.读“我国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分布图”,可知()A. 甲区域气温高于4℃B. 甲区域受西南季风影响C. 西风带致乙区域暖湿D. 甲区域多处于锋面雨区下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单位:°C)分布图”。
读图完成9~10题。
9.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位置10.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A.16 B.20 C.23 D.27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A.8月22时B.8月13时C.1月22时D.1月13时1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洋流B.地形、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地形D.大气环流、海陆分布二、综合题13.读“我国部分省区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地理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近年来我国华北某大城市郊县葡萄种植区及酒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读图可知,该区域A.东南部地势高B.东部昼夜温差较大C.中部光照充足D.西北部地势起伏大【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河流的源头一般是单一的干流,到上中游才会接纳支流汇入,因此该区域的士西北高东南低,A错;从等温线分布看,西部等温线密集,昼夜温差大,西部的士起伏大,D 对B错;温度东部较高且的士平坦,所以东部光照充足,C错。
【2】该地发展葡萄种植、加工(酿造)和观光等为一体的产业,其优势条件不应包括A.自然环境B.交通运输C.市场需求D.空气质量【答案】D【解析】葡萄种植需要有适合葡萄生长的自然环境和消费市场;加工酿造和观光需要便利的交通条件,因此其优势条件不应包括空气质量,所以选D.考点:等温线的判读;产业布局的优势条件2.下图示意某区域l2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气压差的数值最可能为A.18B.27C.36D.45【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等压线数据变化趋势,甲处的气压为大于1035hpa,小于1040 hpa;乙处的气压为大于1000 hpa,小于1005 hpa;则甲、乙两地气压差为大于30 hpa,小于40 hpa。
C项符合题意。
【2】该日北京下起了暴雪,其原因是①受较强的暖锋控制②受较强的冷锋控制③冷气团水汽含量大④暖气团水汽含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从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日北京处于低压槽线附近,低压槽线附近会形成锋面;根据北半球气旋逆时针运动,可判断北京附近形成的锋面为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锋面要发生降水需要暖气团水汽含量大的条件,所以D项正确。
【考点】等压线图的判断、天气系统。
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马拉开波盆地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盆地中心是南美洲最为湿热的马拉开波湖,该湖除北部委内瑞拉湾沿岸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外,湖区大部分高温多雨,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
初中地理知识点:等温线与等温线图的判读一、选择题1.下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若该图为等温线图,E 所在区域为陆地,F所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A.北半球1月等温线 B.北半球7月等温线C.南半球1月等温线 D.南半球7月等温线2.如图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7月等温线图,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虚线为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气温高于乙处B.甲、乙两处气温相同C.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D.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3.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A.地势低平B.海洋广阔C.平原面积广阔D.受太阳光照均匀读下图,完成4~5题。
4.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出,图中M地为A.北半球夏季B.南半球夏季C.北半球冬季D.南半球冬季5.该地气候一般分布在下列四地中的A.B.C.D.6.读等温线分布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由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B.图中等温线能反映气温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C.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此时可能为1月初D.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此时该地区是夏季读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7~8题。
7.从全球范围看,一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A.从北向南递减B.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D.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8.一般而言,北温带同纬度的一月平均气温A.海洋高于陆地B.陆地高于海洋C.高原高于平原D.荒漠高于森林9.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稀疏的地方,说明气温A.高B.低C.差别大D.差别小10.有关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法错误的是A.一年中,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B.等温线越密集,气温差别越大C.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到高纬递减D.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稀疏11.读等值线分布图,图中数值a>b>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是等高线图,①地气温低于同纬度的②地气温B.若是等高线图,②③两地可能发育河流C.若是1月等温线图,则阴影部分是海洋D.若是1月等温线图,则阴影部分是陆地二、解答题12.读下面的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一地理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试题1.读“全球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注释: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为迎岸风。
图中指向陆地的单箭头表示迎岸风,反之为离岸风。
(1)南半球的①②③④和北半球的⑤⑥地区迎岸风盛行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2)离岸风为终年信风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其风向在北半球为风,南半球为风。
