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48
《环境规划与管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4118课程名称:环境规划与管理学时/学分:36/2。
0先修课程: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适用专业:环境工程开课系或教研室:城建学部环境工程系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和内容.比较系统的掌握环境规划与管理及相关基础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获得较宽的环境学科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的专业知识,提高环境规划制定、环境工程决策、污染预测和防治、环境经济分析和系统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
学时:理论学时36。
2。
作业次数:5次3。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
基本内容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2)环境规划和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2。
基本要求了解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对象和手段以及研究内容的基本框架。
3。
重点和难点重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难点: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1.基本内容1)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2)环境保护法规体系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5)环境管理机构体系2.基本要求了解在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和环境管理机构体系的发展;掌握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掌握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理解环境标准体系的概念和分类,作用和意义。
3。
重点和难点重点: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规划法律制度。
难点: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方针和政策,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环境标准体系。
第三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理论1。
基本内容1)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2)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生态学原理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系统论原理4)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经济学原理2.基本要求理解各个理论基础(管理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生态学原理、系统论原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各个理论基础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相关关系。
§1 环境规划与治理概述1 P.19 1什么是环境治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治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阻碍。
环境治理的内涵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 P.19 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 在时刻、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治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爱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爱护方案,其目的是在进展经济的同时爱护环境,使经济与社 会协调进展。
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爱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3 P.19 3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关系。
答: 规划职能是环境治理的首要职能。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治理的共同核心。
环境规划与治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 P.19 8简述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任务。
答:环境治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制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全然上 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那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治理的一项长期的全然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大概会对环境 产生不同程度的阻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治理的基本任务。
5 P.19 10说明环境规划与治理的要紧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答:1 环境规划的内容(1)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规划的原则和程序、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环境评价和预测、环境功能区划、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及环境规划的实施。
(2)流域水环境规划:包括水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爱护目标、水环境质量目标、流域水环境操纵规划等。
(3)都市环境规划:包括都市大气污染操纵规划、都市水环境规划、固体废物规划治理、噪声污染操纵规划等。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课后练习题答案(总1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复习重点概要-环境规划与管理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含义、目的和任务环境管理的含义: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环境规划的含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
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并以制度、法律、体制和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创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2.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环境规划和管理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等5个方面。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手段:1.行政手段——根据国家行政法规所赋予的组织和指挥权力,对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实施规划和管理。
2.法律手段——是环境规划管理的一种强制性手段3.经济手段——是指利用价值规律,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在环境管理过程的杠杆作用。
4.技术手段——指借助那些既能提高生产率,又能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到最小限度的工艺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来达到保护环境目标的手段。
5.宣传教育手段——是环境管理不可缺少的手段。
环境宣传既是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又是一种思想动员。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1. 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2)“污染者付费”政策(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2. 三种环境法律责任(1)环境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法和国家行政法规中有关环境行政义务的规定者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环境影响评价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开始阶段是()答案:项目立项阶段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属于该总纲中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原则的是()。
答案:依法评价;科学评价;突出重点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有()。
答案:实行持证评价和评价机构审查制度。
;与“三同时”制度紧密结合;进行分类管理、分级审批;建设项目环评量大,规划环评逐渐开始;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可以分为()答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证与预测评价阶段5.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答案:强化和完善阶段;规范和建设阶段;深入发展阶段;提高阶段6.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制度之一是公众参制。
()答案:对7.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不包括环境管理部门。
()答案:错8.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准备阶段主要进行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的制定。
()答案:对9.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都是由环评机构与申报单位完成。
()答案:错10.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建立起来。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生态保护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予以保护的是()。
答案:古树名木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纳入()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答案:所在地区3.环境影响评价要根据()的实际情况及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分析情况,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和满足指标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
答案: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和区域总量控制4.对于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从()进行比选。