(3)当南亚和东亚盛行离岸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带、风带向北移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C.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4)南亚盛行迎岸风时的风向是,其成因是;此季节东亚的气候特点是。
(5)⑧风盛行的地区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和降水的特征为,这是因为。
【答案】(1)(1分)温和湿润(温和多雨)(2)(4分)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地区东北东南(3)(1分)D(4)(4分)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高温多雨(5)(3分)冬暖夏凉、气温年变化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解析】(1)南半球的①②③④和北半球的⑤⑥地区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出现图示迎岸风盛行季节都为盛行西风控制的季节,此时的气候特征是温和多雨。
(2)信风控制的主要区域为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这一区域的纬度范围主要是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信风在北半球风向为东北方向,在南半球为东南方向。
(3)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区,盛行离岸风的时候,为东北季风盛行的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此时风带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
(4)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区,盛行迎岸风时,受到西南季风的控制,此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这里高温多雨;西南季风的形成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例谈等温线图的判读{知识梳理}1、日最高气温出现在————————,日最低气温出现在————————。
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于低纬度地区;同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陆地————————于海洋。
2、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月份月平均气温最高,——月份最低;海洋上————月份最高,———月份最低。
———带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大,———带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小;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陆地————————于海洋。
3、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高纬度地区气温————————。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或海洋)气温高,冬季相反。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平均每升高100米,下降————————℃。
{例题精解}例一、读某区域气温图,图中A 、B 分别为陆地或海洋,○1○2○3为同纬度的三个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区域的位置是——————(南或北)半球。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南、北半球。
(解析)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
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参考答案)北半球。
(2)○1处的温度值为——————(›,=,‹)15℃,○2处的温度值为——————(›,=,‹)15℃,○3处的温度值为——————(›,=,‹)15℃。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温度值。
(解析)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温度相同,处于两条等温线间的点温度介于两条等温线间。
(参考答案)›,=,‹。
(3)若A 处为陆地,B 处为海洋,则图中区域所处的季节为——————(夏季或冬季)。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季节。
(解析)陆地气温高于海洋10℃ 15℃ 20℃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参考答案)夏季。
(4)若A处为海洋,B处为陆地,则图中区域所处的时间为——————(一月或七月)。
[相关考点]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某点的时间。
(解析)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夏季(参考答案)一月。
(5)若此图为七月份等温线图,试判定A 处为——————(海洋或陆地),B 处为——————(陆地或海洋)。
等温线判读练习【例1】下图所示为某区域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a > b >c,据此回答:(1)假设M所示区域为陆地,N所示区域为海洋,等值线为等温线,则A. 此图为北半球冬季等温线B. 此图为南半球夏日等温线C. 现在,我国东南沿海盛行偏南风D. 现在东南亚大部份河流进入汛期(2)假设是等高线图,则A. M、N均表示鞍部B. M表示山谷,N表示山脊C. M处气温低,N处气温高D. M、N均表示河流流向【例2】前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
作者北顾的是_____________高原的暮秋景色。
(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1.下图为等温线散布图,M地、N地的地形应为A.高原和丘陵B.平原和山地C.山地和盆地D.盆地和平原下图所示为某区域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a>b>c。
据此回答2——4题:2.假设图示等值线是等高线,则A.E表示山脊,F表示山谷B.E区域气温低,F区域气温高C.E区域气压低、F区域气压高D.E区域可能发育河流3.假设图示等值线等温线,且E区域为海洋,F区域为陆地,则A.此图表示南半球夏日等温线B.此图表示北半球冬季等温线C.现在,密西西比河进入汛期D.现在,潘帕斯草原进入牧草丰美季节4.假设是等压线,则A.E为高压脊线,F为低压槽线B.E处出现晴朗天气可能性大C.F处出现阴雨天气可能性大D.E处可能形成锋面天气5.读下面等值线,已知a > b > c,下列正确的是A. 若为等高线,则L2为山谷B. 若为等压线,则L1为鞍部C. 若为海平面等温线图,则L2为寒流D. 若为1月份等温线图,从海陆散布来看,A是南半球的海洋6.读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图中4℃闭合等温线中部的气温低于4℃;②甲图中4℃闭合等温线中部的气温大于4℃;③乙图中0℃闭合等温线中部的气温大于0℃;④乙图中0℃闭合等温线中部的气温低于0℃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气温散布示用意,读图完成7——9题。
等温线小练习1.图中甲城市西侧的等温线向南弯曲,乙城市所在地区的等温线向西弯曲。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 B.地形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2.图中4°C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A.受太阳辐射影响B.受河流影响C.受地形地势影响D.受热带季风影响3.①②③④四条线中最符合台湾岛年均温等温线走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5—7题。
4.对图中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A地气温大于28°C,B地气温小于28°CB.A处为山地、B处为盆地C.A、B两处均为山地D.A地气温高于M地5.等温线在E、F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A.E、F两地的海拔高于四周B.E、F两地的海拔低于四周C.E地的海拔高、F地的海拔低D.E地的海拔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6.(2006年黄冈预测卷)图中B区域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是A.该地锋面气旋活跃,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量少B.该地地势低,是北方冷空气南下通道C.受山地地势高影响所致D.该地森林茂密,对气候起到了调节作用读下图“我国西南部分地区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7—10题。
7.造成①地和②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差异B.海陆分布C.地势高低D.大气环流8.图中四点,地势最高的是A.108°E,30°N B.98°E,32°N C.100°E,26°N D.108°E,26°N9.该区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基本上是()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C.沿南北方延伸D.沿等高线延伸10.根据图中等温线分布,对地形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处为盆地中心B.③处为山谷C.②处为高原D.西南区域为平原11.按气温分布一般规律,A、B两点相对高度(H)为(单位:米)③A.1666<H<2000 B. 2666<H<3000C. 2666<H<4000D. 1666<H<2666读某地区等温线图,回答下列12-14题:1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000-1667米B.1333-1667米C.1333-2000米D.1667-2000米13图中丙地的气温可能是:()A.<0℃B.<2℃C.0℃D.2℃14.乙地可能是:()A.山地 B.丘陵 C.盆地 D.河谷读图某地等温线图(单位℃),回答15-16题15.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①纬度②洋流③海陆位置④地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如果图中等温线向北凸出,最北点距离大陆最南端最远的时间大致是()A.2月B.5月C.7月D.10月17.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高二地理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试题1.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游牧活动()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答案】B【解析】图示区域地势高,根据两地气候资料可知,游牧活动区域没有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干季时草木枯黄,雨林时草木茂盛,所以游牧活动随着雨季南北移动;根据比例尺可以推算向南没有至回归线;该区域在赤道附近,没有飓风灾害侵扰。
故选B。
【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答案】D【解析】游牧至甲地的时间应该是甲地进入湿季的时间,甲地位于南半球,湿季开始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的时候,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应该在10月。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2.下图示意某沿海区域,近年来该区域气温不断上升。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答案】D【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低纬度。
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在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有寒流分布。
根据海洋等温线凸出方向,判断洋流向北流,图示区位于南半球。
所以D对。
【2】有关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年将水量自西向东递减B.位于板块生长边界C.沿海有暖流流经D.甲地可能为山岭【答案】D【解析】读图,结合前面分析,图示区域最可能为沙漠气候,全年降水量少,A错。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该地可能是板块消亡边界,不会是生长边界,B错。
沿海有寒流经过,C错。
图示区可能是南美洲,所以甲地可能为山岭,D对。
【考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板块构造理论。
3.下图为某沿海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岛甲、乙两地 ()A.1月降水最大B.7月气温最低C.甲为热带季风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D.8月~12月气温逐月递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图示给出的经纬度和气候资料可以判定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最冷月大致在7月,8月~12月气温逐月递增,西部甲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东部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故答案选B。
吉林朝中高中二年级地理学科教学案第周课时:第课时课题等温线的判读课堂类型练习巩固上课时间2015 年 3 月日学习目标巩固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习重点巩固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习难点巩固掌握等温线的判读方法学习内容学法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空白处为海洋),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地形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2.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A.0℃B.-5℃C.2℃D.-8℃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回答3~6题。
3.②等温线明显与海岸线平行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 B.洋流影响C.降水影响 D.人类活动影响4.①②两条等温线温度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C.人气环流 D.地面状况5.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地形6.等温线③与②的数值不同,则等温线③的温度最可能是() A.15℃ B.20℃ C 22℃ D.25℃读右图,完成7~8题。
认真读图后根据等温线判读技巧完成7.有关右图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表示的是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分布②图幅所示地区为我国西南区③甲地海拔比乙地高④甲、乙两地温差介于0℃—8℃之间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丙、丁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丙地海拔比丁地高B.丙地纬度比丁地低C.丙地受冬季风影响弱D.丁地此季节有梅雨现象读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P处因受地形而气温出现异常。
回答9~10题。