答案:环境保护角度5.环境标准的作用有()答案: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制定环境规划与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准绳;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6.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在环境标准体系中处于指导地位,是制定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环境规划与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规划、管理和保护环境资源,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数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和语言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数学的各个方面探讨其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数学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广泛应用于数据收集和分析。
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如气候数据、大气污染数据、水质数据等。
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收集这些数据,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技术手段来理解和解释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识别环境问题的根源、趋势和规律,为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数学在环境模型的建立和仿真中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环境系统的行为和演变过程,从而指导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决策。
数学计算方法如微分方程、方程组、最优化算法等,可以帮助我们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等方法求解模型,得到环境系统的演化和优化方案。
例如,气候模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水资源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分配水资源。
另外,数学在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环境风险评估是衡量环境系统受到的风险的程度和可能性,并为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风险防范措施的科学依据。
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可以用于风险评估中的概率分布、可信度等问题的计算和推导,从而提供可靠的风险评估结果。
在环境应急管理中,数学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反应和决策,从而减轻环境灾害带来的损失。
此外,数学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还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评估。
数学最优化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方案,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数学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评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性,为决策者提供合理的规划方案。
总之,数学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工具和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语言。
通过数学分析和建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概述1、环境规划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2、三次联合国⼈类环境会议——时间、地点1972年在瑞典⾸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类环境会议,⼤会通过的《⼈类环境宣⾔》1992年6⽉3~14⽇,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约热内卢召开,讨论了⼈类⽣存⾯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通过了《⾥约环境与发展宣⾔》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件。
这次会议被认为是⼈类迈⼊21世纪的意义最为深远的⼀次世界性会议。
2002年8⽉26⽇⾄9⽉4⽇,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脑会议在南⾮约翰内斯堡举⾏,会议产⽣了两项最终成果:《执⾏计划》和《政治宣⾔》。
4、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转变⼈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类社会的⾏为。
5、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1. 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对于环境规划和管理,其研究对象也应包括⼈、物、资⾦、信息和时空等5个⽅⾯:(1)⼈是第⼀个主要对象。
(2)物也是重要研究对象。
(3)资⾦是系统赖以实现其⽬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对象。
(4)信息是系统的“神经”,信息也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对象。
(5)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定的时空条件下进⾏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个突出特点是时空特性⽇益突出,则时空条件亦应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2. ⼈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三个⽅⾯(1)个⼈个⼈⾏为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主要对象之⼀。
(2)企业企业⾏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对象。
(3)政府作为社会⾏为主体的政府,其⾏为对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深刻的。
6、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关系(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要职能。
(2)环境⽬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
环境规划是实⾏环境管理⽬标的基本依据;环境规划与管理⽬标具有⽬标⼀致性。
(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4)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法。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1、环境责任1. 环境⾏政责任2. 环境民事责任3. 环境刑事责任2、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付费;强化环境管理3、⼋项环境管理制度(⼀)“三同时制度”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同时投⼊运⾏。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1、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0.83,0.76,0.89,0.73,0.92,0.81,0.92,0.75,0.88,0.79,0.90,0.84 解:算数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 调和平均值: 标准差:0676.0)835.084.0()935.090.0()835.079.0()835.088.0()835.075.0()835.92.0()835.081.0()835.092.0()835.073.0()835.089.0()835.076.0()835.083.0(1121)(1122222222222212=-+-+-+-+-+-+-+-+-+-+-+--=--=∑=-o x x n s ni i 算数平均误差: 级差:2、对某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不同的人员测定的数据为56.91,57.13,57.21,57.36,57.41,58.49,58.56,59.11,59.76,60.31,试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是否有应舍去的数据。
解:算术平均值: 标准差:取显着水平05.0=∂得616.22.118.2)10,,05.0(=⨯=λ 偏差最大的数60.31,检验该数 所以没有应舍去的数据。
3、有一组3因子数据:x 1=(1,3,4,5),x 2=(0.2,0.3,0.4),x 3=(32,35,36),试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解:)5,4,3,1(1=x ,计算得:71.1,25.311==-s x由iiij ij s x x u --=得:同理:所以,标准化处理后得:4、某建筑材料预制厂生产a 、b 两种绿色环保产品,现有两种原料,第一种有72m 3,第二种56m 3,假设生产每种产品都需要用两种材料。
生产每件产品所需原料如下表所示,每生产一件a 产品可获利60元,生产一件b 产品可获利100元,问预制厂在现有原料的条件下,啊a 、b 各生产多少,才使获得利润最大?解:设a 、b 各生产想x 、y ,可获得利润最大。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1、计算下面数据的各种平均值、标准差、算术平均误差和级差。
0.83,0.76,0.89,0.73,0.92,0.81,0.92,0.75,0.88,0.79,0.90,0.84 解:算数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 调和平均值: 标准差:0676.0)835.084.0()935.090.0()835.079.0()835.088.0()835.075.0()835.92.0()835.081.0()835.092.0()835.073.0()835.089.0()835.076.0()835.083.0(1121)(1122222222222212=-+-+-+-+-+-+-+-+-+-+-+--=--=∑=-o x x n s ni i 算数平均误差: 级差:2、对某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不同的人员测定的数据为56.91,57.13,57.21,57.36,57.41,58.49,58.56,59.11,59.76,60.31,试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是否有应舍去的数据。
解:算术平均值: 标准差:取显着水平05.0=∂得616.22.118.2)10,,05.0(=⨯=λ 偏差最大的数60.31,检验该数 所以没有应舍去的数据。
3、有一组3因子数据:x 1=(1,3,4,5),x 2=(0.2,0.3,0.4),x 3=(32,35,36),试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解:)5,4,3,1(1=x ,计算得:71.1,25.311==-s x由iiij ij s x x u --=得:同理:所以,标准化处理后得:4、某建筑材料预制厂生产a 、b 两种绿色环保产品,现有两种原料,第一种有72m 3,第二种56m 3,假设生产每种产品都需要用两种材料。
生产每件产品所需原料如下表所示,每生产一件a 产品可获利60元,生产一件b 产品可获利100元,问预制厂在现有原料的条件下,啊a 、b 各生产多少,才使获得利润最大?解:设a 、b 各生产想x 、y ,可获得利润最大。