9.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A.20℃或16℃B.23℃或14℃C.17℃或18℃D.19℃或15℃10.该图所示可能是()A.北半球的2月B.北半球的8月C.南半球的2月D.南半球的8月下图为欧洲1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有关图中各地气温高低的比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甲高于丙,洋流 B.乙高于丙,纬度C.甲高于丁,地形 D.丁高于乙,海陆12.2012年2月,欧洲出现了30年不遇的严寒天气,导致这种天气的原因是( )A.西风带势力反常B.极地冷气流强烈南下C.副热带高气压带势力增强 D.副极地低气压带位置北移下图示意阿根廷某城市1月某日22时等温线分布。
读图完成13~16题。
13.观测发现,一条源自山区的宽阔河流穿城而过,河流两岸气温较低。
由图可知,该河在城区的走向大致为(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14.下图四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A.① B.② C.③ D.④15、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16、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
A.4℃ B.3℃ C.2℃ D.1℃【课堂小结】【作业】【课后记】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差值可能是( )A.6℃ B.8℃ C.10℃ D.12℃18.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 )A.太阳辐射不同 B.经度位置不同C.距海远近不同 D.地形特点不同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19~20题。
19.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20.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21.21读北美0℃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22.描述右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板书设计高中二年级地理作业(3月24日) 【实战演练】读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洋流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2、仅从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看,a等温线的数值可能为()A.﹣15℃或﹣25℃B.﹣25℃或﹣45℃C.﹣25℃或﹣35℃ D.﹣35℃或﹣45℃3、b、c两地之间的温差范围为()A.30℃~50℃B.40℃~60℃C.50℃~60℃ D.60℃~70℃读某月均温(℃)等值线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海洋)。
回答4~6题。
4、图示地区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西半球D.东半球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为洼地B.②处有暖流经过C.此时①地白雪皑皑D.①地植被可能为阔叶林6、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淮海平原土壤中盐分含量达最低值B.北印度洋海水自东向西流C.坦桑尼亚草原一片枯黄D.天山山上牧场牛羊成群读下图,回答7~8题。
7、图示季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罗马正值炎热干燥的天气②北京盛行偏北风③伦敦盛行偏西风④孟买正值雨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8、下列论述正确的是()①等温线a的数值大于b ②等温线a的数值小于b ③图示区域为海洋④图示区域为陆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①是25℃等温线,②是20℃等温线。
据图回答9~12题。
9、②等温线明显与海岸线平行,其主要原因是()A.地形影响B.洋流影响C.降水影响D.人类活动影响10、①②两条等温线数值不同,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D.地面状况11、④⑤⑥⑦等温线都呈闭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地形12、⑦所在岛的东侧降水比西侧丰富,下列因素与其成因无关的是()A.东岸有暖流经过B.东侧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C.东侧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D.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东侧多地形雨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得多。
为了躲避酷热难熬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愜意。
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炎热的酷暑呢?材料二:某城市夏季午后气温(℃)曲线图。
(1)根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写出该问题的主题词(限4~6字)。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2)在这种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它因素,该地区在午后的风向特点是,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4、甲、乙是我国两个区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是(1或7)月平均气温分布情况;乙图是(1或7)月平均气温分布情况。
(2)甲图此时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说明此时气温受影响显著;乙图此时等温线的分布特点是,说明此时气温受影响显著。
(3)乙图中气温最高处应在℃以上,简述该地气温最高的原因。
(4)乙图中有一处地区等温线特别密集,请简要说明原因。
15、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K表示1月均温20℃等值线,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
请判断K等温线西半段的走向是曲线K1还是曲线K2?并分析其理由。
(2)P、Q两城市都位于沿海,但气候差异很大,请说明P城市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据气象专家预测,2008年甲海域比正常年份水温将升高2~3℃,这可能会对我国南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差值可能是( )A.6℃ B.8℃C.10℃ D.12℃18.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 )A.太阳辐射不同B.经度位置不同C.距海远近不同D.地形特点不同下图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
完成19~20题。
19.该地1月0℃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20.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21.读北美0℃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分布示意图?等温线发生弯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从高到低排列O、P、Q三地气温顺序?(3)请分析O、P、Q三地气温差异的原因?22.描述右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010年四川卷)23.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